APP下载

绵羊地方性流产的诊断和预防措施

2022-12-06王淑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羊场衣原体疫区

王淑娟

(临朐县畜牧发展中心,山东 临朐 262600)

近年来,随着绵羊主产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加之频繁对外引种及交易等,绵羊地方性流产综合征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感染发病机制也日趋复杂化。为加深广大兽医和养殖户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将在该病病原学、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如下。

1 病原学

一般认为绵羊地方性流产是由于感染流产亲衣原体(旧称鹦鹅热衣原体),近年兽医临床实践研究发现,本病除能检出原发病衣原体外,还可能检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其他病原体,说明本病普遍产生继发或并发感染。流产亲衣原体的靶心致病灶相对较集中于生殖系统,子宫内膜、胎盘是重点损伤部位,其所引起的典型病变是妊娠期母羊生殖系统炎性水肿及机体发热,最终导致早产、流产及产死弱胎等。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2.1症状典型症状是妊娠母羊发生无征兆流产及死胎,阳性母羊第二胎多为死胎。实施同期发情、同期分娩的规模羊场综合流产率可高达30%以上,普通羊场为20%~30%左右。部分妊娠期发病母羊可见阴道流出炎性分泌物、食欲不良、精神萎顿、离群独处等异常症状。发病母羊常见子宫炎、生殖道炎、乳炎,以及胎死腹中、胎衣不下、恶露不尽等产科显症。若继发或并发感染严重时,可引起母羊机体发热40~42℃及食欲完全废绝,少数重症病例逐渐衰竭死亡。

2.2诊断要点疫区(含病史场)结合产二胎母羊发生批量流产、产死弱胎现象即可初步判定为本病。进一步确诊以实验室鉴定为准。临床上常作血清学检测(荧光抗体试验),取少许新鲜病料(胎水/血清)直接检测是否存在特异性亲衣原体抗体。经补体结合试验结果发现抗体效价达4/32及以上的即可确定为阳性。一般应在流产时和流产后3~4周内采取双份样本进行比较,此阶段阳性畜样品抗体效价为最高。此外,还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进行检测鉴定。

3 流行特点

3.1传染源新疫区(新建羊场)主要传染源是对外购进的阳性高品畜,导致各年龄阶段的阳性母羊,健康群的发病老疫区、病史场的传染源除了阳性感染畜外,被病原体污染的饮食源、养殖专用物件、圈舍环境等也是潜在的疫病传播因素。

3.2传播途径健康羊群主要是与阳性感染羊近距离接触后发生群内水平传播。本病属于较为典型的“人畜共患病”,产羔期发病母羊排出的便尿及炎性分泌物、胎衣、胎水等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携带病原体的人或其他动物也可能作为中间传播媒介而散播疾病。绵羊流产亲衣原体感染在本品种内交互传染最为常见,绵羊-绵羊之间互传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3.3易感性所有羊均易感,绵羊衣原体除了感染本品种外,还可感染山羊品种,而山羊衣原体仅感染本品种。临床上以妊娠母羊表现为高度易感,危害性最大,其发病率、致死率为最高,是重点保护对象。

3.4致病因素养殖过程中随意引种入场或转舍并群,高敏畜(妊娠母羊)直接或间接接触到阳性感染畜;自繁自养场的种公羊配种期间感染衣原体,引起本群能繁母羊交叉感染;养殖小环境卫生消毒管理不到位,环境中病原体含量超标,在气候突变、营养不良、饮水不足等各种不良应激综合作用下诱导健康畜发病;养殖者随意串场,或任由场外无关人员、其他动物、车辆及物件等随意进入本场(舍/栏),有极大的远距离散播疫病源风险。

4 预防控制

4.1非疫区、非病史场务必严把检疫检验关,从源头上坚决杜绝引入阳性感染畜。

4.2疫区、病史场果断采取全出处置,清场后对整场环境及相关物件等进行反复冲洗、保洁、消毒,至少3次以上,之后晾干备用,保证休养期达半年以上安全性较高。

4.3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养殖过程严禁随意购进来源不明、无正规资质羊场的种羊(♀♂)及商品羔羊,尤其是一些养殖场廉价处置的劣汰羊。

4.4规模羊场应按照来源、批次、品种、性别、日龄、体况等指标基本一致的原则合理组群饲养,公母畜和强弱畜合理组群,特别是妊娠期母羊最好实行专舍(栏)饲养,以避免群内交叉传染、水平传染的风险。

4.5确诊为本病的发病场,务必对流产畜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死畜(羔)尸体做好无害化处置,发病场(舍/栏)彻底冲洗保洁之后再行严格消毒(使用对症敏感消毒剂,如:烧碱液),消毒至少3次以上。发病畜立即隔离治疗、专舍饲养,采用敏感抗菌素对症治疗。

4.6有条件的羊场针对性预防本病,可适时接种羊流产衣原体卵黄囊甲醛灭活油佐剂苗,每只健康母羊空怀期皮下注射3mL,保护率85%左右,保护期为1~2年。必须对外引种时,在做好检疫检验把关的基础上,一定要主动做好后备母羊疫苗免疫接种。

4.7发生严重继发或并发感染的妊娠母羊,特别是出现全身症状、明显败血症及神经症状的,临床上并无实际治疗价值,此类能繁母羊(经产母羊)建议果断作淘汰处置。整群防治:(1)发病群母羊采用复方抗病毒散(含黄芪多糖、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提取物、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免疫增效剂),拌料内服,早晚各喂1剂、连喂3~7d。(2)针对母羊流产后胎衣不下、恶露不尽,推荐肌注1~2剂常规消炎针剂(氨苄西林钠或头孢菌素+黄芪多糖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同时,采用益母生化散+红糖水内服(不食者灌服),视具体病情需要,1~2剂/d、连喂3d。

猜你喜欢

羊场衣原体疫区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规模化舍饲肉羊场饲养安全体系的建设
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控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PCR检测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
衣原体感染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诊治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对妊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