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疫病防控中消毒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2-12-06张欧红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消毒剂养殖场养殖户

张欧红

(绵阳市涪城区城郊畜牧兽医站,四川 绵阳 621000)

动物疫病对动物健康生长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切断致病原的传播途径,将会让更多的动物被感染,给养殖场造成损失。卫生消毒是一种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手段,一些养殖户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消毒不合理与不科学的问题。因此,为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的传播,必须让养殖户能转变思想,提高对卫生消毒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实际需求构建完善的实施方案,保证消毒的有效性。

1 消毒的作用

1.1预防动物疫病发生无论何种类型或规模的动物养殖场,都存在致病原,通常情况下这些致病原不会对动物的健康生长产生明显的威胁,但当环境突出,或动物抵抗力下降时,就会使致病性增强,给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致病原可以寄生在养殖场圈舍、地面、饮水槽以及动物身体等区域,养殖场户可采用有效的消毒措施,对这些容易寄生致病原的区域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会防止各种致病原对动物的侵害,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

1.2切断致病原传播途径对已经出现的动物疫病,通过消毒也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使致病原的传播途径被切断,防止疫病传播。在发生动物疫病后,可以根据养殖场的发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消毒方案,切断致病原的传播途径,通过消灭传染源使疫病得到控制,从而减少疫病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2 消毒的方法

在动物疫病防控中,消毒方法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消毒,以起到良好的消毒作用。目前,常见的消毒方法有浸渍、喷雾、熏蒸、喷洒等,只有科学运用消毒方法,才能有效防治各类动物疫病。

2.1浸渍与喷雾(1)浸渍消毒方法 主要对工作服、防护服等进行消毒,也可以用于洗手,防止人体传播疫病。该法一般使用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煤酚皂等。(2)喷雾消毒方法 主要用于养殖环境、畜舍的消毒,在消毒过程中,要结合动物疫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火碱、有机碘混合物等,然后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2.2喷洒、熏蒸与火焰(1)喷洒消毒法 常用于对动物粪便的消毒,如在动物产床、养殖场污水道等区域,喷洒一定量的生石灰、火碱,起到消毒的作用右,有效避免动物粪便中的各类致病菌或病毒传播。(2)熏蒸消毒法 一般是对动物皮毛、空气、养殖场地消毒常用的一种消毒方法,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环境的密闭性,然后利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等消毒剂,按照一定比例与水混合后进行熏蒸,经过12~24h后,才能进行通风。(3)火焰消毒方法 是借助液化气喷灯、酒精灯或焚烧等燃烧剂,对养殖场地的环境消毒。不同的消毒方法所应用的场景是不一样的,合理应用多种消毒方法对提升消毒效果十分重要,从而实现对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

3 消毒环节存在的问题

3.1重视不足部分养殖户只关注经济效益,对卫生消毒工作不是很重视,也不会主动地去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接种和饲养管理即可,尤其是中小规模养殖户普遍存在这种认识,忽视卫生消毒的重要性。还有一部分养殖户错误地认为,只要接种疫苗就可以避免疾病的传播,不重视卫生消毒工作的落实。

3.2消毒方法不科学由于部分养殖户对卫生消毒的缺乏重视,缺少有关的知识储备,即便是进行卫生消毒,也会出现消毒方法不科学的问题,难以保证彻底消毒。比如,所选用的消毒药剂不能满足实际消毒工作的要求,导致消毒效果不佳,不能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的传播。此外,一些养殖户会长时间使用某一种消毒药剂,使部分致病原产生了耐药性,影响了实际的消毒效果。还有不少的养殖户会将不同种类的消毒药剂进行混合使用、大剂量使用,这也是不可取的。除此以外,在消毒频率与消毒次数上,许多养殖户也没有弄清楚,使得消毒工作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影响了动物疫病的防控,容易引起疫病的传播流行。

3.3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与养殖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消毒作为该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家还对对消毒工作制定与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使消毒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目前,相关部门对动物疫病防控中的消毒措施落实监管不是很到位,通常只是对屠宰场、大型动物饲养场等重点场所进行了监督与管控,对个体养殖户、小型养殖场等其他动物防疫消毒场所未能给予有效的监管,从而埋下了潜在的隐患。另外,消毒效果难以评价,现今对基层检验检测消毒效果的规范或技术标准并不健全,使得相关部门无法有效监督或监测基层消毒工作的落实情况,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成效。

4 落实消毒工作的有效措施

4.1建立完善的动物防疫消毒体系(1)要在养殖场的出入口附近设置消毒室或消毒站,要是较大规模的养殖场,消毒站的位置需要设置在比较远的地方,一般距离养殖场3~5km的区域。通过设置消毒站,可以确保对进出养殖场的车辆与人员实施严格的卫生消毒,以免出现携带致病原的问题。对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检疫卫生消毒点,做好对进出车辆与人员的卫生消毒。(2)乡镇之间也要建立动物检疫申报点,并配备完善的卫生消毒设置,其目的在于对进入本地的畜禽动物进行卫生消毒。与此同时,在县级主要干道上,要对畜禽动物运输车辆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

4.2建立与完善卫生消毒制度为落实好卫生消毒工作,各个养殖场要建立与完善卫生消毒制度,以促进消毒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并起到消毒的作用。(1)要将生活区、办公区、污染物处理区、隔离区、病死动物处理区等进行合理设置,保证每个区域的独立性。同时,在各个区域间要有一定的消毒设施。(2)对整个养殖环境需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特别要注重对畜禽圈舍、饲料槽、饮水槽、工作服、道路等,为此要合理安排相关卫生消毒工作,最好可以由专人负责。此外,对畜禽动物调运过程中的卫生消毒也应给予重视,尤其是进出入养殖场的人员与车辆,必须进行全面消毒。(3)在卫生消毒工作中,要结合当地的常见致病因素和疫病种类,正确选择消毒药剂,使用恰当的消毒方法,确定合理的消毒间隔时间。(4)对病死动物的消毒,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对场地、运输车辆和相关的设施进行全面消毒,切勿忽视该环节的工作,也不能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4.3规范卫生消毒程序在开展卫生消毒工作期间,程序是否正确、合理,对最终的消毒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所以需要规范卫生消毒程序,为这项工作的落实奠定基础。(1)应妥善选择消毒药剂。而消毒剂的合理选择对消毒的作用发挥极为重要。不同的消毒药剂针对的消毒对象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养殖户根据消毒对象、消毒技术、消毒措施等合理选用。当前,常见的消毒药剂主要有醛类、酸类、醇类等,在使用消毒药剂时,务必要有的放矢,切勿过量使用与单一使用。(2)要正确配置消毒液,大多数的消毒原液是无法直接使用的,所以在使用之前要根据说明书与消毒的需求,合理配置消毒液。要注意其浓度的合理性,避免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药剂,如碱性的消毒剂与酸性的消毒剂是无法混合使用的,若是强行使用会影响到消毒的效果;碱性消毒剂与酚类消毒剂也不能混合使用。与此同时,为保证消毒剂的使用效果,应做到现配现用,以免长时间放置影响到消毒效果。最后,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常见的消毒方法有涂抹、熏蒸、刷洗等,因此为保证消毒的全面性,一定要明确不同消毒药剂的使用方法,然后制定合理消毒方案。如对圈舍内空气进行消毒时,采取熏蒸、喷雾等方式;对工作服可以使用煮沸消毒与熏蒸消毒的方式。另外,还要明确消毒的频率和次数,如果是在疫病的高发期,就必须适当提高消毒的频次。

4.4做好消毒保障工作(1)经费保障。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的消毒工作,除了养殖户要在饲养管理中有效开展消毒工作,更重要的是相关机构或部门可以发挥主导作用,科学指导广大养殖户及相关防疫人员开展消毒工作。而在此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如消毒剂与器材的采购、人工费用等,只有在拥有足够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各项消毒工作才能有序进行,从而使消毒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展现。(2)人员保障。在开展消毒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动物疫病的流行情况,安排一定的专业人员在乡镇、村组指导消毒,同时也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确保消毒工作可以有效落实。(3)法制保障。目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这对消毒工作的落实或多或少会带来一些影响,所以为保证消毒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执行,应加快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尤其是对违法消毒规定的行为,需明确相应的处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从而保障消毒措施的落实。

5 需要注意的事项

5.1把握重点(1)需明确重点区域,具体包括屠宰场、“两场”、活畜禽交易市场等,对此类重点区域应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保证相关人员能正确进行消毒,与此同时,需要加强监督,并建立消毒台账。(2)明确重点环节。在整个消毒措施的落实中,应进行重点消毒的环节主要有:养殖、经营、屠宰、运输、无害化处理、贮藏等,各环节必须紧密相连,形成闭环消毒体系。(3)对重点人员进行消毒。在动物疫病的传播过程中,重点人员也可能会造成疫病的扩散,如屠宰工、养殖者等,这些重点人员需要进行严格消毒,防止发生人体传播疫病的情况。

5.2加强宣传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各主体可以积极参与,如养殖业主、运输人员、经营人员、动物疫病防控机构等,但要想保证全体参与,形成合力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必须加强宣传,使他们能认识到消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消毒剂如何选择、消毒的方法等。为此,首先要强化培训,通过现场指导、远程培训等方式,向运输人员、养殖业主、经营人员等重点人员讲解如何选择与配置消毒液、如何正确进行消毒等。其次,要利用短信、微信、抖音以及电视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人们的消毒意识,使他们能自觉落实各项消毒措施。

5.3明晰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消毒效果的好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大家比较熟知的是消毒剂与消毒方法的选用会直接影响消毒的效果,而对其他的影响因素并不是特别了解,对实际消毒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不利。除了消毒剂与消毒方法以外,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还有温度、湿度、pH值以及时间等,一般消毒效果最好是在环境温度为12℃~25℃;湿度通常需要根据选用的消毒方法进行控制,如熏蒸消毒,环境湿度需要提升到60%左右,其他气体消毒的方法一样。消毒剂对湿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选用生石灰消毒时,应制成石灰乳液或洒上水才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这就对舍内湿度提出了一定要求。当然,如果环境湿度过大,则需要适当提升消毒剂的浓度,尤其是在下雨天的消毒中要提高浓度;关于pH值的影响,碱性消毒剂pH值不能低于13,而酸性消毒剂pH值则不能大于3;时间方面,主要是熏蒸需要超过30min,喷雾或喷洒消毒时,需要以3~5min能干为准。另外,还要注意使用化学药品消毒时,务必要避开疫苗免疫,一般应在前后48h不适用化学药品消毒。

6 结语

无论是养殖户还是动物防疫机构,都必须深刻认识到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在基础上要建立健全卫生消毒机制,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落实,以避免出现动物疫病的大肆传播,影响畜禽动物的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消毒剂养殖场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正确使用消毒剂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