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渝北区机构改革后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2022-12-06杨康龙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渝北区村级街道

陈 霞,杨康龙,刘 勇

(重庆市渝北区畜牧水产站,重庆 401120)

根据党中央机构改革精神及重庆市委市政府批准的《渝北区机构改革方案》,我区于2019年7月全面完成了兽医系统的机构改革,本文对2019年机构改革后区、镇、村三级的动物防疫体系和社会化兽医服务体系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1 防疫体系现状

1.1区级防疫体系

1.1.1 区级兽医主管部门 区级兽医主管部门是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是正处级行政单位,为区政府工作部门,挂重庆市渝北区乡村振兴局牌子,内设8个行政科室,下属9个事业单位,未单设兽医职能的行政科室。

1.1.2 动物卫生监督及执法机构 根据渝北委编〔2020〕9号文件,整合重庆市渝北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重庆市渝北区畜牧水产站、原重庆市渝北区种子管理站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责,相应组建重庆市渝北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挂重庆市渝北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牌子,为区农业农村委管理的行政执法机构,机构规格为副处级。内设三个科室四个大队,总编制35名,实际在编在岗人数29人。

1.1.3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基本情况 重庆市渝北区畜牧水产站挂重庆市渝北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牌子,是区农业农村委下属正科级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动物养殖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辖区内四个家畜定点屠宰场和两个指定道口检查站均由其直接管理。核定事业编制46人,在岗人数3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1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10人,中级13人,初级6人),工勤人员3人,职员5人;另配置有协助屠宰检疫人员和检查站事务人员53名。

1.2镇街基层防疫体系在2019年机构改革前全区16个镇街兽医站共有在编人员117人,改革后根据渝北委编办〔2019〕71号文件要求原兽医站人员编制划归到镇农业(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人员共68人(其中10人在编不在岗)。根据渝北委编〔2020〕46号和47号文件要求原兽医站的职能职责划归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镇农业服务中心,由其承担动物疫病预防、监测、检测、诊断、控制、扑灭,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动物疫情报告等事务性工作;承担动物及动物产品防疫检疫等事务性工作;承担兽药、饲料等养殖投入品管理事务性工作。

1.3社会化兽医服务体系

1.3.1 村级防疫体系情况 (1)年龄结构:现在有村级防疫员101人,年龄在30岁以下(不含30岁)11人,占11%,主要在城区宠物医院的就业;年龄在30~49岁共37人,占37%;50~59岁共41人,占41%;60岁以上的12人,占11%。(2)学历结构:大学本科学历共6人,占6%,主要集中在城区街道动物诊疗机构;专科共19人(其中8人在城区动物诊疗机构就业),占19%;中专学历3人,占3%;高中学历11人,占11%;初中学历62人,占61%。

1.3.2 养殖场兽医人员情况 全区生猪存栏100头的场50个、牛存栏20头以上3个、家禽存栏2000只以上的6个、肉兔存栏2000只以上的养殖场6个,共65个。65个养殖场有兽医人员67人(其中执业兽医1人,助理执业兽医1人),仅5个养殖场有专职兽医7名,其余均是养殖场业主本人兼职兽医。(1)年龄结构:年龄在30岁以下(不含30岁)1人,占1.5%;年龄在30~49岁共37人,占55.5%;50~59岁的共27人,占40%;60岁以上的2人,占3%。(2)学历结构:大学本科共5人,占7.5%;专科共2人,占3%;中专学历4人,占6%;高中学历9人,占13%;初中学历40人,占60%;小学学历7人,占11.5%。

1.3.3 动物诊疗机构情况 全区动物诊疗机构共61家,主要分布在城区,其中龙溪街道9家,龙山街道18家、龙塔街道共9家,宝圣湖街道3家,回兴街道3家,两路街道2家,双凤桥街道6家,双龙湖街道3家,仙桃街道6家,龙兴镇1家。主要职责: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委托进行犬只狂犬病日常免疫,社区服务中心向动物诊疗机构提供狂犬病疫苗、动物免疫证明和狂犬病免疫登记档案,动物诊疗机构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技术规程进行动物狂犬病的免疫注射,并填发免疫证明,完善免疫登记档案,接受当地社区服务中心和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监督检查。

2 全区防疫工作的开展形式

我区重大动物疫病坚持常年防疫与季节防疫相结合,强制免疫实行分类管理,对大型养殖场实行“督促免疫”;对中小型养殖场实行“指导免疫”;对散养户,由基层兽医“代行免疫”。每年春秋集中免疫时,由政府组织村(居)和村级防疫员对辖区内的散养畜禽进行强制免疫。

全区22个镇街仅大盛镇常年聘请了5个村级防疫员负责全镇的动物防疫工作(含强制免疫、疫情排查、疫情报告、监测采样等);有7个镇街(龙兴镇、龙塔街道、龙山街道、龙溪街道、宝圣湖街道、双凤桥街道、仙桃街道)是在春秋集中免疫期间委托动物诊疗机构代行强制免疫工作,其余14个镇街均是春秋集中免疫时由政府临时聘请村级防疫员进行集中突击强制免疫工作。

3 防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3.1体制内现有的兽医人员不能满足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1)区级兽医人员严重不足。区畜牧水产站目前在岗34人,其中官方兽医28名,在从事4个屠场和2个指定道口检查站日常工作之外还得负责全区畜牧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源化利用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以及其他临时性工作,现在职人员完全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

(2)镇街体制内人员身兼数职,任务繁重。镇农业(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在机构改革时在编68人,近两年退休的人员加上在编不在岗的,实际在岗仅53人,在岗人员“跨岗兼职”现象普遍,除了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以外,还从事扶贫、乡村风貌整治、水利、林业和农产品监测等工作。

(3)部分镇街体制内人员不愿干。防疫检疫工作累、责任重、压力大,有些镇街人员不愿被任命为官方兽医,尤其在机构改革镇街兽医人员“三权”归乡时,年轻能干的主动去政府其他科室发展。镇街政府对兽医队伍建设不够重视,个别镇街兽医人员年龄偏大,公招计划还未提上日程。

3.2村级防疫人员队伍不稳定村级防疫员年龄结构偏大,50岁以上的占52%,且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是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由于我区养殖量小,防疫任务较轻,政府聘请防疫员也是临时性的,全年的工作量大概3个月,对于村级防疫员来说收入极不稳定,大部分村级防疫人员在春秋季集中免疫结束后就外出打工,日常补免和诊疗等工作无人服务。且各地村级防疫员正在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大家都觉得这份工作又脏又累,还有受伤和感染人畜共患病的风险。一年3000~4000元的补助,年轻人不愿意干,老一代防疫员之后恐怕没人愿意接班。

3.3兽医社会化服务资源公布不均衡我区畜禽养殖业落后,无科研院校和大型的养殖企业带动。农村养殖地区兽医社会服务力量薄弱,畜禽疫病的诊治主要由畜主自行医治,少部分的村级防疫员从事畜禽诊疗和仔猪阉割业务。而城区的兽医社会化服务资源相对更优质,特别是经济发达的街道,动物诊疗机构的硬件和执业兽医的素质都相对更优秀。但是动物诊疗机构的兽医人员更擅长对小动物的疫病进行诊治,而对大动物和家禽的疫病的诊治能力较弱,且农村地区的社会化服务经济效益远低于城区,导致城区的社会化服务机构不愿意将业务范围拓展到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剧农村地区的兽医社会化服务能力低下。

4 建议

4.1整合现有资源,鼓励建立乡村兽医协会加强对现有的村级防疫员进行培训,逐步实现村级动物防疫员整体具备乡村兽医或执业兽医资质,按照规定予以兽医从业登记、备案,鼓励其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兽医服务。成立乡村兽医协会,遵循入会自愿、退会自由、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积极引导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资源整合。每个镇根据养殖量和地域条件合理设置诊疗点、配备乡村兽医或执业兽医,常年向养殖场户提供高质量的免疫、阉割、诊疗、消毒等专业化兽医服务,政府对强制免疫、消毒、监测采样等服务行为给予适当补助。

4.2完善动物诊疗机构,鼓励城镇动物诊疗机构拓展农村兽医社会化服务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城镇动物诊疗机构,完善其服务职能,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宠物、观赏动物等动物的诊疗保健、公共卫生安全等服务,满足城镇兽医服务需求;鼓励城镇动物诊疗机构直接开展或建立分支机构拓展农村兽医社会化服务,扩大兽医诊疗服务半径,提高服务质量。

4.3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1)鼓励大型养殖企业、兽药及饲料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校组建动物防疫服务团队,为基层提供高质量的防疫服务;(2)鼓励当地的村社干部学习基本的防疫技能,为散养农户提供免疫服务。

5 结语

通过文内论述可以发现,在新形势背景下,各级动物卫生监管部门对动物防疫工作提高重视,认真完成动物防疫工作,利用不同的方式来提升防疫工作人员自身能力,同时还要不断的优化和健全防疫相关制度,通过这样提高动物防疫质量和防疫效率。

猜你喜欢

渝北区村级街道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热闹的街道
未雨绸缪快响应 多措并举固防控
——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全方位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渝北区中医院参加第二届心肺复苏急救全国技能大赛获佳绩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如果我有剪刀手?
我是一个“女汉子”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