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常见疾病类型及防控措施
2022-12-06王泽滢
王泽滢
(福州市动物园管理处,福建 福州 350000)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推广,畜禽养殖数量急剧上升。伴随而来的是动物疫病发生的种类和数量增多,且病况越发的复杂。虽然养殖规模和数量发生了变化,但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没有改变,不适应规模养殖的需求,进而导致各种各样的动物疾病,所以有必要积极地提升对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的关系的关注力度。
1 动物常见病类型
1.1普通病在动物饲养管理的过程中,普通病主要包括内科疾病和外伤等。内科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系统感染、产科疾病等,而外伤则包含骨折以及皮肤划伤等,多为管理不当所致。由于这类疾病不具备传染性,危害相对较小,仅局限于患病个体,常不被养殖户重视。
1.2寄生虫病寄生虫病通常是由各种寄生虫寄生于动物体内,持续吸收动物体内的养分,导致生理功能异常,常见的寄生虫包括有虱子、跳蚤、球虫、包虫等。该病是慢性经过,潜伏期较长,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及时发现。
1.3传染病引发传染病的微生物通常需要借助空气介质进行传播,可预防性较差。通常,传染病都是通过动物间的相互接触传染的,包括猪瘟、禽流感、蓝耳病等,还有部分疾病是人畜共患病,危害更大,比如布病、狂犬病等。
2 防控措施
动物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是密切相关的,饲养人员要加强对动物饲养管理的重视,在保障正常营养摄入的情况下,提高卫生环境水平,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2.1预防措施
2.1.1 普通病 (1)饲养人员需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对动物群体的关注力度,尽可能地避免外伤的出现。(2)要加强对动物生存环境、水源和食物卫生的管理,减少环境水源污染和食物变质的几率。(3)全方位地增强对动物的监督管理,只要发现动物有打斗迹象,即迅速解决。
2.1.2 寄生虫病 (1)饲养员需要定期做好对环境的消毒和通风处理,对易患病动物抽样检查,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健康情况。比如羊群易出现羊痘病,饲养人员需要在疾病高发期增加羊群的营养摄入,最好是增加精料,同时还需给羊群提供舒适整洁的环境。(2)饲养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寄生虫可通过食物进入到人体中,如果虫卵通过血液流经人的大脑,将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健康,所以有必要做好各种防护工作,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和动物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
2.1.3 传染病 传染病从感染到发病是有潜伏期的这类疾病多发病突然,很难被早期发现且危害较大,易引发大面积的死亡。饲养员要结合动物的生长规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接种疫苗计划,并做好详细记录。对患病动物做好隔离、治疗、扑杀焚烧填埋等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病源扩散问题。与此同时,饲养员也需要注意实现对环境的优化处理,及时清理各种动物粪便,以便保障内部环境清洁。
2.2管理措施
2.2.1 人为管理科学化(1)需要做到合理投喂,保障动物的正常生长,(2)饲养人员需要在早春阶段,在反刍类动物的饲料中增加青豆类稻草植物,避免喂食过快而引发的胃胀气;(3)饲养人员则是需要有效地完成对饲料、稻草的质量检测,避免动物错误食用存在危险的饲料。
2.2.2 提供舒适卫生的养殖环境结合相关调查发现,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最容易引发疾病的原因是环境,比如环境内部温度高低转换过多,导致动物出现感冒的病症,动物饲养圈过于闭塞,缺少通风,动物出现呼吸道疾病等。对此,饲养人员有必要学习和了解各种动物的习性,进行科学饲养,为动物提供足够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