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2022-12-06杜丽娟

畜禽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猪只支原体猪群

杜丽娟

(河南省尉氏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尉氏 475500)

0 引言

猪支原体肺炎在我国检测的阳性率达到了40%左右,患猪在感染该病后对其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造成很大影响,与健康猪只相比分别下降14%和16%,可见该病对生猪养殖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如果出现饲养管理不到位、饲养密度太大、环境卫生较差或者温湿度不合适、通风较差等均容易引发该病。生猪单独感染猪支原体肺炎的死亡率不高,但非常容易出现继发或者并发性的感染,导致患猪的死亡率升高,并且该病一旦在猪场发生,就不容易除去。因此,为降低该病给养殖户所造成的危害,应加强对该病的防控,密切关注猪群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异常猪只,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诊疗措施,降低该病的死亡率,以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学及致病机理

猪肺炎支原体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原,该病原体属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病原体主要是由DNA、核糖体以及细胞器等三部分组成,直径0.2~0.5 μm,无细胞壁结构,并且形态多样,常见的有杆状、环状和球状等,经革兰氏染色后呈现阴性,该病原体对体外培养的条件较为苛刻,在固体培养基中以菌落的形式生长,也可以在6~7日龄的鸡胚卵黄囊中生长,其毒力在经过培养传代后会逐渐变弱[1]。同时,该病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强,虽然可以在低温环境中存活较长的时间,但在自然环境下经过2~3 d毒力会降低,丧失致病性,在4℃的环境中可以存活7 d左右。该病原菌对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和土霉素等药物较为敏感,但青霉素或者磺胺类药物对其无抑制效果[1]。使用浓度20%的石灰乳或者0.5%的福尔马林等常见的消毒制剂,均可有效杀灭病原体。

该病原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到生猪体内,可对猪只的呼吸道纤毛以及上皮细胞造成明显的损伤,同时还能与宿主的淋巴细胞作用,促进淋巴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还可对机体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生猪自身的免疫能力下降,非常容易继发或者并发其他疾病,给患猪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于患病猪只或者隐性感染猪只的呼吸道、肺或者纵隔、肺门淋巴结当中,通常可与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以及胸膜肺炎放线菌等多种致病菌发生混合性感染,给后续的诊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1.2 流行特点

该病的发生无年龄、品种特性,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生猪均可感染该病,但在18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率和发病率更高,且仔猪感染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也更为明显,特别是处于哺乳期的仔猪或者刚断奶的仔猪死亡率较高。其次,围产期的发病率也比较高,而成年猪只感染后主要为隐性发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患病猪或者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患猪的呼吸道分泌物当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者气喘时,即可将病原微生物传播到周围的环境中,而健康的猪只在吸入飞沫后即可感染发病,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此外,妊娠母猪感染该病后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新生的仔猪。该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并且在新疫区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而在老疫区一般以慢性或者隐性感染为主,患猪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且死亡率较低。生猪是该病的主要易感动物,正常情况下,其他动物不会感染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严寒的初春、晚秋或者冬季更容易暴发。该病的发生率与饲养管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养殖场内的饲养水平、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猪群的养殖密度较高等,则非常容易引起猪群发生猪支原体肺炎。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急性型多见于初次感染的新猪群或者新疫区,并且仔猪及妊娠期的母猪发病率更高。患病猪只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可达60~100次/min,食欲降低,甚至废绝,在患猪的口鼻处可见白色泡沫状的黏着物,有时还可见患猪轻微的咳嗽,有的还可听到患猪有哮喘声,呈现犬坐姿,痉挛性咳嗽,腹式呼吸。若患猪出现继发或者混合性感染,还可见其体温升高,急性患猪的病程一般在7~14 d,大多数患猪会发生死亡。

2.2 慢性型

慢性型一般是由急性期耐过的患猪转化而来,在老疫区较为多见,通常在育肥猪、架子猪或者后备猪中发病率更高,患猪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咳嗽、气喘,特别是在患猪早、晚运动过后,或采食结束后症状较为明显,气候变化较大时更为严重,病情较重的患猪还可见痉挛性咳嗽,患猪呈现腹式呼吸,有的病猪会出现呕吐现象,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病猪的采食量下降,甚至采食停滞,生长发育迟缓。慢性型发病病程约2个月,或更长时间,有的可持续半年,甚至更久,病猪的死亡率较低,年龄较小或者体质较弱的患猪会出现黏液性或者脓液性鼻液,患猪越来越瘦,生长发育停止,最后形成僵猪。慢性型的患猪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及时进行诊治,防止发生其他继发或者并发感染,造成更高的死亡率。

2.3 隐性型

隐性型通常是由急性或者慢性发病的患猪转化而来,主要发生于老疫区,临床上无明显症状,部分患猪可能会在清晨或者运动结束后出现轻微的咳嗽、气喘等症状。隐性感染的猪只主要通过X射线检查后确诊,在患猪肺部可见不同程度的病变。如果养殖场内的饲养管理条件尚好,患病猪只仍可继续正常生长。

3 剖检病变

剖检病死患猪,可见其肺部、肺门以及纵隔淋巴结的病变明显,两侧的肺叶明显肿大,患处大部分呈现灰红色,并表现为半透明状,患处与健康部位具有明显的分界线,病变处通常称为“肉变”。随着患猪症状的加重,病变处的颜色也会变得更深,以紫红色或者灰白色为主,并且带有较多泡沫质黏稠液体,半透明时逐渐恢复,但患病部位的坚韧程度逐渐加强,临床上通常将其称为“虾肉样变”。此外,患猪的肺门淋巴结以及纵隔淋巴结也显著肿大,在其切面的边缘处有轻度的充血情况。如果患猪出现并发感染,通常会出现胸膜炎以及心包炎,有时还会并发坏死性的支气管炎。

4 诊断

通过患猪的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可对该病作出初步判断,随后可采集病料进行进一步实验室诊断,以确诊该病。

4.1 病原微生物诊断法

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猪的肺脏或者淋巴结等病变组织,研磨碎裂后置于含有A26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对病原体进行初次分离,分离得到的病原微生物,转移至固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猪肺炎支原体的培养难度非常大,通常需要1~2个月,并且对培养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培养得到的菌落非常小,一般菌落呈半透明的圆形存在,颜色为灰白色,边缘较为整齐,并且在菌落的中间部位可见乳头状的突起存在,仔细观察菌落表面会发现有许多直径在200 μm左右的菌落颗粒。将培养得到的菌落使用吉姆萨染色剂进行分离诊断,可见有纤细车轮状、球状或者杆状存在的病原体。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菌落可以使用酚红指示剂判断菌体是否在正常生长[2]。

4.2 血清学诊断法

采集患病或者疑似患病的猪只血液,通过补体结合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间接凝血或者免疫酶结合等血清学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判断出猪只体内是否含有相应的抗原或者抗体,以检测出猪只是否患病。这类方法是当前生猪养殖业中较为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法,具有较高的炎性检出率,并且操作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适用于养殖场内进行大规模的血清学检测。但对于接种过相应疫苗的猪群,则不再适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1]。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法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主要包含核酸探针、PCR和荧光定量PCR等,主要依据现代生物分子学理论基础,对相应病原体的核酸物质进行检测,是当前实验室检测传染性疫病较为常用的方法。特别是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使用这类方法检测用时较短,可快速得到诊断结果,适用于疫病流行、多发的时候。但其对试验条件要求非常严格,仪器设备的价格也比较高,对于在生猪养殖场进行大规模的批量化检测仍然难以推广。此外,PCR技术诊断对于操作过程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操作不当或者受到污染等则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1]。

5 防治措施

5.1 药物治疗措施

一旦养殖场内发现患病猪只,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对其单独用药治疗,以免造成场内大规模暴发。在治疗时应选用敏感性较强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合理控制使用剂量,以免出现耐药性。在临床上可选用泰勒菌素治疗患猪,使用剂量为10 mg/(kg体重)进行肌肉注射,2次/d,连续用药3 d,对于急性暴发期的患猪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由于该病非常容易出现复发,因此在注射用药的同时,还应在饲料中添加硫酸泰勒菌素,按照1 kg/t的剂量混入饲料拌匀饲喂治疗,连续饲喂10 d,以巩固治疗效果。也可在饲料中添加150 g/t的支原净+400 g/t的硫酸泰勒菌素进行治疗。另外,还可使用林可霉素、头孢噻呋钠或者地塞米松等药物,注射2次/d,连续用药5 d[3]。

5.2 加强饲养管理措施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措施,提高猪群的自身免疫能力是保证猪群健康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饲养人员应根据生猪不同的养殖阶段,合理配比营养物质,尽量使用全价饲粮饲喂猪群,并且保证饲料的品质,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以保障猪群得到充足平衡的营养物质。其次,应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防止出现养殖密度过高的情况,保证猪舍内良好的通风条件,注意监测猪舍内氨气和氯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免对猪群的呼吸道产生刺激,破坏黏膜免疫系统,为病原体的入侵提供条件。最后,要确保养殖场内环境的清洁卫生,控制好舍内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夏季注意猪舍的防暑降温工作,冬季则需要进行保暖防寒,以防猪群受到各类应激刺激而发生疾病。

5.3 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各类传染性疫病发生的概率。①生猪养殖场应尽量保持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引入猪种时应做好检验检疫工作,保证引进的猪只健康,可进行相应的血清学监测,以及时淘汰阳性患猪。②严禁犬、猫等动物出入猪场,同时安装防护网等设备,防止野生鸟类进入场内。还要定期开展灭鼠、杀虫工作,防止场外动物将致病原携带进养殖场内。③应严格按照生猪安全养殖的有关规定,在厂区的门口设置消毒池、消毒室等,严格控制各类人员的出入,进出前均需要进行隔离消毒。④要定期对养殖场的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可使用20%的石灰乳或者0.5%的福尔马林、2%的次氯酸钠以及浓度0.3%的过氧乙酸等交替使用消毒,以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⑤在对猪群转群之前一定要提前将猪舍消毒,消毒每周1次,对于保育猪和母猪则应该每3 d消毒1次[4]。

5.4 加强疫苗保护措施

科学合理制定疫苗免疫程序能够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对场内猪群进行疫苗免疫时,应注意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农业部规定的合规疫苗,并且保证疫苗在有效期内。对于新生仔猪应在出生后5~7日龄接种1次猪喘气病弱毒疫苗,8~11周龄时应进行1次免疫接种,疫苗接种后可有9个月左右的免疫保护期;而种猪或者后备母猪则应该每8个月接种1次疫苗,疫苗接种的频率可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而定。接种灭活苗的仔猪应在其10日龄进行1次免疫接种,半年后可再次接种。接种疫苗后可对猪群进行机体抗体水平的监测,对于抗体水平较弱的猪只,可进行补充免疫,以保证良好的免疫效果。

6 结语

猪支原体肺炎在生猪养殖中较为常见,该病呈世界范围流行,传播速度快,发病率较高,可与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多种疾病发生混合或者继发感染,且难以从发病猪场净化,造成患猪较高的死亡率,给养殖者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科学免疫,提高养殖场内的环境卫生条件,提高猪群的免疫能力,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可以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猪只支原体猪群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