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达州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建设调研

2022-12-06

畜禽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达州市畜牧兽医

蹇 举

(四川省达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达州 513000)

0 引言

基层兽医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基石。为推动达州市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工作,提高行业服务水平,笔者对达州市基层兽医服务体系进行了调研。

1 基本情况

1.1 达州市情

达州地处川渝陕交汇处,是成渝、关中——天水等经济区的重要连接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全市辖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4县和通川区、达川区2区及万源市,幅员面积1.66万km2。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6.01万hm2,粮食产量319.37万t,全年畜牧业产值达239.7亿元,全年出栏生猪370.2万头,全市生猪存栏255.0万头,全市牛出栏33.5万头,羊出栏124.3万只,家禽出栏7 721.7万只,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43.7万t,禽蛋产量11.4万t。达州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生猪调出大市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

1.2 兽医机构情况

目前达州市县两级均有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全市两级共有8个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除大竹县由畜牧发展促进中心管理外,其余县(市、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均为农业农村局;市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均保留,除达川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合并到达川区畜牧发展服务中心外,其余均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两级均未单独保留,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合并到水产发展中心,市农业局兽医科加挂动物卫生监督科牌子,各县(市、区)将原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划转至农业综合执法队,成立动物事务(管理)中心;乡镇畜牧兽医机构均划归乡镇属地管理,“人、财、物”三权归乡,主要承担畜牧业发展、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等工作。

2 兽医服务需求情况

2.1 养殖生产环节

生产前的需求主要包括养殖场选址、场内设计、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办理指导等,生产中的需求主要包括动物疫病防治、疫苗免疫接种、养殖档案构建等,生产后的需求主要包括动物及动物产品产地检疫、畜禽调运备案审批等。

2.2 屠宰加工环节

主要需求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对屠宰环节经营主体履行消毒、检测、无害化处理等过程实施监督,对屠宰动物实施检疫。

2.3 其他兽医服务需求

主要包括宠物、观赏动物的诊疗,各类动物疫病诊断检测等。

3 兽医服务供给情况

3.1 公共服务机构

3.1.1 兽医行政机构

主要负责监督管理兽医医政、兽药及兽医器械,监督管理畜禽屠宰,组织实施动物防疫检疫等工作。目前市县两级共有8个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在岗在编工作人员158人,其中市级分管兽医工作总畜牧师1名,设置职能科室2个,核定编制3名。除大竹县单独成立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外,其余县(市、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均为农业农村局,现有在岗在编工作人员154人。

3.1.2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主要负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承担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实验室病原学分离鉴定与分析、免疫抗体检测与分析评估,组织和实施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疫情预警、预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市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8个,均为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岗在编工作人员179人。市级为正科级,编制26名,实有工作人员23人,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除大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隶属县畜牧发展中心管理外,其余县(市、区)均隶属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管理,8个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均有兽医实验室,并于2021年在达州市农业农村局登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

3.1.3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主要负责动物防疫监督、兽药生产销售使用监督管理及查处畜牧兽医相关案件等工作。市级层面将市农业农村局所属的市水产局、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整合,保留1个副处级机构,核定人员编制30名,县级除渠县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加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牌子以外,其余6个县(市、区)均未保留动物卫生监督所。通川区、宣汉县、大竹县、开江县、达川区将原动物卫生监督所更名为动物卫生事业服务(管理)中心。

3.1.4 乡镇畜牧兽医机构

主要负责畜牧业发展、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耳标管理等工作。全市196个乡镇有138个乡镇在农业服务中心加挂畜牧兽医站牌子,兽医防疫工作编制人数为779人,平均编制数3.97人,专职从事兽医防疫工作人数为365人,平均人数为2.6人,全年兽医防疫工作经费保障经费为554万元,平均2.83万元。

3.2 社会化服务机构

3.2.1 动物诊疗机构

主要提供宠物、观赏动物疫病的诊断、治疗和外科、绝育手术等诊疗服务,全市目前有动物诊疗机构18家,其中动物医院4家,动物诊所14家。

3.2.2 兽药经营企业

以实行连锁式经营、品牌化运作的方式提供兽药销售、畜禽保健等兽医服务,全市目前有兽药经营企业160家。

3.2.3 其他社会化机构

其他社会化机构指其他取得相应资质的兽医机构和服务组织,提供动物疫病检测、强制免疫接种等服务[1]。全市目前提供从事强制免疫服务组织数量11个,从事非洲猪瘟等疫病检测服务组织数量1个。

3.3 兽医服务与供给平衡状况

3.3.1 基层公共服务机构

包括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等,均为财政全额供养单位[2]。随着近几年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实施,各县(市、区)兽医实验室均新增分子生物学检测项目,但实验室专职检测技术人员不足,难以完成各项动物疫病监测任务。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存在装备、经费保障困难等问题,影响执法打击力度。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疫病防控工作面广事多,而专职从事疫病防控工作人员较少,年龄普遍偏大,不能完全满足基层兽医服务需求。

3.3.2 动物诊疗机构

主要提供猫、狗等动物及其他养殖动物的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外科、绝育手术等诊疗服务。目前全市有动物诊疗机构18家,其中动物医院4家,动物诊所14家,全市动物诊疗服务需求仍有较大缺口。

3.3.3 企业兽医

目前全市许多大型规模场及代养场有自己的兽医,从养殖技术、疫病防控、兽药供给等全方面提供兽医服务,是兽医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小规模养殖场仍缺乏专业企业兽医服务。

3.3.4 政府购买社会化兽医服务

全市目前约有2 10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负责动物诊疗、动物疫病观察报告、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和补免等工作,实行村聘乡镇管理,由乡镇统一考核管理和进行业务技术培训指导,纳入县本级财政购买社会化服务预算;全市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在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中设立特聘动物防疫专员的通知精神,2021年全市特聘动物防疫专员61名,向养殖场户提供高质量的免疫、诊疗、用药等专业化兽医卫生服务,充实了基层防疫队伍;2021年达川区、大竹县共17个规模养殖场开展强制免疫“先打后补”试点,逐步完善规模化养殖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评价机制。

4 基层兽医服务体系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4.1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机制运转不畅

一是机构改革后,乡(镇)动物防疫工作机构职责不清,具体从事防疫工作人员不足。全市乡镇专职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数由847人下降到365人,大部分乡镇工作人员一人多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产地检疫、养殖技术指导落实不力。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出现超编现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受限。二是动物卫生监督上下不贯通。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市级未保留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市水产发展中心加挂动物卫生事务中心牌子,市农业农村局兽医科加挂了动物卫生监督科牌子,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力量大幅度削弱,导致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力度不足,尤其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三权”下放乡镇,乡镇官方兽医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动物检疫职能承接机构不明确,部分乡镇不愿意继续承担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导致检疫工作出现空档。

4.2 兽医防疫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一是部分县(市、区)防疫经费投入不足,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费用未纳入财政预算。此外,免疫副反应救治费和反应死亡补偿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基层动物防疫设施不完备,部分县缺少应急处置专用车辆,部分乡镇冷链体系还不完备,村级无兽医室,疫苗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全市无专门的动物隔离场所,无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场所,安全风险大。四是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资金投入少。

4.3 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

达州市部分县(市、区)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兽医医疗卫生津贴未落实、村级防疫员待遇低、部分乡镇合并后超编导致职称评聘困难等问题严重挫伤基层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村级防疫员收入低、年龄老化等问题日益严重,50%以上的村级防疫员超过55岁。大部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多年未招录院校毕业生,后续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断层”现象日益严重,基层防疫队伍不稳。

4.4 社会化服务机构少,配套政策不健全

达州市现有兽医社会化服务机构除宠物诊疗服务机构发展较好外,其余兽医社会化服务机构较少,广大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服务机构相对欠缺,不能满足养殖户的兽医服务需求,全市缺乏涵盖动物疫病检测、诊断、防治、流行病学调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服务的综合性专业兽医服务机构。农业农村部出台了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但落实到具体层面,配套政策不完善,扶持力度不够,造成社会力量投入兽医服务领域的动力不足,发展环境还待进一步完善。

5 加强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5.1 恢复基层设置畜牧兽医站

农业农村部门、编制部门等应深入基层充分开展调研,学习省内先进经验,整合现有资源,按照“三权归县,服务在乡”的管理机制恢复设置畜牧兽医站,合理配置畜牧兽医站编制数量,确保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数量与防疫需求相匹配。建议按照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为主、乡(镇)政府参与的双重管理模式,执行好“专人专用”制度,及时纠正机构改革中畜牧兽医机构队伍被削弱的现象,对借用、占用基层防疫和检疫人员编制的及时归位,进一步强化基层疫病防控能力。

5.2 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

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编制部门、人社部门等可综合考虑各乡镇(街道)畜禽养殖数量、养殖场(户)和屠宰场分布、防控指导区域面积、交通条件、自然屏障等因素,为乡镇畜牧兽医站配备合适的专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建议统筹全县基层防疫工作人员职称评聘,将防疫工作考核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参考,正向激励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各乡镇(街道)按照“乡聘、乡管、乡用”原则,每个行政村配备1~2名动物防疫员,参照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模式,设立公益岗位,吸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投身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行业。

5.3 进一步保障基层防疫经费

多措并举,用好用活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相关项目资金,足额保障监测、预防、控制、扑灭、检疫、监督等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和专项业务经费,改善动物防疫检疫设施装备,加强动物疫病兽医实验室、检疫申报点、公路检查站等基础建设。建议落实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人员和官方兽医有关津贴,根据乡村动物防疫人员的劳务量,参照当地公益性岗位的收入水平,保障村级动物防疫员合理劳务报酬。

5.4 建立健全购买社会化服务工作机制

省、市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机构加快发展,逐步实现兽医社会化服务多层次、高质量、全方位供给。加强政府购买兽医社会服务的资金投入,保障兽医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发展与运营。加强对村级防疫员、特聘防疫专员等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监管,制定详细的考核评估办法,确保购买的兽医服务达到预计效果。

5.5 定期培训,提高兽医服务水平

兽医主管部门定期对各级动物疫病防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加强官方兽医检疫监管、执业道德规范等方面培训,加大对乡村兽医、村级防疫员等基层兽医人员培训力度,切实提升基层兽医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引导执业兽医、企业兽医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法治意识,为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6 结语

为推动达州市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工作,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对达州市基层兽医服务体系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达州市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通过相应的对策措施,进一步推动达州市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达州市畜牧兽医
达州市中心医院
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初探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川东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