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羊检疫技术要点

2022-12-06刘达辉

畜禽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牛羊检疫检查

刘达辉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泗水 273200)

0 引言

随着国内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牛羊养殖量也在不断增加,但随之而来的疫病问题也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困扰。在动物制品流通中,如果未能发现隐形患病动物,会加重疫情蔓延传播。因此,在牛羊养殖中,应当加强牛羊检疫工作,确定检疫要点,保证各环节满足检疫质量要求,方能保证市场流通的动物制品质量合格。

1 牛羊检疫工作流程

1.1 入场检疫

牛羊进入屠宰场时须索取相关证明,包括运输检疫证明、检疫合格证明、消毒证明。要检查是否有免疫标识;核对有效期、证物等数据;对运载牛羊进行检查,发现异常须隔离观察,确诊后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1.2 宰前检疫

牛羊按照入场批次,分圈、分批开展检查,包含“三态检查”与逐头测温,观察牛群安静状态下是否有异常表现,有无嗜睡、气喘、咳嗽等病态,圈内牛羊活动中,观察其运动状态,查看生理活动情况及前后顺序。牛羊休息一段时间后,即可逐头开展温度检查,羊正常体温是38℃~39.5℃,牛正常体温为37.5℃~39.5℃,对于疑似患病牛羊须进行临床诊断,必要时开展实验室诊断。

1.3 检疫处理

牛羊检疫合格后,符合法律要求即可屠宰,对于确诊狂犬病、炭疽、牛痘、恶性水肿等亚传染性疾病须扑杀后销毁;牛羊患有一般传染病,临床表现急性器质性疾病不明显,需要急宰;牛羊确诊一般传染病及其他疫病,有治疗价值,或是未能确诊,需要缓宰。

1.4 宰后检疫

牛羊确定健康后,屠宰后须使用实验室诊断学知识、临床病理解剖学知识对牛羊酮体开展疫病检查,通过感官检查,结合理化学、微生物学检查方式,主要检查肠胃、心、肝、脾、肾、酮体、头部等部位。

2 牛羊检疫技术要点

2.1 个体检疫

2.1.1 牛个体检疫

对牛开展个体检疫,要根据其个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检查。对牛只检查进行时,需要严格检查口蹄疫、蓝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布鲁氏菌病等疫病,要仔细观察牛健康情况,查看牛的体表皮肤、体温、心跳、脉搏等。牛只如果患有急性传染病,通常会表现为蹄部、口腔黏膜产生水疱病变,体温升高,不同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差异也较大。例如牛乳房皮肤或少毛区域皮肤出现圆形疱疹,可能患有牛瘟;牛只鼻镜龟裂、干燥,表现出显著消化道特征,可能患有恶性卡他热或疯牛病。

2.1.2 羊个体检疫

羊个体检疫中,检疫人员须注意蓝舌病、口蹄疫、羊痘等,观察羊的走路姿势、体貌特征、被毛、体温、排泄物等,查看个体进食、活动状态的表现,如果个体进食过程中出现抢食情况,放牧中精神状态良好,则表明羊只较为健康。羊体温低于正常水平,表明羊可能贫血、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通常羊患有疾病时呼吸频率不稳定,口腔会产生异味,羊鼻头干燥,随着病情加重,羊反应能力也随之降低,发生掉毛情况,代表羊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同疾病症状也有所差异,例如羊乳房、肢蹄内侧、尾巴出现脓包结痂,可能患有羊痘;羊走路姿势不稳,蹄子糜烂有水疱,可能患有羊蹄疫。

2.2 群体检疫

2.2.1 牛群体检疫

牛群体检疫可分为动态检疫、静态检疫、饮食检疫3个环节。在静态检疫中,要检查休息状态的牛群,仔细观察牛睡卧、站立姿势,检查牛的肛门及皮毛污染情况,通常健康牛体表皮肤有弹性、呼吸平顺、嘴角干净、毛发光亮,能够正常排气和嗳气。牛如果携带致病菌,局部皮肤将会肿胀紧张、嗳气消失、皮毛杂乱,肛门位置能够观察到诸多粪便,后躯位置污染严重。

动态检疫中,牛达到养殖场后,在装卸或放牧牛的过程中检查牛群状态,或是观察驱赶状态下牛群健康情况。该环节检查要点在于牛行走精神状态、站立姿势。牛身体健康,则行走平稳、双眼有神、四肢有力、精力充沛;如果患有疾病,则无法行走,正常行走也会发生左摇右摆的情况,整体精神萎靡,无法敏锐察觉外界刺激。

饮食检疫中,观察牛群饮食和采食情况,实际观察中,牛开展剧烈运动无显著咳嗽情况,且表现得饮水正常、咀嚼有力,表明牛群身体健康;牛群如果饮水、采食或运动后咳嗽较为严重,表现出食欲差、精神萎靡症状,通常患有传染性疾病。

2.2.2 羊群体检疫

羊群静态检疫中,需要羊群处于休息状态,观察羊的姿态,如果发现部分羊只采食后卧地姿态异常,或无法正常卧地,存在显著呼吸不顺畅、呼吸急促情况,表明羊可能患有疾病。羊如果呼吸平顺,被毛整洁,有人走近时羊群反应机敏,能够立即站立,表明羊较为健康。部分患病羊表现为呆立圈舍、精神萎靡、离群独居,对外界刺激无显著反应。经过严格观察,可发现羊鼻腔、口腔干燥,伴有磨牙、咳嗽症状,呼吸急促,肛门附着诸多污染物,即可判定羊患有传染性疾病,须开展个体检疫,根据病情加以处理。

羊群动态检疫需要在羊群饮食、放牧时实施,观察羊群精神状态、饮水情况、生产情况等,如果羊群采食饮水出现争抢,放牧时行走轻快,喝水积极、精神饱满,即可判定羊群身体健康。而部分羊患有传染病后,会表现出无法正常采食、食欲不振、饮水不积极等情况,则可判定羊群存在传染疾病。

2.3 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是针对未屠宰的牛羊的检疫方式。需要先采集牛羊血液,将其送至实验室做好检查工作,查看血液是否存在导致牛羊发生疫病的毒素、细菌、病菌等,检疫中应当将血样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测,部分血样则需要进行细菌培养;有的血样需要开展血清凝血试验、沉淀反应、免疫标记等,获得最终结果后,方能判定牛羊体内是否存在致病细菌。

2.4 血清学检疫

血清学检疫是指使用试剂盒、试剂卡,利用毛血管虹吸作用,从牛羊耳垂取血,毛细管内血管吸血量达到100 μL刻度,将其从毛细管添加至测试卡白色和粉色垫顶部,注意每滴血吸收后,添加第二滴,出血不畅则管尖轻轻按在垫子上,垫子粉红色浸透血清后关闭测试卡,1~2 min垫子仍未浸透血清,添加1滴试剂,开始计时,观察测试结果。例如在布鲁氏杆菌病检疫中,可采取该方法,牛羊布鲁氏杆菌病多表现为隐性或慢性感染,有2周至6个月的潜伏期,母牛症状在妊娠6~8个月时易造成流产,表现出阴唇与乳房肿大、黏膜红肿的症状,母牛流产后还会出现子宫内膜炎、胎衣停滞,阴道流出有恶臭味、红褐色分泌物,公牛表现为关节炎、关节肿胀、睾丸炎、配种能力降低等,属于慢性疾病,疾病会持续多年。检疫通常是利用变态反应和血清学检查。

变态反应检查适合检疫大群动物,检测中将布鲁氏杆菌水解素,将0.2~0.3 mL量注射至牛羊尾根部位,或是肘关节无毛的皮肉位置,完成注射后进行24~48 h的观察,发生红肿代表变态反应为阳性,能够断定牛羊感染,选用变态反应法可提高检出率,结果更加准确,注射水解素不会生成抗体,对血清学检查不会造成影响,广泛用于临床。

而血清学检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已知抗体检查病料,查看是否存在布鲁氏杆菌抗原,通常采取反向间接凝集试验、荧光抗体技术、免疫组化法、间接碳凝集试验等;另一种是通过感染已知抗原检测后7~15 d,检查可疑病畜体内,是否有高滴度抗体,利用ELLSA、抗原抗体凝集试验等方式检查。

2.5 症状检疫

牛羊症状检疫主要是观察牛羊群是否存在异常表现,包括精神形态、营养摄入、活动状态等,分析临床症状,确定疫病情况。例如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发病后会造成大规模感染,为副黏病毒科,化学物理特性类似于牛瘟病毒,该病毒为球体,核衣壳是中空杆状,存在囊膜,相比其他病毒,抵抗能力弱,无论是强酸、强碱、高温环境均无法正常生存,维持50℃的环境1 h即可灭活病毒,或是设置强碱性、强酸性环境灭活。

该病毒宿主多为绵羊和山羊,牛、猪等也可能携带小反刍兽疫病毒,能够使牛羊细胞病变,生成合胞体,通过排泄物、分泌物排出病毒,须及时清理。按照检疫实践,将其分为温和型与急性型2种,患温和型多为成年羊,急性型致死率则较高,无有效治疗方案。检疫诊断中,主要采取血清学试验和医学临床诊断的方式,能够区分小反刍兽疫病和其他病症,减少检测时间,确保检测方向,以免疫情扩散传播。血清学试验准确性较高,检疫疫病应用广泛,由于小反刍兽疫危害较大,确诊后需要及时扑杀患病牛羊,该病症诊断要求十分严格,采取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式采集病料,保证无菌条件下采集羊只血液,分离血清完成疫病检验。

2.6 宰后检疫

宰后牛羊检疫中,需要做好头部检查、肠胃检查、内脏检查及酮体检查工作。其中,头部检查是观察牛羊的齿龈、唇,注意是否有溃疡斑、水疱,上下颌骨状态正常与否,剖检咽喉内侧淋巴结、扁桃体、咽喉黏膜等是否存在异常,剖开内外侧咬肌,查看是否有囊尾蚴;肠胃检查是检查牛羊食道是否有住肉孢子虫,检查胃肠系黏膜、肠系膜淋巴结、浆膜,查看是否有肠型炭疽;内脏检查是牛羊开膛后,观察脾脏大小、形态、色泽,查看是否有变色、肿胀,触摸弹性,判断是否感染牛肺疫、布病或炭疽;心肝肺检查中,查看是否变性肿大,切开肺部组织,查看是否有肺丝虫病、肺结核,剖检食管检查有无住肉孢子虫,剖检心脏查看有无囊尾蚴、虎斑心,注意肝脏的结节、坏死、肿胀等情况;酮体检查是观察整体肌肉色泽,确定放血状态,检查关节、骨骼、腱鞘状态等,依次剖检腹股沟淋巴结、颈前淋巴结,剖检深腹肌。例如牛羊口蹄疫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在羊、牛动物中均可能发生,发病速度快、传染力强,情况严重可能造成动物死亡。幼年期牛羊易感染口蹄疫,死亡率较高,无固定发病时间,任何时间均可能发生,冬、春季发病率高,通过动物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有1~7 d潜伏期,发现不及时会引发大面积感染,危害性较大。当牛羊患有口蹄疫后,蹄部和口腔黏膜会有水疱出现,甚至会造成蹄部、口部溃疡或腐烂,引发前胃心肌发炎或小肠黏膜发炎。口蹄疫作为检疫重点,检疫工作中可对死亡牛羊进行剖检,咽喉与气管部位有诸多烂斑存在,伴有多种炎症,牛羊病情严重会在心肌位置生成白色条纹。

3 牛羊检疫技术分析

3.1 菌群对比法

该方法依赖大数据,测定牛羊健康状态下的不同生长时期瘤胃微生物菌群种类结构,进行整体数据汇总后,数据即可成为健康动物检疫参考标准,牛羊患有细菌性消化道疾病后,微生态菌群种类、结构必定会产生变化,通过对比菌群结构,即可迅速判断牛羊感染菌株种类、疾病类型等,哪种增加数量明显菌种,即为感染致病菌,分离保存备用。致病菌菌株保存后,通常会用于药敏数据测定,利用试管法或纸片法,能够测定分离菌株相应的敏感药物,选择敏感抗生素完成治疗。

还可采取纵横向药敏数据对比的方式,对牛羊菌株耐药变化进行判断,便于调整用药模式,避免出现耐药情况。并且,能够扩大培养致病菌株,通过化学或物理方式灭活,制备免疫健康羊,及时控制疫情。例如沙门氏菌感染多体现于牛羊肠道,生殖道也会出现感染情况,检疫过程中,沙门氏菌可能和大肠杆菌混淆,必须采取生化检测方式,合理区分两者,检疫人员可使用鉴别培养基方式检测,主要是大肠杆菌可发酵生成乳糖,沙门氏菌却不会发酵。因此,在麦康凯培养基中,大肠杆菌菌落呈现粉红色,沙门氏菌菌落为无色状态,沙门氏菌代谢时,还会生成硫化氢,遇到亚铁离子将会生成黑色沉淀物,也可利用三糖铁培养基区分两者,根据不同生化反应现象区分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助于准确判断牛羊病情。

3.2 分子生物学法

测定基因序列对比基因库内致病微生物序列,重合度相同,代表分离菌株是致病性微生物,代表分离菌株属于致病性微生物,相反为非致病性。该方法结果较为准确直观,但需要构建庞大基因数据库,现有数据库不够完善,仍存在错误概率,需要后期大量实验进行修改和补充,仅能作为参考。

4 结语

牛羊养殖业作为我国畜牧业重要部分,养殖过程中必须做好疫病预防工作,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开展针对性防控,以免患病牛羊流入市场,危害人类健康。因此,牛羊检疫中,应按照入场检疫、宰前检疫、检疫处理、宰后检疫的流程,合理采取个体检疫、群体检疫、病原学检查等方式,做好检疫工作,确定牛羊患病情况,方能保证肉制品质量安全,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畜牧业实现绿色、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牛羊检疫检查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牛羊各几头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Playjng with ch & sh
牛羊腐蹄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