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轨交4号线木里公交换乘停车枢纽设计

2022-12-05李少锋

世界建筑 2022年11期
关键词:金属网纽带停车场

李少锋

木里公交换乘停车枢纽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新城的西端,项目东侧紧邻轨道交通4 号线支线天鹅荡停车场上盖开发项目,是轨交与公交换乘的重要节点——轨交4 号线终点站(图1、2)。

1 区位

2 南面俯视

1 公交停车“上盖”设计

15,000m2的项目用地,计划容纳70 辆公交车的停放空间和车辆维修、人员办公等配套用房。出于节省用地的目的,这个地块又被规划增加新的功能——需要把45 辆环卫车的停放空间和配套用房一并安置进去。但是原本公交停车和配套用房已经将用地占满,无处安置环卫停车场,受相邻轨道交通停车场上盖开发的启发(图3),我们进行了公交停车的“上盖”设计尝试:把70 辆公交停车置于地面层,45 辆环卫车置于公交停车空间之上,也就是二层,两类停车空间上下叠加并置,两部分配套用房也对应各自楼层上下叠加,从而实现综合利用场地的目的(图4)。

3 本项目与相邻轨道交通停车场上盖开发项目

这种公交停车“上盖”设计的意义在于:以往在城市中用地比较紧张的区域,也会看到借助建筑首层架空层来安置公交首末站的停车空间,这些一层架空的建筑,上部多为商业或住宅功能,这也可以看作一种反向的、被动的公交停车场的“上盖开发”。本项目位于城市非核心区,用地价值没有那么金贵,但出于节地的考虑,木里公交换乘停车枢纽将公交停车场上方自发地开发为环卫车停车场——由于两类停车的空间需求相类似,用地中的资源更容易被共享,这是一种更为主动的公交停车场地复合利用的节地策略[1-3]。

2 纽带形屋顶

(1)分流与整合

建筑南面布置办公用房,北面是上下两层的停车场。项目场地南面是城市道路,分别在东端和西端开设了公交车与环卫车各自的出入口。办公与维修用房的屋顶,分别向东西两侧以挑板的形式延伸出去,形成了两个车辆出入口的门廊:东侧公交门廊高度为一层高,西侧环卫门廊通向二层停车楼,所以为两层高(图5),东西门廊挑板的高差,通过中间建筑屋顶的“扭转”,自然过渡连接在一起,形成“纽带”(图6)。

这个纽带屋顶对于两边的车流组织起到分流作用;对于上下两个不同单位的办公空间起到整合作用。公交和环卫的办公空间上下叠加整合在一起,公交办公空间在一层,环卫办公空间在二层,一楼有各自独立的入口门厅,可以通过电梯和楼梯到达二楼。公交和环卫的办公空间都可以通过北面通道直达各自楼层的停车场。除了独立分区之外,两部分共享食堂和车辆维修间,做到既分流又整合。

“扭转”的建筑形体在中心形成了一个内庭院,种植绿化景观,为上下两层室内空间提供共享的景观和采光通风条件(图7、8)。

(2)挑檐的构造

纽带屋顶在建筑南立面形成了深远的挑檐,出挑约4.5m。这些出挑如果全由钢筋混凝土结构完成,其板厚和梁高都会影响挑板的轻薄感。因此,我们采用混凝土和钢结构结合的做法:先由钢筋混凝土结构完成2.5m 左右的出挑——这样的尺寸可以避免混凝土构件尺寸过大;然后在混凝土板的外侧再由钢结构继续出挑2m 左右,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统一由铝板饰面,最终完成了厚700mm 的4.5m 挑檐(图9、10)。

(3)隐藏的屋顶设备

纽带屋顶“扭转”到中间最高处,拱起形成了建筑的最高部分。这里相当于三层空间——这部分屋顶之下是设备空间,屋顶设备都隐藏在这里,由金属网围合,并不封闭,有利于通风散热。因此,纽带屋顶上没有设备影响第五立面的表达(图11、12)。

11 屋顶设备层

12 整体统一的设备层立面

13. 幕墙细节

3 材料的表达

(1)裸露的混凝土板和柱

建筑外立面材料以玻璃和铝板为主,表达精致细腻的建筑品质(图13、 14)。但在一些特殊位置,我们也给原本要被遮挡的建筑材料留出了表达空间。

14 幕墙细节

在公交与环卫车辆的两个出入口部分,我们将混凝土构件裸露出来。未加修饰的柱子由金属网包裹,质朴的混凝土质感从金属网片中透出来,与金属构件的精致重叠在一起,而环卫车坡道上方的混凝土顶板则完全裸露——我们认为这种质朴的表达,与大型车辆轰鸣着穿梭往来的空间气质是匹配的。由此,我们的设计也给这个不大的建筑赋予了层次丰富的个性:供人使用的办公空间,我们用玻璃和铝板幕墙表达其细腻精致的个性层次;公交与环卫车使用的空间,我们用裸露混凝土和金属网的“工业风”表达质朴本真的个性层次。这些不同的空间个性层次彼此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图15、16)。

15 金属网包裹的混凝土柱

16 裸露的混凝土顶板

(2)挡而不遮的金属网片

建筑中使用了大量的金属网片作为空间划分的手段。建筑中有3 个坡道:一个通向二层停车场,两个通往地下车库。3 个坡道的空间边缘都由金属网片来限定——这种限定体现了挡而不遮的特点,可以在有效划分空间的同时让车辆的往来行驶被明确看到。特别是环卫和公交这类大型车辆,在坡道或地面行驶时,可视性是保证车辆和行人安全的重要条件。同样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地面的维修车间门前空地上以金属网片墙来划分空间(图17)。

17 金属网在建筑中的表现

金属网片特有的质感效果,还增加了场地和建筑的层次感,透而不穿的视觉效果使它成为很好的建筑装饰材料:上文提到的金属网片与裸露混凝土柱的配合使用,就是很好的体现。这种材料通透的感觉,增加了整个场地中建筑的呼吸感。

4 建筑绿植

(1)屋顶绿植

纽带屋顶是这个建筑中的重要元素,由绿植覆盖。这些屋顶绿植不仅是第五立面的重要表现,也是提高建筑热工性能的重要手段。办公用房的屋顶面积较大,是此扁平二层建筑中,极易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的面层。屋顶绿植和土壤,像是一层绿色的“被子”覆盖在屋面上,在冬季可以保护室内热量不会通过屋面流失到室外,夏季可以阻隔强烈的阳光,避免屋面被晒透。屋顶绿植很好地通过设计手段提升了室内舒适性,减少了非必要的建筑内外能量交换,降低了能源消耗[4]。

苏州多雨,这给屋顶绿植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同时,种植屋面也给这个建筑的屋面排水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幸纽带屋顶通过高低扭转,使得整个平屋顶有了天然的高低势差,给屋面排水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每个标高的屋面将水组织到自己的排水沟中,排水沟位于种植屋面和铝板屋面的交界处,汇集两部分的屋面水和种植土积水,再由落水管组织到地面。落水管都位于室内投影范围内,经室内通向地面,因此,屋面排水沟也因每个屋顶与室内空间的对应关系不同,而出现在不同的屋面位置,从而形成屋面铝板与绿植交接线沿整条“纽带”边缘丰富变化(图18)。

18 屋顶绿植与排水

(2)爬藤绿植

结合金属网片,我们设计了竖向爬藤绿植。爬藤绿植沿金属网片向上生长,给原本精致与质朴叠加的金属网片隔墙又增加了一层生命的柔软气质。建筑绿植的生长还会给这个项目增加一个明显可感的时间维度。随着屋顶上爬藤绿植的不断生长,时间在建筑上推进的痕迹被鲜明地表达出来,四季变换在绿植上的体现,也将在建筑的表情中得到真切的回应(图19、20)。

19 爬藤绿植

20 爬藤绿植

地点:江苏苏州

业主: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管理委员会,

苏州吴中滨湖新城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李少锋

设计团队:方彪,张慧洁,张颖,

金建波,严怀达,陈树楠,方志华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地面积:15,278m2

建筑面积:16,152m2

设计时间:2018-2019

竣工时间:2022

摄影:张超

5 结语

该项目的设计,为公交市政停车场这类基础设施如何集约使用土地提供了一种类似于上盖开发的思路,设计将两类停车空间和辅助用房复合叠加在一起。主动作为,提升城市土地的利用价值,这是建筑师工作的重大意义之一。在城市建设逐步进入存量时代的背景下,这样的做法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金属网纽带停车场
洁白的哈达是万物的纽带
小学班主任如何发挥纽带作用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巧用字母当“纽带”
停车场迷宫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8·12”后,何以为家
2013 年5 月30 日我国部分钛锆原料及其下游产品市场成交价
我国部分钛锆原料及其下游产品市场价格(2012-02-04)
我国部分钛锆原料及其下游产品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