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结合中医药内服外治法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2022-12-0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外治内服盆腔炎

陈 瑛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中医院妇产科,江西 吉安 331500)

慢性盆腔炎具有较长的病程,极易反复发作,长期折磨着许多患者,患者疼痛感剧烈,促进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1]。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西医治疗只能对疼痛进行缓解,缺乏理想的远期效果,长期应用患者对药物具有较差的敏感性[2]。而中医药治疗优势显著,其运用辨证论治思维与整体观念,结合中药内服与外治法,能够获取显著的效果[3]。本文研究了艾灸结合中医药内服外治对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江西省永丰县中医院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艾灸结合中医药内服外治组(观察组)、单独中医药内服外治组(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23~51岁,平均年龄(36.5±5.8)岁;在病程分布情况方面,4~11个月21例(52.5%),1~3年19例(47.5%)。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37.2±5.3)岁。在病程分布情况方面,4~11个月22例(55.0%),1~3年18例(45.0%)。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均有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等临床症状;(2)均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沉检查确诊为慢性盆腔炎;(3)均符合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1)急性盆腔炎;(2)妊娠期女性;(3)有心脑血管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1)中药汤剂。让患者口服中药慢盆汤加减,具体药方:小茴香15 g,没药15 g,生蒲黄15 g,延胡索15 g,当归15 g,白芍15 g,肉桂6 g,吴茱萸6 g。用水煎服,将200 mL汁液取出来,每天1剂,每天2次,早晚各1次,持续治疗10 d。(2)中药外敷。外敷方具体药方为:小茴香30 g,川芎30 g,荜茇30 g,当归30 g,透骨草30 g。研磨上述药物为细末,用蜂蜜调匀,在患者下腹部敷30 min,保留4 h,每天1次,持续治疗10 d。(3)中药直肠滴入。具体药方:延胡索50 g,红藤50 g,莪术30 g,紫花地丁30 g,丹参30 g,肉桂20 g,大黄20 g,三棱15 g,木香15 g。采用一次性输液器作为灌肠器,灌肠液量、温度分别为150~200 mL、35~41 ℃,用润滑油对输液器前端进行润滑,督促患者将大小便排空后,以轻柔的动作、较慢的速度向肛门插入输液器15~20 cm,以较慢的速度滴入药液。开始时间为每次月经结束时,每天1次,持续治疗10 d。

1.3.2 观察组 同时给予患者艾灸治疗,将气海穴、子宫穴、三阴交穴、关元穴、足三里穴选取出来,艾条温和灸,以患者耐受、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穴5~10 min,每天1次,持续治疗10 d。

1.4 观察指标 随访1年。(1)中医证候积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内容包括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等,总分0~16分,表示从无至严重[5,6]。(2)复发情况。包括随访3个月、半年、1年复发情况。(3)治疗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总分0~100分,0~59分、60~79分、80~89分、90~100分分别评定为不满意、一般、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5)疗效:痊愈:治疗后患者无症状体征,妇科检查具有正常的结果,B超检查具有正常的子宫附件,没有积液、包块存在于盆腔中;显效:治疗后患者基本无症状体征,妇科检查具有较好的结果,B超检查具有正常的子宫,盆腔积液在极大程度上减少或消失,盆腔包块在极大程度上缩小或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具有较轻的症状体征,妇科检查具有较好的结果,B超检查具有正常的子宫或子宫肥大,盆腔积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盆腔包块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妇科检查结果、B超检查结果变化均不明显[7,8]。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2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34/40)(P<0.05)。见表2。

表2 2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3个月、半年、1年复发率分别为2.5%(1/40)、7.5%(3/40)、10.0%(4/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4/40)、17.5%(7/40)、25.0%(10/40)(P<0.05)。见表3。

表3 2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复发情况比较 [例(%)]

2.4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P<0.05)。见表4。

表4 2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认为,盆腔炎属于“带下病”“妇人腹痛”范畴,主要诱发因素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瘀滞、劳倦过度。对清热解毒之品或抗生素进行反复应用更易对阳气造成损伤,从而极易引发寒凝血瘀型。在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中药口服+中药外敷+中药灌肠效果良好,其中慢盆汤的主要功效为温经散寒、行气活血,能够通畅气血运行,对疼痛进行缓解;中药外敷法指用水、蜂蜜调匀中药后在患者下腹部直接贴敷,药物直接接触局部皮肤,经毛孔吸收药物,为吸收局部炎症提供有利条件,对下腹疼痛进行缓解;中药直肠滴入指用灌肠器向直肠中滴入药液,直肠黏膜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能够使盆腔药物浓度提升,使药物向病所直达,具有较好的局部吸收效果。

艾灸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主要功效为温经散寒、祛湿通络,能够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升,将强身健体作用发挥出来。所选穴位气海穴、子宫穴能够畅通局部经络气血,从而对患者疼痛进行有效缓解,其中气海穴能够对元气进行培补,子宫穴在女性生殖系统疾患的治疗中是临床采用的经验效穴,在胞宫诸疾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三阴交穴的主要功效为补肾养肝、调理气血;足三里穴的主要功效为和胃健脾燥湿、补气养血;关元穴的主要功效为通调冲任、温肾助阳。艾灸这些穴位能够对脏腑功能进行调理,将全身气血疏通。因此,在中医药内服外治基础上艾灸治疗能够获取更为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34/40)(P<0.05)。观察组患者的3个月、半年、1年复发率分别为2.5%(1/40)、7.5%(3/40)、10.0%(4/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4/40)、17.5%(7/40)、25.0%(10/40)(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P<0.05)。说明在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艾灸结合中医药内服外治能够将获取更好的效果,对患者症状进行缓解,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并促进患者复发率的降低,对患者病情反复进行有效避免。

综上所述,艾灸结合中医药内服外治对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较单独中医药内服外治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外治内服盆腔炎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妇科千金片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
内服外敷方治面部色斑
归藤止痒洗剂外用治疗慢性手湿疹6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治疗哮喘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中医外治药物(贴剂)疗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