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生花
2022-12-05熊魁
◎熊魁
走出云顶,就到了一个小小的、住在绝壁上的山村——安静。空中有重重雾叠、片片岚霭,地上有漫山遍野苍松翠柏的支撑,大自然形成了一顶天然的帐篷。帐篷下面坐落着古朴的村落……正如这些村落的名称:云顶、安静,弥散着闲适、安然的气息。我是在大晴之日,赶了个大早到达这里的。刚好赶到云蒸霞蔚之前。如果是乘船,沿小三峡内大宁河逆流而上,行到滴翠峡里,在一个叫鱼头湾的地方抬头仰望,任凭你把脖子抻酸了、帽子仰掉了,除了一堵墙似的绝壁截断视线,也望不到这些村落。若有同行的本地人,会告诉你悬崖上盘踞、繁衍的村落。也许你会感叹,那只是得道之人安身的世外之地、立命之所。诚然,顺着山头缥缈的云雾,皱皱鼻孔,做个轻吸的动作,能够隐隐约约抚触到安谧美好的田园气息。
我是奔了这气息来的,不过走的是陆路。驱车过了安静,就是白坪。受返乡创业人士、“中国品牌策划十佳贡献人物”奖获得者刘小红邀请,前往其创建的生态景区体验。初来乍到,暗暗心惊,偌大的地盘却不见土,这算什么生态?土不翼而飞,一爿乱石岗显山露水,石头奇形怪状,沟壑嶙峋,起伏跌宕。桃、李、杜鹃、海棠、绣球花、荷兰菊从石头里硬生生地长出来,我走过去摸摸,嗯,是真的,不是假花。丛生的南天竹枝条纷披,顺势垂挂,在虚空里晾晒翅膀,羽状复叶集生于茎的上部,叶缘上悬着细密的水珠,顶端近尖处凝着最大的一滴,仿佛刚刚绕叶跳了圈芭蕾,正在做最后定型谢幕的动作。近似无柄的楔形基部,无怨无悔承托住椭圆形舞池,以及日复一日的精致演出。这是面向自然和心灵的演出,只在阴雨天驻歇、休整。纤而不弱的枝蔓上结着串串果实,淡紫、圆润,覆一层水膜似的露珠在通透的晨光里浮泛光泽,晶莹、端庄、清雅,不绝尘,不媚俗,优越地安卧在绿叶擎起的高处。有水竹从石窝里亭亭玉立起来,盛开的菊花点缀在斑驳的岩石间,石沟里生出一些苔藓和蕨类,它们一簇、一丛、一蔸、一朵……各种花在这里聚会。大地端出“乱石岗”的棋盘,每一处都是做活的棋眼。刘小红在三米开外,抿着嘴笑,沉默,也不来一番推介。我道听途说过他关于“农业是旅游、农村是景区、农民是老板”的理念,这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话,但放在双龙镇白坪村这个从前“拉屎不生蛆”的多石少土的地方,有些恰切。他在布局,把石脚岩缝里的土刨出来,堆聚在石窝里、石盘上、石疙瘩中,培育出蓊郁的绿植花朵。土很金贵,藏在了她们脚下。远观石林,近赏繁花,“乱石岗”经一番梳理打整,成了山地“石上生花”综合体。难怪未来前,人说别有洞天,不虚。几位村民在制作风车,为将举办的风车节做准备。首届风车节,这里打造出十万风车秀、巨幅太阳大地艺术图谱、渝东北首个炫彩风车灯光隧道、七彩风车花海长廊。风车、云海、田园,景色美得不可抗拒,有带你进入童话世界的感觉。石头村建起了石博园、生态景观、农耕文化展、民俗生活体验区,农家乐等乡村旅游设施分期配套完善。刘小红的棋局有板有眼。
巫山境域呈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态。一粒种子,拥有攀着石缝生长、从绝壁上挺举生命之树的坚韧和倔强。鸟儿衔一粒种子掉在那里,那里就萌发野生的力、蓬勃的力。温室里经不住骄阳炙烤酷寒拷打的生命,不配与之为伍。悬崖上的松柏,倾听过多少月黑风高蚯蚓在泥土里躬身掘进的故事,看惯了多少秋草春又绿的迭代剧,身子骨弯了,扭曲虬结了,雷电劈焦了,他仍然擎举向上,根茎部或者树杈上仍在春天里抽出嫩枝绿叶。他不做生命的烈士,只做树中英雄。作为乡村大地林立的一员,他就是村民。村民就是他。到了村子里,接握那些村民的手,粗、短,指纹模糊,这就是生存的力,岁月铸就。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于他们,不是口号,是形象呈现、生命写真。
天不能再蓝了。再蓝就要溢溅出来,从上到下把美丽山川淋洒一遍。空气通透得几乎可见对面山峦上柏树和栎树的枝叶,倘若不是山巅阻隔,只要视力足够好,真能目击千里。长江流到巫山脚下就舍不得走了,盘桓屈曲,她的手指深摁了一下,巫山的肉身就凹陷出巨大的条状褶痕,谓之巫峡。在西端峡口的右侧,巨大的南陵山脉拔地崛起,伟岸,陡峭,隆起的山峁脊梁,让我想起举重运动员突兀的肌肉。阳光从东边照射过来,如带墨的针刺入皮肤,一幅活脱脱的刺青山水画,带给你早晨推开眼帘即见的清爽和惊奇。整个时空如巨型蓝水晶,巫山和长江镶嵌其中,剔透得很。特别是入春,山水活络,草木返青,日光和煦,南陵似蛰伏一冬的虫子,被春雷惊醒却又睡眼惺忪。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巫山八景之一——南陵春晓。这一面阴坡与县城相对,在行政区域上隶属于建平乡,乡名袭自古建平郡。从山脚到山顶,以山腰为界,分别叫南陵村、春晓村。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庄,仍然那么静谧安详,散溢出力的震撼。
春晓村是我的乡村振兴定点联系村,“一对一”帮扶村里的三户村民。初去田世清家,机耕道的草棵儿盖过人头,踩踏出的逼仄小路穿过芭茅和灌木,蛇似的溜滑进深山老林去了。说是深山,实为枯石包,偶有天坑陷落。怪石嵯峨,林木以低矮高寒树种为主。山顶地形与山脉南北两侧迥异,多为馒头似的小山,散乱堆列各处。高低错落的山峁像婴儿卧在高峻山脉的怀里,身下铺叠着绿毯,仰面拉过精致的蓝色丝绒被覆盖着。我们的到来,打扰到了他们的睡眠,开始了间歇式哼哼唧唧地抽噎。听得到山的抽噎吗?嗯,听不到,你听到的至多是什么在哗啦哗啦响,那是树叶拍手在欢送着什么。欢送什么呢?是风,但没有谁看见风,他就蹿进树丛,贴着树的身子拐过去了。没谁看清风的样子。或者那是灌木和草茎的枝叶,摩挲你的衣角裤腿,发出了窸窸窣窣的声响。他们初醒,羞涩,诚实地欢迎着你。风穿林带,山与山的抽噎,形成了混响,宛如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开端异常平和,时而淳朴轻快如繁星交替闪烁,时而孤寂低沉如月色的宁静,平缓中抒写着安逸,高亢里呈现出坚定,在至高的满足中结束。
记不清在这条道上往返的频次,八年脱贫攻坚是一场阻击战、攻坚战,唤醒了这座婴儿般沉睡的村庄,且见证着他的成长,颤颤巍巍站立、迈步、行走的历程。眼前是一条已改建拓宽的入户公路,连接着混凝土和沥青铺筑的村级主干道,公路两侧安装了太阳能灯具。全村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村集体经济和村民“一户一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田世清有两个儿子,长期在沪浙等沿海地区打工,老两口经营养猪、种植等产业。再到他家,夫妇正在洒扫清理猪圈场地,猪粪作为上等农家肥进入耕地,形成了绿色生态闭环。我刚刚带来的技师,正在检修房屋西侧的光伏发电设施,这个项目每年可以给他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蓝色的太阳能帆板,每天都在尽心尽力录入日光的合唱,七彩光线的低频振动汇聚着原始声量,一根光线是一条声线,一页帆板是一个波阵面,声线与波阵面始终正交,迎光而视,可见空气中浮起的波纹。一页帆板形成一个声部,偌大的帆板组合体构成了合唱团,悠扬的和声消逝在虚空中,我们仍旧听不见,像我们打开电视机欣赏宏大乐队的演奏却按下了静音键。是的,已经过静音或者消音处理,只有合唱团自己的耳朵才能听见。浑厚的音量在天地间回响,这是电流并入巨大的电网,犹如我们渺小的个体荟萃在这个伟大的国度。是的,任何国度和时代,贫困都是社会的顽疾,敢于攻克这个顽疾,是一种力,坚中之坚的力。
从春晓翻过山脊,东南偏下坐落一个村子,叫云台。我送过单位职工去那里担任驻村队员。四周的馒头山岩,历经风化剥蚀,日晒雨洗,稀罕的泥土冲积到中央的盆地,在村委会一带形成珍贵的几块肥沃田地,现在建起了草莓采摘园。时值秋凉冬寒,恒温大棚里一派生机盎然,一畦畦奶油草莓已然白花点点。草莓不唱歌,草莓专给你送来生活的蜜。过些日子,歪头斜脑掩映在绿叶丛中跟你捉迷藏的花儿,会变魔术般给你呈递出颗颗红灯笼。你提着它赶路,不,你尝试把它抛入口里,依循消化道滑行,那种水嫩酸甜的爽啊,盖过所有曾经的苦、涩。真没见过吃灯笼的!但就让它在你的脏腑里潜行吧,烛照,给久闭未开的心扉一些光亮,让肉身居所里的灵魂更显通透。草莓具有心的形色,红色的草莓镶嵌散布在绿地上,透着光泽,煦暖而芬腴。园总朱玉梅遵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致性,大棚的搭建和养护,栽苗、锄草、施肥、消毒、杀菌、灌溉等都由附近农户来干,田间管理禁止使用各种农药,保证草莓的绿色生态品质。村民刘远辉说,她的丈夫在一次事故中右眼受伤,不能外出务工,读大学的儿子需定期寄送生活费,夫妻俩成了园区的定向雇佣人员,每月能挣三四千元。“奶油草莓又称‘莓’中红颜,遇见她是一种幸福,开园的时候,你要来哟!”园总的幽默热忱,让我禁不住预订了采摘行程。“脱贫攻坚路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我真的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石子。”喀斯特山区村落里培育出的草莓产业,是铺筑在建平乡乡村振兴路上的一块砾石,虽然体量还小,但坚定支撑着当地的发展。草莓汁多肉细,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含量高,糖酸比适度,深受人们喜爱。愿“莓”中红颜,走出深闺,拥有更多知己。
日头趖西,我们抵达黄岩。黄岩与云台连襟,西去是柳坪,仍属建平乡管辖。这是一个古意与现代性兼融的地区。刘禹锡《竹枝词》中的“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的就是这里。听不到那些古老的踏歌声了,但逢晴日,黄昏的巨幕升起,转过山弯,路过村头,在小而精致的村级文化广场上,你能听到节拍和鼓点明显的舞曲。一首曲子,一支广场舞队,起舞的多是闲余时光里的中老年人,铿锵的节奏中踢踏出的是精气神,不逝的青春气息。这和山脚下的县城没什么两样,空气里荡漾着快活。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居于社会架构基层的村民,对闭塞的地理环境和生命的现实困境,拥有更多体验和思考,而浑身散发的都是勤劳、乐观、坚韧、向上的精神向度。
国家5A级“巫峡·神女”景区南环线景观带,主要在黄岩和柳坪村内。神女天路穿境而过,“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在这里生发,绵延的红叶长廊逶迤其间,鹰隼在脚下飞翔,长江流到了天上,白云翻卷出浪花。开门见山水,推眼见绝景。不过我想强调,这里的景观是有节奏的,像五句子等当地民歌:起句急遽飙升,必是明岩削壁;螺旋回转,乃缓坡斜背;随势而降时,十有八九在目力遮挡处藏掖了山洼人家;曲终乐散,恰好呼应着炊烟袅娜中升起的夜色。这里的景观不论山山相邻、石石相叠、岩岩相对,都有小缝隙,或大空间。山岚要升起来,霞光要皴染万物,鸟虫要鸣唱吟咏,水气要渗浸草根泥脚,均需空隙吐纳。这与我们的作品一致,那是供气息流动的,该跳动的跳动,该散发的散发,该销匿的得有销匿处,这么语言就有了灵气和弹性。山的呼吸吞吐云雾、岚霭、夕光和霞霓,春夏秋冬早中晚互不相同,阴晴雨雪雷动风止各异,山色空蒙水光潋滟实景和倒影富有层次感。元稹说“除却巫山不是云”,于峡江内外,总能找到独异的地理气候学特征支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碧水、青山、红叶、云雨、神女文化和移民文化,这些自然和人文元素深度揳入巫山的历史和当下。“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在绿色低碳的时代大潮中,昔日“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穷山恶水转身为奇绝丰富的生态资源,巫山迈上了生态振兴引领全域旅游的创新发展之路。那些掩映在长江南北崇山峻岭里的村庄,裹着蓝天白云,夜晚睡去,白昼醒来,迎来送往着风尘里笑靥如花的游客。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巫峡段,有中国南方距今32亿年前形成的最古老的变质岩基底,自晚太古宇以来地壳和古地理演化历史完整的地层剖面记录,与后期新构造运动及河流、岩溶、地下水和风化作用所塑造的峡谷、溶洞、河湖景观。潮涌中流千帆竞,奋楫争先正当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使原本贫瘠的岩石基底上,生发绽放着安身安居乐业创业的幸福花。
掬起神女峰脚下长江里的流水,风把水的清爽气息送进我的鼻子里。气息是什么?沿途的猕猴、金雕、红豆杉、中华蚊母树等数十种珍稀动植物的生命密码,大江、溪流、峡谷、溶洞、森林等自然景观的形成肌理,神女庙、古盐道、大溪文化和龙骨坡“巫山人”遗址等中华民族的人文基因,都溶融在里面。风里有什么?风也有气息吗?风的职责是把这些气息分发到各处,江南江北,华夏大地,落地生根,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