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路径探析
——以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为例
2022-12-05江斌
江 斌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福州 350101)
引 言
红色基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蕴藏着伟大的精神力量,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突出人格性和人文性,重新审视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蕴,以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为例,笔者深入探究学院的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的内在契合,从而达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的,谱写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篇章。
一、红色基因传承在现实中存在的瓶颈及原因
(一)“自我为中心”思想严重
经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尤其是“00”后更为突出,这种以自我为标准的行为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壁垒,使得学生群体中出现相互之间无法包容接纳与和谐共处的窘境,更不可能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
(二)主流价值引领不足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的背景下,随着大数据、新媒体、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传播已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正处于三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又具有较强的信息接收能力的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大多涉世未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较容易受到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文化影响;另外,当代大学生处于安逸享乐的环境之中,对于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分辨与把握能力尚有不足,特别是主流价值无法凸显出来的时候,其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文化素养的形成与塑造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与影响,稍有不慎便会误入歧途。
(三)缺乏系统性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但基于历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缺乏系统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系统的整体设计,使育人的形式片面化、碎片化,导致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实现量化监控的问题。
(四)整合资源研究不够
“红色基因承载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改革创新的鲜明品格”。它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的历史素材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空泛不聚焦的现象。许多的高职院校重在氛围的宣传,但对于如何创新并利用好厚重的红色文化积淀,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来培养人才、提升人才的人文素养方面的研究还亟待深入探索解决。
(五)考评考核标准不统一
基于历史文化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育人过程与育人成效中缺乏统一的监控考评考核机制,成效的评价标准模糊不一致,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无法及时地做出有效的诊断和给予行之有效的改进意见,特别是在人员流动性较大的民办高职院校中尤为明显。
二、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解决方法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溯到1881年创办的福州英华书院(俗称“英华斋”),140年来,有40多位英华人为中国“站起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包括16位院士在内的许许多多英华人为了中国“富起来、强起来”,在各行各业奉献了自己的热血与青春,他们为英华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笔者认为,深入挖掘福州英华百年老校文化素材,采用系统论和实证研究方法,在传承红色基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全面推进“一体两翼多维驱动”的育人模式,将会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有助于实现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
(一)一体:以物质文化为载体,助推英华文化软实力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深邃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有利于增强学院思政教育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的同时,也能让红色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那么如何彰显它的内在价值,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几种途径:一是将新建校史馆与新校区建设等工作齐头并举,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充实与完善;二是在主体建筑群中树立一些历代著名英华先驱们的雕塑并赋碑文,在校园里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三是通过层层筛选,将具有代表性的英华名人、校友的格言、留言和各级领导对英华的关心、勉励语录制作成精美的展板,挂图悬挂在学院的走廊等醒目的位置,宣扬英华文化,让在校的师生们耳濡目染地了解英华历史;四是在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仿造老英华建筑风格,恢复老英华的建筑名称,唤起英华记忆,让英华基因潜移默化地在师生群体中代代相传。
(二)两翼:以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做两翼,弘扬英华红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高校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开展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笔者认为,对此学院可制定并实行课堂内外相互补充、主辅渠道相互促进、理论实践相互印证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充分研究、挖掘英华校史、英华英烈、英华院士先贤事迹的基础上,凝练英华红色基因的核心理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传承英华红色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具体来说,就是可采用将理想信念教育、党的理论知识、校园文化熏陶、社会实践养成和英华校史教育相融合,发挥好英华校史的独特优势,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让英华的优良革命爱国传统与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凝练转化为铸魂育人的课程资源,融入诸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的建设中去,使这些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英华学院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实践性校史教育活动,如前往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龙山会议纪念馆等一批具有英华元素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我院师生参观学习、聆听讲解,让他们铭记光辉历史,传承弘扬爱国革命传统文化。亦可借力于具有英华特色的“英华斋”文化讲坛,邀请张钹院士、卢耀如院士等多位知名校友返校讲授自身与英华的故事,对英华文化基因内涵进行阐释,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直接、真切地感悟到红色基因的存在,使师生近距离感受英华英雄烈士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增强红色教育的实效。总而言之,要从教育教学模式上彻底改变思政教育呆板、枯燥的状况,真正实现让英华精神在传承活动中尽显生动活泼的格局。
(三)多维驱动:开展师生群体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唱响英华文化最强音
1.驱动一:开展膺续“红色基因”活动,让英华文化“活”起来
传承红色基因,让它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追求,那就要从他们喜闻乐见的事情入手。以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为例,2021年学院举办了第一届“英华院士激励如兰杯”现场写作大赛,包括闽江师专、师大附中、财经职专等25所中学、中职、高职学校选拔推荐80名选手参赛,新华社、光明网、福建日报等省市媒体多次给予报道;同年,学院围绕1927年英华第一任华人校长陈芝美先生提出的“四爱”的教育理念进行了研究,积极推进和培育“四爱精神”,开展了一次“四爱”教师的评比活动。笔者认为,在今后可通过每年开展“四爱”教师评比、“四爱”宣传大使等活动,使融入英华文化的“四爱”精神在每位英华教师的心中生根发芽。另外,在今后的每年校庆之时,在校内可组织开展“尔乃世之光”校史知多少、校庆黑板报评比、校歌大合唱比赛、我爱英华摄影摄像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带动全院师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与开拓者。此外,还可拓宽宣传渠道,通过校刊、网络等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的宣传渠道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弘扬英华红色精神,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对外影响力,拓展宣传深度。
2.驱动二: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水平,让英华文化“强”起来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故可将英华勤奋学习的优良传统与“工匠文化”建设进行融合。在过去,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为了培育师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连续五年坚持举办校级技能竞赛、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与技能展示活动。为了提倡创新创业理念,还曾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挖掘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活力,从整体上营造出了以“职业技能”为主题的浓厚的文化氛围。此外还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强强联手,持续开展“二元制”、现代学徒制等合作办学模式,不断促进产业文化进教育、行业文化进专业、企业文化进课程,以此来达到提升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的目的。
3.驱动三:践行“英华斋”素质提升计划,让英华文化“实”起来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为了培养出“四有”时代新人,将英华报效祖国的优良红色传统与新时代对青年的需求相结合,创新性地打造出彰显英华特色的素质培养体系——“英华斋”大学生素质提升计划。在此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学院获得嘉奖无数,如2018年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入选团中央2018年“镜头中的三下乡”最佳摄影奖;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绘美丽万安”乡村振兴计划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我院学生的墙绘作品作为福建省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获得福建省团委和人民日报联合主办的“人民墙绘大赛”墙面作品奖。笔者认为,今后可以坚持举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一方面,它创新性地增强了红色基因传承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学生群体得到思想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进而让一代又一代的英华学子自觉担当起膺续红色基因的使命。
4.驱动四:发挥党员队伍力量,让英华文化“聚”起来
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福建省高等学校共有党员115 260名,其中高校在职教职工37 171名,大学生党员62 045名,可见高校的党员队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笔者认为,在传承红色基因的任务上党员队伍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应该发挥出队伍的聚合力。为此,学院可从加强教师队伍的红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先进典型的示范榜样,发挥学生干部的协同带动作用入手,组建不同的党员服务团队开展富有英华元素的红色文化活动,在党员队伍里培养一支兼具英华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与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团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党史学习教育、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提供人才保障,助力红色文化传承,开展好党建共建活动,特别是可围绕学院所在地周边做好“近邻党建”工作,开展好党史教育知识普及宣讲、家政服务等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同时宣扬好英华红色文化,建立一条合理有效的红色基因传承途径,让英华的红色基因世代流传。
结 语
将思想引领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百年校史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大力选树红色榜样,积极构建党史与校史学习相互结合、校内与校外资源相互补充、线上与线下教育相互协同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初心铸恒心,通过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探索红色文化与各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共生之路,把铸师生之“魂”,造育人之“器”作为基本指导思想,从革命先驱者的身上汲取精神营养和培育文化自信,用静态的物质文化“塑形”,用动态的行为文化“植根”,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培养一批带着红色基因的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