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策略
2022-12-05刘丁郡
刘丁郡
[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山西太原 030024]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的大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工作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成为评定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项目之一。完善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开展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群众文化活动,结合群众的生活实际以及对文化活动的需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的合理调整、改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提升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加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有重要意义。[1]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太原市尽早谋划、推动开展2022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真正地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兴”文化。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
(一)活动形式丰富,突出多元化和艺术性
群众文化活动的多元性和艺术性多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群众文化活动的类型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具体类目,甚至门槛较低,如广场舞、戏曲、器乐、舞蹈、书法、社火等。其次,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活动参与者的年龄、职业、素质、人数、队伍等各方面均无具体限制,可以以个人展示为主,也可团队协作展示。再次,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活动空间要求较为简单,对地域排斥性不明显,只要有才艺可就地开展活动。太原市2022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自5月开始在全市各地全面铺开,共有各类文化活动18项,囊括音乐类、鼓乐类、美术类、摄影类、书画类、非遗类、戏曲类、综合类等多个门类,其中包含主题文化活动7项和系列群众文化赛事活动11项,活动内容新颖,形式多样,从各个方面呈现出群众文化活动的多元性和艺术性。“美丽乡村”太原市乡村村晚大比拼活动,结合乡村文化特色、乡村农业特色、乡村旅游特色,以群众演、演群众、乐群众为活动亮点,为人民群众搭建展示美丽乡村、幸福生活的平台。2022年太原市剪纸大赛汇集各行各业的17名剪纸爱好者参加比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网络直播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送到群众身边为群众带来了一次视觉盛宴。“唱响黄河”2022年太原市民歌邀请赛邀请了20多位选手参加比赛,《打酸枣》《晋祠是个好地方》《大美清徐》等地道的原生态和民族风格特色的歌曲,视频直播点赞率极高。“武”动龙城·非遗传统体育类项目展演汇聚全市杨氏太极拳、晋阳三三叉、宇文武社火等20项非遗传统体育类项目。“盛世鼓乐”2022年太原市锣鼓大赛汇聚全市10个县区的10支代表队,共计400余人参加同台竞技,展示出人民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充分挖掘鼓乐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活动形式丰富,紧扣主题,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引领新时代前进的方向,铺陈出了太原厚重的文化自信。
(二)四级联动,实现本土化和开放性
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因此政府层面的协同联动机制构成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核心影响因素。[2]太原市本次群众系列活动在政府层面形成了市级统筹、县区为主、街乡和村(社区)配合的四级联动机制,自上而下,全面铺开。在市级层面上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并形成各级各部门参与的管理机制。县级层面上,在以市级活动为示范引领的基础之上,各县(区)级单位既承办市级赛事的同时,还负责本地区的初赛,各级社团组织、协会及群众自治组织全力参与,层层发动,活动项目坚持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惠及群众的宗旨,尽可能办在社区、广场、公园、景区,办到群众身边,最大限度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调动其参与热情。另外,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与2022年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实现联动,整合资源,将全市群众自发组织的队伍整合利用,实现政府主导和群众自发相结合。惠民工程各项活动强化了向基层拓展的力度,送演出、送人才、作指导,不断提升“采、创、送、种”能力,反哺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输送队伍、挖掘人才,发挥乡村文艺小分队、乡村文化带头人、文化能人艺人服务基层、扎根本土优势,带动本乡本土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热爱文化活动,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赛事活动扎根群众,与地方优秀文化相融合,突出了活动的本土化特点,创新了节目表现形式,传承本土优秀文化,激发群众自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用心培植和挖掘本土文化基因,推动文化人才本土化。
(三)全民参与,彰显线上线下双活力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群众文化活动开始呈现从“线下展演展示”转向“线下体验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特征,让广大群众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在线上进行群众文化活动,有效促进了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让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活动,享受艺术熏陶。太原市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积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其中太原晚报、太原日报、中新网山西站、锦绣太原APP、太原市融媒体中心、锦绣太原城、新浪新闻客户端等各类媒体对活动进行深入的直播和宣传报道,拓宽全民参与活动的渠道,进一步加深了活动传播、造势的力度、速度、广度、深度,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参与其中,尽享文化成果,起到活动效果与宣传成果并重的积极作用。另外,为广泛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太原市还在活动项目将专业演出和群众自娱自乐结合起来,让更多“草根”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太原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开展期间,共有上百支群众文化队伍参与活动,近百万人共同参与互动,点击量累计上百万。
二、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不足
(一)各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发展不均衡
群众文化的承载者是公共文化和生活空间,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水平与本地经济以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相适应的。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层次水平不均等,且在各地长久以来经济、地理、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之下,各地区、各区域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呈现分布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与群众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极大地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数量。以太原市为例,太原市各县(市、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均衡,这主要是受本地地域、经济水平、空间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太原相对落后的区域,如娄烦县在无论是在文化软实力还是硬实力发展相对滞后,本地经济收入较低,公益文化设施建设面积不足,文化活动设备缺乏,组织活动形式相对单一,且数字化和智能化覆盖面狭窄,文化传播形式过于单一。
(二)专业化技能人才队伍缺失
现阶段,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中,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极为重要,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工作开展成效甚微。文化人才储备是制约太原市群众文化发展的“短板”,从数量角度看,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现有数量不足以满足本地群众文化工作的需求;从结构角度看,学历结构不合理,低学历、低职称人数比重较大,且优质专业技能人才大多集中在经济条件较优的辖区,贫困地区文化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也为群众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较大难度;从质量角度看,整体业务能力不足,文化部门在薪资待遇较低,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不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匮乏,因此引进人才且留住人才有一定难度;从经费角度看,政府重视力度不够,文化部分经费不足,专项培训和活动经费缺乏,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受到了影响。
(三)群众文化活动高质量发展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提出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明确了本阶段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和主要任务,而群众文化活动必然要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因此群众文化活动高质量发展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逐步突显。一方面群众文化活动需求反馈机制不完善。太原市本次的活动组织和开展,供给者和群众的表达机制依旧表现为单项供给,活动的内容、形式等大多由活动供给者决定,群众缺少对文化需求的表达的机会,沟通渠道有限,而供给者接收信息也相对滞后,同群众有效对接不到位。另一方面群众文化活动社会参与机制有待提升。太原市本次活动的组织开展主要还是以政府主办为主,未能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参与到活动的组织工作中。
三、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和完善群众文化活动高质量发展机制
实现群众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机制。一方面,群众文化活动需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完善群众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和活动点单机制。文旅部门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拓宽反馈途径,定期开展调研等工作,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开设群众反馈功能,并对积极同群众有效对接,做到“群众有需求,我们有回应”。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推出“点单式”服务、“订单式”服务,实现活动组织精准化。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3],也是组织群众文化活动面临的新挑战,各级文旅部门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工作中,大力探索建立“部门牵头、赛事牵引、协会组织、政策激励、群众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要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力量举办申报机制,培育和创新多主体合作、项目化运作的途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群众文化活动更具活力、张力。
(二)加强公共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群众文化工作者是群众与活动供给者之间的重要桥梁,既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者,又是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专业培训师。专业人才的数量、素质高低对于活动的组织开展以及提升活动品质至关重要,合格的群众工作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外,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文化素养、与时俱进地学习能力、别具匠心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大量地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更要不遗余力地留住人才。一是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和管理制度,设立相应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调整、优化专业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保障基层文化服务机构日常运行,为群众文化活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二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更新公共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文化活动方面的资金倾斜,大力提升文化从业者待遇和社会地位。三是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管理、培训,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及活动队伍的专业技能,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拓展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整合资源优势,提升培训成效。
(三)全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文化阵地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战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大多数依托公共文化阵地,因此要结合本地实际,调整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的数量,全面提升服务阵地的质量和档次,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更为便捷、舒适的活动空间,用先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一方面,要新建、改建、扩建一批高品质的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载体,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结合,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短板,让群众可利用丰富的资源去组织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标准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网络,缓解区域之间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升活动空间及设施设备使用率,让群众享受更多的文化服务体验,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必须坚持以群众为主体,从本地实际出发,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做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提档升级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供给,建立健全群众文化活动高质量发展机制,将群众需求作为筹备活动的重要依据,让群众文化活动真正惠及群众、滋养群众、引导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