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特质与卓越模型建构研究

2022-12-04滕进芝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胜任卓越理论课

滕进芝

(1.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2.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17 年3 月18 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总结过去的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未来的方向。他强调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10。而发挥好这支队伍的关键作用,首先就是要解决思政课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 的比例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增长幅度十分明显。2016-2021 年的五年间,全国登记在册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由6.7 万人增至12.7 万人,五年增长89.6%,其中,专职思政课教师增加了4.5 万人,总数超过9.1 万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的快速扩张又必然引发对这一群体整体素质水平的密切关注。高校人事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了尽快达到 “1:350” 的刚性指标,或多或少存在着降低进人门槛、扩大对非马学科专业的进人数量、校内人员转岗等现象。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与打造新时代思政 “金课” 目标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教师是教育的基础,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规范选拔条件和程序,将视野宽广、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情怀深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如何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入职培训与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实效性,这些都是高校进行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优化过程中亟需要解决的问题。将胜任力理论引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发与思考。

二、胜任力理论相关概念诠释与解读

胜任力概念是一个舶来品,最早见于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发表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文章指出,胜任力是 “能将某一工作(组织、文化)中卓越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也可以是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或能力”[2]1-4。麦克利兰的这一开创性解读奠定了胜任力这一概念在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随后,胜任力得到了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关注与研究,学者们纷纷从自己的学科视域出发,对胜任力的内核进行了解读。 “个体表现在工作中并与高工作绩效有关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能显著区分高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可以被可靠度量或计数的动机、特性、态度、价值观、知识、可识别的行为技能和个人特质” “个体表现出的,能带来优秀绩效的特征” 等[3]7。尽管学者与机构对胜任力的定义还存在表述上的差异,但在胜任力的内核理解方面已经初步达成了一些共识:胜任力与绩效水平高度相关;胜任力可观察、可测量,并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加以提高;不同工作所需要的胜任力有所不同;胜任力是行为观和特质观的统一。

就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而言,其肩负的职责使命不仅特殊而且极其重要,事关 “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 这一重大问题。思政课教师要始终站在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高度谋划思政课、建设思政课,充分发挥其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做到 “让党放心” ;还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满足学生的成才诉求,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动,真正做到理论解渴、形式解乏、实践解惑,俘获学生的 “芳心” “让学生满意” 。要成为一名优秀乃至卓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特质也是多元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的 “六要” 嘱托,即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其实就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卓越教师的全新表达,也是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卓越模型的重要依据。概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指的是能将卓越教师与普通教师区分开来的能力特质总和,这些能力特质不仅包括显性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养,还包括人格、信仰、动机、情感、价值观等深层特质,是一个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由基础到核心的相对全面的评价指标,为思政理论课教师开展职业规划、高校选拔优质人才、管理部门开展师资认定及薪酬晋升等工作提供了效标依凭,因而具有显著的理论创新价值与突出的实践指向。

三、高校卓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胜任力特质

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卓越模型,首先要明确何为卓越?卓越,简言之,就是非常优秀、超出普通人。卓越教师,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队伍中非常优秀的群体。至于这一群体都包括哪些人,学术界尚没有明确权威的回应。为了研究的便利,本文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作为卓越思政课教师的群像进行研究,分析其胜任力特质及其走向卓越的 “秘诀” ,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思政课教师胜任力卓越模型。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推选是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发起。评选活动一推出,就得到了教育部社科司的重视、支持与指导,全国各大高校积极报名、热烈响应,因此,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推选活动开展的5 年间(2013-2017),共有496 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资格审查、专家书面评审、大学生网上点赞、会议综合推选、结果公示等程序产生,其中包括 “影响力标兵人物” 50 人、 “影响力人物” 149 人、 “影响力提名人物” 297 人。本文的卓越思政课教师主要指的是 “影响力标兵人物” 和 “影响力人物” 共计199 人。 “影响力标兵人物” 和 “影响力人物” 的基本信息如下表:

表1 卓越思政课教师基本信息汇总表

经过对199 位 “影响力标兵人物” 和 “影响力人物” 事迹资料的归类整理与分析,发现高校卓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表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胜任力特质。

(一)坚定的政治信仰与鲜明的政治立场

信仰是魂,立场是根。 “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1]12卓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共性就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政治信念,信马始终不移,言马守土尽责,爱马无怨无悔,研马当仁不让。能够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真诚拥护转化为理直气壮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底气,展现理论的真魅力,凸显制度的真优势,抒发爱党爱国的真情感。敢于做一个斗士,模糊认识面前敢于澄清、误解误读面前敢于纠正、错误言论面前敢于批驳、污蔑抹黑面前敢于亮剑,始终以坚定的信仰与彻底的斗争精神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

(二)深厚的理论功底与广博的知识结构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卓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谙 “一杯水” 与 “一桶水” 的关系,注重通过培训、学历进修、境外访学等形式提升自己的理论功底与学识修养。 “影响力标兵人物” 和 “影响力人物” 中93%左右的老师都拥有博士学位,都接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专业教育,理论功底深厚,能够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的思想关切,在释疑解惑中彰显马克思主义批判与建构的力量。同时,卓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拥有广博的历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心理学、国防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他们能随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将问题与成绩统一起来、将历史与现在串联起来、将复杂现实与光明前景贯通起来,增强青年学生的辨别力与判断力,进而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保持清醒,基于科学理性的判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与行为选择。

(三)精湛的教学艺术与持续的教学创新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1]14卓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始终以打造 “有滋有味” 的 “金课” 为目标,在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上下足了功夫。他们以课堂教学为本位,注重提高驾驭课堂与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研究发现,卓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有着高超的课堂驾驭艺术,不仅能够扮演好 “主演” 角色、发挥好主导作用,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课堂氛围既和谐愉悦,又让学生沉浸其中,实现了 “烧脑” “烧心” 的学习效果。教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实践,卓越思政课教师坚持教学改革创新,勇做教学改革的 “闯将” ,持续不断地探索立体化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方法、过程化考评方式、网络化教学形态,实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形成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的有机统一、教学研究与大数据应用的有效契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改进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

(四)开阔的学术视野与敏锐的学术洞察力

一流的教学离不开学术成果的支撑,深厚的科研素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到 “内容为王” “守正创新” 的坚实根基。职是之故,卓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一流的 “教书匠” ,更是一流的 “研究者” “学问家” 。在 “影响力标兵人物” 与 “影响力人物” 中,97.5%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注重教学与科研的联动, “从课堂中总结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科研选题,再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反过来提高教学‘含金量’。”[4]67研究发现,卓越教师中70%以上的人都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的主持经验,90%以上的人都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核心期刊、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乃至上百篇,出版专著数十部,学术成果丰硕,学术影响力较强。这种开阔的学术视野与敏锐的学术洞察力离不开卓越教师一直以来对社会问题的密切关注、对前沿问题的持续追踪、对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对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的执着与坚守。视野开阔方能打开研究的视域,增强研究的宽度与广度;洞察力敏锐才能及时捕捉学术生长点、把握学术前沿,增强研究的穿透力与传播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

(五)强烈的社会担当与浓厚的家国情怀

卓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心里装着学生,牢记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还要始终胸怀国家与民族,在顺应时代潮流、关注社会现实的过程中,切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肩负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在 “影响力标兵人物” 与 “影响力人物” 中,80%左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持做党的理论的传播者,注重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理论优势,坚持向校内外进行理论宣讲,积极传播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会议精神及重要讲话,凝聚思想共识,壮大主流舆论。自觉做基层调研的实践者,深入中国社会实际,掌握真实情况。卓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常利用寒暑假时间,带着问题、带着学生、带着情怀,深入工厂、企业、社区、农村等基层一线开展社会考察与社会调研,走近真实的中国,感受发展的脉搏,体悟百态民生,真正 “用脚丈量土地”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不仅如此,卓越思政课教师还以弘扬社会主旋律,守护互联网阵地为己任,积极撰文发声,批判错误思潮,廓清思想迷雾,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合理调整预期,理性看待问题、扩大共识、凝心聚力,更好地营造团结奋进的社会氛围。

(六)勤勉敬业的人格特质与无私奉献的育人情怀

“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5]5卓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发自内心的喜欢、热爱教育事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满激情与热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真情与真诚。对教学有激情与热情,才会无惧挑战、勇往直前,以高度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不断探索课程变化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追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创新。对学生有真情与真诚,充满仁爱之心,才会始终装着学生、主动了解学生、自觉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在尊重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考量学生的获得感,化职业为事业,展现 “教育育人之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 的思政人情怀。 “影响力标兵人物” 和 “影响力人物” 中的90%都拥有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真诚仁爱、高度自律等人格特质与魅力, “把事业融入血液”[6]15“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事业融入生命”[7]28“矢志扎根黄土地倾心耕耘思想政治园”[8]3“润育桃李朝夕奋斗,重病之际师德凸显”[9]15“甘当红烛育英才”[7]137“往贤继学力开拓,丹心热血育新人”[8]35是卓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的真实写照。人格力量与真挚情怀是最好的影响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度的自律精神、全心投入的敬业品质、高尚的人格魅力不仅能影响、感染、打动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引领风气,影响或帮助其他教师成长,较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集体走向卓越的奋进之路。

四、高校卓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胜任力模型建构及实践进路

(一)胜任力卓越模型建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卓越模型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每个子系统又是由诸多指标构成的。如果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卓越模型比作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些子系统和构成指标就是繁密茂盛的枝叶,共同滋养着这棵大树的生长。

通过分析199 位 “影响力标兵人物” 和 “影响力人物” 的事迹材料,不难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卓越特质主要集中在角色认知、情感态度、政治信仰、理论水平、教学创新、学术科研、社会责任、人格特质八个维度,每一个维度又包含不同的指标要求。为了获得合理的指标,我们借助python 工具,对199 位 “影响力标兵人物” 和 “影响力人物” 的事迹材料进行了仔细研读与系统耙梳,遴选出频次最高的系列词汇作为指标体系。统计发现,出现频次较高的胜任力指标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学术研究、教学成果、价值观、宣讲、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教书育人、学科建设、精品课程、团队、发表论文、教学名师、良师益友、言传身教、立德树人、家国情怀、社会服务、学科带头人、引路人、社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孜孜不倦、兢兢业业、无私忘我、开拓创新、默默耕耘、率先垂范、人格魅力、以情感人、教学能手等。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涵盖8 项一级指标,35 项二级指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卓越模型(详见表2)。

表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卓越模型

(二)卓越模型结果分析及应用

建构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卓越模型,旨在为思政课教师开展职业规划、高校选拔优质人才、管理部门开展师资认定及薪酬晋升等工作提供效标依据,因此应用是胜任力卓越模型建构的最终归宿。

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又可以将卓越模型的8 个因子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最外层的是基础性胜任力,包括理论水平、教学创新和学术科研三个指标;中间层的是鉴别性胜任力,包括角色认知、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三个指标;核心层的是核心性胜任力,包括人格特质与政治信仰两个指标。基础性胜任力即理论水平、教学创新和学术科研,属于外显性胜任力,比较容易测量和评价,且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培训等途径加以改进与提高;鉴别性胜任力即角色认知、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是将卓越教师与普通教师区别开来的关键要素,也是影响教师独特风格的重要因子;核心性胜任力即人格特质与政治信仰,是真信真教的支撑与灵魂,也是卓越教师区别于普通教师的本质特征。

对于不同的主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卓越模型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就高校而言,应用胜任力卓越模型选聘人才,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较为全面客观的遴选标准,打破长期以来对科研成果和学历水平的过度依赖,完善以课程特殊性为起点、以教师专业化为取向,以学校期望、学生需求、教师发展三者统一为体系架构的联动机制。同时,胜任力卓越模型的应用可以为高校推行绩效改革、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深化职称评聘改革、完善教师培养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既能保证将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人才充实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来,又能保证青年思政课教师培训与提升的有的放矢,完善择业入职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绩效晋升体系,创设精准甄选、科学用优、持续培优的人才制度,实现人尽其才[10]85,保证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

对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而言,培养能胜任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优化现有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是其在应用胜任力卓越模型过程中始终绕不开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符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应当增强前瞻意识与预判意识。在政策需求导向的刺激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博士生招生数量也出现了扩张的势头。当2022 年年底各大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基本达标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人才的需求会大幅度减少,而进人要求则是越来越苛刻,这是短时间内可以预见得到的。因此要提前思考与谋划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主要指2023 年及之后毕业的)的培养方向、素质结构及未来出路问题。同时,现有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急剧增加后必然面临着结构优化的新问题,如何规划与破解也是亟须思考的问题。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而言,胜任力卓越模型既是人生目标引领,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卓越模型的建构牢牢扎根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和期待,充分借鉴优秀思政课教师群体的胜任力卓越特质,是客观科学的模型,清晰呈现了卓越教师何以卓越、如何卓越的路径,是青年思政课教师看齐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有目标,就能看到差距,也才能更好地开展职业规划。通过分析自己的胜任力水平及独特的禀赋、能力、气质,探索既受学生喜爱、同行认可、专家赞誉又符合自身个性特质的教学模式,在明确的自我认知与目标引领下寻找到一条契合自己个性特质的成长路径不失为青年教师应用卓越模型的另一 “正确打开方式” 。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否选择成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其应用卓越模型过程中必须要追问自己的重要问题。选择做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由有很多种,谋生手段、专业所限、待遇驱动、政策利好抑或是人生理想。动机不同,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定位与角色认知也就有所不同,职业认同感与忠诚度也会存在显著差异。高校思政课教师使命特殊、职责重大,不仅要懂教善教,还要重教乐教,更要真信真教。面对这一 “道阻且长” 的神圣事业,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既不盲目进场,又不冲动退场,唯有以坚信、坚持、坚守的 “三坚” 精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这一独特场域内与青年学子彼此成全、相互成就。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卓越模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进行自我定位、职业定向、发展定标的量尺。

五、结语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是建好思政课、上好思政课的关键。本文以50 位 “影响力标兵人物” 和149 位 “影响力人物” 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卓越特质、探究其卓越秘诀,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出与优秀并肩、向卓越看齐的胜任力模型,是新时代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胜任力水平,促进思政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尝试。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卓越模型的构建,提供了一套区分卓越与普通的量化标尺、指标体系,广大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测量比照,评估自己的胜任力水平,在认清差距与不足的基础上设置契合自己个性、特质、优势的目标,努力向优秀乃至卓越趋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调研时强调,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同样,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必须有一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此,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不仅能胜任思政课教学,还能将思政课上好、建好的卓越名师。

猜你喜欢

胜任卓越理论课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卓越之梦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