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影响*
——基于23 所高校2019、2020 届本科毕业生的分析

2022-12-04李红霞张建武刘丽丽罗晓婷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生涯职业生涯

李红霞,张建武,刘丽丽,罗晓婷

( 1.上海大学 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上海 200444;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3.上海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200444;4.陕西科技大学 就业创业指导部,陕西 西安 710021 )

一、引言

2021 年8 月27 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指出,全球产业、国际分工和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企业、职业和岗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使全球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巨大危机。国际劳工组织2021 年6 月的评估显示,就业增长至少在2023 年以前都不足以弥补因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损失[2]。由此,大学生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呈现出不确定、不稳定、复杂模糊等VUCA 时代特征①VUCA 概念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流行,形容环境有易变(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Complexity)和模糊(Ambiguity)等特点。参见:何光远,赵曙明,施杨,等. VUCA 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四要素”理论模型分析[J]. 财贸研究,2020(11): 67.,不就业、缓就业和慢就业问题更加严重。譬如,90 后、00 后等大学生的就业呈现自媒体写手、网络主播、微商等多元灵活的新形态,但兼具考研、考公(事业单位)过热的现实特点。2017 年至今,我国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份已达21 个[3]131,这一趋势既体现了国家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重视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对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被赋予更多选择权的中学生及其家长,则担心因规划能力不足及职业决策欠科学而影响未来就业质量、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北森生涯发布的《2021 本科高校大学生生涯发展蓝皮书》显示,仅有30.0%—46.5%的大学生职业兴趣与所属学科门类相匹配[4],折射出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规划能力和决策行动力不强的现实困境。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行为能否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及促进其职业良性发展,成为当前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与教育认同与否的关键。

通过查阅既有文献发现,学者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选取不够系统和规范,同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为与就业质量相关性的研究较少,对职业生涯规划维度的选择不统一,且大多基于传统生涯理论,研究方法也大多选择描述性统计,研究假设缺乏理论、数据及论证过程的有力支撑。而关注VUCA 时代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运用后现代生涯理论[5]进行相关探讨的则更少。为此,本研究从微观实证视角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职业生涯规划长远程度等两个行动维度与当前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相关性,并尝试运用后现代生涯理论,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及促进职业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述评与研究框架

(一)文献综述

1.就业质量概念及其评价研究

综观有关就业质量概念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文献发现,就业质量概念出现于20 世纪80 年代,目前学界对其还缺乏共识。国际上对就业质量主要有以下认识:美国职业培训和开发委员会提出了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 Life)[6]概念,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就业质量表现为体面劳动(Decent Work)[7],欧盟理事会提出了工作质量(Quality in Job)[8]概念。Schroeder 认为就业质量有高低之分[9],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就业质量属于个人层次范畴[10]。另外,国内外研究主要选取微观主体劳动者一维或者多维的基本生存指标(如薪酬、专业对口度、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劳动保障、工作地域、行业、单位性质、劳动关系等)以及职业发展指标(如晋升、人力资源、自主程度、就业满意度等)等宏微观、主客观评价指标来评价就业质量[11-16]。在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方面,李善乐通过线性加权函数法[17]、李秀玲运用层次分析法[18]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得出综合性评分。总体上,鉴于个体劳动者的异质性及工作期望的差异,学者们对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评价标准的研究各有优劣。

2.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其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

所谓生涯(Career),源自罗马文(Via Carraria)及拉丁文(Carrus),意指战车,后引申为道路。舒伯认为,生涯是以人为中心的,只有在个人寻求它时才存在,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连续演进方向,统合了人一生中依序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体现出方向性、时间性、独特性、现象性、主动性、空间性等6 大特征。他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自青春期以至退休,对一生的理念、工作、生活、家庭以及社会等目标所做的妥善安排与计划,用来追求理想人生的方法[19]。沈之菲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行为不仅是最终的选择结果,而且是个体对未来职业作出决策的过程[20];Kleinknecht 和Hefferin指出,职业生涯规划是主体在对自身综合实力清晰认知基础上而得到一个恰当的标准并加以实践的进程,是主体通过学习、培训、思考和实习实践来累积知识、提升能力并贯穿人生的一系列行为及过程,涉及自我认知与职业世界探索、树立职业目标、进行职业决策与求职行动等[21]。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行为也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上述学者阐释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人为中心,接纳不确定性、尊重多元事实、强调多样性和差异性、重视主观解释的过程,属于后现代生涯理论①后现代生涯理论,是指后现代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涉入生涯领域后,给生涯理论带来的新观点和新变化。20 世纪末,一些学者借鉴后现代主义对生涯理论进行了较大革新,先后出现无边界职业生涯、生涯混沌、生涯建构、叙事生涯咨询、生涯教练技术等理论。参见:阮娟. 后现代生涯理论视野下的高校生涯教育改革[J].江淮论坛, 2017(6): 127-128.范畴。

在分析论证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方面,王兴用描述性分析方法验证发现,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质量显著正相关[22]47;赵梦婉用就业满意度代替就业质量变量进行研究,认为认知、培训与执行活动等职业生涯规划行为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显著相关[23];曾永春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呈现了大学生在职业规划前后的就业满意度、求职过程困惑程度方面的调研数据,以此佐证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质量的影响[24]。可见,除了上述提到的就业质量指标选取不统一外,学者对职业生涯规划指标的选取也不明晰,未能体现出规划主体的主动性和动态变化,且多以描述性分析为主,缺乏深入严谨的研究。

(二)研究框架

本研究的框架涵盖以下5 个方面:第一,基于2019、2020 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质量的跟踪调研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每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得分,然后描述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规划长远程度不同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平均得分。第二,设置控制变量。既有文献和大学生就业现状特点显示,个体人口学特征(性别、生源地和民族)、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②社会资本是存在于行为者之间的联系,其形式之一为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及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因所处位置而带来的资源。参见:边燕杰.社会资本研究[J].学习与探索, 2006(2): 39. 张文宏.城市居民社会网络资本的结构特征[J].学习与探索, 2006(2): 40.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11-113.变量均影响就业质量的水平[22]47[25]114。所以,为排除以上三者对实证过程及结果的影响,将其设置为控制变量(见表1)。第三,从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规划长远程度等两个规划行为维度着手,运用Logit 模型、Probit 模型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稳健性,提出两个研究假设:

表1 控制变量描述

假设1:在当前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越早,高质量就业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2:在当前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长远,高质量就业的可能性越大。

第四,运用皮尔逊检验,探究职业生涯规划行为与就业质量具体指标的相关性。第五,运用后现代生涯理论,探讨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路径。

续表1 控制变量描述

三、数据说明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数据说明与样本描述

遵循数据可得、指标可比和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本研究设计了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的调研问卷。2019 年与2020 年的6—7 月,本研究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等线上形式,分别针对2019、2020 届大学本科生进行网上随机调研,共回收我国9 个省份23 所高校①23 所调研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4 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上海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8 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广东金融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荆楚理工学院等11 所非“双一流”高校。涉及的省份包括上海、北京、广东、河南、陕西、宁夏、安徽、山东、湖北,且两年跟踪调研的高校基本一致。的本科生问卷5127 份,剔除掉国内外升学、暂不就业、延期毕业及缺漏值样本后,得到直接就业(创业)的有效样本2458 份。考虑到各校际样本点数据量分布的均匀性,对数量明显较大的样本点进行随机抽样来适当减少样本数,最终得到有效样本1163 份,其中2019 年498 份、2020 年665 份。从院校类型看,12 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50.9%,11所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49.1%;从院校性质上看,综合性大学占比30.3%,工科院校占比26.3%,财经类院校占比27.5%,师范类院校占比15.1%,医药类院校占比0.8%;从学科结构上看,理工类占比49.3%,经济管理类占比40.2%,人文社科艺术类占比10.5%;从院校地域分布看,东部地区占比74.2%,中部地区占比10.4%,西部地区占比15.4%;从性别上看,男生占比38.7%,女生占比61.3%;从民族上看,汉族占比91.0%,少数民族占比9.0%。这基本反映了我国高校应届本科生情况,说明调研数据具有代表性。有效样本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时间、规划长远程度等维度的具体情况见表2。

单位:%images/BZ_56_295_599_2184_1184.png

(二)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本研究参照教育部2013 年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26],麦可思研究院①麦可思研究院构建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工作与专业的对口度、行业、薪酬、地域、用人单位性质、工作现状满意度。参见:麦可思研究院. 2021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10-134.、李红霞等[25]118、乔志宏和张凯[27]7-10构建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专家访谈及大学生求职就业状况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本科生就业质量为一级指标,选取工作与专业的对口度、就业行业、工作薪酬、就业地区、就业单位性质、工作现状满意度等与就业岗位直接相关的6 个二级指标,与求职效率密切相关的就业(创业)所花费时间、求职期间收到录用通知的数量等2 个二级指标。这8 个二级指标分别细分为2—5 个等级。其中,专业对口度分为对口与否2 个等级;行业去向按社会地位与就业稳定性、发展前景特点分为3 个等级,即较高、一般、较低;工作薪酬以收入平均水平为基准分为5 个等级,即远高、稍高、相当、稍低、远低;就业地区基于基础设施、发展机会等软硬环境分为3 个等级,即较好、一般、较差;工作单位性质从管理规范程度方面分为2 个等级,即较好、一般或较差;就业现状满意度分为3 个等级,即满意、一般、不满意。乔志宏和张凯研究发现,求职期间录用通知数量比就业率更能深刻反映学生就业质量,与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求职行为有关[27]10。在求职行为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录用通知数量与学生竞争力正相关。鉴于此,本研究认为就业(创业)所花费的时间与录用通知数量在效果上可以互相印证,因此选取这两个指标评价应届本科生就业质量。其中,求职过程中收到录用通知的数量分为4 个等级,即很多、较多、较少、未收到通知;就业(创业)所花费的时间分为4 个等级,即较短、稍长、较长、很长。上述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从毕业生微观主体着手,不但与中观企业需求、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而且能避免同时选取微观、中观、宏观指标时的交叉与重复,还能系统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整体与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指标选取具有合理性。评价标准与评分表见李红霞等的研究成果[25]120。

2.构建判断矩阵

将各层指标两两比较,以此确定同层次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并用数值表示,从而构建判断矩阵[25]120,见表3。

表3 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3.一致性检验

计算出指标权重后,为了防止误差过大,必须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和随机性检验。计算的一致性比率为:

其中,CI 为一致性指标,RI 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当一致性比率CR ≤0.1 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内。经计算,CR=0.0341 <0.1,表明有较满意的一致性,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这说明该判断矩阵中各指标权重的分配合理。

4.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上述分析,最终得到各级指标的权重、二级指标的划分等级和打分情况,大学生个人就业质量评价得分Y 的计算公式为:

四、实证分析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运用Logit 模型分析大学生就业质量水平与职业规划开始时间、职业规划长远程度变量的相关性。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就业质量水平是二分类变量:当大学生个体就业质量得分低于均值时,认定其就业质量较低,记为0;而当得分高于均值时,则认定其就业质量较高,记为1。

表4 为运用统计软件SPSS 26.0 进行的Logit 回归分析结果。其中,模型1、模型2 分别考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时间、规划长远程度等变量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模型3 综合考察二者对就业质量的具体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模型1—模型3 的控制变量仅为性别、生源地和民族等3项人口学特征变量,而模型4 和模型5 分别增加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控制变量,模型6 则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变量一起纳入模型。

续表4 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质量影响的实证结果——Logit 模型

1.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与就业质量水平

模型1 显示,总体上看,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变量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水平影响显著,并且职业规划开始时间越早,就业质量水平较高的概率越大。即相对于未想过职业规划的学生来说,规划开始时间为高中及以前、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就业质量较高的几率比依次递减,分别为5.625、4.237、4.066、2.381、1.606。对比模型1、模型3—模型6,发现结果基本一致。具体来说,规划开始时间为大二及以前(高中及以前、大一及大二)显著影响就业质量的水平,规划开始时间为大三只在模型1 和模型5 中显著,规划开始时间为大四则与就业质量不显著相关。同时,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不同的两届大学生就业质量平均得分显示:规划开始时间越早,大学生就业质量平均得分越高(见图1)。两组数据可以互相印证,研究假设1 基本得以证实。

图1 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不同的大学生就业质量平均得分

2.职业生涯规划长远程度与就业质量水平

模型2 中,职业规划长远程度显著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并且规划越长远,就业质量水平较高的概率越大。譬如,相对于只有模糊想法、无清晰规划的大学生来说,规划长远程度为长期(6年及以上)、中期(3—5 年)、短期(1—2 年)的就业质量较高的几率比依次递减,分别为3.221、2.763、1.440。对比模型2—模型6,发现结果基本一致。具体来说,职业规划长远程度为长期(6 年及以上)、中期(3—5 年)显著影响就业质量的水平,但职业规划短期(1—2 年)的作用在模型2 显著,从模型3 开始则变得不显著。另外,职业生涯规划长远程度不同的两届大学生就业质量平均得分显示,职业规划越长远,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分的均值越高,再次印证了Logit 回归结果(见图2),基本证实研究假设2。

图2 职业规划长远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就业质量平均得分

关于大学生个体人口学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控制变量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经检验,性别、生源地变量在模型1—模型6 中均显著影响就业质量。具体来说,男性就业质量水平较高的几率比大于女性,生源地为大学就读所在地的学生就业质量水平较高的几率比也相对大于生源地为非大学就读所在地的学生。而人力资本中“院校类型”“大学成绩状况”“主动与辅导员交流次数”等3 个变量和社会资本中母亲学历变量均显著影响就业质量。这说明:“双一流”建设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水平较高的几率比高于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学生学习成绩较好及其主动与辅导员交流次数越多,母亲学历越高,其就业质量水平较高的几率比越大。这印证了李红霞等的部分结论[25]124,也侧面证明将个体人口学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设置为控制变量的合理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质量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运用Probit 模型验证职业规划开始时间、职业规划长远程度变量对就业质量影响的稳健性,回归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质量影响的实证结果——Probit 模型

续表5 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质量影响的实证结果——Probit 模型

通过比对Probit 模型与Logit 模型的回归结果发现,二者系数显著性基本一致,说明职业规划开始时间、规划长远程度对就业质量的作用总体稳健。具体来说,规划开始时间为大二及以前(高中及以前、大一及大二)对就业质量的作用稳健,规划开始时间为大三的作用不稳健,规划开始时间为大四则与就业质量不显著相关;规划长远程度为长期(6 年及以上)、中期(3—5 年)的作用稳健,而职业规划短期(1—2 年)的作用不稳健。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质量具体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下面,运用皮尔逊检验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行为对就业质量8 个具体指标的影响。

1.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

经检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与工作薪酬、就业地区、工作现状满意度、就业单位性质、求职期间收到录用通知的数量、就业(创业)所花费的时间等6 项就业质量指标在0.01 或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关。经曲线拟合可以发现,在对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影响方面,规划越早的大学生更可能获得高薪酬工作,更倾向于在基础设施、管理较规范等软硬环境较好、发展机会较多的地区和单位就业,对自己工作现状满意的可能性越高;在对求职效率的影响方面,规划越早的大学生找工作(创业)花费的时间可能越短,收到录用通知的数量也可能越多。

2.职业生涯规划长远程度

数据显示,职业规划长远程度与工作薪酬、就业单位性质、工作现状满意度、求职期间收到录用通知的数量、就业(创业)所花费的时间等5 项就业质量指标在0.01 或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关,与专业对口度在0.1 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关。经曲线拟合可以发现,职业规划越长远,大学生工作与专业对口度及工作薪酬较高的可能性越大,更倾向于在管理规范程度较好的用人单位就业,对工作现状满意度越高,收到录用通知数量越多,找工作(创业)所花费的时间较短。

以上检验说明,大学生职业规划时间越早、规划越长远,其职业目标可能越精准,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心态、信息及人脉资源等方面的准备越充足,高质量就业的可能性越大,也佐证了上述就业质量评价指标选取的合理性。

五、结论与启示

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早、越长远则就业质量越高。为此,学校有必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除了需要政府和社会层面在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至12 年甚至全部免费,大力提高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收入,消除性别歧视[28]等方面继续努力,学生个体需要努力提升自身人力资本、职业规划意识及能力[25]122-123,妥善运用社会资本等对策以外,本研究着重从学校、家庭层面着手,分析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规划能力。

(一)各级学校构建需求驱动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多以静态匹配为理论依据,很少关注生涯变化与不确定性;多以就业指导为生涯教育的核心,忽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选择的全面与平衡;多以大众化教育方式为主,未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多以经验理性指导为主,忽视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134。由此造成职业生涯教育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和激发学生进行规划的内生动力等。上述职业规划越早及越长远则大学生就业质量越高的实证结果,凸显了运用后现代生涯理论构建需求驱动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紧迫性[29]。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主要涉及以下3 个方面:

1.内容上注重系统化、全面功效的充分发挥

应形成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生涯体验式教育为一体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学体系,涵盖自我认知、职业探索、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提升、就业形势分析、求职择业技巧及准备等隐性素质养成与显性能力指导,培养学生顺应时代需求的学习适应与创新、沟通协作、深度思考及分析问题、自我觉察及反思、目标管理和调整、审美和鉴赏等可迁移技能,培养从容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所需的数字化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有效应对未来动态变化的工作世界①生涯混沌理论认为个体生涯具有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职业世界探索包含对现在及未来工作情境的探索。参见:阮娟.后现代生涯理论视野下的高校生涯教育改革[J]. 江淮论坛, 2017(6): 128.。

2.形式上注重多元立体化、个性化网络体系建设

将在线教育与线下授课相结合,将职业生涯团体教学(包括理论讲授、案例互动、测评工具使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沉浸式体验等)、个体生涯与就业创业咨询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参访相结合,将师生互动与校友同学朋辈互学相结合,将企业导师指导与生涯访谈、调研相结合,将校内外赛事、研讨与讲座相结合,将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此外,依据学生生源、年级、学科、性别、成绩状况等开展分层分类教育。

3.保障上推动长效机制建设

搭建自我(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认知的常态化测评与解读机制,建立涵盖综合素质测评、实习实践、职业技能、职业规划评估建议、专业导师评语等方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档案[30],建立全方位跟踪历年毕业生行业、职业、单位和岗位去向的就业数据库和生涯故事集②叙事生涯咨询流派认为生涯即故事。参见:阮娟. 后现代生涯理论视野下的高校生涯教育改革[J]. 江淮论坛, 2017(6): 129.,建立职业生涯教育效果评估机制,为在校学生行为示范、学校育人、雇主选才提供科学依据。加大职业生涯教育的投资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及软硬件设施建设,将教师培训及校内外交流等专业化能力提升举措常态化,助力教师实现专业化。建立有针对性的校内外实验室及实习基地、产品开发基地等,搭建高校与中小学的职业生涯教育交流平台,促使大中小学生树立合理的学涯、职涯目标,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满意度。

(二)各级学校明晰辅导员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专职定位

经过皮尔逊检验发现,大学生职业规划开始时间、规划长远程度和主动与辅导员交流次数变量显著相关。高校辅导员因熟悉学生的需求、存在的问题与生涯困惑而使其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获得了学生认可,中小学辅导员的情况与高校类似。《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 号)明确,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兼具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9 大职责。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以心理学为基础,集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教师生涯教育能力的养成需要持续学习乃至终身积累,而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大多与职业生涯教育无关,并且也存在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学生事务繁杂、职业生涯教育职能被边缘化且激励约束机制缺失等现实问题,由此造成辅导员普遍缺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观能动性,进而造成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稳定和结构欠合理且流动频繁。所以,切实推动辅导员专职而非兼职地从事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可以确保其生涯教育的专职地位并提升各级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父母重视子女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助力其做好长远规划、前置规划

经检验显示,母亲学历越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越早越长远,大学生就业质量水平较高的几率比越大。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家庭积极参与子女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相比,在我国,许多父母不太重视对子女自我认知、职业探索和决策,以及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指导。所以,除了政府和社会层面需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母亲社会地位、提升父母受教育培训的时间及水平以外,父母需要认识到指导子女早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其尽早进行职业规划创造支持性环境[31],引导他们思考VUCA 时代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如何知己知职场,提升其职业生涯意识,顺应需求及时更新职业生涯目标,尽早养成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合理决策与行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助力其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生涯职业生涯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我的教书生涯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吐槽退役生涯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韩国法学教育制度改革与法律职业规划协调
曼巴传奇 KOB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