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2-12-04广东省珠海市湾仔中学
广东省珠海市湾仔中学 宋 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作为现代课程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思维导图的性质以及学科的特征,将其进行有效结合是当前在教学方面的突破。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呈现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形、图像等方式将重要内容展示出来,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
对初中历史学科来说,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同时记忆的内容很复杂,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技巧是很难将知识吸收的,而思维导图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方面,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厘清历史的知识脉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形成记忆,同时通过思维导图还可以建立起历史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提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学习的兴趣,为丰富历史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维导图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基于此背景,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为更好地提升历史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优势
第一,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优化,同时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确,教学内容也更加全面。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可以让教师对整个教学有更好的把握,提升教学质量。
第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历史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从而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初中历史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其主要表现在历史知识点的烦琐,学生想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其掌握有非常大的难度,因此加入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学科中每一章节的内容,并将其进行联系,形成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
第三,通过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建立的前提是要求学生对其所学的知识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之后通过关键词的总结建立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建立关键词,而关键词是需要学生经过深入思考总结出来的,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四,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做好笔记,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很多学生在进行历史笔记的记录时只是通过简单的词汇进行总结,这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由于学生记笔记需要一定的精力,所以还会分散学生对历史知识吸收的注意力,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思维导图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加入对学生的大脑有很好的激发作用,能提升学生的记忆,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从当前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得知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才可以更好地保障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初中历史教师所灌输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很难让学生接受,从而使得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来,不能调动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即使这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思维导图对历史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也愿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或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但是出现的次数不够,加之深度不够等,导致仅仅在某一两个章节中进行使用,使学生无法将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失去了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最后,思维导图的绘制是需要学生加入的,但初中历史教学过程大多数采用陈述式的语言,无法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造成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效果不理想。另外,部分教师没有进行积极的引导、交流,使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严重下降。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的策略分析
(一)在预习和导课上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由于历史学科比较枯燥无味,加之知识点比较多,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不高,另外历史主要是以过去的事件为主,因此学生只是被动地对其进行接受。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变,而思维导图的优势正好弥补了历史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或者是导课过程中融合思维导图,从而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在进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教学时,其中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我国早期国家夏、商、周的发展以及变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备课时所准备的思维导图课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屏幕上将思维导图中的三个中心词——夏、商、周呈现出来,同时在三个中心词的周围画出一些气泡图,例如,在夏朝周围气泡图中呈现“禹、启、桀”,之后在各自后面再次呈现一些分支,包括时间、事迹、传位等。该思维导图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认知,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难点有一定的把握。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在每一个关键词上加入链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形式的加入加深学生的认知。通过多媒体与思维导图的结合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历史。
(二)以思维导图为媒介,提升学生的自主交流和思考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为课程教学的主体,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向历史核心素养方面进行转化,激发学生历史学习以及思考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学习更好地理解历史。作为历史教师来说,要认识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历史教学重视度,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来更好地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思维导图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对“明朝”这一时期的内容进行总结过程中,教师在将明朝的内容全部讲解完成后,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思维导图卡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明朝”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及理解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将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讲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在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过程中可以发现,在“朱元璋强化皇权”方面的内容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课外读物阅读量的不同而出现的,没有阅读过相关书籍的学生仅仅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而阅读过历史书籍的学生则将朱元璋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一些落后的制度一起进行总结。对学生的不同看法,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同时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这在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通过思维导图构建历史本身的纵向关联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关联,同时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某一主题为基础,对历史事件进行纵向分析,使之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很多学生在进行历史纵向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的内容,从而对历史纵向关联的构建提供帮助。
例如,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单元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期间,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将这一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进行清晰的整理,其效果要优于提纲式的教学方式。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苏联社会主义构建的过程与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构建模式进行模仿来更好地制作出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构建过程,之后与苏联社会主义构建过程相对比,更好地探索出我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轨道,使学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过程有更深层的认识。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构建历史本身的横向关联。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过程来更好地构建历史知识横向关联,使学生全方位对历史事件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可以以“19 世纪中期中西方历史比较”为主题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通过将各个板块间的知识进行融合,加深学生对国际史观的认识,同时可以了解到在同一时期,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可以形成整体的观念,让学生在历史思维方面得到提升,培养学生对历史进行探索的能力,让学生今后在历史方面的学习更加深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通过思维导图,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
初中历史的知识点比较多,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让学生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进行新的思考。但是传统的历史复习部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意识比较差,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同时教师无法很好地掌握学生具体的复习程度。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只是复习所写的笔记,无法达到对历史知识进行复习的效果。思维导图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很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薄弱之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更好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把握,提升学生复习的效率以及质量。
例如,在进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关键词提供给学生,如“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等。通过关键词的提供让学生通过课本以及笔记回忆相关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建构。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帮助,让学生顺利完成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同时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内容。
另外,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思维导图竞赛活动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内容,是当前针对初中历史重难点知识进行总结的最好方式。
(五)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堂主题探究教学
为了使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优势,需要相应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活动的配合,也就是历史课堂主题探究式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历史课堂教学来说,不仅仅要扩大学生在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量,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以及探究的能力,而提升学生历史探究能力不仅仅要依靠教师的教学,学生自身的加入是非常重要的。主题探究式教学就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思维导图在主题探究式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设计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关知识点,同时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例如,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这一单元进行总结时,可以以核心知识点为中心,对与之相关的内容逐渐进行扩展,从而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结构,及时把握其中的关键词以及历史发展顺序。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为其提供一定的方向。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这样可以在学生共同努力下更加完整地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更好地促进主题探究式活动的开展。
所以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主题探究式历史课堂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是对之前历史的总结,其中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同时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琐碎,如果教师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仅仅依靠学生死记硬背进行学习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将历史知识进行总结、整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到相关的历史知识内容。
思维导图的正确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知识建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可以综合性地培养学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思维导图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其多元的知识建构和突破传统思维的能力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显著效果,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
所以,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地引入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来活跃历史课堂的教学,从而使其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