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项目化方式塑造教师团队发展的生态林

2022-12-04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邹小芬

青年心理 2022年15期
关键词:项目组学校研究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 邹小芬 邵 瑜

林南小学地处常州东大门横林镇镇区,2002 年7 月,由南方、新东方、青司塘和镇西四所村级完小合并组建而成。近年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带动许多年轻教师加入,如何兼顾全体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养,促使更多教师在专业的发展道路上实现生长,成就学校的生态林,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以市重点课题“基于项目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为依托,系统进行教师队伍培养,通过三年的研究,项目化推进教师团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学校朝向美好的教育生态林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

一、成为最好的自己:一群乡村教师的梦想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林南小学于2002 年组建而成,中老年教师大部分来自原村小的教师,2007 年升格为法人单位后,开始补充年轻教师,目前,35 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了50%。如何激发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一个“青年教师有活力,中年教师有实力,老年教师有能力”的良性发展团队,是促进学校在新时代发展下的整体提升的关键。

(一)让文化成为教师发展的指明灯

学校秉承历史传承,提出了“养根育林,让每一颗种子遇见最美的自己”的理念。

“根”,基也,强调的是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基本能力和基本品格;“林”是林南小学的首字,更是期望师生能在学校的文化滋养下成长为一棵独特的树,组成学校一片生命的林子。“养”和“育”,反映的是教育教学的方法,强调的是滋养、浸润,尊重规律,涵养生长。“最美的自己”是理念追求的目标,而关注“每一颗”是文化价值的核心,相信每一位教师就是一颗种子,唤醒每颗种子内心深处的原生力量,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找到专业成长的自信。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团队建设的切入点是注重全体教师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让教师在发扬专长的基础上明确短板,在团队中自立、自行,实现自我价值。

(二)让规划成为自我发展的动力源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教师的发展,不是靠学校行政强制性命令能转变的。只有激发自我的发展内驱,形成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才能实现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在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之际,组织全校教师参与学校规划的制订,开展“发展规划大家谈”“我给发展献一计”等活动,通过学习、讨论、内化,实现发展价值认同,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同时,我们组织指导教师制订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使教师的个人成长与学校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学校的共同愿景和教师的个人愿景形成和谐的统一,在学校主动发展的同时,实现部门和个人的主动发展。学校在每学年末,不仅开展教师规划达成度考核,还对教师项目实施进行考核,激励全体教师对标内驱发展。

(三)让赋能成为团队发展的情感链

中国台湾著名学者曾仕强说,整个的宇宙就是两个字:能量,有正能量,有负能量,而且能量总在不断的转换中。项目团队的发展,就应在学校文化的熏陶下,组内组外积极赋能,让正能量凝聚、引领团队的发展。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加大团队的凝聚力,使所有身处在“场”中的每一位老师都能构建大量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并成为这个“场”中的赋能者,实现由共同体的“边缘者”走向“中心者”。同时,我们还通过榜样示范,如身边的最美教师宣讲,以项目小队为单位讲述团队的协同故事;或年轻教师为采访团,收集讲述中老年教师的育人故事;或以学科组为单位,讲述同事教学研究中的成长故事。在这些活动中,被宣讲的人产生了幸福感和责任感,聆听故事的老师们明确向榜样看齐的目标,实现把每一个教师作为一个赋能者,并实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正能量辐射,使群体成员在互相激励中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追求。

二、聚焦发展的策略:寻找自我生长的项目

“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是理想的合作共赢团队协作模式,有利于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氛围。但是学校不能僵化地要求教师进行团队协作,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的具体情况,以项目为抓手的团队建设是促使教师全体形成合力的有效措施,它强调自我内驱力和团队协作力。

(一)聚焦问题,探寻基于师生发展的研究项目

项目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学生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产生的问题,通过整理、筛选、归类,转化为有价值的、可操作的任务。学校是一个整体,策划者要有整体的发展思维,从未来的角度来整体规划与架构学校的研究项目。

1.顶层设计的项目。学校结合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整体布局,生成学校研究项目。如“本真课堂”项目、“责任教育”项目和“智慧学习”项目等。这些项目主要是从学校文化顶层出发,涵盖了学校发展的各方面,期待通过这些项目的攻坚,探寻学校的整体变革。

2.自主申报的项目。教师个人聚焦课堂教学、课程开发、学生管理等方面产生的问题生成个人研究项目,以教师的研究兴趣为主。如低年级语文老师申报的“自主识字”项目,研究重点是开发自主识字工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老师申报的“游戏化教学”项目,研究重点为数学课堂中游戏资源的应用。英语老师申报的“绘本阅读”项目,研究重点为拓展课外阅读资源,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等等。

3.整体协调的项目。顶层设计与自主申报的项目需要进行协调,对有交叉的项目进行调整或删减,对没有价值的项目进行辅导重构,对重大研究项目进行分解分工。如“责任教育”研究项目是学校的主项目,个人申报的“品读农耕”和“以味传道食育”项目都可以纳入“责任教育”研究体系中。

4.动态生成的项目。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短期项目完成了研究任务,有些项目在研究中改变了研究方向,拓宽了研究思路,进行了适度调整。同时,随着发展需要,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项目也被纳入了项目研究中。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增设的“停课不停学”研究项目,智慧学习项目组成员先行先试,结合自己的学科,录制微视频教学内容,尝试跨越地区、跨越层次的线上学习活动,疫情结束后,项目组分享线上学习资源,作为线下教学的有益补充。

(二)集结同伴,组建基于项目的协同研究团队

项目启动推进需要团队成员的协同合作,在群体交流中促进成长,在团队智慧中成事成人。

1.确立核心成员。确定项目之后,学校首先招募核心组员,由核心组员领衔项目研究。项目组领衔人招募有相同研究目标和意愿的同伴,形成教师发展共同体。这样形成的团队成员都是出于自愿原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选择团队成员。项目组成立后,领衔人在项目组内交流对话,持续互动协作,推进项目实施。组员制订自我发展规划,参与项目相关活动,完成发展任务。项目运行一段时间或结束后,项目的优秀成员脱离原项目组,孵化新的项目,成为该项目的领衔人,招募新的成员,组建新的团队,开展新的研究。实践过程中,不同的团队组织及一个组织内的不同成员,都会在这样的集体发展氛围中看到各自的榜样,形成自我追赶的动力,从而使不同阵营的合作者由开始的独立群体融合为真正的合作变革共同体,使教师团队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邀请学术顾问。深处乡村的教师们不缺教育的情怀和研究的热情,缺乏的是专业视野和专家引领。因此,学校需要为各项目组聘请专家,指导项目的开展,这样才能使团队找准方向,研出成效。

三、相信行动的力量:汇聚项目团队的智慧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基本按照学、教、研、训四项运行策略推进团队建设,以完成项目研究为任务驱动团队改革创新。以学校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助学课堂”项目组为例。

(一)学:着力于在学习积淀中丰厚理论底蕴

只有真正沉下心来去阅读有关数字化教学的先进理论,才能找准数字化环境改变教与学方式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阅读中,我们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学思行合一。智慧学习之“助学课堂”项目团队坚持阅读黎加厚教授的《极简技术》等书籍,在书中寻找帮助学生学习的新技术,并帮助教师克服技术恐惧。团队成员通过合作分享阅读,梳理出各学科适用的小程序、App 等。跨学科学习仲广群老师的《教学新密码——小学数学“助学课堂”范式》,从书中汲取精髓,迁移运用到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助学课堂中。阅读学习的过程需要持续研究的整个过程,将深度阅读与实践促学有机结合,体现专业理论“输入、理解、应用、再输入”的内化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教师的理论积淀也丰厚起来。

(二)行:着力于实践活动中提升教学能力

课堂行动是教师发展的主阵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试金石。按照项目整体规划,英语学科助学课堂项目按照单元四课时和拓展绘本阅读课型展开研究;数学科学按照新授、复习、练习课型展开研究;语文学科按照识字、习作、阅读、综合性学习等课型展开研究,探索有效的数字化环境下助学课堂的操作流程和策略。一方面项目团队在校内以说课、观课、议课的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开展校际、区域内的赛课展示交流,以赛促研。教师不断在活动中提升融合数字化资源、搭建数字交流平台和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研:着力于深度反思中磨炼研究水平

基于项目团队的研指的是教师自我研修+团队研修+总结反思,分三个梯度进行。首先是基于项目研究的查找资料、课堂实践的自我研修;其次是和同伴一起观察、交流、分享,进行共同研修;然后是名师专家的指导引领,如数字化环境下的助学课堂项目组跟进的专家有学校层面的校级行政领导,有校际集团的信息技术人员,还有每学期参加项目组活动的市区级教研员的面对面指导或线上视频研讨;最后是课堂教学的再次实践,以文字记录交流的形式梳理、总结、反思,提炼数字化环境下各学科助学课堂的教学范式。

(四)训:着力于适切培训中开阔格局视野

训,指的是培训。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有外出参观培训,如远赴杭州、贵州等地参加全国智慧教育应用成果交流活动;有线上专家培训,如可管控纸笔课堂技术培训、宏程现代课程网平台的使用培训,基于数据精准教学的助学课堂范式培训等;还可以是校内的本土培训,如校内信息达人主持的希沃白板培训,录课笔、微课的开发运用培训。团队教师在培训中积淀理论知识,开阔研究视野,锻炼和提升专业素养。

四、向阳拔节的成长:形成一片生命的林子

(一)发现团队发展的新样态

每个项目组成员都是一座灯塔,各项目组里领衔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各自的项目为抓手,辐射到同年级、同学科的研究中。如戚老师领衔的低年级识字工具开发与运用项目,最初是6 位研究成员,2020 年、2021 年引进新教师之后,这部分教师大部分进入了低年级语文组,并主动加入研究小组,团队扩充至12人。这样,实现了核心成员研究向年级组的辐射,引领更多的教师参与项目研究,催生了个体在团队中的自我成长。同时,通过项目化团队的引领,反促了领衔人自我的提升,形成团队间你追我赶的良性循坏。如这一项目组的领衔人在研究两年之后成为市骨干教师,入选省乡村优秀教师培养计划,这一项目还被立项为常州市青年专项课题。

(二)探寻学科发展的融合点

学科融合可以实现多学科的思维碰撞,课堂容量更多元,学生认知更全面,教学手段更创新。学校在规划项目的时候,除了关注教师的学科、能力之外,还应有意识地关注教师特长,把教师教学外的活动转化为项目,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如科学探究性项目,除了科学专职教师在负责外,其余加盟的成员都是主学科教师,在“创新实验项目”的引领下,在各自学科中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整合思维,整体规划学生活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力,更提高了教师作为师者的整体思维。再如大单元阅读项目,我们最初涉及的是语文学科,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数学、英语、科学中也有很多适合大单元阅读的材料,我们也将语文学科的大单元项目引入其他学科,实现了学科之间的融合,更好地促进了师生的发展。

(三)找到持续发展的生长链

自开展项目研究以来,全体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成就每一颗种子,遇见最美的自己”的理念引领下,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内驱力,在项目团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团队协作意识显著增强,教师项目研究由原来的76%提升至100%。在项目组核心成员的引领下,全校共3 人次获得市基本功等竞赛一、二等奖,2 人代表经开区参加省赛;32 人次获得区基本功、信息化能手比赛一、二等奖;19 位教师在市区五级梯队中晋升。作为一所乡村学校,基于项目打造的学习型教师团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体教师在团队学习研究中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实现了在协作中的自我超越,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相信坚守乡村教育的教师们将会为无数流动儿童带来优质的教育。

猜你喜欢

项目组学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The Sound of Tennis 网球之声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