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政治素养的强化与提升*

2022-12-04刘昱

广东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政治

文/刘昱

0 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出版业已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型,现在是迈向出版强国的关键期。科技期刊作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根基。新时代的发展内涵对科技期刊编辑的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不仅需要发展业务能力,而且需要提高“脚力”“眼力”“心力”和“笔力”,拥有过硬的政治素养。

1 政治素养的新内涵

编辑的政治素养包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了解和掌握,对国家的政治局势、经济走势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认知,并由此形成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编辑的政治素养映射出编辑对待世界、人、事、物的态度和看法,落实到编校工作中,不仅关涉编辑对稿件内容的把控,而且决定稿件乃至期刊的导向、刊物的质量。政治素养是编辑应具备的综合素养之一,也是编辑其他素养发展的根基;没有合格的政治素养,编辑就不可能坚守编辑事业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合格的政治素养是所有编辑从业人员的工作底线。有学者提出“编辑无小事,事事连政治”,说明如果分不清政治是非,编辑就会犯错误,刊物就会出问题。

人们对于科技期刊容易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科技期刊离政治较远,科技期刊的编辑是科技文化工作者,其工作任务是对科技类稿件的编排与校对,稿件内容只与科学技术有关、与政治无关。这样的认识误区容易让编辑在工作中重业务能力培养、轻政治理论学习;重专业领域发展、轻综合素质提高;重学术价值研究、轻职业道德养成。由于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编辑易弱化或者忽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政治问题。可见,科技期刊的编辑同样需要重视政治素养的培养,而且要深刻认识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编辑的政治素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1.1 新时代下的新使命

新时代意味着新征程、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新时代对科技期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任,也就是说科技期刊的编辑除了要坚守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文化、促进科学繁荣发展的学术使命之外,还扛上了展示中国的文明成果、重塑文化自信、建设期刊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历史使命。编辑应该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服务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为已任,坚持发表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学术文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坚持优质内容的出版与传播,创办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表现中国文化自信的期刊。

1.2 国际传播的新责任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后冷战时代大事件频发,大国互动博弈增强,国际规则与国际秩序面临冲击,中国保持发展增速,然而在国际社会中受到的阻力加剧。另一方面,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国际间科技与经济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国重新布局科技创新战略,技术相互依存的关系开始洗牌。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和国内的发展重任,科技期刊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国家的重大政策和战略服务,不仅要立足国情,提升办刊水平,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而且要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科技期刊“走出去”。作为科技期刊世界学术交流和科学文化的传播使者,编辑应具有良好的大局意识,具有坚定的信心和信念,认真讲好中国的科技故事,为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技术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创造条件,为中国科技的国际话语权提供有力的支撑。

1.3 媒体融合下的职业坚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微博、微信、各类APP等新媒体不断涌现,知识的传播形式、传播速度、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也进入到深度的相融相生阶段。毫无疑问,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科技期刊出版的工作流程大大缩短,知识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平台多元化,出版产品形态多样化,然而,新媒体技术给出版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传统型的科技期刊也造成很大冲击,出版环境和网络舆情环境变得十分复杂,信息来源广泛但内容良莠不齐,出版的主体地位被削弱甚至边缘化。科技期刊编辑必须以技术赋能作为支撑,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在找到媒体最佳融合点的同时,做好科学的“守门人”,坚持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维护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公众利益,坚持推介优秀科学成果,使互联网成为发展的最大增量,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让学术成果最大限度地创造、转化和实现价值,满足社会发展进步的需求。

2 强化政治素养

出版工作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当前我国正在建设世界一流科学期刊,面对未来科技创新发展,加快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步伐,编辑人员的修养和素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中政治素养决定科技期刊的立场、观点、导向。科技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界。科技期刊的编辑应自觉地在编辑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及时发现和杜绝发生任何政治问题的风险。

2.1 警惕审编校工作中的政治问题

审编校是科技期刊编辑最本职的工作。科技期刊的编辑在审编校的过程中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在组稿、选稿、用稿中尊重客观事实,遵照科学精神作出价值判断,杜绝出现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倾向错误以及导向性、政策性的错误。由于学科的关系,科技期刊较少涉及宗教、民族、外交等问题,但是论文中依然可能存在政治性的错误。一般来说,论文政治性错误主要表现为政治性内容的知识差错、语言文字差错和编校技术差错,这就要求编辑熟知并掌握相关的政策规范、特定的用语规范和技术规范,认真核对文字、数字、图表、文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 关于台港澳的表述。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在科技期刊中要避免在文字、图表中的表述错误,如与其他国家名称连用时要注意用“国家和地区”来限定;在处理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数理统计资料时,不要混淆不同表述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关于台湾的表述,可参照2016年中央台办、外交部、中央宣办对《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的修订版,修订中增加的一些新情况及其正确表述。

(2)地图标识与边界问题。地图是科技论文常见的插图类型,它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区域的疆域范围、边界、各级行政区域、主要城市等。国家版图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疆域,体现了国家的主权意志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因此一旦出现疏漏,可引发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问题,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在科技论文编校的过程中要避免地图标识错误、敏感区域边界的错误划分,以免产生恶劣的政治影响;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在地图中不能以国界线标记;对争议地区,如克什米尔地区、巴勒斯坦地区等应按照有关规定绘制,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国际纠纷。

(3)关于保密问题。随着国际竞争与博弈不断升级,在科技领域也存在着窃密与反窃密、情报与反情报的特殊较量,刊载大量科研成果、科技信息的科技期刊便成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获取中国最新科技成果的重要渠道。因此,科技期刊必须做好保密工作,保守住国家的秘密,以免因刊登失误而造成信息泄露事件发生。科技期刊的编辑需要特别重视与国家军事科学、国防建设、前沿科技等领域相关的保密工作,防止危害国家的安全。

2.2 防控学术不端行为,严肃工作作风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近年来,国内科技期刊中的学术不端事件频频发生,在国内外学术界造成恶劣的影响。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破坏学术风气、阻碍科学创新,而且影响科技期刊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署名不实、存在利益冲突或伦理问题等。有些学术不端行为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现,但也有一些是因为编辑对稿件的把关不严,或者利用职务之便对劣质稿件“网开一面”而出现的。对于前者,编辑要加强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培养学术敏感性;对于后者,则需要编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端正工作作风,防止不良风气的侵蚀,面对关系稿、人情稿、有偿稿,保持清醒头脑,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纠正因各种诱惑而致使编辑行为的偏离。端正工作作风要从反对学术腐败做起,科技期刊的编辑有责任维护良好的科研环境,旗帜鲜明地反对虚假科研、“学术泡沫”,不为学术赝品、学术次品提供便利,严格把关论文质量,将拒腐防变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提升科技期刊编辑政治素养的路径

强化与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的政治素养既是一个认识论问题,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提升编辑的政治素养不仅是关乎编辑个人的问题,而且需要编辑部、作者、读者、审稿专家与编辑一起协手,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通过学习的长效机制、制度的联动机制和内驱机制三个维度来实现。

3.1 建立学习的长效机制

学习的长效机制是指编辑部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在编辑部内部开展全员政治学习活动。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对经典著作的重读,而且要着重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指导性强,它科学地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等基本问题。编辑应认真学习和领会新时代党对科技期刊工作的各项要求,深刻理解、科学把握和落实履行科技期刊的政治责任,只有充分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全面把握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编辑才能把本职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中。

3.2 打造反腐倡廉的制度联动机制

编辑政治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支撑。在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编辑、作者、读者、审稿人因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内在精神和价值理念构成一个学术共同体,这个学术共同体不仅拥有推动科研、发明创新、繁荣学术的价值取向,同时坚守着恪守学术良知、珍视学术声誉、崇尚学术诚信的价值理念,因此可以在这个共同体中通过各种约定、协议,如制定严格的审校制度、约定出版伦理、扩大反腐宣传等,形成一个反腐倡廉的制度联动机制,以提醒和监督编辑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坚定政治立场,真正做到拒腐防变。

(1)制定和实行严格的审校制度。在初审、复审和终审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学术检索系统,使其成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工具;同时对文章内容的科学性、学术的价值性、研究的创新性以及政治性问题等进行审查。政治审查的内容包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表述是否准确无误;对国家主权问题的表述及地图的画法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在涉外关系问题上,不存在贬低其他国家、种族歧视、国名写错等问题;民族宗教问题上,是否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否存在科技、经济保密范围的资料;有无科学道德上的问题,是否存在剽窃他人成果、抄袭别人著作等。在校对的过程中,严格校验可能出现政治问题的各个细节,特别要高度注意敏感词的使用。

(2)约定出版伦理规范,加强学术诚信建设。编辑应与作者、审稿专家、读者加强沟通与联系,并以公告的形式向作者、审稿专家、读者告知编辑部的工作职责、岗位职责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并约定出版伦理规范,包括作者伦理规范、审稿伦理规范、编辑伦理以及出版者伦理规范等。作者伦理规范是对作者提出稿件的写作要求、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保密问题的协议等,如在稿约中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明确作者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须承担的责任、义务;审稿伦理规范是对审稿专家提出审稿评价的公平、公正、科学、准确的相关要求以及利益冲突时的回避制度等;编辑伦理和出版者伦理主要针对编辑出版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约定。约定各项伦理规范,能清晰界定出版各行为主体的职责、权利与义务,是防范学术失信、学术失范的重要措施,也有利于督促编辑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范政治失责。

(3)确立反腐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氛围。编辑部制定编辑人员廉洁行为准则,加强编辑队伍作风建设,并加大反腐倡廉的宣传力度,将作者、审稿专家、读者加入到监督队伍,让他们了解出版业腐败行为的表现,提高政治站位,拒绝以稿谋私、以稿谋权等不当行为,从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发生,打造一个出版业的风清气正的氛围,促使编辑成为真正的学风道德捍卫者。

3.3 发动编辑内驱机制,苦练内力与基本功

如果说长效机制与制度联动机制是以外力促编辑的政治素养提升,那么苦练内力和基本功是基于编辑自身发展的内驱动力来提高政治责任感、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科技期刊的编辑需要发动自身的内驱机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苦练基本功,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政治敏感神经,练就一双政治慧眼,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名合格的科技期刊编辑,应同时具备专业的全面的知识。一方面编校水平过硬,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只有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对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才能具有鉴别科技论文的学术水平并对稿件的政治倾向价值审查的能力。所以,除了加强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学习之外,科技期刊的编辑应积极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加强业务学习和编辑技能学习,通过磨练不断提高政治敏锐力和专业鉴别力。科技期刊的编辑应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出版管理条例》《新闻出版保密规定》《地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能运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自然资源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测绘地理信息)有关的地图服务内容,加强对相关地图审核;熟悉并掌握有关禁用词和慎用词以及涉台用语的相关规定,充分了解关于港澳台和领土类、主权类、民族宗教类、国际关系类等各种类型的政治性词汇和内容,对该类词汇和内容仔细推敲、反复过滤。

新时代的科技论文多涉及交叉学科或者学科融合,科技期刊编辑面对的很多论文的涉及面是非常 广的,除了专业知识外,有时还蕴藏着其他方面的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则难以发现问题,特别是在媒体融合时代,新技术的发展也对现代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提出了挑战,编辑的知识结构局限性问题突显。编辑应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学术视野,及时补充信息化、网络化、新媒体等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加快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积极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并随着知识的增多,逐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有序的知识架构和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科技期刊的学术论文中避免出现政治性的差错,正确把控稿件的政治方向。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术政治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学术动态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
“政治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