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12-04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蓝赐秀

青年心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高阶导图思维能力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 蓝赐秀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和大脑复杂性,将思维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科学划分,指出人的思维需要经过六个阶段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发现:低阶思维向高阶的培养提升中,要注重记忆力、理解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前面三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提升低阶思维,后面三种能力的培养旨在提升高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是高阶思维的核心内容,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关键素养。

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培养的阅读教学模式僵化,且教师缺少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意识。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模式中存在僵化现象,教师照本宣科地按照阅读相关要求进行教学,按照标准答案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僵化的模式完全没有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调动开放式思维,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没有将自己的思考融入阅读之中,学生的高级思维停滞不前,不能得到很好开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思辨力,使其对权威有一定的质疑精神。但因为教学模式的僵化和落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只是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吸收知识,高阶思维的培养如水中月、镜中花。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思维以语言为物质外壳,只有借助于语言工具才能进行。思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概括性,能够揭示隐藏在事物中相互的本质联系,让人们认清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利用规律预测未来和指导自己的实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和感性经验相互联系,还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大力推行“双减”政策,“双减”的最大目的是“增质提效”。因此小学语文阅读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积极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这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方式。只有积极提升高阶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变革和提升。

高阶思维是思维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思维品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要选择先进的教育思想,使用积极精确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进行探究阅读,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激发想象力是阅读教学中发展思维的着力点;立足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拓展主动性思维培养路径,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高阶思维。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要预设标准答案,不要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应将阅读过程恢复到原始状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字内容的感受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对话,借助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独特理解,并指导学生使他们的思维更合理。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交流,以便他们交流独特的见解。

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培养高阶思维的路径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八种。

一、激发想象

激发丰富的想象力是阅读教学中发展高阶思维的重要着力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开始普遍对阅读兴趣不大,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刚开始可用大量的图片教学方式,使学生能根据图片的情节应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解读。

例如,《小猪变形记》《逃家小兔》《秘密花园》等整本书的教学,我就采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后面的故事情节,从而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的高阶思维得到很好的落实。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快乐读书吧《稻草人》一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测,猜测故事的情节变化,既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再如在学习《燕子》时,我让学生先读:“一只可爱的小燕子,觉得自己长大了,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它独自离开了家。在路途中,他觉得累了,想休息一会儿,就停在树枝上,而不幸的事发生了……”再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学生会大胆猜测故事接着会怎么发展。有学生说:“我觉得它会被猎人的猎枪打中。”也有学生说:“我觉得它被猎人打中后会遇到许多好心人,可能小兔子会来帮忙。”

学生大胆想象,边读边猜测,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故事与文本发生思维的碰撞,让读书之旅像探险一样充满着惊喜。运用猜读法,可以快速拉近学生和书本间的距离,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多彩,高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另外,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点燃学生想象之火是教师通常优先采用的策略。

例如,在学习《鲤鱼的遇险》时,根据阅读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采用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在阅读中思考,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阅读《鲤鱼的遇险》一文中,提出问题一:“鲤鱼们的想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问题二:“被捉到木桶里的鲤鱼们最后是怎么逃离困境的?请简述一下。”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就有了一定的方向感,思维与文本进行了深层次的撞击,学生在书中圈画,在阅读中思考,想象之火油然而生,高阶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圈画批注

也许有人会说圈画批注都是老办法了,没什么新意,但它确实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圈画批注法不是现在才盛行的,它是古代和近代学者读书时常用的方法。近代学者认为:读书的时候,对满意的地方,可以用红笔进行标注;对不明白或有所怀疑的地方,则可以另外写一则小条目记下自己的疑问,后面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再把答案也写在条目下面。长此以往,养成习惯,学习必有进步。

学生也是如此。课前,我会安排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标注出来。难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例如,《燕子》一文中的“旷亮”“赶集”等词语,学生比较难弄懂。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之后,可以简单地在书中记一记,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不理解的句子又怎么办呢?可以先用笔把难点、疑点画出来,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解。

在语文课上,可将自己在听课过程中所理解到的、感悟到的内容,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进行批注,帮助理解和深层次思考。批注时不仅要关注到字词句,还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构段方式、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着手。例如,《燕子》这篇课文结构清晰,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为春光平添生趣、轻盈飞行、闲散休憩这四个画面,这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让学生在书上做上批注,从而加深印象,学习这种构段方式。又如叶老写《荷花》一文采用的是“闻—看—想”的叙述顺序。他先用“一阵清香”引起读者的兴趣;接着写了挨挨挤挤的荷叶与千姿百态的荷花,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活的画;然后展开想象:“我仿佛是荷花,在起舞、交谈。”这样的写作方法思路清晰,非常值得学生借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中做上笔记,留下深度思维的痕迹。

三、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指把两种或多种阅读材料对照着阅读,通过辨别、分析它们的异同,发现其中的个性与共性特征,使认识更加深入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不仅能增加阅读教学的输入量,而且可以在对比中深层次理解文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例如,读完《小燕子》《旅行家》《梧桐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几篇文章都提到了主人公追求梦想‘旅行’的经历,他们分别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学生通过阅读这三篇文章,懂得主人公为追求自己的旅行梦想,历经千辛万苦而又有各自不同的结果:《旅行家》写了旅行家看到地球上的人生活贫穷而帮助地球上的人做了很多好事,让学生明白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感到快乐;《梧桐子》却更像是大多数人的成长经历,它独自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历经种种磨难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小燕子》一文中让学生明白了被人帮助的快乐。虽然故事情节不同,但都能让读者感受到人间的真、善、美。

对比阅读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有助于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让思维可视化,具有直观呈现的独特性,能让学生学会全面地、宏观地看待问题,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例如,我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就充分利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思维训练。该思维导图的主题就是一个地球,因此,地球就是思维导图的中心,再根据文章阐述的内容,散发出四个分支:地球的外表、地球的资源、人类移居其他星球希望渺茫、发出呼吁。在地球的外表这一分支上,又可以有两个分支:地球的自身特点、地球与人类的关系。地球资源的内容也可以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让学生感悟地球资源的匮乏。人类为什么移居其他星球希望渺茫,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首先是客观原因,人类科学技术暂时还没有发现除了地球外,还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其次是主观原因,人类不愿意离开世世代代养育他们的地球而到遥远的星球上居住。

学生主动画出思维导图后,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在同桌、小组、全班范围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学生在梳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因知识储备、阅读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的差异,绘制的思维导图千差万别。在同伴之间进行学习时,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交流汇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并在别人的思维导图中得到启迪,产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思维,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几个教学环节后,学生的思维导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日臻完美。最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分析,帮助学生完善已形成的知识体系,加深主动思维。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与同伴间的交流汇报,不断修改完善,再加上教师的总结评析,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珍爱地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更培养了其积极主动的高阶思维能力。

五、读写结合

语文学科的阅读和习作训练目标,包含着许多的思维能力培养。阅读是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是信息的吸纳输入过程;习作是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是信息的倾吐输出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以文章为范本,从内容和形式出发,设计相对应的小练笔,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不仅能有效解决输入和输出的转化,还能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完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后,我让学生续编:“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请老屋帮忙?老屋会答应吗?为什么?”学生续编的故事有:“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话还没说完,‘等等,老屋。’一个粗粗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外面有一个猎人在追赶我,想要我的皮毛。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冬眠的地方。’老屋低下头一看:‘哦,是小熊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冬天吧!’”

再如读完《稻草人》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结局发生改变。学生奇思妙想,改写了《稻草人》的结尾,如一只小蛾飞过来,稻草人立刻扇扇子,请风婆婆来帮忙,让小蛾无处安身,无处产卵,让老婆婆有个好收成,老婆婆心里乐开了花。这不仅落实了本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也使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得到了提升。

六、媒体运用

各种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多样的全新教学平台。课堂教学形式不再拘泥于传统。教师要展现新时代课堂活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各种多媒体科技加强教育,提升教学效能,填补现代教育的缺陷。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的感官冲击,为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提供了助推器。

维持积极的学习兴趣能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并增强学生的多层级思考,增进学生自身思维方法的提升,增进学生的创造性。教师透过互联网让学生写作能体现学生创意思维的文章,让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新事物时塑造他们的主动性思维和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优先考虑教学,以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为了成功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以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而忽略了教学所需要的创新,这是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无效培养。

为了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必要创新小学生阅读课堂教学,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情境开展教学。

例如,教授《将相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一段有关战国时秦国与他国交战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明确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从而认识到赵国内部团结的重要性。视频展示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对他们领会文章主旨、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再如在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及口语交际《说新闻》、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时,都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运用媒体技术,激起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让他们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可以模拟再现当时恐龙生活的时代及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可以展示大量中国航天的伟大成就,帮助学生深刻感受文中表达的意思,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文的主题:科技的精彩。

七、联系生活

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思维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生活才是大熔炉,生活中有四个因素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众心理——顺从大众,缺少独立思考;权威心理——习惯不假思索地引证权威观点;经验心理——对过去的经验过分依赖和崇拜,形成固定思维模式;从本心理——盲目地相信书本知识。

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做适当延伸,为学生提供机智多变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空间,使封闭的阅读教学课堂变得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切换到现实生活中,不仅能活跃课堂,使课堂富有生机,而且能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例如,在学习《搭石》时,我让学生在默读课文时思考两个问题:“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建搭石?”这两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在课本中都能找到答案,属于检索的问题。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生活中你见过搭石吗?”学生的思维立刻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有的说:“农村外婆家有一条小河,河上就放置了一块块石头让人通过,我特别爱在这里玩耍。”有的说:“在永定土楼边的小溪上就有搭石,人来人往,饶有趣味。”

然后,我再提出问题:“这些地方如果没有搭石,人们的生活会怎么样?”有学生回答:“没有搭石,外婆和乡亲们就不能到对岸耕田、浇菜,孩子们就不能到对岸去上学,会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在土楼边见过搭石的学生说:“永定土楼因为有了搭石,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土楼的文化深厚,而且让我们感受到绿水荡漾、民风淳朴的乡土气息,让旅游变得生机盎然。”通过问题,让学生与生活进行联系,思维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由文字向生活实际延伸,由被动思维向积极思维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八、设计任务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多如牛毛。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能激发学生积极调动自身的思维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和革新。

《青蛙卖泥塘》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青蛙住在烂泥塘里觉得不怎么好,想搬到城里住,于是挂出“卖泥塘”的牌子,老牛嫌弃池塘周围没有草,于是青蛙种上草。后来,根据野鸭、小鸟、蝴蝶等动物的要求,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边建了房子,于是青蛙不再卖池塘了。

教学时,可以设计如下任务让学生完成:(1)青蛙在改造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情形?如果真的卖掉泥塘,可能发生什么事情?(2)在充分想象、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完成创编任务——编故事比赛。学生在对故事进行改编或创编的过程中,发挥了无穷的想象和创造力,思维能力得到积极主动的开发。

以上各种路径的运用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高阶思维的培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要求。通过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改善,采取激发想象、圈画批注、对比阅读等手段与路径,在“双减”背景下真正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增质提效”,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高阶导图思维能力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基于高阶LADRC的V/STOL飞机悬停/平移模式鲁棒协调解耦控制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三个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高阶非线性惯性波模型的精确孤立波和周期波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