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2022-12-04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太京中学杨康明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太京中学 杨康明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基础学科,起着为学生奠定道德、思想与政治基础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关系着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为了在该学科建立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有着深入透彻的了解,能够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工作,本着立德树人、高效培养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而不是仅看到学生所取得的考试成绩,陷入“唯分数论”的错误旋涡之中,从而无法落实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教学理念。
为此,教师应该形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道德与法治、增进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新型教学策略,并随着学生的成长发展不断在教学策略中融入新的内涵,为学生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为动态化的教学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因为该学科是由过去的思想政治学科转化而来,增加了许多新鲜元素,内涵更加丰富,所以广大教师其实仍然在探索和实践之中,其中必然存在一些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
首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教学实践方面仍然保留着很多传统教育的元素。虽然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初中生的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但这种重视和语文或数学等学科的重视有着较大的区别,这种重视将关注点放在了学生的行为结果上,没有考虑到教学过程对其行为结果的巨大影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其次,在上述理念的影响下,不少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采取“大水漫灌”的教学方式,注重单向性的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偏重教材知识的生搬硬套,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为只要学生了解了教材内容,就能获得道德、法治与政治理想上的进步。一旦学生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教师第一时间不是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存在失误,而是认为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把责任归咎于学生,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更加反感,消磨了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甚至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恶化师生关系,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增大了高效课堂的构建阻力。这进一步导致了教学的无效化,甚至出现恶性循环。
如果不能系统性地解决理念和具体做法上存在的问题,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就不可能变得高效。鉴于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思想上进行转变,采用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新型教学理念与现代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环境。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
从各种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有一些初中生会因为缺少健康、正确的认识,做出道德失范或违反法律的事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还有的学生虽然没有“出格”行为,日常的言行举止却显示了他们没有建立牢固的政治认同,这也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些情况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有的学生会变得越来越堕落,或者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让自己获益上,而不考虑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变成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现实说明了以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该领域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同样也说明了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迫切性。
良好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政治品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只追求不出现明显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只看眼前不看长远的做法,最终会影响学生在日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只要认真观察分析就可以发现,有不少人生活在各种纠结与犹疑之中,产生纠结与犹疑的根源就是没有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无法在结合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决定自己的行为。他们不愿意“随大流”,只考虑自己,但是又缺少坚定的信念,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在于避免学生在当前的生活中犯下明显的错误,为他们今后的长期发展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负责,为国家和社会负责,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四有”青年。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所需采用的各种教学策略中,首先要明确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看到学生在成长中的真正需要,即对各种道理的理解与认同,为他们今后正确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与之相比,考试成绩并没有那么重要,它只代表着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不能代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观念的真实水平。
开发并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需要得到满足时获得学习、成长的快乐感与成就感,才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是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这一策略基础上,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之所想、实际所需,整理出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带给学生真切和良好的学习感受,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成就感。
例如,在学习“遵守秩序”时,教师发现初中生对遵守秩序有着朴素的理解,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能遵守秩序。但是,他们对秩序和遵守秩序缺少深入的认识,只知道不遵守秩序可能会影响别人并受到处罚,不明白秩序同样也是为自己服务的,是社会正常运转的需要,而不是对个人自由的剥夺。学生需要认识上的提升,而不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或者反复强调。在认识到这一点后,教师再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通过设计情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秩序,并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种下一颗遵守秩序的种子,让学生认识到秩序的来源、遵守秩序的必要性,以及效益等,就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构建高效课堂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努力优化教学氛围
初中生容易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代入感,充分发挥出学习自主性,否则就会产生反向作用,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上文提到的“遵守秩序”,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太多的要求,限制了学生应有的自主空间,对学生的自主行动进行严厉的批评,那么即使情境再生动,教师的说理再透彻,学生也会觉得秩序不好,遵守秩序也不好,秩序只是一种对人的压制。因为他们在课堂上的感受就是如此,他们被教师所构建的秩序和由此产生的压抑的课堂学习氛围所压制了。所以,教师应该努力优化教学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优化他们的学习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责任与角色同在”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责任与角色的关系,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师在保证基本课堂教学秩序的基础上,应该适当放开对学生的限制,鼓励学生交流讨论,让大家都有机会说一说自己的角色是什么、所承担的责任又是什么,丰富全体学生的理解。如有学生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承担着家庭责任,要为父母分忧;有学生则从自身学生角色出发,表示好好学习,今后为人民服务就是自己的责任。这些认识都是正确的,教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再将这些思考结果综合起来,去芜存菁,在构建的情境中巩固理解,完成开放氛围中的有效教学。如果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产生了错误认知,教师应当及时纠正,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
(三)积极组织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初中生因为社会经验少和思维能力不完善等,可能会无法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在这一阶段就让学生参与较为复杂的社会实践又不现实。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赋予学生更强的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三个重要元素:学习小组的科学划分、合作任务的合理布置、交流讨论的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知识点学习中。
在课堂上对教师讲述的道理有不理解之处,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启发;在需要学生进行某些实践,而他们每个人的个人力量又无法胜任时,也可以展开合作学习,合力克服困难,完成实践。合作学习为以往的很多教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有了更多的实现方法。
例如:在学习“善用法律”时,需要学生了解法律的产生、运用的途径、法律的重要性等。然而大多数初中生没有遇到过需要使用法律的时候,或者当时意识不到需要使用法律,现在也意识不到,因此,学生对法律的印象不会太深刻,即使教师提出了情境,也会因此影响到情境的实际价值。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学生有过一定的经验体会,或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理解能力,并让其作为临时小组组长,带领其他同学在教师给定的情境中进行探究。这部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够启发其他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服,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让学生在热烈有序的交流讨论中,进行不同思维的碰撞,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较为开放和轻松的氛围中有所收获,进而深化学生对“善用法律”的认知,将合作学习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四)紧密结合时事热点
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巩固方面,除了以上几条策略,还有一条较好的途径是紧密结合时事热点。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其固有的特点,即与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问题息息相关,很多处理问题的方法都能够在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中找到。在信息化时代,时事热点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覆盖面也比较广,具有突出的即时性、广泛性等特点。所以即使是初中生,也可以及时了解相关时事热点,甚至有的学生会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或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结合时事热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到底是如何应用的,不同的应用方法在效果上的差异,以及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能体现出的大家的能力等,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与实事求是态度的树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注意的是,代入课堂的时事热点要精心选择,教学过程也必须提前做好设计,为时事热点的合理代入创造有利条件,以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产生。
例如,在学习“维护国家安全”时,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集体意识。此时,教师可以用一些热门时事新闻举例,如近段时间抓住过的外国间谍,他们做了什么事情、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做得这些事情对我国有什么危害,乃至对学生个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的分析探讨,学生就能对知识点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化对维护国家安全与集体利益的认识,自觉担当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教师也可以举出其他一些例子,如某地居民拍到了军队某款新型装备的照片,并在兴奋心情的支配下将其发布到了互联网上,这造成了泄密,也会因为违反法律而受到处罚。对此类事例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明白维护国家安全需要严格遵纪守法,不能因为自身无意识的行为给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提高学生的自制力,打消侥幸心理。
总之,建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是教师的共同愿望。希望大家都能从学生成长水平的角度去认识这项工作,通过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引、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途径,培养出更多道德高尚、有法治精神、有爱国主义精神、认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让他们真正成为我国后备人才力量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