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勤奋品质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2-12-04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五中学韩美芳籍永凤

青年心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劳动习惯小学生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五中学 韩美芳 籍永凤

小学阶段是儿童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幼儿到少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表现出非常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如他们逐步适应小学的教育生活,在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都得到初步发展,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如预习、复习、总结反思等,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也慢慢有了竞争的意识,这时,习惯的培养是小学阶段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勤奋作为一种优秀的品质,在小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得到教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同。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此阶段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勤奋感,使之不断克服自卑感,为成功、幸福的人生奠基。俗话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么,小学生的勤奋品质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呢?

一、引导学生建立勤奋品质的认知

勤奋的基本释义是辛勤努力,就是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工作。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勤奋品质,教师就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让小学生认识到: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肯干就是勤奋的表现。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督促,拥有积极努力的心态,即使面对困难也不畏惧,迎难而上的优良品质。

具体而言,勤奋表现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之中,教师可以从基本的行为规范开始。如在生活中,我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勤奋首先从清晨的表现开始,能够按时起床上学,及时进行晨间诵读,就是一种勤奋的表现。有了按时起床的意识,就有了勤奋感,这是一天中勤奋做事的发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当学生表现出勤奋的品质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你真是个勤劳的孩子!”让学生意识到勤奋的人是受到大家喜爱的,勤奋是他们值得拥有的品质,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好品质。

二、多方面科学培养学生的勤奋品质

(一)鼓励学生勤于劳动,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马卡连柯这样说:“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这就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张衡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人类之所以在不断进步,就是不断劳动的结果。每个人的双手,都是劳动的工具。对一个初入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校的学生来说,要能够勤奋地进行劳动,融入集体,树立服务他人的意识,并获得成就感,随之形成内驱力。

比如,在学校里,教师指导学生值日,摆桌椅、扫地拖地、擦黑板等,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意义。劳动的教育延伸到家里,让孩子摆碗筷、洗袜子等,可以锻炼他们的双手,增加感恩父母和从小建立责任意识的体验。每日的值日活动,以及打卡做家务,都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劳动的热情,增加他们的勤奋感。

去年我新接手的一年级小朋友,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课间,他们看到垃圾就会扫一扫、捡一捡,看到桌椅歪了就摆一摆。在教师的表扬下,他们的小手更勤快了。班级中有一位比较文静的学生,学习有些吃力,但是劳动特别积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我在班级学生面前表扬他时,他满足地笑了。这是劳动给予他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可以带动他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劳动创造了世界,勤奋的双手进行的劳动可以创造无限的幸福,对小学生有着特别积极的意义。在独生子女时代,家长的宠溺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制约了他们创造力的发展。现今,人们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所以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成了现代教育的追求。从小学生做起,甚至是幼儿做起,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他们身心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发挥孩子的自驱力

古代大文豪韩愈告诫:“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勤奋的大脑于人的作用不可估量、不可或缺。创造力的出现有一定的途径,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思考。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在学习创造中,勤于思考特别重要。孔子言:“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因而不能有效利用所学的知识。没有勤奋的大脑,不能充分思考,学习就会事倍功半。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勤于思考呢?

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式提问,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我在讲授《乌鸦喝水》一课时,提问:“你觉得乌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喝到水呢?”学生就可以把自己置身于文本情境中,进行自我思考。

有的学生说:“可以叼一条棉花,伸进瓶子里蘸水喝。”有的说:“可以衔一截麦秆当吸管。”还有的说:“可以挖个坑,把瓶子歪倒,让水洒到坑里喝。”这些创意既有趣又可取,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真正转动起来,课堂上,你追我赶、你思我想的氛围也营造起来了。

此外,及时肯定并鼓励学生的思考结果,可以激发他们勤于思考的积极性。在生字教学中,我经常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识字记字,运用自己掌握的、想到的方法识字,如编故事、猜谜语、联系实际生活等。教师对学生好的方法大加赞扬,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勤于动脑的兴致,促进了学生勤奋感的增加。

从低难度的、适合学生的能力训练入手,也可以大大刺激学生去作为的兴致,从而促进他们思考力的形成。小学生勤于思考的训练,依据规律,循序渐进,在一定时候采取“最近发展区”原则进行培养训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最近发展区”的突破,学生的自卑感自然消退,成功感、荣誉感随之增加,勤奋的福利感也不自主地得到了增长。

进行智力比赛,也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大脑不断思考。智力比赛种类多样,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智力比赛中,由于好胜心,学生会积极动脑,所以思考自然高效。而且智力比赛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家里进行。在家庭中进行,营造了良好的勤于思考的氛围,还可以达到家校共育目的,一举两得。再者,在参与中,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还会使其感受到家长的重视,增强自豪感。如此,学生的心灵逐渐向健康方向发展着。

(三)督促学生勤于锻炼,调动孩子的激情和信心

古人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勤奋可以使人智慧,培养勤奋的躯体,既可以通过劳动获得幸福,又可以通过锻炼益智大脑。毋庸置疑,体育锻炼既可以增强人的体质,又可以使人的头脑更加睿智。教学三十多年,我发现但凡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智力都不会差。所谓“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对体育特长生最大的不恭。

体育锻炼好处极多,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调节情绪,使人心情舒畅。小学生进行勤奋的体育锻炼,大有裨益。小学生骨骼发育尚未完全,肌肉也正在发育,所以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一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较为适合跳绳、踢毽子等传统运动。

如何培养小学生勤奋的躯体锻炼习惯呢?

(1)学校里,体育教师进行科学指导,在锻炼中,使小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天性好动的小学生,本身就喜欢蹦蹦跳跳。在教师专业的引领下进行有趣的活动,小学生会更愿意参与,从而更好地体会运动的好处,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学校需要每天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运动时间。小学生在学校的体育锻炼需保证每天达到一小时以上,学校、教师不占用,合理安排运动项目,使他们进行充分的活动和锻炼。

(2)家庭中,以家校共育为渠道,建议家长带领孩子在空闲时间进行躯体锻炼。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家勤跳绳、踢毽子等,家长可以变换不同的地点带领孩子进行运动。这样学生可以体会到在不同地点运动的快乐。遇到不同的景色、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经历,他们的人生经历也将丰富起来。这样有意安排的运动,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致。

(3)学校有意安排多样的体育运动比赛,更凸显锻炼的效果,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简单的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投掷比赛,以及趣味浓浓的花样比赛等,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地锻炼,还能培养他们之间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大型运动会,每年不可或缺。在运动会前后,学生收获颇多。尤其在运动会前准备比赛时,学生大多付出了时间、精力去努力拼搏过,如果运动会上能取得相对不错的成绩,还可以刺激他们更加勤奋付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勤劳地积累、付出,才会获得荣誉。

三、培养学生勤奋品质中应注意的问题

约翰·凯恩斯说:“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拥有勤奋的好习惯将获益终身。在勤奋这种品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有必要的监督、发挥鼓励的作用和及时反馈。

(一)要有必要的监督

在小学生勤奋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必须起到敦促作用。有研究表明,培养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所以“每月一事”的做法大可推行使用。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觉意识较差,需要成年人的督促,如在学生早起床、习惯读书、爱干家务等方面,有力的敦促必不可少。有了必要的敦促,学生才更有及时做事的动力。为此,在每月的培养训练中,教师和家长需要用心督促,以让学生勤快地完成要做的事情,进而培养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习惯养成,学生在持续地做事中感受到勤奋的好处,从而实现身心的良好发展。

(二)应以鼓励为主

积极心理学认为,鼓励就像糖果,可以甜润人的心灵,给人前进的动力。当教师和家长在看到学生某方面表现出勤奋的品质时,要及时进行鼓励,得到鼓励的学生往往会更加努力。我执教的班级中,有几个学生做事很积极,勤于学习,我常常在班级中表扬他们,于是他们在学习和班级活动中带头做事的劲头更足了,这充分说明了表扬的力量、鼓励的效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设置评比栏,发放小奖状、小奖品等,都可以鼓励学生勤奋做事。有时,教师和家长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表扬的动作,都会激起学生内心的欣喜,鼓舞他们上进的劲头。当学生得到奖赏时,他们的自信会增强,努力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三)需及时进行反馈

及时的反馈能使教师正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清晰的认识,产生知识的正迁移,进而根据教师输出的信息正确地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以便于正确、清晰地掌握所学。在面对学习不够积极的学生时,教师要给予关注,指导他们克服困难,争取进步。当这部分学生有了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认可,鼓舞他们做“早起的鸟儿”,做“先飞的笨鸟”。“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笨鸟先飞早入林”,当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之后,就会自然产生自信心,会更愿意付出努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向成功的彼岸进发,于是会更容易培养出勤奋的良好品德。这也是及时反馈的重要性。

四、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和家长以身示范

科·达勒维耶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培养学生的好行为、好习惯方面,务必以身示范,躬亲力行。只有做好榜样,被学生看到,才会被认可、被效仿。

以身作则胜于口头训诲。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和家长以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成年人是如何按时起床做早餐、按时完成工作的,用行动告诉他们幸福的生活靠勤劳创造出来。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才会信服勤劳的力量,才能勤奋努力地学习和生活,形成勤奋的优良品质。比如,平时我会早早地来到学校,勤于阅读,勤奋批改作业,这些行为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学生耳濡目染,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也纷纷效仿。在携手共育行动中,我建议家长以身示范,做孩子勤劳的领路人,时时刻刻以身作则,影响、带动孩子的行为。

在教育中,勤奋的教育有补拙作用,培养学生勤奋的品质,可以发展他们各方面的才能。在家校共育的新时代,家长、学校、教师,须共同认可勤劳于学生的有益影响,然后为之而踔厉奋发,笃行不殆。在素质教育凸显的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尤其是儿童阶段,在人生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了解儿童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科学有效地培养他们的习惯、品质,于他们的人生、于社会的发展,都极其重要。我认同埃里克森的观点,儿童期——以学习为主导的阶段,对小学生的培养,就要抓住其精神核心——勤劳感,并以勤劳产生的成就感,不断克服其自卑感,促成心理的健康,使其拥有良好的品质。

猜你喜欢

劳动习惯小学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