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之策*

2022-12-04南通大学蒋天民王英

区域治理 2022年38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智能

南通大学 蒋天民,王英

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以智慧管理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具备了开放性、智能性、高效性和互联性等特征,使得人、物、机以及数据得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效融合,构建了和谐、高效的知识生态环境,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服务,因此其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图书馆也获得了发展动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大数据技术对智慧图书馆的影响来看,大数据技术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根本支撑,智慧图书馆要想获得发展,必然要加强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

一、大数据技术对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就目前来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改造传统图书馆为主,即通过将传统图书馆变得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方式来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智慧图书馆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逐渐呈现出数字化特征,而其共享功能、推荐服务以及管理效率等,都获得了大幅提高。

(一)共享功能得到强化

基于大数据技术,智慧图书馆可以构建一个跨平台的资源网络系统,该系统既能够存储并分享纸质版馆藏数据资源,也能够收录各类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等虚拟馆藏资源,由此实现了馆内资源的有效整合。而利用智能终端,人们便可在平台上直接搜索馆内所有资源,并快速找出自己需要的资源,这对人们突破空间和时间壁垒而获取馆内资源的活动来说,起到了奠基作用。

事实上,大数据技术对智慧图书馆共享功能的强化主要是因为大数据技术促使智慧图书馆获得了融合异构数据的能力。多元化的文献资源,例如音频、视频、电子文档、纸质文献等,均以数据的形式储存于智慧图书馆资源平台上,而各个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造成了平台中数据资源的异构现象,利用大数据管理便能够有效融合异构数据,以此整合馆内数据资源,构建资源有机体,达成数据的智能化管理,这就是智慧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功能得以强化的根本缘由所在。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慧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功能也愈发强大,海量读者数据、电子数据、物联网传感数据等在智慧图书馆的资源平台中被快速分解、重组、整合,形成大数据知识共享体,从而为人们提供了线性可视化的资源共享服务,极大提高了读者满意度。

(二)推荐服务得到优化

大数据技术支持下,智慧图书馆可以基于读者数据来搭建读者社区,并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协同,从而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由此增强读者黏性,扩宽读者群体。值得一提的是,从大数据思维层面来看,智慧图书馆中的各类资源多具备深度挖掘价值,而有效获取资源的深度价值并加以利用,一方面可以优化智慧图书馆的大数据建设,提高推荐服务同读者的匹配精准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图书馆发展战略决策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具体来说,大数据技术对智慧图书馆推荐服务的优化主要体现在读者信息订制服务以及资源推荐上。首先,在深度挖掘数据及信息以后,将数据和信息同读者大数据串联起来并加以整合,便能够为读者信息订制服务奠定根基。依托于智慧图书馆智能化的馆藏资源管理系统,智慧图书馆可以实时根据馆藏资源的变动而更新文献资源信息,以此确保读者信息订制服务始终高效精准,符合读者需求;其次,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读者在智慧图书馆中的浏览痕迹进行分析,从而挖掘读者潜在需要,以此实现个性化的新产品推荐。目前,很多智慧图书馆均推出了个性化推荐服务选项,倘若读者选择接受个性化推荐服务,则读者的阅读爱好、借阅日志、检索历史等数据均会成为智慧图书馆依托于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对象,将这些数据分析、整合完毕后,便可以获得读者个性化推荐服务清单,利用该清单,智慧图书馆便可以在满足客户潜在需求的同时,达到资源推荐的目的,这对提升读者满意度和读者黏性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大数据环境下,尽管在整个智慧图书馆中,最为亮眼的是智慧图书馆的大数据资源平台,但是智慧图书馆的“智慧”并不仅仅体现在资源共享及分析整合上,还体现在各类智慧服务、智慧设备以及智慧管理等方面,其中,智慧管理是大数据对智慧图书馆影响颇深的因素。

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中,智能化管理属于其发展要点之一,极大影响了人们对智慧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基于大数据的支持,智慧图书馆构建了智能化管理系统,所以,其能够利用大数据搜集与分析,对灯光、温度等进行调节,从而为人们提供适宜的阅读环境,极大减少图书管理员的相关工作量,管理效率因而提升。此外,目前多数智慧图书馆都安设了自动化还书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大数据技术,能够精准识别与分析读者放于归还感应处的书籍出自何处,而在定位书籍原存放地以后,系统会发出响应指令,促使与系统相连的智能机器人完成将书籍归于书籍原存储处的任务,这种自动还书模式简化了原本较为烦琐的还书手续,提升了还书效率,整体上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能力。不仅如此,如今的智慧图书馆多设电子门禁,而这也有赖于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基于大数据技术,人们可以通过刷卡或刷脸等方式直接进门或出门,相较于以往人工查验读者信息的方式,这种方式显得快捷而便利,且身份识别精准,少有错漏问题发生。

二、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

从大数据对智慧图书馆的影响来看,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图书馆发展关键就在于数据、服务以及管理,据此,应当从此三点入手,制定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策略,从而有效利用大数据环境,助推智慧图书馆获得更大成功。

(一)优化信息检索、数据挖掘以及智能推荐

从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来看,最初的图书馆以文献服务为主,此后出现了信息与知识服务,而目前则更为重视智慧服务。所谓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其核心就在于智慧性知识服务,即破除时间和空间的壁垒,使得读者可以在智能化环境下全方面感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由此实现高效的知识增值。总的来说,智慧性知识服务的优化有赖于大数据下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数据挖掘以及智能推荐。

首先,智慧检索服务是优化智慧性知识服务的基础。利用智慧检索服务,读者可以高效检索到所需资料,且基于大数据下读者搜索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所检索到的资料将会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需求偏好性,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读者检索结果中,也可适当加入一些随机信息结果,虽然这同读者需求无关,却极有可能激发读者潜在需求。

其次,数据挖掘服务是优化智慧性知识服务的重要手段。基于大数据,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知识挖掘与语义网络工具来组建知识挖掘管理工具,从而有效收集、处理读者信息数据,由此挖掘得到读者的需求数据,以便为图书馆的深度知识开发提供参考,提升读者对图书馆资源服务的满意度,增强图书馆的综合竞争力。

智能推荐是优化智慧性知识服务的关键。事实上,智慧性知识服务的质量同智能推荐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智能推荐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直接地反映了图书馆智慧性知识服务水平的高低,据此,智能推荐既是智慧性知识服务提升的主要方式,也是智慧性知识服务的结果。将智能推荐同大数据相结合,对读者的阅读数据进行分解,从而获知读者个性化服务的组建方向,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到的读者使用习惯,同流行的社交平台、App等达成合作,构建多平台融合推荐机制,便可有效扩大推荐范围,提升推荐效率,增强推荐精确度。

(二)增强服务的个性化、互动性和可移动性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极为强调个性化服务,即应当可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所以,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实现文献资料的动态、静态结合管理,以此简化读者检索流程,快速给予读者所需资源,提升读者满意度。其中,静态管理主要是基于文献资料的学科类别、出版社信息、存储区域等进行管理,重在保证文献资料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而所谓动态管理,主要管理的是通过读者检索和阅读历史数据等分析得到的服务信息。由于读者的检索和阅读历史数据时常发生变动,动态性较强,因而必须注意此类信息的更新,以确保动态管理的有效性。

除了注重个性化服务以外,智慧图书馆服务的互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现如今,已经有不少地方的智慧图书馆引入了智能机器人服务,而能够同人们进行交流的智能机器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搜索到所需资源,还可以对人们的话语进行分析,从而提供更为精准的推荐服务,因此广受好评。值得一提的是,有趣的人机交互模式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有一定帮助。总的来说,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互动性主要同读者需求反馈有关,当用户需要咨询,则图书馆的高交互性就成为读者同图书馆取得有效交流与沟通的关键,所以,此后应当以大数据分析结果为基础,进一步开发智慧图书馆的交互系统,让读者可以得到更为精准、有趣、符合需要的回复,增强读者服务体验感。

此后,智慧图书馆服务必定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可移动性特征,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人们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导向结果,但就目前来看,尽管电子资源发展势头迅猛,纸质版文献资源依旧有着不可替代性。因此,智慧图书馆在发展移动服务时,要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入手,即一方面基于大数据技术提供有针对性的虚拟移动图书馆服务,使得读者可以利用手机终端、电脑等获得所需资源;另一方面则要构建实体移动式图书馆,将图书馆同交通工具结合起来,在公交、地铁等处设置图书馆服务窗口,并基于自动化技术、REID技术等,打造无人图书馆模式,简化借还书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实体移动式图书馆所提供的文献资源选用,则需要参考智慧图书馆资源平台中关于目标读者阅读偏好、需求的大数据分析结果,由此确保图书馆服务窗口起到应有的服务效果。

(三)设立专业的管理团队

智慧图书馆虽然采取了智能化管理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图书馆的管理团队就不重要了,正相反,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对管理团队的要求更高,管理团队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图书馆管理知识与经验,还需要熟悉智能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

首先,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管理团队应当采用分工管理模式。就智慧图书馆目前的发展方向来看,在未来,智慧图书馆的管理重心必然落在智能设备管理以及智慧性知识服务管理等方面,因此,可以将管理团队分为四个小队,一者负责图书馆网站的管理,一者负责图书馆智能设备的管理,一者负责读者服务管理,还有一者则负责宣传管理,这样一来,从智慧图书馆的网站研发、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维护,到其智能设备的采购、保养与维修,到其读者的个性化推荐与服务,再到其特征、历史、发展前景以及使用指南的宣传,均得到了有效管理,这对智慧图书馆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奠基作用。

其次,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管理团队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此处的专业素质并不单单指管理团队的管理知识、技能与经验,更多地是指在分工管理模式下,各个管理小队应当具备的相应专业素质。第一,负责图书馆网站管理的小队成员应当在懂得网站研发、维护、优化等技术的基础之上,掌握大数据资源平台的研发技术与信息系统研发管理技术,从而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第二,负责智能设备管理的小队应当在熟识各类流行图书馆智能设备的同时,掌握智能设备的保养、维护技术,从而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第三,负责读者服务管理的小队除了要懂得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以外,还要掌握基于大数据分析读者阅读数据信息的技能,从而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第四,负责宣传智慧图书馆的小队除了要熟悉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特征等基本知识内容,还要懂得高超的宣传技巧,从而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发展动力。

三、结语

就目前来看,智慧图书馆将是图书馆未来的必然发展方向,而随着智慧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将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进一步融合进智慧图书馆中,从而推动智慧图书馆发展,最终构建互联互通、智能共享的智慧图书馆体系,正是当前从业者应当努力思考的问题。

在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重点落于数据、服务与管理之上,这也为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思路,日后的智慧图书馆发展必然继续围绕此三点展开。不过,有一点需要尤其注意,即实体图书馆的建设。如前文所提到的,尽管电子文献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形式,且虚拟数字图书馆也基于虚拟技术的不断提升而获得了极大发展,但是,纸质版文献资源依旧有着不可替代性,所以,在推动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时候,除了要关注到线上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与服务优化以外,线下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与服务优化同样不可忽视。简单来说,线下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区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前文提到的实体可移动式智慧图书馆服务窗口,另一类则是实体智慧图书馆本馆,而二者的资源管理应当基于智慧图书馆线上大数据平台来实现。综上,智慧图书馆发展既包括虚拟图书馆发展,也包括实体图书馆发展,乃是共同发展的结果,而大数据技术在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