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途径
2022-12-04文/李虹
文/李 虹
引 言
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在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如何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是新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加以阐述,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以生活增加课堂教学针对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贴近自己学习和生活实际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会听得更认真、反思更深入、效果更佳。为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1]。
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首先教师需要通过问卷、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在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以一年级(上册)第12 课“早睡早起”的教学为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认识不良作息习惯的危害以及良好作息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落实此目标,采用传统的“灌输”方法将相关的知识和目标强加于学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走访学生家长等方式,了解班级学生在家的作息情况,再根据儿童每天睡眠不少于10 个小时的要求,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的睡眠是否充足,看看班级中的学生有多少达到10 个小时的要求,再找出不能按时入睡的原因,分析晚睡、少睡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想出改进的办法,从而让他们意识到早睡早起的重要性,促使其养成规律作息的生活习惯。如此的活动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教学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提升了教学有效性。
基于学生实际设计活动,需要与学生的学习、安全教育等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学生学习要不畏困难,持之以恒,同时,培养学生安全至上、珍惜生命的意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这些方面设计活动,通过讨论、辩论、反思等,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在教学“玩得真开心”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自主交流的活动,让学生说说玩的方式有哪些,再组织学生讨论,大家说出的各种玩的方式中,哪些“玩”不安全、不健康。这样,通过活动交流、探讨和思辩,学生会意识到“玩”也要健康,也要注意安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注重生活情境创设,以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生动性
小学生的认知以生动、形象为主,具象化的元素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也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为主要内容[2]。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以生动情境增强知识的生动性、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感。如在“玩得真开心”的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播放学校放学的铃声,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声音?学生回答出“放学的铃声”后,笔者继续问:放学回家后,你最喜欢做什么?以此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他们会给出各种回答,诸如“放下书包,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们一起玩”“在家看电视”“玩游戏”“做DIY”等。然后,笔者借助于PPT 为学生呈现他们课间的各种“玩”的真实情境。在学生观看后,继续提问:你们玩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畅所欲言。
其次,通过情境创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如在“心中的110”的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几个小学生被骗的动画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再现小学生“骗”与“被骗”“自我保护”的经过。通过角色体验,学生充分认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探究、实践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改变教师的“一言堂”的现状,力避空洞的说教,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把知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和实践。如在“心中的110”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播放“小女孩被骗”的故事后,针对情境提出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上当受骗?骗子的狡猾之处在哪儿?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你会怎样识破骗子的骗术?在学生自主表达后,笔者继续给出情境:一天放学时,一个陌生人走下车,走到你跟前说“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你爸爸加班,让我来接你……”如果你是情境中的这个学生,你会怎么做?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能为学生搭建积极思索、主动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组织开展多元活动,以活动增强课堂教学探究性
小学生喜欢玩,喜欢动,为此,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动的实际设计多元活动,以活动促使学生动起来,以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探究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互动来提升教学质量[3]。
活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首先应突出趣味性,有趣的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趣味性的活动以游戏、竞赛等为主要形式,竞赛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身心特点,游戏满足了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需要。为此,在探究趣味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根据需要,巧妙设计游戏、竞赛等,以激活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如在“心中的110”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PPT 创设系列情境问题,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彼此互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遇到骗子应怎么做,笔者设计了“抢答”的环节,如给出一个情境:陌生人问路,你给指路并带路。学生快速反应给出“√”或者“×”的判断。抢答游戏的融入为课堂教学增加了趣味性,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活动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除了注重趣味性,还应凸显活动的多样化,以多元活动为载体,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心中的110”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调查类”的小活动。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生活中小学生遇到的被骗的真人真事;根据调查的结果,归纳总结生活中可能遇到哪些被骗的情况,再进一步调查遇到被骗的情况时是怎样解决的。调查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学”更有效。
活动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指一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活动法,也就是课堂始终都是以“活动”贯穿,活动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桥梁,是活跃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模式的优化角度创新课堂教学,巧妙设计活动,以活动激活课堂。如教学“课余生活助我成长和课余生活我选择”时,笔者设计了下面的活动,以活动的开展,打开精彩课堂的新局面。活动一:课余生活助我成长。让学生相互交流丰富的课余生活,如购物、看电影、读书、做家务等;活动二:辩论。主题:课余生活谁选择?正方:课余生活自己选择。反方:我们还小,课余生活应该由爸爸妈妈安排。活动三:你的困惑我给支招。小组合作,组员间相互说说自己在课余生活方面存在的困惑,其他组员相互给出解决困惑的方法。活动成为有效课堂的载体,推动课堂从沉闷向活跃、高效飞跃。
四、融入“创新教育”理念,以创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提出三大教育理论,其中之一就是“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行知思想的主要理论,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论。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和实施行知理念,以行知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新型的课堂模式,以“创新”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助力[4]。
创新教学首先应创新导入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有效的导入可以收获先声夺人的效果。小学生课间喜欢打闹,上课铃声响起,很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独特、新颖、趣味的导入,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迅速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从而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导入的优化方法很多,如谈话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活动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这些都可以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如在“学会沟通与交流”的第一课时“正确对待不同看法和真诚坦率很重要”的教学中,笔者就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实际设计了“撕纸”的小活动,从活动结果分析而导入新课,把学生引领到新课的主体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如铃声响起,笔者让每一位学生拿出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一张纸,让学生闭上双眼听指令,按照笔者的提示语进行撕纸。然后,睁开双眼,看看自己、同桌手中剩下的纸的图案。然后,笔者巧妙地设计问题:你们都是按照指令做的,为什么大家撕纸的结果不同?这是因为提示语相同,但人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要内容“学会沟通与交流”。如此的导入,从活动游戏着手,从活动的结果引出课堂的主题,顺理成章,也最快将学生带进新知识的殿堂。
优化课堂模式是创新教学的关键。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为主要形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自主性,导致课堂沉闷、教学效率低下。而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于生”,设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优化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升。如在“学会与人沟通”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对于教学的重点“与人沟通的方法”的处理,教师应改变将与人沟通的方法按照一二三四等的教条式的“灌输”的教学方法,而应在巧妙的导入后,设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让任务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互动的枢纽。如笔者首先创设情境:你和小华约好周末去博物馆,结果周末小华临时有事去不了,对此,你可能会怎么说?情境问题创设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以“我”“你”为主语,运用不同的表达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进行情境表演,演绎出两种表达下的不同内心感受。之后,笔者再将学生分成四人的小组,提出合作性的任务:你们在沟通时,是否遇到过意见不一的情况,如果有,你们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带着任务,在组内自主交流,实现学习方式的优化。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能提升能力,提升参与度,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高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远不止文章中论述的几个方面,“结合实际,增强实践性”“结合实事,增强时代感”,也都可以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5]。如在“我参与,我奉献”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在“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的教学中,教师可融入“天问一号”等科学探测的重要成就。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创新教学手段,打好组合拳,奏好育人曲,努力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