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区牦牛疫病防控对策
2022-12-04加拉
加 拉
(日喀则市定日县曲当乡农牧综合中心,西藏日喀则 858200)
牦牛在高寒地区生长,具有较为缓慢的生长速度,但却拥有鲜嫩的肉质和丰富的蛋白、矿物质元素含量。为进一步推动牦牛产业的发展,养殖户需充分重视与开展牦牛疫病防控。在牦牛养殖过程中,加强预防和抑制流行病在牦牛的防控程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藏也是中国牦牛的主要生产地区。因此,分析西藏的牦牛饲养现状具有普遍性,实施相应的防疫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在流行初期有效控制牦牛传染病的传播是非常具有实用意义。特别是随着散户饲养规模的持续扩大,加强散户的预防和防治整个牦牛行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相关概念
牦牛是高山地区牛的独特品种。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3000 m 以上。牦牛栖息地生态环境贫寒,饲料不足,生长缓慢,屠宰率低。此处没有污染的地区,牦牛肉质鲜美,比起其他的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比其他的肉少,矿物质成分丰富,氨基酸结构比例和人体相同,是肉类中的上品[1]。
2 牦牛养殖防疫的不足之处
2.1 部分牧民文化程度低,对防疫认识不足
在我国的牧区,大多数牧民都是属于少数民族的,在生活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且文化程度不是特别高,缺乏防疫相关知识,在养殖过程当中无法确保防疫工作做到位。有很大一部分的牧民认为自家的牦牛在接种疫苗免疫后就不会再出现问题,当牦牛接种疫苗后又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时,就会导致牧民对疫苗产生抵触心理。
2.2 防疫人数不足,防疫质量低
对牧区的牧民进行分析可知大多数都是呈分散性的居住状态,而且在进行牦牛养殖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养殖数量特别多,相关的养殖人员和防疫人员数量少,不能够做到很好的防疫工作。牦牛的养殖数量与防疫人员数量之间出现了特别大的数量差,这样有一些防疫人员只能将疫苗分发给当地的牧民,然后让牧民给自家的牦牛进行疫苗注射,但是牧民不是专业的防防疫人员,在注射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
2.3 牧区防疫基础设施落后
对牦牛养殖地区的防疫蓝色字进行观察可以知道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的牧民是比较分散的,在出现情况时并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牦牛赶往防疫栏。还有一部分牧民会对这种设置产生抵触心理,并不认可这样的方式,这样也会对防疫效果产生影响。
2.4 防疫经费不足,基层防疫约束差
我们国家对于牦牛地区的养殖是非常重视的,希望能够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使牦牛养殖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会对防疫经费加大投入,但对其现状进行观察可以知道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虽然国家增大了投资,但是也没有足够的经费来补偿防疫工作当中免疫反应死亡的情况,这样也会影响牧民参与防疫工作的积极性。还有就是防疫人员的技术以及相应的工资水平等,也会影响其防疫工作的开展[2]。
3 牦牛常见病类型及治疗方法
3.1 牦牛口膜炎
3.1.1 症状
牛的口膜炎也被称为口膜炎,是口腔粘膜表面的炎症。临床上分为卡他炎症和其他性炎症。临床症状是唾液分泌、食欲不振或缓慢的食物摄取、口臭和严重性内膜潮红、烂化、肿痛。牛感染了会影响牛的营养摄取量、正常的生理成长和各项机体内脏发展。
3.1.2 治疗
原则上从“清除病因”、“消炎镇痛” “加强护理” 几个环节进行。早期,轻症病患畜,可考虑使用如下药物冲洗口腔,一般皆可痊愈。可用浓度为2% ~ 3%的食盐水或硼酸液,也可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者是使用浓度为1%的明矾溶液,任选其一即可。对慢性口炎,可用蛋白银溶液(药用浓度为1%~5%)或者是硝酸银溶液(药用浓度为0.1% ~ 0.5% )进行漱口。
在每天的喂食和管理上做好管理工作,合理分配饲料,防止尖锐异物和有害植物掺杂在饲料中;服用刺激性或腐蚀性的药时根据需要使用,要用正确的嘴开支架和嘴开瓶器;要定期检查口腔,牙齿没有完全磨平的时候,必须及时用修牙器修剪。
在发生传染性的口炎时,不仅要做好治疗的工作,同时还要对圈舍和饲养场进行全面的消毒,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到养牛场内。可以在养殖场进门的地方处铺设消毒池,对于进出人进行预案,还有对车辆消毒,每天需要进行两次消毒,这样能够使疫情的蔓延得到控制。
3.2 牦牛小反刍兽疫
3.2.1 症状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传染类的疾病,并且是高度接触传染的,传播途径广泛,一旦患病,后果不堪设想。不过,这种病症只是在动物间传播,人接触后无事,是不会受到感染的。对动物来说,这种病症就像是一场灾难,在牦牛群众感染率大,只要感染肯定就是发病,发病也十分迅速,也因此每年都有一大批的牦牛死于小反刍兽疫。也因为它传播广、发病快、存活率底危害大,根据特点并容纳于一类动物疾病。因为发病状况类似于牛癌,因此也有“假牛癌”的称呼。这种病毒抵御能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等十分敏感,在50℃的环境中待上一个小时,就可以杀死。但是在高寒的环境中,就可以大批的存活导致。根据调查的,普通的清洁剂就可以起到杀灭环境中病毒的功效。
3.2.2 治疗
在病牛发病的初期,可以使用抗生素或者胺类药物进行希丁克隔断的治疗,帮助牦牛缓解病痛,还是要借助疫苗,注射疫苗之后,才能更好的预防牦牛感染到小反刍兽疫病毒。
疫苗主要有4 个:一是牛瘟弱毒疫苗。虽然小反刍兽疫病毒并不是牛瘟,但是牛瘟的抵御也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就可以借助牛瘟弱毒疫苗来增强牦牛自身的免疫能力。二是具有针对性的小反刍兽疫病毒灭活疫苗,就是将病毒灭活制成疫苗,然后注射入牦牛的体内,进而使得身体免疫能力增强,产生相应的抗体,进而对病毒进行有效防控。三是活载体疫苗,为一种重组疫苗,这种疫苗也能有效抵御小反刍兽疫病毒侵害。还能防止牦牛群众的感染。四是重组亚单位疫苗,因为小反刍兽疫病毒隶属于麻疹病毒属。这种疫苗便是针对麻疹病病属所制,有助于激活牦牛体内的抗体,提升免疫能力。
3.3 牦牛传染性角膜炎
3.3.1 症状
传染性角膜炎在此也非常常见,这一病症是由一种牛嗜血肝菌所诱发的传染性疾病,并且还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夏天和秋天两个季节,传统性角膜炎在牦牛养殖中蔓延就会更加迅速。除此之外,牦牛居住的牛舍卫生条件过差,细菌滋生或者遇到高温情况,大风天气等都很有可能加重这一病症在牦牛群中的爆发率。
3.3.2 治疗
当在牛舍中发现有类似患病牦牛的状况时,就可以依据病理情况进行判断。诊断完毕后就可以用抗生素软膏在牦牛的眼部进行擦拭,或者可以使用葡萄糖溶液将其滴入在生病牦牛的眼睛里边都能够得到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不过这一情况仅针对于初期和中期患病的牦牛。如果牦牛病症较为严重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在外注射的方式,可以在病牛的眼睫毛下面注射青霉素,还可以使用长效的四环素肌肉注射,1 天1 次。
养殖户还可以借相关的药剂喷雾对病牛眼中的病菌进行杀害,这也可以起到显著的治疗疗效。中药对治疗牦牛的传染性角膜炎也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可以通过苦参煎出的液体对眼睛进行滴灌,养殖户在选择苦参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质量上等的苦参,在清洗干净之后,用水开始煎熬20 min,然后再用纱网过滤,凉凉后使用。在滴苦参液的时候,要先用生理盐水将病牛的眼部清洗干净,然后再将苦参液滴在病牛的眼睛中。
3.4 口蹄疫
3.4.1 症状
口蹄疫疾病通常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这也是偶蹄动物的常见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 。在感染疾病时,动物会出现发热,口腔黏膜,全身以及乳房皮肤形成小泡斑烂等情况。对众多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知道,一般发生该疾病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在外地购进了感染该病毒的病畜病处,或者是与相关污染物在一起等等,经过消化道感染或者损伤皮肤以及粘膜感染造成患病的情况。这个疾病的流行季节是冬春寒冷的时候,相关防疫人员和饲养人员的,防疫措施未落实,未能及时注射疫苗以及检疫不严格等原因也会造成病畜的出现。通常情况下并处的体温会身高保持在40 ~41℃左右,并且在进食的过程当中会表现出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等情况,最重要的是在病处的舌面、唇部的出现水泡,严重的会溃烂,形成表面溃疡。
3.3.2 治疗
在当牦牛出现口蹄疫病症时,会对其养殖业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养殖户应该在冬春寒冷的季节做好牦牛口蹄疫疫苗的接种,这样可以起到有效预防的效果。在养殖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口蹄疫疑似病例,就应该作出及时的处理,向当地的兽医部门进行报告,如果有希望医治好就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当无法医治时,应该对患病的牦牛作出无害化处理,减少传染。
当养殖户发现疫情后,应该积极的采取减防诊治的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按照早快严的治疗原则,将疫情报告给相关部门找到传染源,并且封锁患病的病畜所在的空间进行消毒接种,使病情能够得以控制。除此之外,患畜部位涂碘甘油、冰硼粉,中药口服治疗有一定疗效。容易患上口蹄疫疾病的动物种类是特别多的,感染的途径也非常的广泛。因此必须要注重于疫苗接种,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杜绝口蹄疫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作为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科学免疫,并且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牛一般免疫后21 d 采样进行抗体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补免或调整免疫程序。对以往的养殖经验进行分析,应该加口蹄疫,群体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免疫密度应达到 100%。规模化养殖场免疫抗体合格率应达到 80%以上。还有一部分散养的养殖户,在进行免疫时应该选择秋季,然后在冬季对免疫不合格的进行补免
4 整体预防措施
4.1 强化预防和防治牦牛传染病,确保市场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牦牛的养育过程中,可以实现安全生产,确保市场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现在,防治风疹是有关政府部门在预防和管理流行病方面的重要责任。通过正确的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地阻碍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的扩大,为牦牛的生长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因此,兽医站需要收集和整理有效的信息,通过有效的疾病监测为饲养员提供完整的管理信息,最终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并给予充分的治疗。
4.2 加强对流行病的预防和抑制,有助于改善牦牛的繁育品质
加强对流行病的预防和抑制,有助于改善牦牛的繁育品质,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安全的产品,确保市场的安全,防控疾病时必不可少的。从中国防治和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流行病,确保了牦牛健康的安全性,让消费者能够吃到更好的肉制品,是最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加强预防和抑制流行病在养殖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
4.4 制定科学有效的喂食计划
为了确保牦牛在喂食期间没有感染相应的疾病,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喂食计划,计划牦牛的喂食用量。目前的传染病防疫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牦牛育种的质量,事先判断可能发生的问题,发现养殖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在当前的疫病防治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养殖业管理工作,从科学的角度制定完善合理的喂养计划,有效控制疾病蔓延。
4.5 加大相关的宣传力度,做好牧民的思想工作
相关部门应该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然后做好这方面工作的宣传,让当地的牧民能够对动物防疫有正确的理解,并且学习相关的知识,减少自家牦牛出现疫病的情况,这样对于养殖效益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宣传工作,让牧民对其提高重视,做好牦牛疫情的防控工作。
4.6 加强对牧民的养殖培训,优化养殖防疫的技术
我国的相关部门在进行牧民养殖培训的时候,一定要有积极性,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牧民懂得相应的牦牛养殖技术,使自家的牦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我们都知道牧民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在语言基础上会有一定的问题,因此是可以聘请双语的民族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防疫工作培训时,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语言不通的问题,让牧民学到更多的知识,做好相关的防疫工作。另外,各级乡镇畜牧兽医站都需要与村级干部进行有效沟通,积极做好思想工作,重视春、秋防疫工作,从而保证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4]。
5 结语
牦牛是西藏罕见的动物之一,加强在生长过程中预防和抑制流行病是改善牦牛的生长质量和促进经济效益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传染病流行的控制,改善中国牦牛散养户育种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