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语境下丹东优势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2022-12-04张晓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丹东民俗文化红色

张晓宇

(辽东学院 韩朝学院,辽宁丹东 118001)

丹东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与韩国一衣带水,是我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是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黄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是亚洲唯一同时拥有边境口岸、机场、高铁、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 丹东自然资源丰富,风景名胜众多,同时也是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独特的地域优势、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丹东享有“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中国温泉之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市”“东北苏杭”“北国江南”等美誉。

1 丹东优势文化资源梳理

丹东历史悠久,早在1.8 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活繁衍,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的城市。 丹东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包括以前阳人、后洼遗址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抗美援朝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满族、 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 以朝鲜族花甲礼、丹东鼓乐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鸭绿江、凤凰山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边条沟柳条边遗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乌骨城、虎山长城为代表的边陲文化等[1]。众多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呈现出丰富性、多元性和多样性等特点,而且各文化资源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一直以来,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在丹东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丹东市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及挖掘利用。

1.1 浓厚的红色文化积淀

丹东原名安东,有安抚东部或东部安宁之意。1964年底,内务部(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下发了《关于请对县市以上地名等审查提出更名意见的函》,因安东属于“对邻邦含有大国沙文主义不友好”的范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1965年国务院批准改“安东”为“丹东”,意为“红色东方之城”。丹东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红色城市,是经历战火洗礼的英雄城市: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1904年的中俄战争、抗日战争、1950年的抗美援朝,无处不显示了红色的意义。

丹东境内蕴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浦石河红军洞、天桥沟东北抗联遗址、青山沟抗联小路; 解放战争时期的凤城新开岭战役纪念碑、凤凰山解放纪念塔、辽东解放烈士纪念塔;抗美援朝时期的鸭绿江断桥、 抗美援朝纪念馆、 河口断桥、河口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毛岸英纪念馆等[2]。其中以抗美援朝遗址、遗迹最具代表性,主要包括指挥所与地下工事、志愿军过江地点、志愿军空军机场及附属建筑、防空兵高炮阵地、美军轰炸东北边境的见证等[3]。

1.2 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丹东是多民族聚居地,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大美丹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丹东鼓乐、 朝鲜族花甲礼是丹东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朝鲜族“花甲礼”形成于17 世纪中叶到18 世纪中叶,是一项弘扬孝道的民俗文化遗产[4]。 花甲宴当天,儿女们为老人大摆宴席,广邀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祝愿老人健康长寿[5]。鼓乐在丹东地区流传,至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安东县志·婚礼》《凤城县志·丧葬》《凤城县志·岁事》等丹东早年的各县县志中均有记载[6]。 每逢年节或婚丧嫁娶的特殊日子,生活在乡间的百姓都要请上一个鼓乐班子表演庆祝。鼓乐演奏器乐名目繁多,曲牌更是丰富多样,演奏鼓乐的习俗一直深受丹东群众喜爱。

此外,由于丹东与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丹东市内独具朝鲜(韩国)特色的餐厅、商店、书画艺术交流中心、按摩体验店等随处可见。尤其是高丽街形形色色的朝鲜(韩式)餐馆、旅店、按摩店和专卖店,走进这里仿佛身在异国。 丹东还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满族婚俗、传统饮食、特色民居,以及满族刺绣、剪纸、 满族医药等民族传统技艺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及开发,有的已经被列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3 如诗如画的绿水青山

丹东是一座风光迷人的宜居城市,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30 余处。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鸭绿江以水景为主线,江面碧波荡漾,山景相依,游一江可观赏中朝两国风光;天桥沟、青山沟、天华山等森林公园山峰俊秀、奇石林立、古树参天、溪流潺潺;大鹿岛、獐岛等沿海岛屿海滩辽阔、奇石怪礁、破浪生花、海产资源丰富;五龙山、凤凰山等风景名胜区不仅山高林茂,而且庙宇林立、气势恢宏;鸭绿江沿线的河口生态旅游区风景秀丽。上述各旅游景点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外,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和红色文化遗址,是集旅游观光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点。此外,丹东地热温泉和矿泉水资源居辽宁之首,是中国温泉之都。其中以五龙背镇和东汤镇温泉最为著名,东汤温泉甚至早在1 300 多年前的唐朝时期就被发现使用。 两地温泉资源得天独厚,水质纯净、水温高且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有“五龙神水”和“辽东神水”的美誉,每年慕名而来的浴客络绎不绝。 总而言之,丹东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山水资源丰富、景色宜人,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旅游价值。

2 丹东优势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路径

丹东拥有众多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尤其不缺土特产和非遗项目,也有美景与故事,但缺乏巧妙的包装与嫁接。 如何让本地的红色文化遗迹、 非遗项目、特色美食、青山绿水鲜活起来、时尚起来,在留住城市文化根脉、乡愁记忆的同时,植入更易被年轻人接受的新兴业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提升丹东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2.1 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让红色基因在英雄城市延续

丹东作为志愿军走出国门、 为正义而战的出发之地,也是抗美援朝战争总后方的最前沿,留下了志愿军出国作战的许多记忆。擦亮抗美援朝金字招牌,深挖丹东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结合现代化手段展示其历史文化内涵,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既是丹东红色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基础, 同时也是促进丹东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发展的原动力。

(1)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动起来。丹东因为抗美援朝独有的光芒吸引着各地的人们,为方便市民游客寻踪丹东红色文化脉络,将抗美援朝纪念馆、 志愿军过江地点等抗美援朝旧址、抗联遗址、历史遗迹汇编成册,编制《丹东红色文化地图》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手绘的《丹东红色文化地图》可投放于高铁站、旅行社、旅游景点等,便于市民游客领取查看。除了纸质版之外,还应在网络同步推出电子版,既可随身携带查阅,又可扫码浏览,为游客开展丹东红色探访之旅提供指南[7]。在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面可采用线上线下两手抓,线上积极打造云端全新体验:以抗美援朝故事为背景,推出原创情景剧直播观演产品;探访红色足迹,走访抗美援朝老兵,深挖抗美援朝纪念馆收藏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等,依托线上音频媒体推出“抗美援朝事迹线上系列讲解”。 线下在中小学、高校、企事业单位开展“丹东红色文化演讲比赛”“抗美援朝故事宣讲” 等系列活动。 人人参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不仅可以扩大红色文化宣传的深度、广度和频度,营造弘扬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还可以提升丹东“英雄城市”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2)依托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开发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打造“红色+绿色”“红色+乡村”“红色+数字科技”等复合型旅游产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继承革命文化”,红色旅游不仅是文化建设的国家方略,同时也是旅游发展的责任担当。当前丹东的红色旅游多以图片展示、橱窗展示的静态观瞻居多。如何打破红色旅游形式静态化、单一化的僵局,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应统筹规划、结合丹东实际开发红色旅游特色项目,并利用新媒体技术,组建多媒体交互式传播、网络互动传播和移动传播的新媒体传播链,积极宣传丹东特有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旅游亮点,扩大丹东作为抗美援朝见证地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丹东红色旅游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其次,以红色文化景点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在天桥沟、河口生态旅游区等有红色文化基因的旅游景点打造红色文化浸润的体验式旅游项目,通过“红”“绿”结合、数字技术赋能的方式为游客提供更多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及农家乐市场发展,进而推动丹东经济增长。 比如:使用军用餐具品尝忆苦思甜饭,体验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贫困; 利用VR 等数字科技感受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融入感、代入感;建造军事体验乐园,一身戎装,一把钢枪,开展模拟游击战、地雷战等参与性活动,寓教于乐。 最后,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附近修建红色文化特色街区。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丹东作为后方的最前沿,肩负着直接支援前线的战勤任务,抗美援朝战士与丹东人民之间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以志愿军“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主线,以战争时期发生在丹东的感人故事为线索,还原真实场景,形成汇聚志愿军文化、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旅游参观为一体的体验式旅游景点,让游客听志愿军故事,学习抗美援朝精神,将红色种子潜移默化地播撒到每个游客的心中。 此外,还可以利用高科技在丹东鸭绿江断桥、志愿军公园等地标性景点定期上演以志愿军文化主题为背景的灯光秀,再现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炫起来。

2.2 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打造丹东民俗文化精品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民俗文化不仅被赋予了时代新内涵,也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丹东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满族聚居地,境内满族、朝鲜族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且具有明显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点。近年来,丹东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在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开发深度不够、优势资源没有有效发挥、没有形成特色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和知晓率低等问题。文章结合丹东实际,提出进一步深度挖掘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几点建议,以资借鉴。

一方面,挖掘底蕴深厚的满族、朝鲜族民俗文化内核,活化恢复民俗风情,把独具丹东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化创作为舞台表演节目,变民俗文化表演为丹东文化旅游的“主菜”,吸引更多的游客。丹东地区的满族民间故事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数量繁多。 1980年以来出版了《三套集成》和10 余册故事集,其中《长白仙女》和《罕王的传说》的流传最广,民族色彩最浓[8]。每逢旅游旺季,将满族的《长白仙女》《罕王的传说》,朝鲜族的《阿里郎》,锡伯族的《喜丽妈妈的传说》等反映少数民族历史、习俗、生活等文化内涵的经典传说搬上舞台,让边境城市、英雄城市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旅游成为丹东文化旅游的亮点之一,既符合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主旋律,也能够帮助丹东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利用“二微一抖一分众”扩大宣传,即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和分众等目前流行的四种关键媒体,将丹东各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酸汤子、白肉血肠、萨其马、酸菜等特色美食,旗袍、韩服等民族传统服饰及生活习俗以短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定期推送,提高丹东特色传统文化曝光率,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2.3 依托绿水青山,培育“金山银山”

丹东山水资源丰富,以天桥沟、青山沟、东汤温泉、 大鹿岛、 凤凰山为代表的山水旅游景点远近闻名。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丹东的自然景观要想在全省乃至全国众多生态旅游景点中脱颖而出,还需要在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个性化和差异化打造、营销宣传、旅游服务等方面优化供给结构,不断改进完善。

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抓手,全面推进旅游“品质革命”,提升游客满意度。一是住宿等旅游配套设施提档升级。良好的生态环境、别样的入住体验是旅游景区最亮的“金字招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经过过度开发的原生态景区和融入原生态元素的民宿受到越来越多城市游客的青睐。 丹东作为全国满族人口聚居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可以依托满族、朝鲜族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相结合的民宿客栈或主题宾馆,让游客既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享受现代化的设施与服务。 各民宿客栈之间在配套服务方面也应避免同质化,注重差异化与特色化建设,为游客提供日常化、生活化的幸福感,提升体验感。二是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市场规范化管理。 旅游管理部门要从专业技能和服务理念等多方面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素质提升,严控“黑导游”,维护旅游正常秩序,提升游客满意度。三是利用科技化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加强旅游宣传,提升线上服务。线上推进网站、微信、抖音、快手等智能化综合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丹东网络旅游旗舰店;线下推广景区“智慧旅游App”,开通景区多语言讲解服务项目,积极推动丹东旅游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升级。

3 结语

文化资源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丹东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在“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下,对丹东文化资源中有优势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使其为丹东经济发展服务,是促进丹东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路径之一。

猜你喜欢

丹东民俗文化红色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红色是什么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丹东味儿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