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赏读(四)
2022-12-03王耿
王耿
编者按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有关文件精神,本刊推出若干国学经典精品赏读系列,以帮助高中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国学知识。
本次重点推介的是《大学》,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穆穆文王
知其所止
经 典 重 温
《诗》①云:“邦畿②千里,维民所止③。”《诗》④云:“缗蛮⑤黄鸟⑥,止于丘隅⑦。”子曰:“于止⑧,知其⑨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注释 ①《诗》:指《诗经·商颂·玄鸟》篇。②邦畿: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古代天子之京都方圆千里,包括京城及其郊区。邦,诸侯国,这里指都城、京城。畿,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这里指郊区、郊野。③维民所止:为百姓居住之处。维,为,是。民,百姓。所,指处所、地方。止,居处、居住。止,有至、到、停止、居住、栖息等多种含义,随上下文语境而意思有所区别。④《诗》:指《诗经·小雅·缗蛮》篇。⑤缗蛮:形容鸟叫声。⑥黄鸟:指黄雀之类的一种小鸟。⑦止于丘隅:停在山丘的一角。止,停止、定格,引申为栖息。于,在,介词。丘隅指有茂密树林的小山。丘,多树的土山。隅,角落。⑧于止:进退居处。于,叹词,无意义。止,居處。⑨其:它,指黄雀。
经 典 解 读
译文 《诗经》上说:“京都幅员广阔方圆千里,都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诗经》上说:“叽叽喳喳叫着的黄雀,栖息在多树的丘冈。”孔子(感慨地)说:“唉,连黄雀都知道它应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我们人还比不上小鸟吗?”
核心密码 “所止”是理解此段的关键。“止”在这里是“居”的意思,“所止”的意思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居之地,也就是当知进退之意。“鸟知进退”有两层意思:其一,在时间概念上,鸟该睡的时候就睡,该醒的时候就醒;其二,在空间概念上,鸟儿待在自己应该待的地方,它栖息在闹市中是危险的。所以,孔子从观察小鸟的生活习惯联想到人,这就是在“格物致知”,可见通过观察外界也是可以达到“至善”的。其实,万物自古以来都是遵循自然法则的,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只有人才会违背自然法则,该睡的时候不睡,该醒的时候不醒,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去的地方挤着去。于是,在现实生活中,人找不到安身立命之所。如果我们能去掉一点“我执”,尊重一下自然,尊重一点大道,我们就可以像鸟儿一样快乐生活。
经 典 故 事
孔子观欹器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堂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的器具。” 孔子说:“我曾听说过这样的器具,里面空着时它就会倾斜,适中时它就端正,装满了就会翻倒。英明的君主以此来作为最好的鉴戒,所以常常将它放置于座位的右边来警诫自己。”说完,孔子回头对他的弟子说:“装水进去试试吧。”于是,他的一名弟子提水来灌,装了一半水,欹器就端正了,然而继续加水,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把水倒空后,它又倾斜了。孔子看了,感慨地说:“唉!一切事物哪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
子路有些疑惑,问孔子道:“敢问夫子,要保持满而不覆的状态,有什么办法吗?”孔子回答说:“聪明睿智却能自安于愚笨的,功盖天下却能谦让自持的,勇力足以震撼世界却能守之以怯懦的,拥有四海的财富却能谦恭自守的,这就是所说的谦让了再谦让、不断装满又不断损耗的方法啊!”
经 典 启 示
自然的法则告诉我们,物极必反。欹器之所以倾翻,就是因为它盛水太满。“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任何事物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无论你是身居高位还是作为平民百姓,都要“知止”,要止贪心、止妄念、抵诱惑、守底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适时放下,是修行,是大格局,是大智慧。
经 典 重 温
《诗》①云:“穆穆②文王③,於④缉熙⑤敬止⑥。”为人君,止于⑦仁;为人臣,止于敬⑧;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⑨;与国人交,止于信⑩。
注释 ①《诗》:指《诗经·大雅·文王》篇。②穆穆:作形容词,深远之意,意思是伟大庄严、静穆深远,这里形容周文王德行高远,举止庄敬、深沉。③文王:指周文王,姓姬,名昌,是西周开国之君。④於:表示赞叹的语气词,相当于“啊”。⑤缉熙:集中光明,继续光明或发扬光明,即“明明德”。缉,集中、聚合,引申为继续或发扬。熙,光明。⑥敬止:恭敬。“敬”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人恭敬;二是对事认真,如“敬事而信”。止,语助词,无意义。於缉熙敬止,意为“啊!发扬光明的品德,止于至善的境界”。 ⑦止于:达到的意思。⑧敬:恭敬,严肃认真。⑨慈:和善,指父母对子女疼爱。⑩信:信任,信义。此处指朋友间交往的原则。
经 典 解 读
译文 《诗经》上说:“仪表堂堂、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他为人端庄谦逊、光明磊落,他做事恭敬庄重、谦逊谨慎。”作为国君,他的言行举止要做到仁爱;作为属臣,他的言行举止要做到恭敬;作为儿子,他的言行举止要做到孝顺;作为父亲,他的言行举止要体现慈爱;与他人交往,他应该做到坚守信义。
核心密码 选段谈“知其所止”的典型人物周文王的美德,揭示“至善”的具体内容。作为邦国的君主,文王发扬光明的品德,达到至善的境界。那怎样落实至善的境界呢?重点在一个“敬”字上。人在社会生活中有各种身份、各种关系。此处由“敬”而展开阐述文王在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关系中的表现。在“为人君”方面,周文王“止于仁”,“仁”在这里指仁慈爱民、以民为本、以德治国。在“为人臣”方面,周文王“止于敬”,“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他对纣王尊敬、忠诚。周文王既是王季之子,又是武王之父,所以他“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在“与国人交”方面,周文王与天下人交往,“止于信”,讲究信誉。文王集“仁”“敬”“孝”“慈”“信”多种美德于一身,这就是“德之所止”“善之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