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基于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
2022-12-03刘建国苏文杰
刘建国,苏文杰
(兰州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老年人口的身心健康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个人层面,身心健康事关其晚年生活质量;从社会层面,关乎其所在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1]因此,解决老年人口健康问题是落实健康养老政策、降低养老压力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的关键一步。由于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壮大,其成为体验技术进步以及参与不断改变的新型生活方式的一大关键主体。[2]有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精神问题较身体缺陷更易对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产生威胁,[3]忽视老年群体心理波动将为社会的稳步发展埋下隐患。[4-5]
当前,我国数字技术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数字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数字红利”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一部分数字资源匮乏、数字技能缺失的群体带来重大挑战。数字经济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现象,催生出社会所广泛关注的“银色数字鸿沟”问题。截至2021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3%,并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数量占14.4%,[6]互联网技术正在向老年群体渗透,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由于数字技能缺失而被排除在现行经济发展轨道之外。老年人逐步成为“信息孤岛”,“银色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这种“银色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代际,还体现在不同老年群体内部。“银色数字鸿沟”致使老年人不仅没有享受到数字红利所带来的便捷,反而使老年人感受到难以融入社会。
本文通过对“银色数字鸿沟”进行界定与剖析,进而分析“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旨在完善现有老年人健康问题的研究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为政府关注老年群体健康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落实健康老龄化政策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为推动数字转型社会持续稳健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健康问题是社会及学界所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现有研究对老年群体健康问题的剖析已经比较充分。身体健康是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的基础。在个体特征方面,年龄增长带来身体素质的下降不可避免,而受教育程度提高和收入增加均有助于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7-8]亦有学者发现性别、户口性质、婚姻状况等均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9]在社会支持层面,若老年人在生活中能够得到配偶以及家人的支持和陪伴,他们将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会使身体健康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10]随着各地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户籍制度的放开,关于流动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状况的研究也开始涌现。研究发现流迁时间的长短、流迁地区的差异、流迁后是否公平地享有流入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等均会对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状况产生影响。[11]在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亦不可忽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会进一步在身体健康状况中表现出来,且一般会造成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恶化。[3]Grønning 等人研究发现健康饮食、良好的社交以及家庭支持等均有利于改善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12]特别是积极参与社会娱乐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以及记忆力,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13-14]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数字技术应用成为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老年人参与数字生活的质量必然会对其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银色数字鸿沟”的传统定义为社会各阶层在使用互联网时间上的差异。Attewell从微观层面将数字鸿沟划分为“一级数字鸿沟”即接入沟和“二级数字鸿沟”即使用沟;[15]其后,韦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三道数字鸿沟,并将其定义为使用互联网获取知识的差异。[16]由此可知,相比于接入沟,互联网使用效果的差异加剧了知识获取的不平等现象,对社会产生一种负面影响。[16]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显著变化特别是老龄社会的到来,学者们从老年群体的视角重新解读了“三级数字鸿沟”,开始关注“银色数字鸿沟”即“银色数字鸿沟”在老年群体中的表现,并对老年群体产生数字鸿沟的原因及其解决路径进行梳理。从社会层面看,“银色数字鸿沟”影响家庭金融参与意愿,对家庭金融投资带来负面影响。[17]由于老年人口占比逐年攀升,其持有金融资产的比重不断扩大,进而“银色数字鸿沟”通过抑制老年人口金融参与意愿,阻碍了社会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同时也降低了数字弱势群体融入当今发展环境的速度。[18“]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群体的收入有负向影响作用,[19]同时“银色数字鸿沟”也会放大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给贫困人口带来一定生计风险。[20]从个人层面看,由于老年人数字技术使用方面的素养缺乏,导致他们跟社会逐步脱节,这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以及严重的幸福感缺失。[21]
既有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加剧了老年群体的健康差异,但对数字鸿沟的具体作用路径和机制效应缺乏详细分析。[22]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构建了一个“三级数字鸿沟”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集成统一分析框架,理论分析“银色数字鸿沟”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的主要路径和效应。第二,运用三期CFPS 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一个可以衡量老年人整体身心健康的指标,以检验“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影响效应。第三,开展城乡二元和典型经济带两个维度的检验分析,以更好地揭示其影响效应的城乡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为更清晰地揭示“银色数字鸿沟”影响老年群体身心健康的方式,本文将“银色数字鸿沟”分为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三个层级(见图1),它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和身体机能等六条路径,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影响“数字优势群体”和“数字弱势群体”两大老年群体,且主要通过“接入沟”和“使用沟”影响“数字弱势群体”,而通过“知识沟”影响“数字优势群体”。
图1 数字鸿沟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路径图
第一,从“银色数字鸿沟”的“接入沟”进行分析。通过梳理“接入沟”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本文将其定义为老年群体间数字技术获得性的差异。“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它的使用可直接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便利,使已经接入数字技术的老年人身体健康得到改善;“银色数字鸿沟”还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首先,外部环境对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新兴技术稳步提升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将加速推动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伴生的认知能力下降与学习能力弱化阻碍了部分老年人接受“数字技术”的接入。基于以上两点,即社会对技术快速改变的需求与老年人接受能力的不足之间存在矛盾,从而导致老年人群体与社会所倡导的生活方式“脱轨”。虽然社会一直都在倡导尊老爱幼,但现实中社会对老年人会有“数字歧视”并导致他们在出行、消费、信息获取方面受到限制。老年人会基于“面子”维护的本能而不甘于被他人歧视并努力融入数字技术应用普遍的生活方式,老年人的确存在各方面能力在衰减而又无法完全融入的问题,这两者之间存在差距过大,则会引致老年人对数字技术的使用产生信任危机。这种被感知到的“社会剥夺感”激发了老年人口的焦虑情绪以及自卑心理,进而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从“银色数字鸿沟”的“使用沟”进行分析。本文的“使用沟”主要指老年群体间数字技术使用频率与使用时间的差异。首先,数字技术的使用会通过路径②作用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从而对其身体健康状况产生影响。老年人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数字技术以融入新的生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身体各方面处于一种活跃状态,从医学角度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避免其晚年身体机能的快速下降并有效改善老年人口晚年的生活质量。[23]网络设备的使用本身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加之上网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存在递减效应,因此对于数字技术使用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具体作用方向有待考察。其次,数字技术使用差异会通过路径③影响老年人的收入来源,[19]从而同时作用于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收入稳定性通过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状况。在实践中,高收入来源往往与高生活质量相伴;在理论研究中,有学者发现收入来源的变动会影响老年人得慢性病的概率,从而影响其晚年生活质量。基于以上分析,数字鸿沟使处于信息弱势的部分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进一步导致其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收入来源的减少会使老年人产生对子女反哺与社会支持的“依赖感”。这种处境之下的老年人会产生“焦虑”与“自卑”等情绪,从而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24]最后,数字技术使用差异会通过路径④改变老年人口的社交活动,从而对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老年人为得到青年群体、同类群体和其他社会群体的认可,会主动学习新事物以求被他们接受。“银色数字鸿沟”调动了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广泛参与社会活动,进一步减少了心理问题产生的风险。“银色数字鸿沟”也会催生出不能积极融入与之关系密切的社会群体的老年人,使之认知能力下降进而对处于“数字弱势群体”的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25]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a和假设1b:
H1a:“银色数字鸿沟”可能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正向作用。
H1b:“银色数字鸿沟”可能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反向作用。
第三,从“银色数字鸿沟”的“知识沟”进行分析。“知识沟”理论更加强调数字技术接入与使用差异所带来的后果,是对使用沟的延伸。本文的“知识沟”主要指老年群体间因使用技能差异导致的信息资源提取方面的差异。“接入沟”和“使用沟”主要会引致“数字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而“知识沟”则主要会引致“数字优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该“数字优势”仅指使用技能的优势,但相比于社会中其他群体,老年人依然属于“信息相对弱势群体”。网络谣言、虚假广告和诈骗案件等发生频率随着数字技术使用的普及而不断增加。由于老年人口辨析能力有限,近年来老年群体成了网络诈骗的主要对象,使其信息安全权益受到威胁。老年人由此产生自我保护的紧迫感和对网络环境的严重不信任感,进而引致老年群体的焦虑。随着应用数字技术提取信息资源的增加,数字技术起到了“放大镜”作用,特别是对一些不平等现象的放大效应,使老年人对自己所处的不利位置更为敏感,进而产生“焦虑”与“自卑”等情绪,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
H2:老年“数字优势群体”越倾向于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其心理健康状况反而越差。
第四,从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既有研究表明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即“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从而放大“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群体健康的影响。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会影响其身体健康。研究发现老年人口的抑郁情绪会增加其患高血压、中风和糖尿病的风险,且心理健康产生问题还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认知能力;[26]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容易进一步导致其产生心理问题。处于失能状态的老年人需要别人持续照料,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最终将会对其预期寿命产生不利影响。[24]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即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循环累积因果效应。
四、研究设计
在前述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聚焦老年人“银色数字鸿沟”影响其身心健康的主要作用机制和显著特征,并结合空间经济视角,开展实证检验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微观数据,因CFPS 采用了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其基线样本覆盖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涉及社区、家庭、成年人和儿童四个层面的数据,故此对全国人口具有95%的代表性。[27]本文以个体为研究的基本单位,将2016、2018和2020年共三期CFPS微观调查数据整理后得到研究所需的面板数据。首先,依据个人编码对部分数据进行匹配,并选取60周岁以上的个体为研究对象;其次,删除损失部分数据的无效样本,最终获取7 692 个有效样本用于本文实证分析。“省级互联网普及率”数据来源于网宿科技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二)模型构建
根据前述理论分析,“银色数字鸿沟”和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之间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且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可能存在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从而放大其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检验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Health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第i位老年人在第t年的健康状况,它包括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Digitalit为核心解释变量,表示第i位老年人第t年的数字技术使用情况;Xit为其他控制变量,包括个体特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医疗因素等。β1为本文主要考察的系数,当β1>0 时,表示数字技术使用促进了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当β1<0 时,表示数字技术的使用让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差。εit为随机扰动项,表示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不可观测因素。
(三)变量选取及其操作化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老年人身心健康,它包括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两部分。
第一,为充分衡量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本文选取老年人自评健康指标衡量其身体健康状况,[28]并对自评得分按5个档次进行赋值,得分越高则健康状况越好。本文用调查年度内医疗总花费的对数形式作为另一个衡量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指标,其中包括住院花费与就医费用,该指标越高则表示其健康状况越差。[29]
第二,心理健康的评价一般采取CED-S 量表的测算值表示。在2016、2018 和2020 年的三期CFPS 数据中包含关于其中8 个问题发生频率的回答。本文根据该8 个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重新赋值,并将8 个问题的回答得分进行加总,分数越高则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抑郁程度越低。[30]为充分保证回归分析的稳健性,本文同时采用老年人记忆力状况(在CFPS 数据中关于“对最近一个月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记忆情况”的问答)评价老年人心理健康,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其认知能力与记忆能力会越好。[31]
2.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是数字鸿沟。首先,对于数字技术的“接入沟”我们运用“是否使用移动上网”与“是否使用电脑上网”两个问题进行衡量,其中有一个问题回答为“是”则认为已经接入数字技术。如果样本接入数字技术则赋值为1,否则为0。其次,对于数字技术的“使用沟”我们用“一周内业余上网时间”这一连续变量进行刻画,上网时间越长则表示其数字技术使用频率越高。最后,本文引入“利用各类渠道获取信息的重要度”变量,借鉴于潇的做法,将其问卷中所回答的重要程度划分为1-5 个等级,等级越高则对应用该种途径获取信息的依赖度越高。[32]
本文采用K-means 聚类分析法,同时纳入老年人“是否接入网络”“每周业余上网时间”和“利用各类渠道(互联网、电视、报刊、手机和他人告知)获取信息的重要性”作为衡量群体间“三级数字鸿沟”的指标,将7 692个样本观测值划分为4个等级,等级越高则该群体数字技能越高,数字技术使用越频繁。具体结果如表1 所示,各指标在组间皆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老年群体间确实存在数字不平等问题。
表1 组间均值方差分析结果
3.控制变量
在进行两个维度的分析中,本文借鉴已有研究,[28][30][33]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个体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医疗卫生因素以及一整套自评得分。在进行数字鸿沟影响身体健康状况的分析中,主要控制变量包括个体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户籍性质)、社会经济因素(总收入以及子女给予收入)、医疗卫生因素(医保状况以及锻炼频率)。另外,考虑心理健康会对身体健康状况产生影响,故选取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其控制变量。在进行数字鸿沟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中,主要控制变量包括个体因素(性别、年龄)以及跟心理健康相关的自评得分(幸福程度、生活满意度、对未来的信心、自评人际关系以及自评社会地位),同时选取身体健康状况作为其控制变量。
4.工具变量
在分析数字鸿沟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时,可能存在遗漏变量问题,尤其是对于数字鸿沟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内在机制,无法确定其双向因果关系;同时,可能存在由于其健康状况较好,积极学习并融入新式生活方式,从而导致其数字技术应用频率较高。故本文选取“省级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回归的内生性进行检验,以确保回归的稳健性。一般情况下互联网普及度会影响当地老年人对数字技术的接受程度,但目前尚无经验研究证实省级互联网普及率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各类变量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面板回归结果
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首先从“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两个维度分别进行检验,回归结果如表3中列(1)至列(4)所示。在此基础上,本文着眼于整体性视角,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衡量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的二维指标合成一个整体性指标以评估老年人健康水平,进而检验“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机制和效应,回归结果如表3中列(5)所示。
表3 数字鸿沟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1.“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回归结果如表3 中列(1)和列(2)所示,其中列(1)是以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为被解释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列(2)是以医疗总花费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数字使用等级越高其健康自评状况越好,但是对医疗总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根据前述路径分析图可知,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影响其身体机能对身体健康状况产生影响。一方面,通过积极学习新兴技术有助于调动老年人身体活力,减少由于年龄增长所造成的身体素质下降问题,进而对其身体健康状况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网络设备使用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若过度沉溺于网络则会减少老年人的运动频率,对其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正反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可能造成对医疗花费的影响并不明显。总体而言,“银色数字鸿沟”的产生倾向于拉大老年群体间的健康状况差异,对处于“数字弱势群体”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2.“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回归结果如表3 中列(3)和列(4)所示,其中列(3)是以老年人抑郁程度(CED-S 得分情况)为被解释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列(4)是以老年人记忆力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数字技术使用评级越高的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这与前述理论分析的结果较为一致,数字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老年群体的记忆力,故而“银色数字鸿沟”的产生可能拉大老年群体间的心理健康差异,不利于老年“数字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改善。模型回归结果充分验证了假设1b的合理性,同时否定了假设1a。
3.合成指标整体维度的分析
前文重点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维度分别解析了“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但评估“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除了要从身心健康两个维度分别进行解析,还应从健康概念的整体维度进行总体分析。为此,本文进一步对衡量老年人身心健康的4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合成一个可以衡量老年人整体身心健康状况的指标。在主成分分析之前,对其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62,可以接受进行主成分分析。由表3中列(5)的回归结果可知,数字技术的使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老年人数字使用评级越高,其整体健康状况越好。这与本文前述理论分析结果一致。从该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对于已经接入并使用数字技术的老年人,“银色数字鸿沟”通过“知识沟”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但从整体上看,数字技术对其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依然显著为正,即存在积极影响。政府在推进数字生活方式的过程中积极引导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可以有效提升其健康状况,使老年人在快速改变的生活方式与迅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真正感受到“幸福感”与对社会的“信任感”。
4.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影响
从表3 的回归结果可知,存在“银色数字鸿沟”现象背景下,老年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有显著相互影响,即存在“循环累积因果效应”,这充分验证了假设3的理论分析结果。一方面,老龄人口的心理素质越高,其健康自评状况得分越高且医疗费用支出会相应减少;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越好则会有更高的心理素质以及更好的记忆力与认知水平。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老年人健康问题研究的两个方面,二者存在双向互动关系,这种双向互动关系会进一步将其影响效果不断放大,即存在“循环累积因果放大效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政府的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不可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而应努力创造条件和改善环境以促进其积极影响的放大效应。
5.控制变量的影响
由表3的回归结果可知:其一,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老年人身体素质会逐渐下降而医疗花费会有所增加。与此同时,老年人的记忆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亦会不如以前,导致他们对子女反哺与社会支持的依赖性“自卑感”以及“焦虑感”的产生进一步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其二,男性较女性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以及更高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从表3的列(3)和列(4)回归结果来看,尽管总收入变量有利于改善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来自子女支持的收入反而导致了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下降。这与图1所示路径③的分析观点一致,即拥有稳定的总收入有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进而有利于改善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但是子女给予的收入更容易导致其出现“自卑感”等负面情绪,对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有着消极影响。总体来看,本文所选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与学界既有研究成果得到相互印证,同时也说明前文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的合理性。
6.“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数字优势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为验证假设2,本文截取“上网时间”和“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再次进行回归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由回归结果可知:数字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反而使得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下降。网络中频繁发生的网络诈骗以及信息泄露案件使老年人主观上产生社会信任危机;网络对于社会不公现象的“放大镜”作用使老年群体在使用过程中认为自己处于弱势地位,从而易导致其产生网络使用“焦虑感”。从客观角度来看,由于“知识沟”的存在,老年群体的确属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弱势群体,其辨识能力较差,往往成为网络诈骗和舆论裹挟的主要对象而对其产生伤害,从而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总而言之,尽管互联网的使用对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会产生正向影响,但在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方面,由于老年人口在信息提取能力方面的差异,亦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今后应着力维护网络环境安全性和尽快完善虚拟环境相关立法体系完备性,以促进老龄人口的心理健康保持较好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以上回归结果再次证实假设2的合理性。
表4 数字技术使用效果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稳健性检验
前述分析初步证实了“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作用,但在数字鸿沟与老年人身心健康二者关系中可能存在由遗漏变量或是双向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基于此,本文开展以下稳健性检验,主要包括替换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以及选取工具变量的内生性检验。总体而言,所做回归具有相当的稳健性。
第一,替换变量的稳健性检验。本文以医疗花费作为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替换变量;以老年人口的记忆力水平作为其心理健康的替代变量进行回归,并且为方便对照观察,回归结果与前文统一列示,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第二,选取工具变量的内生性检验。为防止数字技术使用与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本文拟采用省级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见表5)。据第(2)列回归结果可知,省级互联网普及率对老年人数字技术使用等级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并且K-P Wald rk F 统计量大于经验的临界值10,表明基本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
表5 数字鸿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内生性检验
从2SLS 回归第二阶段的结果可知,数字技术使用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这与前述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再次证实本文回归结果具有相当稳健性。
(三)城乡异质性分析
由表6 回归结果可知,“银色数字鸿沟”主要对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而对于农村老年人作用效果不明显。“银色数字鸿沟”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一方面是基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快速适应新型生活方式的要求与老年人学习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导致其与社会的“脱轨”;另一部分则是基于传统“面子”问题,使老年人心理上产生焦虑感与自卑感。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相伴而生的是剧烈而持续的社会转型,在这一复杂过程中,快速改变的生活方式一般在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新技术的使用以及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最先从城市开始显现。相反地,由于长期以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二元对立结构,农村相比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诸多“滞后性”,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更多的是传统生活方式,因此可能导致“银色数字鸿沟”对城市老年人的心理作用更为明显,而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从图1所示路径①的另一方面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整体上较城市更为严重,较多老年人形成日常生活的非正式群体,抱团互助和进行交流,客观上避免了“面子”问题对老年人的影响,使得老年人避免了“银色数字鸿沟”对其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表6 数字鸿沟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从城市层面回归结果来看,数字技术使用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之间并无明显关联。对于这一分析结果,我们结合前文理论分析来看即可理解。互联网使用同时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导致其作用效果会相互抵消,进而使得影响作用可能不显著。但从农村层面回归结果来看,其影响关系显著。一般而言,农村老年人上网时长低于城市老年人上网时长,因而其互联网使用的边际收益效应仍处于较高阶段,使得其正向影响显著超过负向影响,整体表现出互联网使用时长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显著正相关。值得关注的是,在城市层面数字技术使用等级的提升与老年人的医疗花费呈现出正向相关的关系,可能的原因是数字技能的提升使老年人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关注更为密切,平时生活中也注重个人护理与健康投入。
(四)空间异质性分析
基于我国区域发展的非均衡现实状况,本文试图进一步解析“银色数字鸿沟”与老年人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特征。其一,不同空间经济区域的生活环境以及文化背景不同,因此“银色数字鸿沟”作用路径可能存在差异;其二,不同空间经济区域的数字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可能导致“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故本文选取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三个典型区域①因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均包括四川、重庆与云南三省市,为避免重复计算,将其归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分别代表空间经济意义上的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34]
由表7 回归结果可知,在京津冀经济带,“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在长江经济带,“银色数字鸿沟”主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银色数字鸿沟”对于老年群体间的健康差异性作用效果并不明显。结合前文理论分析,就空间异质性回归结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表7 空间异质性检验结果
其一,从“银色数字鸿沟”影响老年人“生活方式”的路径分析。发达地区生活方式转变比欠发达地区更快。部分西部地区仍然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数字技术使用差异对其影响程度较低。故“银色数字鸿沟”通过路径①主要体现出对发达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其二,从“银色数字鸿沟”影响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路径分析。发达地区老年人对于数字技术的掌握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其学习活跃度可能处于较高水平,通过数字技术学习提升身体素养的作用更为明显;而欠发达地区对于数字技能的提升要求有限。故“银色数字鸿沟”通过路径②主要展现出对发达地区老年人身体健康影响显著。其三,从“银色数字鸿沟”影响老年人“收入水平”的路径分析。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对人力资本的要求较高,是否掌握数字技术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通过对收入水平影响,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作用效果亦有不同,该种作用效果在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京津冀经济带较为明显,而对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作用效果有限。其四,从“银色数字鸿沟”影响老年人“交际环境”的路径分析。路径④主要受到周围群体效应的影响,由于发达地区居民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较为频繁,若不能及时掌握最新技术,可能会很快体会到“社会剥夺感”,从而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这一点在欠发达地区表现不明显。故“银色数字鸿沟”通过路径④展现出对京津冀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而对地处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其五,影响路径⑤和路径⑥均属于数字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反向作用效果,它通过老年人在数字技术使用过程中感受到的危机感与不公平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向调节作用,但从整体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其反向作用并不能抵消数字技术使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正向作用。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聚焦“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构建了一个“三级数字鸿沟”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集成统一分析框架开展理论分析,进而采用2016、2018及2020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城乡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分析,并选取省级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银色数字鸿沟”加剧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差异,对处于“数字弱势群体”的老年人身心健康存在显著消极影响。未能及时融入数字生活的老年人,无论在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方面均弱于具有数字技术使用优势的老年人。且“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展现出显著的城乡异质性与空间异质性。城市老年人更易在心理健康方面受到“银色数字鸿沟”的影响;农村老年人更易在身体健康方面受到“银色数字鸿沟”的影响。在京津冀经济带,“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效果均比较明显;而在长江经济带,“银色数字鸿沟”主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银色数字鸿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效果较小。但从整体来看,“银色数字鸿沟”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的改善。
第二,对于已经成功接入并使用数字技术的老年群体,越倾向于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其心理健康状况反而越差。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已经逐步影响相对信息弱势群体在数字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相互影响作用。针对“循环累积因果放大效应”,整个社会应关注老年人健康问题,特别是要关注其身心健康的同步改善。
总体而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同时老年人又正在经历着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群体作为新型生活方式参与和构建的重要主体,其身心健康状况关乎我国城市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也关乎体系化推进健康养老的顺利实施。
基于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第一,实施老年友好型数字化战略。政府在进行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需充分关注弱势群体的参与情况。一方面,助力老年人提升其数字素养,缩小“银色数字鸿沟”对老龄人口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保护老年人对生活方式选择的自主性,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亦不可忽略弱势群体的基本诉求,注重建设相称于数字化发展的老年数字友好型社会。因老年人健康状况存在城乡差异与空间差异,特别是处于不同地区的老年人在融入数字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限制因素与挑战有所差异,政府在缩减“银色数字鸿沟”以弱化其对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影响的过程中,应注重在政策设计与实施上考虑其差异性。
第二,加速数字技术应用相关规范体系的司法建设。我国目前数字技术相关立法严重滞后于数字产业的发展速度,网络环境安全性缺失问题严重。老年人辨识能力较弱,属于信息弱势群体,因此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对象。基于此,司法部门应注意保护信息弱势群体的隐私与上网安全问题,加快构建完备的虚拟网络规制体系;相关机构需加强普法宣传,提高老年人网络环境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关注老年人健康问题需做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手抓。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评估健康状况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彼此对其影响作用起到“放大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