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
2022-12-03扈玉华
扈玉华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则是基于馆藏资源现状,再结合读者具体需求,在经费预算的限制下,采购不同门类和学科的图书,以此让馆藏资源更加丰富和完善。因此,图书采购属于高校图书馆采集与整合信息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提供信息服务的关键点。随着互联网+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数字化资源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购环境。受互联网多样化发展形式的冲击,慢慢地也暴露出了传统图书采购存在的问题。而图书质量参差不齐、采购信息不全面等问题,则影响了图书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高校图书馆应结合互联网+发展形式,积极优化图书采购模式,根据用户需求出现的变化,通过各类新技术开展图书采购工作。
一、互联网+对图书采购工作的影响
其一,图书采购资源载体与过去明显不同。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读者能够运用新的阅读方式与图书资源获取渠道。比如,读者借助智能手机、各种阅读终端,和互联网进行连接,这样在图书文献信息的获取方面便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基于此,读者对纸质图书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且针对纸质图书的采购要求越来越严格。
其二,图书采购渠道较多。对于网络信息资源表现出来的泛在化趋势而言,可使读者对图书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让读者拥有更大的选择范围。高校图书馆采购人员,除了需要从传统采购渠道挑选与采集书籍外,还需对读者具体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收集书目信息[1]。在此背景下,图书采购的一项主要途径就是在网络上进行信息资源采购。
其三,图书采购决策权掌握在读者手中。受“互联网+”的影响,让图书采购的决策权已被读者所掌握。尽管我国部分高校已将读者决策采购模式运用到了图书馆管理中,如PDA、DDA等,但最终依然由采购馆员圈定。同时,“互联网+”也创设了一个很好的链接技术环境给读者,便于其有效运用互联网平台与大数据,借助图书馆采购信息交流平台,读者可对图书馆采购信息进行提交,进而对读者个性化需求进行满足,让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得到充分彰显,进一步加快改革读者需求驱动图书采购[2]。
其四,对于图书采购服务而言,其工作重点悄然间发生了变化。运用大数据收集、分析以及整理读者阅读需求、采购数据等,从而提供准确、综合与合理的书目资源决策支持给图书采购工作,在有限的经费下能够真正才采买到迎合读者独特需求的图书。同时,广泛收集与整理数字化图书资源,以此来迎合读者个性化需求。除此之外,网络数字化图书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点,所以应就图书馆的相关角色予以强化,包括图书资源使用者、评估者等。
二、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采购的优势
1.能够获取到全面的书目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2021年我国人均图书拥有量7.76册(张)。同时,2021年全国出版各类报纸276亿份,各类期刊20亿册,图书110亿册(张),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使得运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收集较为困难,而互联网与大数据则让图书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网上书店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诸如京东、当当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购书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出版业和一些馆配商专门设立了一个平台,既用于提供图书信息给采购人员和读者,还让图书信息实现了可视化,涉及诸多实体信息,包括封面、目录、内容简介和正文试读等,让相关人员在判断图书采购质量上实现了有据可依[3]。
2.采购效率高且成本低
通过互联网采购各类图书资源,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直接和馆藏数据进行对接,可以让采购时间得到有效缩短。并且,网上的书目数据除了包含书名之外,还有目录页、版权页以及试读页等,能够让采购工作人员对图书质量予以更加准确的判断,确保图书采购质量。另外,便捷的荐购渠道能够促进读者参与选书的热情,尤其是荐购能够在手机上进行操作,可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与人们习惯相符。随着读者选购图书人数的不断增多,采购工作人员只需结合读者需求对订单进行制作,若有三人以上推荐过相同的书籍,那这本书必买[4]。这样除了能够满足读者需求之外,还能够促进图书利用率的提高,减少采购部分无人问津的图书,节约成本。
三、现阶段图书馆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
其一,图书采购理念滞后于时代。目前,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中,信息日益便捷、开放,能够让高校图书馆采购工作向着数据化、在线化的方向发展,并共享书目数据资源。借助互联网这一渠道,获取更多的大数据信息,为采购计划的制定提供更多精准的信息。但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传统图书采购工作未有丰富的获取书目信息的方式,读者需要图书馆提供实效性和便捷化更强的服务。同时,落后的采购工作理念严重影响了图书采购情况。
其二,没有将图书采购服务技术支持平台建立起来。现阶段,针对高校图书馆采购工作,我国尚未有与之相适合的云服务平台系统,难以让出版机构、图书馆、馆配商图书采购数据实现有效的连接,交流服务的程度也不深。同时,有的高校图书馆并未同外部图书采购服务系统相连接,所以在互联网+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难度较大。
其三,需要采购工作人员满足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采购工作人员不只是需要具备对图书采购书目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组织等相关能力之外,还应将收集、传播书目信息的相关工具利用起来,获取更多、更全面的图书采购数据信息,从而更好地服务读者。
四、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的优化策略
1.健全书籍需求机制建设
受高校图书馆特点的影响,在构建互联网+图书采购模式时,需重视对内部书籍需求机制的建设。高校图书馆中有丰富的书籍种类,并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基于此种状况,只是凭借图书采购工作人员对各学科的认识,难以确保采购质量。所以,应合理制定校内图书需求订购计划,让各学科负责人与骨干教师牵头,填写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科研究实力的相关数据。采购工作人员在得到有关信息后,可订购相应的书籍。如果部分书籍存在专业性强、流通性小的情况,高校教师可提供对应图书的采购链接,以便于采购工作人员及时采购。要想确保信息时效性,高校可在校内外设置用于提交书籍需求的模块,针对学生需求的相关书籍,可通过审批制度提交,待教师批准后可和其他图书进行统一采购[5]。由此可见,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利于图书采购体系的完善,将其融入到图书采购的各个环节中,可有效展现出互联网所具备的优势,形成良好的推进效果。
2.建立图书资源云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需立足于大数据技术、移动通讯、互联网等,与图书出版商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图书资源云服务平台,并设置图书采购和发布、读者借阅等相关功能,以此建立起以互联网为中心的生态图书采购模式,如图1所示。对于此平台而言,支持智能手机和PC等相关终端设备,属于高校图书馆和图书出版商进行交流的桥梁。同时,在本平台中,图书出版机构的任务主要是负责发布图书信息,使高校图书馆可完成对各类图书的“一站式”,使图书馆能够积极同出版商与读者展开良好互动。高校图书馆可运用此平台进行新书推送和图书选购等相关活动,并将馆藏资源特色联系起来进行特色借阅平道的建立,使读者可将丰富的特色馆藏资源给找到;参考其他图书馆运用的图书采购方式,不断完善图书采购方案;把图书综合排行榜单推送给读者,根据读者推荐内容第一时间完成对信息反馈;以科学方式对图书订单与用户信息进行管理,统计电子图书流通量,并对订单情况进行查询,不仅可高效采购图书,而且还能够拥有较高的采购质量。
图1 图书资源云服务平台模型
3.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采购模式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需要将读者实际需求作为基础,着重考虑图书采购科学性,让馆藏资源得到拓宽,提高读者满意度。立足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采购模式,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在线图书订购,能够让图书馆和读者实现更好的互动,读者手握图书采购的决策权,使之积极参与到图书采购过程中,这样既展现出了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还有利于图书采购效率的提高。同时,高校图书馆应联合书商,全面整理馆藏资源,当读者利用OPAC系统在线查阅图书后,需要通过书商记录,然后转交给图书馆,最后再由图书馆结合实际需求统一购买[6]。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可借助其他方式,如在线访谈、电子问卷等,对读者在图书采购方面的需求进行征集,并将实际馆藏情况联系起来对相应的采购计划予以制定。通过对此模式的运用,可建立起长效沟通机制,拉近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让读者主动参与图书采购,并结合图书利用状况第一时间进行反馈,确保图书采购可以满足读者需求,图2即是该服务流程。
图2 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采购模式
4.重视技术革新
就图书馆而言,通过对各种创新采购模式予以运用能够显著提升图书馆的运行品质。与此同时,落实应用采购模式必定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保障,现阶段,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中均已可见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身影。而书店、出版社和图书馆等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全方位、创新整合自身资源,同时共享了资源,极大地创新了图书采购模式。就图书馆而言,应构建集藏、购、借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如此既能方便读者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不会受时空的限制,同时也能显著提高图书馆的加工编目工作效率。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图书采购,在采购图书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快捷合作,实现多方共赢。例如,借助EDI系统能够实现和书店、出版社的顺利对接,拉进了图书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使整个产业链的清晰度得到保证,成功达到流程自动化目标,即使人力得到了有效节省,也大大提高了运转效率。而通过对云平台开放技术的应用,能够做到精准采购,使管配商与出版机构可有效对接数据信息,同时也加大了图书馆、书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力度。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作为一项繁琐的工作,图书采购质量与高效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兴趣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断加快的电子信息发展,传统采购模式已经无法迎合了广大用户阅读所需。针对这一情况,就需重视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把读者和图书馆、出版商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互惠式的供应链条,促使图书采购工作能够朝着完整化、整体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促进高校科研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