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型/重型β地中海贫血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2-12-03廖桂萍周天红周亚丽耿志丽尹晓林陈要朋
廖桂萍, 李 静, 周天红, 周亚丽, 耿志丽, 尹晓林, 陈要朋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α和(或)β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α和(或)β珠蛋白合成减少或缺乏所致的先天性溶血性疾病。根据受累基因不同,主要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根据临床表现,β地贫可以进一步分为重型(thalassemia major,TM)、中间型(thalassemia intermedia,TI)和轻型[1]。输血是重型和中间型β地贫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2]。然而反复输注异体的红细胞,机体会产生同种异体免疫,发生率高达5%~30%[3],1.5%~45%还会产生针对红细胞的自身抗体,严重影响输血安全[4-5],其发生率高低与输注血制品的种类、献血人群等有关。多数自身抗体为一过性,并不引起临床症状,少数出现溶血、输血量增加,即地贫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6-7]。继发于地贫的AIHA带来一系列临床问题。首先,是对诊断的干扰。二者同为溶血性贫血,临床表现相似,合并出现时干扰了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其次,造成治疗上的困惑。AIHA治疗原则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尽量避免输血对免疫系统的进一步刺激[8];而重型和中间型β地贫需规律输血维持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处于较为理想的水平。因此,分析地贫合并AIH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转归,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目前地贫合并AIHA多为个案分析[9-12]。本研究总结了42例中间型/重型β地贫合并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β地贫合并AIHA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地贫协会指南中关于β地贫(TM或TI)的诊断标准[13];(2)符合AIHA诊断,患者有溶血加重的表现如黄疸加深、尿色加深等,或输血量增加、输血间隔缩短,结合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阳性[14]。排除合并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如肾功能不全、肿瘤、微小病毒感染等。共纳入42例患者。其中男25例(59.5%),女17例(40.5%),中位年龄6岁(1~19岁)。TM 35例(83.3%),TI 7例(16.7%)。DAT抗-C3d阳性37例(88.1%),抗-IgG阳性28例(66.7%)。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AT)阳性14例(33.3%)。11例(26.2%)患者起病前有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10例,牙龈炎1例。所有患者表现为Hb下降(7~10 d内平均下降30 g/L),输血间隔时间明显缩短(由21~28 d缩短至3~14 d),输血量增加。28例(66.7%)患者黄疸加重,11例(26.2%)出现尿色加深改变,包括酱油色尿3例。诊断时轻度贫血(Hb=95 g/L)1例,中度贫血(Hb 61~90 g/L)14例(33.3%),重度贫血(Hb 31~60 g/L)16例(38.1%),极重度贫血(Hb≤30 g/L)11例(26.2%)[15]。
1.2资料收集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及诱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包括:诊断时Hb、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液分析仪,深圳迈瑞,型号6800,电阻抗法)、间接胆红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型号7600,酶法)、乳酸脱氢酶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型号:7600,钒酸盐法),以及Coombs试验(抗人球蛋白检测试剂盒,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试管法)。
1.3治疗方法 在42例患者中,32例在诊断后接受激素治疗,10例患者未接受激素治疗。(1)标准治疗组(20例):采用标准剂量激素治疗,即口服醋酸泼尼松(上海全宇,批号1907221)1~1.5 mg/(kg·d),乳酸脱氢酶、胆红素等溶血指标稳定或下降后逐渐减量,3~6个月内停药。(2)冲击治疗组(12例):采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先期以甲泼尼松龙(比利时辉瑞,批号AN9413)20~30 mg/(kg·d)静脉滴注3~5 d,其后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减量和停药同标准治疗方案。对激素无效者建议行脾切除术治疗。
1.4疗效评估 参考相关文献[10]设置疗效评价标准如下:(1)完全反应(complete response,CR),定义为用药后2周Hb保持稳定或有所上升,且3~6个月后DAT转阴;(2)部分反应(partial response,PR),定义为用药后2周Hb保持稳定或有所上升,但3~6个月后DAT未转阴;(3)无效(non-response,NR),不符合上述情况。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不同治疗方案患者临床特征和疗效比较 冲击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年龄、性别、切脾治疗、地贫类型、治疗前Hb水平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冲击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CR率分别为83.3%和75.0%,有效率分别为91.7%和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方案患者临床特征和疗效比较
2.2治疗无效和复发患者的转归 32例接受激素治疗者中2例无效(标准治疗组和冲击治疗组各1例),3例复发(标准治疗组1例,冲击治疗组2例)。2例无效患者中1例因心衰死亡;另1例切脾治疗后达CR,随访4.5年未复发。3例复发患者中2例复发后予切脾治疗,均达CR,分别随访2.5年和5年未复发,另1例复发后治疗情况不详并失访。
2.3未接受激素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 10例患者未接受激素治疗,其中1例因合并巨脾予切脾治疗后达CR。3例患者溶血急性期过后,于诊断后4~6周DAT转阴,临床达CR。其余6例患者随访期间有不同程度溶血症状,DAT持续阳性。见表2。
表2 未接受激素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
3 讨论
3.1β地贫患者合并AIHA时,其症状往往被地贫本身的溶血症状所掩盖,临床表现不典型。本组患者中多数表现为输血效果下降、输血量增加,仅少数患者有尿色改变,容易被忽略。因此,对β地贫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输血前Hb的变化,并登记在册,方便就诊时临床医师进行判断;当患者出现贫血加重、输血效果效果变差时,需要考虑到AIHA的可能性,及时行Coombs试验,避免漏诊。感染是地贫合并AIHA的重要诱因[16-18]。Xu等[10]报道7例β地贫合并AIHA者,4例有感染诱因。本组26.2%(11/42)患者有明确的感染史,提示感染与地贫合并AIHA密切相关。
3.2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单纯AIHA的首选药物,总体有效率为84.3%,CR率为50.6%[19-20]。本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93.4%(30/32),CR率为78.1%(25/32),表明合并β地贫并不影响激素对AIHA的效果。治疗AIHA的标准激素剂量为口服强的松1~1.5 mg/kg[21-22]。Abdallah等[23]的研究表明,对AIHA患者在开始强的松口服之前使用大剂量静脉激素(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或甲强龙1 g/d,共3~5 d),3周有效率可从47%上升至81%。本研究没有观察到标准剂量治疗与冲击治疗的有效率、起效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主要是由于:(1)β地贫合并AIHA与单纯AIHA的有效标准不同,前者难以在3周判断疗效,只能在随访中动态判别;(2)本组观察时间较长,中位起效时间在8周左右,而Abdallah等[23]观察到3周即截止。因此,对β地贫合并AIHA患者,大剂量激素冲击和标准剂量口服的长期疗效是相似的,但冲击剂量的激素是否会更早起效,需要进一步观察,并需采用更为敏感的指标加以判断。当β地贫合并AIHA,其抗体滴度较高、输血困难时,可以考虑先以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以期尽快降低抗体水平,保证输血效果,避免长期重度贫血带来的不良反应。
3.3本组共4例患者接受切脾治疗,均达CR,中位随访时间为4.5年,未复发。脾脏既是抗体生成的器官,又是致敏红细胞主要的破坏场所。对于激素治疗无效或者不耐受激素治疗、激素依赖以及反复复发的AIHA患者,脾切除术被认为是有效的二线治疗。Maskal等[20]观察了36例接受脾切除术的AIHA患者,其中21例为原发性AIHA,激素治疗均无效,切脾有效率为78%。不规律输血的地贫患者,由于过度的溶血和髓外造血,容易出现脾大,而增大的脾脏会进一步加重溶血,形成恶性循环,也是地贫患者输血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对脾大,尤其是巨脾或脾亢地贫患者,出现AIHA时输血十分困难,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更需要早期考虑脾切除术。本组1例即在一线接受脾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
3.49例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3例在随访中达CR。该3例患者抗体效价均较低。研究表明,AIHA的抗体滴度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4]。Khaled等[25]报道87例β地贫合并DAT阳性者,25例诊断AIHA。Singer等[6]报道部分TM患者可在常规筛查中检测出一过性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但无相关的临床症状,不需要治疗。因此,对β地贫合并DAT阳性者,需要结合其临床表现,才能诊断AIHA;确诊β地贫合并AIHA者,如果DAT抗体滴度不高、临床症状不重时,可酌情观察,不一定需要马上处理。
总之,对于短期内输血量增加的β地贫患者,需行Coombs试验。β地贫合并AIHA者的症状不严重时可酌情观察,需要治疗者可采用标准剂量治疗,对于难治复发者可考虑脾切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