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运行效果分析
2022-12-03胡建勇时春明宋明波
刘 晶,高 攀,胡建勇,时春明,宋明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北地区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池塘内循环水养殖作为近年来池塘养殖主推模式,通过对传统池塘的工程化改造,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是对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根本变革[1,2]。目前,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已在多地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3,4],为加快先进养殖模式在新疆地区的示范与推广应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在构建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同时,分析了松浦镜鲤(Songpu mirror carp)空腹、饱食状态下增氧、加水条件下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以期为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的规范运行、优化养殖设施装备技术参数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位于新疆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包含PE池8个,单个PE池养殖水体7.5m3,水体交换速度3.75m3/h,PE池底部与集污装置连接,能够有效收集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内循环水养殖系统水源为地下深井水,水质符合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试验期间水温22.0±0.5℃。
1.2 试验鱼种养殖
试验选用松浦镜鲤作为养殖对象,试验鱼平均规格620g,PE池养殖密度分别为19kg/m3、32kg/m3、46kg/m3、60kg/m3,每个梯度设2个PE池。试验期间投喂粗蛋白34%、粗脂肪4.4%的鲤鱼专用配合饲料。试验设空腹、饱食两种状态,其中空腹状态为空腹48hrs,饱食状态为投饲量1%。试验期间水体溶氧含量采用哈希HQ30d便携式溶氧仪测定。
2 结果
2.1 空腹状态下不增氧不加水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
图1显示,空腹状态下不增氧不加水时水中溶解氧和养殖密度呈负相关。溶氧随着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并且养殖密度越大,溶氧下降的趋势越发明显。养殖密度19kg/m3的PE池持续30mins时溶氧降至6.93mg/L,养殖密度60kg/m3的PE池持续30mins时溶氧低至1.44mg/L。
图1 空腹状态下不增氧不加水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
2.2 空腹状态下增氧不加水时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
由图2可见,空腹状态下4个养殖密度在增氧不加水条件下持续60mins均能满足溶解氧大于5mg/L的要求,表明增氧对提高循环水平台养殖密度起到关键性作用。
图2 空腹状态下增氧不加水时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
2.3 饱食状态下增氧不加水时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
由图3可见,养殖密度≤32 kg/m3、投喂60mins后水体溶氧均大于5mg/L。养殖密度46kg/m3时,投喂后10mins溶解氧为5.34mg/L,投喂后60mins溶解氧降为4.08mg/L;养殖密度60kg/m3时,投喂后60mins溶解氧下降为3.38mg/L。
图3 饱食状态下增氧不加水时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
2.4 饱食状态下增氧加水时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
由图4可见,饱食状态下,各养殖密度试验组在增氧加水条件下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不明显,且满足溶解氧大于5mg/L的要求,说明循环水养殖系统可承载密度为60kg/m3的正常养殖运行。
图4 饱食状态下增氧加水时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
3 讨论
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鱼类的生存、发育、繁殖,还影响鱼类的摄食和消化。养殖水体高溶解氧可以促进养殖鱼类的摄食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反之,水中的溶解氧低,养殖鱼类的摄食率和饲料利用率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5]。本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60kg/m3持续不增氧不加水状态持续30mins时水体溶解氧已下降低至1.44mg/L,表明该系统如果出现停电状况,需在30mins内解决增氧问题,建议在养殖过程中提前准备增氧剂或备用发电机。
养殖密度60kg/m3的PE池在投喂后如果增氧不加水,水体溶解氧在60mins后下降为3.38mg/L,而增氧加水条件下水体溶解氧大于5mg/L,表明高养殖密度在投喂时应关注水体溶氧变化,必要时保持增氧加水常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