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在急性白血病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2022-12-03李俊燕
张 静,梁 欢,李俊燕,王 婷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检验中心,陕西 西安 710117)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产生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又被称为血癌,可分为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两种[1,2]。急慢性白血病早期症状类似且与其他疾病无明显特异性差距,表现为出血、贫血、感染、发热等症状,早期通过临床症状诊断和鉴别存在一定困难,故易导致误诊、漏诊。急性白血病若未能及时检出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患者临床风险较高,致死率处于较高水平[3]。因此,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早期检验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既往血常规检验、骨髓象检验是常用方式,后者操作较为复杂,不适宜早期筛查中应用[4]。血液分析仪是血常规检验的重要工具,能够通过对细胞数目、大小等情况的分析显示病情相关指标,有利于临床医师根据该参数进行诊断,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5,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液分析仪在急性白血病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与30例慢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慢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7],且经临床确诊;检验时未接受相关治疗;检查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检查禁忌证或检查不耐受患者;严重肝肾功能、精神异常患者。另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本组受检者均符接受血常规检验。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5.37±6.75)岁。慢性白血病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5.04±6.90)岁。健康体检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5.40±6.38)岁。三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指导受检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接受检验,抽取2 ml空腹静脉血于EDTA抗凝管内混匀,通过希森美康血液分析仪(型号:XN-9000)检验血常规相关数据,通过迈瑞血液分析仪检验C反应蛋白水平并记录。全部受检者均接受血液分析仪检查,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希森美康公司),按照相关流程,选择专用通道、试剂分别检测全部受检者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强化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对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急性白血病患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及白血病标志物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全部受检者血液检验相关指标资料制成Excel表格,将表格导入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液检验指标比较白血病患者总体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均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液检验指标比较( ±s)
表1 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液检验指标比较( ±s)
组别白血病患者健康体检者n 血小板计数(×109/L)60 30 tP 14.93±3.25 176.45±4.88 186.9464 0.0000红细胞计数(×1012/L)1.91±0.49 4.47±0.56 22.2684 0.0000平均红细胞体积(fl)61.06±3.38 88.45±5.90 28.0052 0.0000
2.2 急性与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检验指标比较 急性白血病患者总体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均低于慢性白血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急性与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检验指标比较( ±s)
表2 急性与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检验指标比较( ±s)
组别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n 30 30血小板计数(×109/L)20.13±5.94 tP 9.73±3.70 2.7831 0.0073红细胞计数(×1012/L)2.29±0.35 1.53±0.41 7.7219 0.0000平均红细胞体积(fl)65.28±3.25 56.84±3.07 10.3401 0.0000
2.3 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白血病标志物指标比较 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白血病标志物指标比较( ±s)
表3 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白血病标志物指标比较( ±s)
组别白血病患者健康体检者n 60 30白细胞计数(×109/L)48.15±2.79 C反应蛋白水平(mg/L)160.41±19.87 tP 5.54±1.08 80.5019 0.0000血红蛋白水平(g/L)40.40±4.33 127.84±10.15 57.3325 0.0000 0.59±0.31 43.9276 0.0000
2.4 急性与慢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标志物指标比较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慢性白血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急性与慢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标志物指标比较( ±s)
表4 急性与慢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标志物指标比较( ±s)
组别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n 30 30 tP白细胞计数(×109/L)38.76±3.45 57.54±5.07 16.7805 0.0000血红蛋白水平(g/L)46.58±3.07 34.22±4.15 13.1145 0.0000 C反应蛋白水平(mg/L)120.34±20.57 200.45±23.84 13.9350 0.0000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是由于患者体内造血干细胞出现异常,继而出现造血功能障碍,又称为血癌[8]。白血病发病还涉及遗传因素、放射因素和化学因素,患者以贫血、出血、发热等为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存在生命危险[9]。白血病患者根据病情缓急,有急性、慢性白血病之分,临床症状表现类似,且均具备克隆性,治疗难度较高[10,11]。急性、慢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白血病患者疾病类型的早期诊断对于白血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2]。既往相关研究表明[13],急性白血病患病初期外周血细胞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早期临床症状差异虽不明显,但可通过高质量的血液分析和检查进行诊断。血液分析仪对受检者血液指标的检验具备时效性,能够动态检验受检者血常规等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参考。林丽宽[14]的研究中采用血液分析仪辅助白血病的临床诊断结果显示,通过血细胞、红白细胞计数能够反映白血病发病情况,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水平均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进一步分析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该水平,可见急性白血病患者上述指标更低(P<0.05),均提示血液分析仪可通过血常规检验反应机体白血病患白血病风险,操作简便、值得借鉴[15]。分析认为,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属于白血病的特异性指标,白细胞计数升高机体出现较为明显的炎症反映,白血病患者白细胞大量增值导致粒细胞减少,容易出现感染继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二者共同升高提示存在感染,且升高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故急性白血病患者该水平最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最高,血红蛋白水平最低,总体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其中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感染情况的重要指标,健康人体内该水平极低,当机体免疫水平下降,受到感染侵袭时,该水平急剧升高[16-18]。尤其是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患者短时间内机体环境变化显著,该水平的升高也更为明显。血红蛋白与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均是反映机体造血功能的关键指标,由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当患者发病时,相应造血功能指标会下降,急性白血病发病剧烈、起病急,下降幅度更大[19,20]。
综上所述,血液分析仪能够检测受检者常规血液检验指标和白血病标志物水平,为白血病的诊断、急慢性白血病的鉴别提供初步参考,诊断准确率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液分析仪诊断仅能作为辅助检验方式,不可作为最终确诊的依据,还需要结合细胞学检查等方式,避免出现误诊、漏诊,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