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应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防诱拐教育?*
——基于儿童抵制诱拐行为表现的探讨

2022-12-03李庆功赵凡瑜庄周赟

学前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传授陌生人测试

李庆功 赵凡瑜 张 宁 张 迪 庄周赟

(1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金华 321004;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金华 321004;3浙江省金华机关幼儿园,金华 321004;4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园,金华 321004)

一、问题提出

多年来,儿童被诱拐现象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我国国家统计局在官网公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破获拐卖儿童案件413起。近三年来,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发布近4 000名失踪儿童信息。[1]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尚未破获或未报案的儿童拐卖案件。这些数字提醒着我们儿童拐卖事件时有发生,儿童被诱拐问题不容忽视。儿童被诱拐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不仅会破坏被拐儿童及其家庭的幸福,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2]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针对诱拐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寻找预防该现象发生的方法,降低儿童被诱拐的风险。

在儿童拐卖案件中,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占绝大多数,并且犯罪分子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口头拐骗而非暴力。[3][4][5][6]以往关于学前儿童选择性信任的研究发现,4岁儿童已经发展出较为稳定地利用各种线索判断陌生人是否值得信任的能力。[7][8]但是类似的研究都是在实验室情景中进行的,我们不清楚儿童这种能力是否能在实际情况中发挥作用。与实验室情景相比,在真实的诱拐情景中,犯罪分子常常隐藏对自己不利的线索,且用各种诱惑物来吸引儿童。上述原因都给学前儿童在真实情景中判断陌生人的可信度以及正确地抵制诱拐带来困难,因此采用更高生态效度的研究方法考察学前儿童抵制诱拐行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要想减少学前儿童被诱拐现象的发生,培养学前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抵制诱拐的能力也非常重要。[9][10][11]抵制诱拐的能力(abduction prevention skills)是指面对诱拐时,儿童根据各种线索认识到存在风险,并执行适当的行为拒绝与对方离开的能力。[12][13][14][15]换而言之,儿童在面临诱拐危险时应做出正确的反应,即拒绝与陌生人离开。[16]然而儿童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要想让他们在面对危险时做出正确反应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6岁的学前儿童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人和事。因此,除了幼儿园要开展专门的防诱拐安全教育之外,家长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对学前儿童进行防诱拐的安全教育,以培养和巩固学前儿童的防拐安全意识。

防诱拐教育方式多种多样,本研究聚焦两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普遍应用的防拐教育方式:日常防拐知识的传授和离开前对儿童进行即时的叮嘱。日常防拐知识传授是指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儿童进行的基本防诱拐安全教育,例如,“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玩具”“不要跟随陌生人离开”等。[17]离开前对儿童进行即时的叮嘱是指在家长离开、单独留下儿童时,告诉儿童不要跟随陌生人离开。这些常用的防拐教育反映了家长在努力地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以及他们对儿童拐骗现象的重视。[18][19]但是这两种防拐教育方式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能否有效地提高儿童防拐意识并减少儿童被拐骗案件的发生还亟待讨论。目前没有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所以本研究希望依据前面关于学前儿童自身防诱拐行为发展趋势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前述两种防诱拐安全教育方式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防诱拐行为发展,从而为今后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防诱拐安全教育提供思路和建议。

在研究方法上,为了真实准确地探测学前儿童是否掌握防诱拐的安全技能,已有研究者提出了模拟风险范式,即在模拟危险的场景下对儿童进行测试。[20][21]之后,李庆功等人为了测量真实场景下学前儿童对于陌生人的选择性信任提出了模拟诱拐测试。[22]在他们的实验中,陌生人在对儿童进行诱拐前会向儿童主动报告一些关于儿童的重要信息(如妈妈的名字),且这些信息都是儿童非常熟悉,可以准确判断陌生人是否报告准确的。有些陌生人报告的信息是对的,而另一些是错的,从而研究儿童在诱拐风险下做出信任判断时是否会考虑陌生人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前人的研究证明模拟诱拐测试可以测量学前儿童面临诱拐危险时真实的反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度,因此本研究将采用模拟诱拐测试来考察学前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

二、研究一:家长日常防拐知识传授下的儿童防诱拐行为表现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浙江省金华市某机关幼儿园的121名3~5岁学前儿童作为被试(其中女生58人),具体年龄和人数分布见表1。

表1 各组平均年龄和人数分布(研究一)

2.测量方法

(1)日常防拐知识传授。

为了测量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防拐知识传授的频率,我们根据父母对儿童传授防诱拐知识时经常涉及的几种情境,编制了父母日常防拐知识教育问卷。问卷包含3个问题,分别是“1.您教过孩子不要随便跟陌生人离开吗?”“2.您教过孩子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吗?”“3.您教过孩子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吗?”,采取5点计分,从“几乎没有”到“非常多”分别记1~5分,分数越高表示父母对孩子进行防拐知识传授的频率越高。3个问题的平均分即为学前儿童接受日常防拐知识传授的分数。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6。

除此之外,问卷还包含一个问题,即“如果有陌生人拿玩具或零食来诱骗您的孩子离开,您觉得您的孩子有多大可能会跟陌生人走?”这道题是用来测量父母对儿童抵制诱拐行为的预估。该题同样采取5点计分,评分方法和前三个问题相同。父母预估抵制诱拐行为将主要作为协变量进入随后的统计分析中。

(2)学前儿童抵制诱拐行为。

学前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由模拟诱拐测试来测量。研究一的模拟诱拐测试共有三个阶段,包括“准备”阶段、“诱拐”测试阶段和“结束”阶段,三个阶段依次进行,共耗时5~6分钟。

“准备”阶段。在正式测试开始前,主试一要与被试儿童充分熟悉,提高被试对主试一的熟悉感和信任度。由班级的带班教师向班级儿童介绍主试一是新来的教师,之后主试一在班级中活动,陪儿童一起做游戏、上课、看书、吃午饭。在被试儿童对主试一建立起一定的信任,会热情地称呼其为“老师”后,主试一告诉被试会带他们去玩游戏。

接着主试一将一名被试带到幼儿园的一个室外无人场地。与被试玩耍几分钟后,主试一借口临时有事,将被试单独留下。

主试一指导语:**(被试名字),老师有事先离开一下。一会儿就回来,你待在这里等我一下,这里有一本图画书,你可以自己先看看。

主试一在说完指导语后离开。

“诱拐”测试阶段。

主试一离开一分钟以后,主试二(与被试不熟悉的陌生人)接近被试。

主试二指导语:小朋友你好,你在这里干什么呀?

被试:***(被试回答)

主试二指导语:我是这个幼儿园的老师,你可以叫我康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呀?

被试:***(被试回答)

主试二介绍完自己后,开始对被试进行“诱拐”。“诱拐”的指导语分为三级,说完一级后,被试同意离开则诱拐成功,“诱拐”阶段结束,不同意离开则继续说下一级指导语。如果被试不说话,则主试二在停止交流5秒后开始下一级指导语。根据被试在听完指导语后的反应进行0或1点的计分,0表示被试跟随陌生人离开,1被试表示不跟随陌生人离开。

一级指导语:我觉得你很可爱,很喜欢你,我带你一起去玩吧,待会带你回来。

若被试离开,计为0分;若被试不离开,则进行二级指导语。

二级指导语:我有个礼物送给你,是很好玩很漂亮的礼物,你会喜欢的,一起去拿吧,待会带你回来。

若被试离开,计为0分;若被试不离开,则进行三级指导语。

三级指导语:你看(拿出iPad展示各种礼物),我那里还有更多好看的礼物,一起去拿吧,待会带你回来。

若被试离开,计为0分;若被试不离开,计为1分,诱拐结束。

“结束”阶段。

如果被试没有跟主试二离开,则两分钟后,主试一回来,带被试去室内。为了安抚独自一人面对陌生人可能给被试带来的消极情绪,主试一会将被试带回室内做有趣的游戏,并发小玩具给被试作为奖品。同时为了强化被试的安全意识,主试一会告诉被试:“刚才的康老师是幼儿园的老师。你做得很好,虽然她是老师,但她是陌生人,不跟随她离开是对的。”

如果被试跟随主试二离开,则在他们在离开的路上“偶遇”主试一。同样为了安抚被试可能的消极情绪并强化其安全意识,主试一会将被试带回室内做有趣的游戏,发小玩具给被试作为奖品,并告诉被试:“刚才的康老师是幼儿园的老师,虽然她是老师,但因为她是陌生人,所以不可以跟她离开,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不可以跟陌生人离开哦。”

3.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为单因素(年龄:3岁、4岁、5岁)的被试间设计,因变量为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表现。

4.研究过程

与幼儿园联系并取得同意后,由幼儿园带班教师向家长代发电子版知情同意书和父母日常防拐知识传授问卷。一周内回收知情同意书和父母日常防拐知识传授问卷,并进行筛选和计分。

儿童的模拟诱拐测试在幼儿园室外场地进行,由主试一和主试二对抽取的被试进行单独施测。主试一是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正式施测前,主试一到班级熟悉儿童。主试二为两名女性,分别是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年龄在20~25岁之间。两名主试二在正式测试前经过培训,所有的指导语和应对儿童不同问题的回答,均保持一致,不可自由发挥。主试二在说话时保持语速缓慢,态度柔和。主试二的装束经常变动,并且尽量不出现在幼儿园小朋友的视野中,避免儿童因为经常见到主试二而对其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儿童跟随主试二离开的概率而影响测试结果。每个年龄段的儿童被随机分配到两名主试二作为陌生人的场景中。

主试一将被试带离班级后,主试二对被试进行模拟诱拐测试。诱拐测试的过程由录像设备进行记录。诱拐测试完成后,主试一带被试去室内玩游戏,游戏结束后,主试一赠送小玩具作为奖品,并送被试返回教室,测试结束。主试一根据被试在模拟诱拐测试中的表现,将被试的抵制诱拐行为进行0分或1分的计分:0分的被试均为不能抵制陌生人诱拐的儿童,即会跟随陌生人离开的儿童;1分的被试为能够抵制陌生人诱拐的儿童,即不跟随陌生人离开的儿童。

5.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使用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包括各个变量的描述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父母对儿童进行防拐知识传授分数分布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父母对儿童进行防拐知识传授的分数最大值为5分,最小值为1.33分,均值为3.93分,标准差为0.74。平均分约为4分,4分对应选项为“对孩子进行了比较多的日常防拐知识传授”。

2.学前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的年龄差异

根据被试儿童在模拟诱拐测试中的表现,将他们分为两类,跟随陌生人离开的儿童和不跟随陌生人离开的儿童,然后统计3~5岁儿童跟随陌生人离开的人数和百分比(见表2)。3岁儿童离开的人数最多,达到了28人,70%的3岁儿童在诱拐测试中会跟随陌生人离开,5岁儿童离开的人数最少,只有9人。总体来说,有将近一半的学前儿童会在诱拐测试中跟随陌生人离开。

表2 学前儿童跟随陌生人离开的人数和百分比(研究一)

以被试儿童的年龄为自变量,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表现为因变量,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年龄的效应显著χ2(2)=19.64,P<0.001。5岁儿童与3岁(P<0.001)、4岁(P=0.002)儿童相比更不容易被陌生人诱拐。3岁和4岁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表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166)。

3.学前儿童抵制诱拐行为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年龄、性别(0为男,1为女)、防拐知识传授分数和父母对学前儿童抵制诱拐行为的预估作为预测变量,儿童是否跟随陌生人离开(0为跟随陌生人离开,1为不跟随陌生人离开)作为反应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年龄的效应显著(β=0.10,P<0.000,OR=1.10),且β值>0,说明年龄越大的儿童跟随陌生人离开的可能性越小。与此同时,父母对儿童抵制诱拐行为的预估的效应不显著(β=0.19,P=0.391),说明父母对孩子抵制诱拐行为的预估并不准确。统计结果还显示防拐知识传授频率的效应也不显著(β=-0.02,P=0.954),说明知识传授的防拐教育不能预测学前儿童在诱拐测试中的行为,接收更多防拐知识的学前儿童并没有在诱拐测试中表现得更好。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一)

三、研究二:即时叮嘱实验条件下的儿童防诱拐行为表现①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浙江省金华市某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台州市某中心幼儿园的124名3~5岁学前儿童作为被试。剔除不配合测试,即不愿单独留在室外,未能完成模拟诱拐测试的4名被试后,剩余有效被试120名(其中男生60名)。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即时叮嘱组和无即时叮嘱组,具体年龄和人数分布见表4。

表4 各组平均年龄和人数分布(研究二)

2.变量测量与操控的方法

研究二中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同样由模拟诱拐测试进行测量。

研究二的模拟诱拐测试共有四个阶段,包括“准备”阶段、“叮嘱”阶段、“诱拐”测试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阶段依次进行。除“叮嘱”阶段外,其余阶段与研究一相同。(测试流程图见图1)

“叮嘱”阶段如下:

主试一借口临时有事,将被试单独留下。主试一指导语:**(被试名字),老师有事先离开一下。一会儿就回来,你待在这里等我一下,这里有一本图画书,你可以自己先看看。

对即时叮嘱组的被试,主试一离开前还会说:“在我回来之前,如果有不认识的陌生人过来要带你走,不要跟他走,好不好?”得到被试肯定的回答后主试一离开。

对无即时叮嘱组的被试,主试一在说完指导语后直接离开。

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两组中。

3.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为2(有无即时叮嘱:有、无)×3(年龄:3岁、4岁、5岁)的被试间设计,因变量为被试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表现。

4.研究过程与数据处理与研究一相同。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前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描述统计

根据被试在模拟诱拐测试任务中的行为表现,将他们分为两类:跟随陌生人离开的儿童和不跟随陌生人离开的儿童。然后统计即时叮嘱组和无即时叮嘱组学前儿童跟随陌生人离开的人数和百分比。(见表5)

表5 学前儿童跟随陌生人离开的人数和百分比(研究二)

2.学前儿童抵制诱拐行为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年龄、性别和有无即时叮嘱作为预测变量,学前儿童是否跟随陌生人离开(0为跟随陌生人离开,1为不跟随陌生人离开)作为反应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即时叮嘱的主效应显著(β=1.21,P=0.02,OR=3.34),且β值>0,说明诱拐测试前受到即时叮嘱过的儿童比没有受到即时叮嘱的儿童更不容易跟随陌生人离开。此外,在加入即时叮嘱之后,年龄间的差异也消失了。(见表6)

表6 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二)

四、讨论

(一)学前儿童抵制诱拐行为的年龄发展趋势

研究一发现,年龄能够正向预测3~5岁学前儿童在抵制诱拐中的行为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抵制诱拐的表现越好,具体表现为:与3岁组和4岁组的儿童相比,5岁组的儿童更不容易被诱拐。这与儿童的认知发展趋势是相同的,也与以往关于儿童诱拐的研究相一致。大量关于儿童信任判断的研究发现,3岁儿童没有发展出稳定的选择性信任能力,4岁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有选择性的信任,5岁时儿童选择性信任的能力逐渐稳定。[23][24][25][26]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而言,其选择性信任能力的欠缺可能导致其在面对陌生人时,不能表现出对陌生人应有的警惕,因而无法正确拒绝跟随陌生人离开。

(二)知识传授的防诱拐教育与学前儿童抵制诱拐的行为表现

研究一还考察了知识传授的防拐教育与学前儿童抵制诱拐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母防拐知识传授频率对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此外研究一还发现家长并不能准确地预估儿童在模拟诱拐测试中的行为。本研究的发现提示了现有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防拐教育,可能无法有效地提高学前儿童抵制诱拐能力,这对今后指导与完善儿童防诱拐安全教育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生活中,部分家长认为对孩子传授较多的防诱拐安全知识,就能使孩子在遇到诱拐时做出正确的反应,拒绝与陌生人离开。然而本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在真实模拟诱拐场景中的行为与家长的防拐知识传授的频率无关。换而言之,家长对儿童进行的防拐知识传授并不能起到提高儿童防拐安全意识和技能的作用。这可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由于多数家长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防拐培训,教育孩子时采取的方式大都是传统的说教。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传统说教对于该阶段的儿童而言教育效果较差。在之后的教育中家长可以采取更加专业的,即被相关研究证实有效的教育方式来向儿童传授防拐安全知识。

(三)有无即时叮嘱与学前儿童抵制诱拐的行为表现

在研究二中,我们考察了即时叮嘱与学前儿童抵制诱拐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成人离开前的即时叮嘱能降低学前儿童被诱拐的风险。此外我们还发现,在研究二中3~5岁学前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之间不存在差异。由此说明,即时叮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防拐教育方式,即便是年龄较小的3岁儿童,即时叮嘱也能帮助他们在遇到诱拐危险时拒绝与陌生人离开。

离开前的即时叮嘱能够影响儿童后续的行为。[27]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听从警告,服从权威。除此之外,即时叮嘱起到了承诺的作用。家长在进行即时叮嘱时对儿童提出不要离开的要求,在儿童答应这个要求时,即做出了保证不离开的承诺。3~6岁的儿童开始能够履行对他人的承诺,[28][29]承诺能够改变儿童之后的行为,减少他们的违规行为,承诺说真话也能使儿童更容易坦白自己的违规行为。同样地,在儿童做出“不离开”的承诺后,他们也更加可能留在原地,拒绝与陌生人离开。

学前儿童短时记忆发展比较快,但记忆更新快,向长时记忆转换比较慢。[30]日常防拐知识传授与模拟诱拐测试之间的时间间隔较大,儿童无法很好地保持日常防拐知识的记忆。而即时叮嘱与诱拐测试的时间间隔很小,在叮嘱儿童后立刻就进行了模拟诱拐测试,此时儿童对叮嘱内容的记忆还没有消退,因此即时叮嘱的内容可能会在后续的诱拐测试中起作用。

(四)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生态效度较好的模拟诱拐场景对幼儿抵制诱拐行为进行测试,但是实验场景仍局限于幼儿园内,与真实的诱拐场景仍然有差距。之后的研究应继续攻克实验场景的问题,争取在室外的公共场所进行研究。

其次,虽然在研究二的无叮嘱条件下,年龄的预测效应(β=0.03)和研究一的结果(β=0.10)趋势一致,但统计检验没有和研究一样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三种:其一,测量误差所致;其二,相比研究一,研究二中无叮嘱组人数较少所致;其三,研究一和研究二取样的幼儿园在地域和家长职业上的不同所致。因此在后续研究中需要进一步重复验证抵制诱拐行为的发展趋势。

再次,本研究探讨了知识传授、即时叮嘱与3~5岁学前儿童在面临诱拐时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但探究的因素有限,之后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探究更多方面的因素,如家庭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关系以及父母文化水平等。

最后,研究二探讨了即时叮嘱与儿童抵制诱拐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即时叮嘱能够正向预测儿童的抵制诱拐行为,但本研究并未对即时叮嘱的心理学意义与即时叮嘱影响儿童行为的机制深入探讨,未来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地探究儿童抵制诱拐行为的机制。

五、教育建议

(一)充分认识到学前儿童防诱拐能力的不足

父母无法准确预估孩子在面临诱拐时的行为,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并不准确。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已经具备辨别熟人与陌生人的能力,就能在面临诱拐风险时拒绝与陌生人离开。但由于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心理能力有限,接近半数的3~5岁学前儿童会轻易地跟陌生人离开,年龄越小比例越大。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学前儿童在抵制诱拐能力上的不足。儿童拐卖现状显示,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标以及被拐儿童大多是3~5岁的低龄儿童。[31]这说明教师和家长要更加关注幼儿的人身安全,加强对幼儿的监管和教育。

(二)警惕现有学前儿童防诱拐教育的局限

现有的学前儿童防诱拐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家长的日常防拐知识传授上,但它却存在许多局限。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中也能看到,知识传授的防诱拐教育方式的效果并不明显,即使是经过较为频繁的防拐知识传授的学前儿童也很可能轻易地被陌生人带走。另外,家长也很可能因为觉得孩子接受过多次防拐知识传授,就对孩子在面临诱拐时的行为进行盲目地高估,使得他们在一些危险场景中对孩子的安危掉以轻心。

面对现有防诱拐教育的局限,首先,家长应该提高自身的防拐安全意识,尽量避免让幼儿离开自己的视线或让幼儿独自一人留在某处,使犯罪分子无机可乘。其次,上述研究所提到的即时叮嘱是提高幼儿短时间内防诱拐安全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当家长不得不留下儿童独自一人时,要记得叮嘱儿童不要跟随任何陌生人离开。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即时叮嘱的防拐教育有如下优势:第一,耗时短,监护人利用离开前的短暂时间,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第二,效果好,受到即时叮嘱的孩子,在随后的诱拐测试中更能正确抵抗陌生人给出的诱惑,拒绝与陌生人离开;第三,形式简单,不需要占用监护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进行训练。最后,家长的知识传授形式也很重要。家长可以通过儿歌、卡片、玩偶等工具向儿童传授防拐安全知识,对于孩子而言,儿歌和故事是更生动形象的文学形式,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效果。[32]通过儿歌和故事传授安全知识,更能加深儿童对危险情境的理解,教会他们辨别和应对危险的方法。

(三)在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寻找更有效的防诱拐教育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园有必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为了在长期教育上取得成效,除了家庭日常的安全教育外,也需要幼儿园与家长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防拐安全教育,以保证安全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已有研究发现给学前儿童灌输安全知识,例如观看安全视频或听安全科普课等,无法有效向他们传授防诱拐安全技能。[33][34]因此今后幼儿园防诱拐教育的形式应从注重知识灌输转向注重行为训练。[35]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行为技能训练(behavioral skills training)可以有效提高儿童抵制诱拐能力。[36]行为技能训练主要是通过指导、榜样示范、练习和反馈四个环节帮助幼儿建立防诱拐意识与能力,[37]但是在后续跟踪调查中发现这种训练的保持效果不佳。[38]为提高防诱拐训练的有效性和保持力,有研究者提出将行为技能训练与模拟诱拐训练相结合。他们发现,与仅进行行为技能训练相比,将模拟诱拐测试和行为技能训练结合能够提高儿童抵制诱拐技能的获得和保持。[39][40]通过模拟诱拐场景的强化训练,不仅能够检验行为技能训练的效果,也能够使儿童获得更加直接的反馈,从而提高行为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因此,行为技能训练和模拟诱拐测试是教授儿童防诱拐安全技能的有效方式。

但是行为技能训练和模拟诱拐测试的实施需要邀请专业人士来进行,成人必须经过培训后再对儿童进行训练,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对此,我们可以基于现有研究编制问卷,通过问卷遴选出抵制诱拐能力较弱的儿童,之后再对这些高危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技能训练,并进行模拟诱拐测试。[41]幼儿园和家长应共同参与对儿童的防诱拐技能训练,幼儿园提供场地、训练方案以及专业人员,家长可以帮助儿童在训练后回顾和巩固训练内容。此外,有研究指出在高强度的行为技能训练后,部分幼儿会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产生一定程度的害怕与焦虑。[42]因此,家长和教师还需要关注防诱拐技能训练可能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儿童进行防诱拐技能训练后及时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若儿童与受训练前相比更加担心熟悉的成人离开,害怕陌生人或对外出和独自一人表现出犹豫等情绪,家长和教师应通过拥抱、奖励等方式安慰儿童。

注释:

①为了促进开放科学并增加本研究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研究二是预先注册的,可在网上获得:https://aspredicted.org/blind.php?x=qy4f5n.

猜你喜欢

传授陌生人测试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幽默大测试
传授技艺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