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创作散谈
2022-12-03陈立德
◎ 陈立德
认识和了解大漆特性,是每一位决定选择大漆作为漆画创作基本媒材的画家所必须修习的功课。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学习研究了解大漆特性是必要的,在创作实践中通过直接接触大漆获取宝贵的感性积累更是必需的。认识和了解大漆特性,意味着你能从容而自觉地接受媒材的制约,自信地应用技法驾驭媒材完成漆画创作。
金、银、铝、蛋壳、螺钿等因理化性质稳定并具有材质美感,在漆画创作中常被作为辅助材料与大漆配合使用。利用大漆和辅助材料,漆画家运用技法可以创造质感独特的肌理,可以创造或微妙细腻或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视象效果。
与油画颜料相比,色漆没有笔转变色的洒脱,没有表现自然色系冷暖色调微妙推移的自如,因此,摹写三维世界客观物象和色彩不是漆画的强项。但是,漆画拥有得天独厚的创造肌理的能力,拥有独领风骚的漆语体系。因此,在表现性和呈示性的绘画领域里,漆画创作享有充分的自由。
漆画的定位是纯艺术,漆画创作必须遵循纯艺术这个范畴的规律和审美标准。在漆画创作中,技巧和材质美只有服从、服务于绘画空间的精神性呈示才是有价值的。比方说遣词造句是为了创造语境,而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
每位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的工作的习惯。我通常会把较多的时间放在上胎板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尤其是对画稿的推敲。不论油画家、漆画家或是水墨画家,创作的目的都是借助媒材构建语境表观感受,表达情绪或呈示理念,但由于媒材特性的差异,油画和水墨画在创作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直观明了的,而漆画通常必须等到最后的磨显阶段才能看到整体效果。因此,除了漆画家应该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之外,上胎板工作前的诸多准备工作,尤其是经营推敲画稿和创作程序的安排方面,漆画家应该考虑得更多。在这个阶段,骨架、节奏、物象的空间占有以及色调的情绪等都是必须再三综合考虑的。我认为这个阶段我们付出的心血在胎板创作阶段都能得到补偿。尽可能到位的前期准备,可以使我们在胎板创作阶段避免令人沮丧的失手,享受按程序顺利完成创作预期的快乐。
我的漆画创作基本选择“二维”和“浅箱式”空间。
《巨人夸父》是我1983年完成的作品。作品“二维”空间架构,借“夸父追日”为母题,但情节在画面上只保留了最低调的存在。在这件作品中,我尝试着以直接的艺术形态把人的意志对象化。作品的主体媒材为大漆和蛋壳。天与地运用了堆漆、莳绘、贴金、罩明技法;人形用朱磦调红锦推光多道髹涂,然后以透明漆复盖,干固后磨显。红色人形因肌理处理显得很有重量感,作品完成后自觉比较接近创作预期。
漆画《拉》完成于2005年,以渔女拉网为母题,用简约的几何形态构成惠安渔女、渔网及鱼在“二维”空间的视象,借空间分割,形体错位等手段创建视觉心理力场,用黑白对比和肌理冲突强调运动节奏。作品的媒材为大漆、银箔及蛋壳,运用的技法有镶嵌、堆漆、莳绘、贴金、罩明、磨显等。
《欧行札记之双子教堂》完成于2011年,作品选择“浅箱式”空间构成。“浅箱式”空间常见于塞尚之后的现代绘画作品中,我觉得这种空间也非常适合于漆画创作。在这件作品中,视觉对空间纵深无限延伸的自然渴望被阻断,左侧建筑群略向中心倾斜的结构直线与右侧树木曲展着向上延伸的枝干呼应了哥特式教堂仰望穹苍的召唤,斑驳的碎金与灰色基调或微妙或强烈的对比多层次地烘托了欧洲宗教文化典型符号的沧桑与凝重,路面上的车流无声地提示了时空节点。这件作品的媒材为大漆与银,技法运用上较为率性自由,建筑、树木与路面的表现技法为堆漆与莳绘交替运用,天地同步贴金和罩明。磨显阶段很关键,必须整体地把握金斑的大小和去留,整体地把握漆层的露与隐。我喜欢这件作品的呈示方式尤其是画面浑然天成的整体感。
在“二维”和“浅箱式”空间,漆媒材的运用非常自由。在《拉》《巨人夸父》《欧行札记之双子教堂》等漆画作品中,我用富有质感的漆语构建不同的语境呈示不同的精神氛围。
我一直非常喜欢战国、秦汉漆画的语法逻辑和空间构成形式。2015年,我想如果把长期对某些当代绘画形态的关注思考与源自传统文脉的启迪放入我这混沌大缸里沉淀、发酵、蒸馏,兴许能酿成一壶风味独特的好酒。这是一种自我期望。因此有了《乌托邦情结》《楚汉相争》《艺术江湖》《搅动星空的大鸟》《崩塌的巴别塔》《形态研究》系列、《纠结》等实验性作品的问世。
漆画是个开放性的画种,是个不断发展中的画种。在漆画家的创作实践中,漆语的语言不断得到丰富,漆语的表达形式和呈示的可能性不断得到拓展。虔诚和付出,一定能使我们常常感受作品成功的愉悦并获取发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