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高校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师生互动研究
2022-12-03六盘水师范学院田利红
文/六盘水师范学院 田利红
课堂教学是高校育人的主阵地,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认同和热爱专业的重要环节,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其质量对高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交往互动活动,师生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次研究以秘书学专业核心课程秘书实务课程为例,基于互动仪式链相关理论,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情况并得出相应结论。
一、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师生互动的理论观照
高校课堂是一个微观社会,师生互动有助于催发这个微观社会的能量与活力。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互动仪式的构成要素、作用机制与结果,对于研究秘书实务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具有较好的适切性;可以有效研究秘书实务课堂师生互动的现象及本质。
(一)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概述。“互动仪式链”(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Randa Collins)最早提出来的。他结合传统的社会学理论,用一个过程模型来呈现互动仪式的细节,将其描绘成一组具有因果关联与反馈循环的过程。他认为,宏观社会现象可以看作是由多层微观情境构成的。在微观情境中,人与人不断进行接触,在时间上无限延长,在空间上进行纷繁复杂的交织,从而形成了所谓“互动仪式链”。互动仪式通过多种要素组合构建起来,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仪式结果。柯林斯构建的互动仪式模型,如图1所示。
一个完整的互动仪式包含4种主要组成要素:1.群体聚集:在同一场所的人(两个或两个以上)聚集在一起,无论他们是否有意识地关注对方,都会通过其身体在场而互相影响。2.排斥局外人的屏障:对局外人设定了界线,因此参与主体知道谁在参加,而谁被排除在互动仪式之外,有了明确的参与者。3.相互关注焦点:参与互动的主体在互动期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并通过相互传达该关注焦点,且彼此了解这一共同关注的焦点。4.共享的情感状态:参与互动的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互动仪式的构成要素之间会相互影响,形成反馈作用。相互关注是构成互动仪式的必备要素、是互动仪式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当参与者将注意力聚焦于共同关注的事物时,他们也就开始相互关注与影响,产生一定程度的情感连带。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相互关注是师生互动关系建立的基础。情感能量是互动仪式的核心要素和结果,参与互动的主体主动强化共享的情感和共同关注的对象或活动,会使后续有规律地持续开展互动这一行为成为可能。
(二)秘书实务课程课堂师生互动的仪式特征。根据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秘书实务课程课堂师生互动有确定的授课对象,明确的身份认知、角色设计、实训要求、课程评量、互动投入、互动目标标等一系列互动仪式要素,即秘书实务课程教学中有固定的班级同学、教师,在固定的时间有共同的关注,在固定的地点实现共同在场,而且互动主体之间形成了排斥局外人的屏障,构成了特定的“教学仪式”。互动仪式链理论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安排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开展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互动:课前,教师设计项目任务书引导学生自学,师生线上展开互动;课中,学生小组合作展示,教师创设学习氛围,师生合作探究,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优化探究反馈,师生线下互动;课后,师生线上讨论,学生总结反思、提交项目材料,教师整体评估。因此,在线上、线下互动过程中,师生一直持续相互关注,不断创造共同关注的焦点,积累互动情感能量,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秘书实务课程课堂师生互动现状分析
(一)互动仪式情境:传统课堂教学,课堂仪式感不强。目前教室作为多数秘书实务课程教学的互动情境,课堂仪式感明显不足。铃声、讲台、黑板、座位等传统课堂互动仪式的符号,无法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特殊的仪式体验。秘书实务是理论与实践一体的课程,旨在引领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力与秘书仿真工作相结合,解决实际的行政管理领域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因为没有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不能给师生带来仿真教学环境那样的仪式体验。此外,目前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情境还暴露出诸多不足,如知识性的教学目标、教材式的教学内容、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等都有待提升。
(二)互动仪式主体:用情投入,但互动主体角色履行不足。如果将课堂教学视为仪式,教师的情感能量投入会直接影响秘书实务课堂师生互动仪式的效果。秘书实务作为一门强应用的课程,要求教师同时具备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如今,受种种现实原因的影响,承担秘书实务课程的教师多从不同研究领域、带着不同的学科背景改行而来,没有系统接受过秘书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也缺乏必要的党政商务秘书履职经历,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与实践能力均有欠缺,导致课程教学与现实应用的疏离与脱节。尽管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角色来适应工作,多渠道提升专业知识与事件能力,但在互动形式上,教师和学生对师生的角色认知存在偏差,即仍以教师为主角,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没有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互动仪式流程:过于程序化,共同焦点的缺失。师生间的互动仪式具有“集体性”,在师生集体交往互动中,师生相互关注培养共同的焦点,完成相关教学任务。秘书实务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设计不足,一般按照“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教学总结”等程序化的环节与学生展开互动,以此完成教学任务。程序化教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但也会出现因缺乏创新性而将“书本搬上课堂”的现象,不能有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营造仪式的共同关注焦点,因此多是低效的强迫性仪式。
(四)互动仪式效果:缺乏情感关注,全面育人机制有待探索。作为师生互动仪式的投入资本与产出结果,秘书实务课程教学中情感能量的迸发有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而情感能量的持续迸发,也会逐渐成为一种共享符号,提升师生间的信任和认可,促进良性师生关系的养成。该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仪式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弱化。师生沟通是营造良性师生关系的基础,在秘书实务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除了教学过程中的言语互动外,课余则很少有沟通与互动,这必然会影响师生关系的良性建构;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关注。秘书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讲解,课程的德育和价值引领功能缺失,教师在授课中更专注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关注,不能很好地将德育潜移默化融入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情感连带较弱,不能有效实现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
三、秘书实务课堂师生互动提升建议
(一)创设课堂师生互动情境的仪式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创设课堂师生互动情境的仪式感。首先,根据课程设计需要,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组建秘书事务所,创造“工作仪式感”,事务所项目任务与秘书实务课程目标一致。教师担任所长进行业务指导,学生根据任务分工担任其他相关职务。通过秘书事务所成员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多层次交流,促使师生实现情感融合,为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创造集体符号以增加课堂互动的仪式感。如职业人的身份、事务所章程的制定、事务所名片设计、员工绩效的统计、优秀员工的评选等。此外,设计项目任务单和课程学习手册,每次任务的实施由项目任务单自主学习、团队分工协作、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总结汇报等组成,每位同学的参与情况与团队绩效工资息息相关,且员工工资和绩效与课程最终成绩挂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
(二)明确课堂师生互动主体的角色地位。课程教学活动应定位好师生各自的角色,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首先,在秘书实务课堂教学中,前者应扮演好调度者、指引者的角色,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组织小组合作探究,优化师生互动。项目展示环节,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能做、会听、敢说、乐演,有效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后者则需真正落实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活动起来,成为师生互动的主角。他们要从从属地位转变为学习主体,在课堂中扮演自主学习者、参与者和创造者三重角色。这就需要学生课前充分利用学习通等线上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课中要主动融入小组讨论,认真演绎自己的职业角色,积极参与项目展示,提升课堂的教学实效性。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个体的职业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融合信息化与人性化的师生互动流程。《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与“互联网+教育”的推进,让师生互动更为高效。秘书实务课程应结合课程特点,在师生互动流程中融入信息化和人性化要素,实现师生情感能量的有效聚集与激发。一是要借助超星学习通,制定互动仪式规则增强课程仪式感。教师要结合本课程混合教学和项目任务型教学的特点,编制课程学习手册,明确课程评量标准和班级互动规约,如课程期间需着职业装、佩戴秘书工作牌、事务所成员要按时超星学习通签到、认真完成任务书、每周小组开会、修正学习计划等。二是推动互动仪式进程。对事务所成员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真实介入度保持关注。如对于部分事务所完成任务不积极的情况,可运用超星学习通中的“选人”功能,随机选人分享任务完成情况,如此既可调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又能增加课堂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又如为了充分发挥优秀秘书事务所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可让其通过超星学习通“抢答”环节分享学习成果,其他事务所学习改进,保证课堂互动仪式参与的全员性。三是以学生为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互动评价反馈体系。教师可以制定课程评价量化要求,并根据项目任务评量内容及权重分和项目任务评量标准,评价学生在各个项目任务的参与与完成情况,包括学习记录、出勤表现、项目完成度、团队任务贡献度等,并及时进行针对性反馈。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和情景模拟环节中宜多用肯定性评价。如对主动发言者的口头表扬、对情景模拟到位的充分肯定,在具体任务展示环节进行合理化建议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性化关爱,促进师生间情感能量的正向传递。
(四)构建具有情感连带的全面育人机制。建立持续的关注焦点与情感连带是师生互动仪式的关键部分。构建具有情感连带的全面育人机制,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二是建立多维师生互动平台。新媒体发展为师生的交流互动带来生机和活力。在课堂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利用超星学习通建立多维多样的师生交流互动形式,如项目任务准备阶段的线上讨论交流、项目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反思交流、课下科研项目申报互动交流、见习实习交流等。三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教师应坚持全面育人理念,从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学习、技能培养、思维创新、素质提升等多方面入手,用心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秘书人才。要完善秘书实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如在教学中巧妙设置情感触点,围绕课程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又如在教学设计中选择典型案例或材料,作为教学仪式中的情感触点,注重在学生审美、情感、道德等精神层面的引导。借助超星学习通中的互动功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所有的教学任务中来,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技能实训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