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粮食物流2021年回顾与2022年展望

2022-12-03吴志华苑浩妍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粮食应急供应链

吴志华,苑浩妍

(南京财经大学 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江苏一带一路研究院/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

1 2021年中国粮食物流发展回顾

2021年,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多点高发态势,如何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与各种态势下的粮食基本供应,引发各方对中国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的高度关注。经过不懈努力,2021年中国粮食物流很好地支撑了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需求,并在应急物流保障、三链同构、“一带一路”粮食供应链柔性,以及粮食物流信息化与智慧物流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1 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优质粮食物流工程得到有效落实

2021年,优质粮食工程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进一步重视。粮食物流作为优质粮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打造和粮食市场流通等得到了系统、稳实发展。新疆自治区致力于发展智能化的优质粮食物流,推动了当地面粉、粮油品牌的创建和可追溯系统的建设,促进了粮食物流全产业链布局;辽宁省积极参与粮仓改造、扩大粮食物流交易中心、稻米恒温鲜储库项目,不仅增加了优质粮食供给,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腾飞;四川省利用当地特色优质资源,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打造了一条高原青稞“产购储加销”物流全产业链,推动菜籽油“菜花蜜油粕”向多业态方向融合发展。2021年,优质粮食工程“遍地开花”,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全国粮食总产量68 285.00万t,比上年增加1 335.00万t,增长2.0%,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6.50亿t以上(见图1)。

对于优质粮食工程,国家在高度重视其生产与收储的基础上,还特别关注在疫情防控期间流通配送体系的运转[1]。2021年,粮食生产、储备、流通不断向科学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全国几大粮食产区(例如河南粮产区)建构了一批集配送、加工、贸易、金融、信息化服务为一体的粮食物流园区,促进了粮食仓储物流集装单元化、集散分拨、公铁水联运等功能的提升,进一步保证了粮食供应链上中下游衔接的高效率[2]、供需匹配的精准率。例如,多式联运模式在山东省大力推进,带动了粮食物流运输工具、集装设备的高效匹配和共享使用[2],另一方面,散粮直达班列不仅在关键节点处设岗,还推动了粮食物流的一体化建设。

“手中有粮,遇事不慌”,优质粮食物流工程也特别关注粮食产后服务,因此2021年国家更加重视自2017年以来建设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截至2021年6月,国内建立起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 300多个,覆盖了1 000多个产粮区[3];全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投资超百亿元,提供储粮场地、质检、保管、装卸、清理等条件,形成了“五代”式系统服务。2021年秋粮上市,山东省内280多家产后服务中心帮助当地农民清理烘干约50亿kg粮食,助农减损增收;南通市共投入6 000多万元,建成16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先后为1 000余户种粮大户直接提供粮食产后服务[4];企业也积极参与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建设,比如,中化农业公司以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引领,为广大粮食收购网点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中粮集团协同18家合作社组建了粮食产业联合体。依托日益健全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快捷地确保了粮食安全、节粮减损和地区增产增收。

1.2 应对新冠疫情多点高发等公共事件的粮食应急物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尤其是2021年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后,原粮快速加工、成品粮迅速投放是保证供应的重点,因此粮食的应急保供与粮食流通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比2020年,国内现已形成了以加工、储备、配送、供应为重要节点的粮食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粮食的应急保供能力日益强大。2021年9月30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包括中粮集团在内的68家企业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截至2021年年末,国内约建立起应急加工企业5 500多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5 000多个,应急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在141万t左右[5]。与此同时,国内也更加重视粮情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的快捷响应,以保证“战时”供应的快捷和准确。

粮食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的进一步落地与加强,促进了我国以“应急保供”为重要使命的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绿色生态运输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粮食仓储设施作为粮食应急物流保供体系的初始节点,在整个粮食物流供应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年,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粮食应急预案,加强粮食应急仓储设施建设。如四川省全力支持新仓型、新设备、新材料在应急储粮中的运用,将容量约6万t的平房仓改造成了低温储粮仓,且低温储粮仓温度年均保持在18 ℃以下,在实践中发现,粮库水分大大降低,由以前的平均1.5%降低至0.5%,后陆续建设了绿色低温粮库250多个[6];浙江省采用仓顶光伏建设,目的是利用太阳能发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屋面的太阳光辐射,而且为储粮库提供了生态电能,在仓内,使用了横向通风、基于山墙的设风网传热管道等新技术,使得粮堆消除了“热皮”;江西省进一步强化了“应急粮食仓储设施”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中的力度;对于普通民众而言,2021年,我国也为其提供了大约1 000万套经济、适用、防虫、防霉储粮新装具,农民不仅可自备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且也降低了约6%的储粮损失[7]。

在粮食应急保供技术的研发上,“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粮食物流领域的新技术成果。2021年12月7—8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北京举办了“亚洲合作对话框架下绿色生态安全储粮技术”研修班,各个成员国可借助此平台交流生态储粮技术,进一步达成合作并共同致力于粮食应急保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海南省政府与中储粮管理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现代粮食储备物流生态产业园,开展集装箱和散杂货运,设置进口结算中心等;在应急储粮和粮食应急物流环节,我国研发了“智氮”系统,并且开展了臭氧储粮技术试验;在粮食应急物流运输环节,全国各个地区借助铁水联运装卸技术、粮食专用车皮、散粮车和特殊装具,不仅提高了粮食应急物流效率,且对比传统方式高达5%左右的损失来说大大降低;我国应急粮食物流不断向智能化发展,冷链物流、大件运输和无车承运得到了进一步推动与升级;中粮集团采用新型粮食应急运输方式,损耗更是控制在0.1%以下,此外,为做好应急保障工作,中粮集团构建了“三铁两海一江”的物流大通道,也进一步开拓了西南地区的粮食产业。总之,2021年以来,粮食应急物流技术产业加快升级、物流成本持续降低,有力地提高了应急物流的运输效率。

1.3 基于物流产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的粮食三链同构工作得到重视与发展

充满不确定性态势下高质量与快速响应等发展要求,大力促进了中国粮食物流产业链供应链整合。以物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为主的粮食三链同构工作得到更加重视与发展。首先表现在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目标的全产业链的重视与应用上。国粮办标〔2021〕370号指出2021年需健全粮食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更好服务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地政府部门积极引导粮食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品质,助力构建高效敏捷的粮食供应链网络,推动了“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三链同构”工作的开展;2021年10月16日,于武汉举行的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上,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提出持续供好粮,着力构建从原粮到成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的格局。

“三链同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促进了我国以“三链同构”为重要使命的粮食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诞生与发展。无论是山东滨州还是浙江湖州,都借助于当地特色粮食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优质、“明星效应”的粮食产业,并创建了以示范企业带动当地粮食产业形成集聚效应的模式;安徽阜南以“优质粮食工程”项目为依托大量种植优质小麦,2021年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到2.3万hm2[8],当地形成了一条“产购储加销”的粮食供应链;2021年河南省小麦整体质量较好,容重较高,水分较低,小麦容重均值792 g/L,较去年增加2 g/L[9],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小麦供应链体系;实施品牌战略是推进粮食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先导,新疆已完成84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1个粮食质量监测站,22个“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项目建设[10];中粮金科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国际前沿技术,布局粮食供应链金融业务,深入挖掘粮食行业数据及价值,以技术驱动粮食金融业务创新,优化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打造了全新的农业及粮油食品生态圈。

维护粮食安全,从长远来看,保证粮食供应链的可持续运转是关键。中粮集团近些年一直在增强农产品的可追溯性,以此来建立可持续的农产品供应链。与此同时,以“一带一路”政策为主导,中粮集团积极参与国际粮食扶持工作,因地制宜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技术指导,推动了沿线国家粮食大幅度增产;我国不仅进口泰国、缅甸等国家的优质大米,同时也对他们进行农业技术指导的反馈,在加工、运输方面给予金融和技术扶持,因此,这些国家粮食供应链水平不断提升,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保证了我国国际粮食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来看,2021年国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积极打造属于自己的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扩大了粮食“朋友圈”,促进了粮食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4 着眼于国内外双循环的“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供应链柔性日益增强

针对国际粮价频繁震荡,国内应急物流不断增加等问题,如何从国内外双循环角度,有效防止近远期风险滋生是2021年粮食物流供应链的一个突出特点。2021年,中国粮食物流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新发展格局要求,促进了粮食物流供应链柔性的增强。我国在2021年初,就着重完善粮食水路、铁路和公路等大宗运输物流条件,创建并完善粮食需求与运力供给的对接机制,较好地促进了粮食收购、进口与成本降低;12月,中储粮集团公司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严格落实《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粮发〔2018〕99号)、《关于2021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有关政策的通知》(国粮粮〔2021〕42号)有关规定,确保做好政策性粮食收购工作,做到监管工作透明且公平,同时影响相关粮食企业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粮食进口,以及国有粮食库存向社会粮库的逐步转移等工作,社会储粮结构更加合理,粮食物流高质量发展与抗风险能力不断加强。

其次,流通监管作为“一带一路”粮食物流和供应链风险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也日益得到完善和强化。国粮法〔2021〕205号明确提出推行“互联网+监管”,鼓励各级各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行粮食物流监管及其基础上的监管数据共享共担;国粮办执法〔2021〕266号提出做好秋粮定点、收购特别是验收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对政策性粮食的收购监管;4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进一步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部门的粮食储备协同监管,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山东局、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签署了粮食储备协同监管协议;12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相关部门单位研究并制定了“1+N”粮食系列政策文件,创新性地加强粮食物流监管、强化粮食依法治理、严格落实粮食监管主体责任等;截至2021年年底,依法作出粮食监管警告以上行政处罚220多例,罚款超660万元[11],有效震慑了粮食物流监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力维护了粮食流通市场秩序,有效防范了粮食物流供应链中的各种风险,切实增强了粮食供应链柔性。

最后,国际粮食物流供应链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重视与加强。2021年9月1日,《上海市地方粮食储备安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着力鼓励拓宽粮食储备国际合作交流渠道,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粮食流通体系;浙江省印发了《关于加强进口粮食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我国大豆等粮食结构性短缺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2021年9月5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粮食现代供应链发展及投资国际论坛如期举办,国内各大粮食企业依托“国际粮食现代供应链联盟”开展国际粮食供应链合作,共同培育适应纷繁复杂环境需要的新发展模式,尤其是致力于通过进口粮食监管闭环系统,有效防范新冠疫情风险,有效促进了风险防范基础上的业务开发,如中粮集团已将粮食供应链辐射至100多个国家,并且建立了稳定的贸易流通渠道。

1.5 物流信息化及其基础上的粮食智慧物流得到了相对较快的发展

物流信息化及其基础上的粮食智慧物流是复杂多变情况下,中国粮食物流有效满足军需民食等要求的新时代特征与不二选择。针对粮食储备信息化共享不对称、粮库智能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2021年7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制定了《粮食储备管理问责办法(试行)》;国粮执法规〔2021〕141号明确指出需要加强全国各地粮食收储管理部门和相关服务企业的监督与检查,因地制宜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工作,规范其行为,确保权责一致;国内的信息网络体系比较健全,因此粮食物流可以通过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共享,2021年国内建立了省市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了全国协同运转、高效迅速,在此基础上整体提升了粮食和物资储备监管法治化水平。

全国各地物流收储技术也向着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2021年以来推动了粮食收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增强了对粮库的管理能力。广西积极向农业机械化靠近,集中力量研发“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项目,湖北、辽宁省政府与企业合作,在收粮方面进行规模化机械作业;山东在粮食应急指挥平台和预警系统方面有所成效,内蒙古试点采取射频识别电子标签(RFID)技术,以物资收储全过程为主体构建了可追溯的粮食数字化信息链。其次,全国粮食仓储行业广泛应用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四合一”储粮新技术,推进智能化粮储建设,应用物联网技术、气调储粮、低温和准低温储粮等技术,在粮食安全仓储、“不落地”储粮、质量安全等领域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北大荒集团数字农牧场构建基于4G/5G网络的大型农业机器人智能协同作业系统,借助智能农机实验管理平台,无人收割机在出入库时可实现自动泊车、无人驾驶等功能,也可根据本身机器性能选择水、旱田地块作业,选择插秧、播种、植保、收割等作业类型,可进行粮食物流任务管理和已规划的粮食物流路径管理等,实现了粮食物流智能化管理。由杭州拼便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不仅为各个粮食物流环节中的客户和服务提供商提供详尽的咨询服务和信息,同时通过采集的信息根据实际需要实现增加输送路线以及路线经过的配送点信息并对配送路线进行优化调整以实现粮食物流配送调度管理[12]。按今年发展来看,今后粮食收储、物流行业更加注重安全防控和现代物流发展,会更加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新设备的推广,进一步保证储粮运粮的安全。

2 2022年中国粮食物流发展展望

展望2022年,中国粮食物流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急物流保障、三链同构与物流信息化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将得到持续重视与完善发展,同时中国粮食物流的数字化、社会化服务保障、绿色与应急粮食物流,以及供应链合作等将得到创新发展。

2.1 着眼于优质粮食物流工程等的数字化、社会化服务保障得到进一步发展

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基。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高效快速、绿色智能的粮食物流数字化、社会化服务将成为必然趋势与发展重点,且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特别是适应公共突发事件高发、叠加的高质量应急要求。

粮食物流数字化、社会化服务,为粮食安全注入“强心剂”。现如今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比较成熟,粮食物流服务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尤其是在粮食产后服务、粮食物流信息采集追溯方面卓有成效,但在补贴政策、奖励制度、农企合作方面仍存在些许问题。针对粮食物流补贴政策存在漏洞、奖励制度不到位、农民与企业之间信息共享不充分等问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粮食物流补贴政策,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此,2022年政府部门应积极探索粮食物流社会化服务新方式,进一步强化优质粮食物流监管工作,实现稻米、小麦、玉米物流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打造优质粮食物流服务体系;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新粮食物流产销区合作机制,合理保障农民种粮利益。总之,打造好监管现代化、物流节点清晰、农企广泛合作、龙头粮食物流产业集聚的优质粮食工程,无论是监管,还是保障服务,以及以社会化服务为特征的优质粮食物流建设势必得到进一步发展。

2.2 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与应急粮食物流继续成为发展重点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13]。稳住可持续发展基本盘、保障粮食供应,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下发展的重点[14]。因此,2022年国内会继续遵循“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部署,助力应急储粮、优粮优储和绿色粮食物流,以及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粮食流通监管体系建设[15];各地政府、部门应健全粮食物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粮食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各地应加强绿色智能粮库建设,促进人防技防相结合,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15];同时,鼓励粮食企业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呼吁全社会坚持节约优先,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反对食物浪费等。

另外,面对世纪大变局、后疫情影响、俄乌冲突等复杂态势,各地各级政府势必继续重视粮食应急物流建设,动态完善各种层面的粮食应急供给预案和市(县)成品粮应急投放方案,争取形成以监测预警网络、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和应急物流投放网点为支撑、以政府粮食储备为基础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做到保障体系有支撑、市场波动有监测、应对变化有预案、保供稳市有责任[16]。

2.3 着眼于“一带一路”粮食物流的供应链合作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至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物流往来频繁。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以及新冠疫情等国际重大突发性事件对我国的国际粮食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应合理利用“一带”与“一路”的风险分散性特点、中欧班列返空运粮等方式提高中国粮食安全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以上做法势必使得着眼于“一带一路”粮食物流的供应链合作得到进一步重视[17]。与此相适应,2022年,为缓解粮食结构性短缺与供需波动,我国将进一步强化“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战略的有效实现,同时将积极推动以增强国内高品质、稀缺品种开发能力与建立安全、高效、绿色的“一带一路”粮食物流产业链供应链;推进粮食进口市场主体多元化、分散化,系统考虑多种形式与沿线国家、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一带一路”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业务合作;利用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中欧班列大会等有利机会,积极探索中欧班列返空运粮等与进口粮食海洋运输相互补充的综合对策。

3 结 语

回顾2021年,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促进粮食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粮食“三链同构”体系得到较大程度的重视,智慧粮食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物流、优质粮食物流工程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应对新冠疫情多点高发等公共事件时我国粮食供应链呈现出较大的柔性,并日益智能化、生态化,以及国内国际粮食供应链双循环体系稳步发展。展望2022年,我国优质粮食物流、绿色物流、“双循环”体系、风险防范和供应链物流得到进一步重视。同时,优质粮食物流工程的数字化、社会化服务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与应急物流与“一带一路”粮食物流的供应链合作将更加得到重视、加强。

猜你喜欢

粮食应急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那些教我们珍惜粮食的金玉良言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