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居乡村建设背景下宜居农村养殖污染治理研究

2022-12-03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宜居畜牧业环境污染

申 鹏

兰州博文科技学院,甘肃兰州 730101

1 宜居乡村建设背景下宜居农村养殖污染类型

1.1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1.1.1 农药、化肥污染宜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被排放出来,给水源带来危害。化肥至少增加了现代农业产量的1/4,在发达国家甚至更高,达到50%~60%。宜居化肥的使用规模大、效率低。农药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液体喷洒和粉末喷洒,只有小部分农药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其他(80%~90%)农药会散布在农作物周围,并且严重污染当地环境。这些残余物进入生态系统后,会改变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严重制约生物多样性的平衡发展,导致各种生物减少,破坏长期的生态平衡。长期使用农药也会使这些害虫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使今后防治病虫害变得更加困难。散落的农药遇水后会迁移到地表水中,污染灌溉水体。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农药会分散到空气中,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大气环境[1]。

1.1.2 塑料薄膜的过度使用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升温保水功能,提高作物产量,扩大适宜种植面积,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目前,聚乙烯(PE)是市场上塑料薄膜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稳定,但分子量较大,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它可以在土壤中存在数百年,而且有大量的回收工作,其中许多塑料薄膜不会被回收。近年来,塑料薄膜的残渣开始增加,这将破坏土壤结构,弱化土壤渗透性,减少含水量,弱化耕地的抗旱性,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导致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2]。

1.2 畜禽养殖污染

1.2.1 水污染宜居的畜禽养殖比例较大,占总养殖量的70%~80%。在以畜禽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宜居农村地区,宜居周边村庄普遍散发恶臭,污水随处可见,严重污染宜居农村土地和水源。在宜居农村畜禽养殖的过程中,畜禽养殖所使用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物质。将这些废水排放到水源,会提升河流湖泊的养分丰富度,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威胁人畜饮用水安全。同时,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水源,会杀死水中原有的生物,使水体发臭、发黑,失去原有的水源功能。根据最新版的全国污染普查公报,2000年,农业地区水源中氮、磷、钾含量分别占总污染的47%、3%和17%。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宜居农村地区滥用化肥和农药外,还在于农民养殖牲畜的废水排放。

1.2.2 土壤环境污染宜居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掩埋,掩埋会直接造成土壤污染。有害畜禽养殖废弃物会破坏和腐蚀土壤,直接造成土壤污染;埋藏处理还会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减少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增加有害微生物的数量,直接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由于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物质会在地面上长期积累,影响土壤的酸碱度,进而影响周围动植物的健康生长[3]。

1.2.3 环境污染目前,宜居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气味污染、废弃物污染和细菌污染。恶臭污染在畜禽养殖业中最常见,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使人们难以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例如,一个养猪场已经建立了3年,据周围居民透露,该养猪场在建成的第二年就散发出强烈的臭味。大多数居民都想搬离这里,因为他们无法忍受这种气味。可以看出,气味污染会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

1.2.4 粪便和尿液污染宜居大规模农场是畜禽粪便污染的主要“元凶”。畜牧业通过养殖提高经济效益。但由于牲畜的特殊性,牲畜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粪便,很有可能会对农场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据有关统计,近3年来,宜居粪便排放量已达20亿t,是宜居工业固体废物总量的3倍。如果这些粪便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很容易污染土壤、空气和水资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粪便中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远远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总排放量。因此,应加强对这方面污染的检测。

1.3 宜居农村工业生产污染

近年来,宜居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越来越明显,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例如,农业中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造成的污染直接影响了生态平衡。相关数据显示,现阶段宜居每年农业使用的农药超过150万t,农药进入土壤、水源和农产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宜居农村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染最严重,对环境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例如,一些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自身经济和技术因素的限制,难以解决自身的污染问题,直接排放污染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最终限制了宜居环境的建设。

2 宜居乡村建设背景下宜居农村养殖污染治理现状

2.1 畜禽粪便处理不当,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

除了国有农场,宜居大部分农场都是私营的,经济相对薄弱,而且这些小农场运营成本高。因此,许多养殖户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会减少投入,特别是在较昂贵的污染控制设施的购买上,不愿投入资金。因此,大多数养殖场会直接将牲畜粪便和污水排入附近的河流,这可以减少大量的污染控制成本,但会对附近造成严重污染。在传统畜禽养殖业中,基本与农业相联系,将畜禽粪便转化为农田养分。然而,目前这种模式可以直接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

2.2 污染处理技术水平低

虽然宜居在促进绿色畜禽养殖发展、加强对小型养殖场的监督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中小型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量已经大大减少。然而,许多大型畜禽养殖场仍然存在大规模的污染物排放,为了节约成本,没有及时更新净化设施,大部分养殖场比较落后,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阶段,宜居宜居农村畜禽养殖仍以家庭农户为主。农民的认识水平有限,资金投入不足,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备匮乏,无法真正实现雨水分流、粪便储存和处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畜禽粪便被随意丢弃,畜禽粪便中所含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转化,大大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污染防治积极性不高

农村大多数养殖场对污染防治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中小型养殖场。由于养殖过程中资金投入相对较小,承受经济压力的能力较弱,管理模式过于粗放,缺乏精细分工,很少将重点放在污染物治理上。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力和原材料成本都在上升。与此同时,用于畜禽免疫的疫苗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导致畜禽养殖业利润较低,经营效益低。一些农场没有精力进行污染防治。从污染防治的角度综合分析,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不仅要建设仓储、处理、运输场所,还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对于中小型养殖场来说,很难大规模地处理污染物。

3 宜居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对策

3.1 宜居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3.1.1 重视选址和规划为了有效控制畜牧业的环境污染,必须重视选址和规划,以适应畜牧业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并相应增加畜牧业的产量。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与选址密切相关。考虑畜牧粪便和污水会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畜牧业应尽可能远离人们的住所,如远离市区,偏远城市环境,接近山森林地区,宜居农村地区等最好的地形是斜坡的土地。在具体处理畜牧业粪便时,必须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80%以上的畜牧业粪便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将畜牧业粪便作为燃料使用。畜牧业的选址必须远离水源,必须对畜牧业建设中的粪便污水收集区进行防渗漏处理。

3.1.2 加强对畜禽养殖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全面分析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以提高畜禽养殖者环保意识为出发点,加强对养殖者的系统培训和管理,强化他们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养殖意识,加强他们对环境污染和治理的学习,全面提高畜禽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在宜居农村畜禽养殖场密集地区,要专门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在普及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向农民传授有效的环境污染控制对策,从根本上减少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

3.1.3 专业污水处理机构建设控制药物残留量,增强饲料的安全性,有利于减少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饲料安全,实现饲料管理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做好媒体宣传工作,在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加强全社会对饲料安全的认识,从源头上监督饲料生产安全,监督技术措施的实施,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条件。同时,加大新型添加剂的研究力度,研发无毒、无污染、无残留的新型添加剂,确保畜禽饲养无污染,并严格执行饲料和兽药喂养管理规定,禁止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品,限制抗生素的滥用。为了解决畜牧业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必须配合环保部门,加大对养殖户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通过抽样调查、秩序纠正等方式,及时发现养殖区存在的不足之处,鼓励环境保护工作。此外,畜牧业要科学育种。无论是饲料配套还是育种技术,都应采用最先进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部分地区依靠畜禽养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居民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应将原来的处罚机制转变为指导机制,建设专业的畜禽污水、粪便处理厂,寻找合适的粪便、废水收集设备,并整合相关人员与生产企业进行采购谈判,以集体采购的形式降低环保设备的采购价格,满足当地群众对环保管理的实际需求,促进当地畜禽养殖人员重视相关环保工作,参与环保工作。

3.1.4 合理调整畜牧业结构饲料利用不充分是畜禽粪便产生有害气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严格控制牲畜饲养的稳定性。草食动物的胃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噬菌体,构成了微生物体系。该系统可实现牧草、秸秆等饲草资源的综合利用,并不断调整畜牧业结构,以适应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为了有效控制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应借鉴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污染前治理的经验教训,加强畜牧业监测,实现科学畜牧业,将其纳入环境管理,不断增强养殖人员的环保意识和动物产品安全生产意识,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生产,加强畜牧业产品质量认证和管理。同时,定期组织畜牧业污染调查活动,以便在第一时间掌握环境污染情况,进而及时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3.2 宜居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3.2.1 构建新型宜居农村生态系统结构现阶段,在宜居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创新,创建新的生态系统,遵循现阶段的发展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全面推进污染治理的新模式,深入分析现有的经济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体系,实现宜居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减少资源消耗,可以增加农肥比例,减少化肥的使用,既解决了宜居农村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问题,又降低了化肥成本,实现了双赢。积极发展现代宜居农村生态系统,优化各层次生态系统,适应新时代发展。同时,特别是在现阶段,一些宜居农村污染来自城市,应该积极发展和完善城市污染的治理机制,这将有助于改善宜居农村环境,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3.2.2 增强人们的污水处理意识污水是现阶段宜居农村最常见的污染,严重影响现阶段宜居农村环境质量。因此,应促使人们增强污水处理意识,合理控制污水,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优化这一阶段的整个系统,加强处理,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满足这一阶段的发展需要。加强宣传,积极开展水污染问题的宣传工作,增强宜居农村群体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开展宣传活动,解释污水问题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危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教育机制,充分发挥教育渗透的优势,引导宜居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对宜居农村生活垃圾的控制,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3.2.3 合理控制乡镇企业污染针对不符合现行要求的乡镇企业,要及时进行综合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污染,避免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环保部门要开展综合监测,严格审查城乡企业,积极改造和创新现有技术,营造优质发展环境,全面开展企业规划,制定完善的制度,满足当前环境发展要求。同时,进一步探索宜居农村废弃物的生态处理模式,集中乡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给予企业良好的支持,促进企业形成环保观念,积极开展环保工作,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以满足新时代对企业发展的新要求。政府应该对企业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度挖掘自身优势,构建新的经济体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4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模式农业发展带来的污染也是宜居农村污染的重点。因此,应该积极发展农业生态模式,用生态学的理念减少农业污染,如农药、化肥、农膜等。积极构建精细化生产模式,全面开发新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如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土壤进行测量,检测土壤的活性,为农民选择最合理的种植和生产技术,尽量选用天然肥料,减少污染性肥料的使用,从而缓解现阶段宜居农村的污染问题。制定完善的农药生产使用标准,尽可能减少农药的负面污染,向宜居农村居民宣传生态种植和经营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高污染、低生产的模式,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推进现阶段宜居农村生态建设,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宜居生态环境问题,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4 结束语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应加强生态环保理念的渗透,改善宜居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宜居农村发展模式,注重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当前方法进行创新,对生态模式和污水处理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制订完善的创新计划,增强人们的环保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宜居畜牧业环境污染
“互联网+”时代环境污染治理转型发展分析与思考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健康传播在畜牧业领域的实践分析
贵州:生态宜居 留住乡愁
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