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与农业机械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2022-12-03王艳,路辉
王 艳,路 辉
连云港市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江苏连云港 222000
水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广阔的种植面积,伴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水稻栽培技术也得到了优化和升级,农业呈现出了机械化的发展趋势。水稻的高产既与栽培技术的水平和应用情况息息相关,也与农业机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入分析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对水稻高产的影响,能够提升水稻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的应用效果,从而为水稻的高产、优质提供保障。
1 水稻栽培现状
水稻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有几千年,在长时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从水稻种植到水稻收获的一套完整的种植流程,就目前我国水稻栽培的现状来看,水稻栽培的总体趋势保持平稳。水稻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比较广,可以说是种植面积最广的农作物,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关系着民生和农业经济发展。
由于我国水稻种植的面积比较广,水稻的品种比较丰富,目前在不同的种植区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种植体系。我国水稻栽培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是非常稳定的,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2 水稻栽培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不到位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农业整体上呈现出了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农业机械在水稻栽培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由于目前大部分农业机械都是属于私人财产,主要利用行政手段管理农业机械,而管理的服务措施存在一些不足,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部分不清楚农业机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农民,容易在农业机械的购买上出现问题。从水稻栽培机械的角度来看,部分农民在购买农业机械时具有随意性,导致购买的农业机械的类型不适合水稻栽培;部分水稻农业机械受机型条件的限制,不能应用于较大的领域;部分农民为了节省成本,购买了质量不高的水稻栽培机械,经过短时间的使用后就出现各种故障等等[1]。水稻栽培机械的市场混乱,行政手段的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2.2 农民技术素养不高
大部分农民在栽培水稻时,只看到了水稻栽培的经济效益,没有认识到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背景下,学习有关农业机械知识的重要性。农民缺乏技术素养,导致无法解决操作水稻栽培机械时出现了各种问题,不仅降低了水稻栽培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对农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然而,大部分农民面对这种情况,只是一味地认为农业机械有问题,不够完善,并没有寻找自身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对农业机械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3 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及其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3.1 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
3.1.1 科学选种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有很多,水稻种子至关重要。为了实现水稻高产,必须在播种水稻之前科学选择最适合实际种植条件的水稻品种。在选择水稻种子和品种时,既要考虑当地土壤条件和耕种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种植的水稻品种,确保种植条件能够支撑水稻的顺利生长,实现水稻高产;又要确保选择的水稻种子符合种植标准,确保种子能够顺利生长,保障和提升水稻栽培的效率和有效性。
3.1.2 种子处理在水稻栽培开始之前,种植户还需对种子进行处理,确保种子质量。高质量的种子能够增强水稻植株抵御逆境的能力,为水稻植株健康生长提供保障。在培育水稻种子的过程中,要及时记录与种子发芽相关的数据,开展对应的试验掌握水稻种子发芽的具体情况,为下一阶段种子发芽提供参考。水稻种子发芽率应保持在90%以上,如果发芽率过低,基本产量都很难保障。在培育水稻种子的过程中,需要对种子进行晾晒,足够的光照能够提高种子存活率。同时,还要注意对水稻种子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杂质对种子生长的不利影响,增强水稻种子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从而使其健康茁壮成长,为高产提供保障。
3.1.3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水稻播种后,需开展合理、科学、标准的田间管理工作。田间管理工作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技术性特点,种植人员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2]。
首先,选择合适的田间管理技术。在选择田间管理技术时,需以种植水稻的品种和水稻种植的实际环境为参考,确保通过田间管理工作,水稻在种植期间能够有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注意控制稻田土壤的氧气和水分含量,选择合适的除草、灌溉、施肥方式,确保田间管理技术的科学、合理性。定期开展除草工作,选用有效除草、不影响水稻植株正常生长的方式,为水稻高产奠定基础。
其次,开展合理的施肥工作。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水稻生长的阶段不同,对肥料的需求也不同,相关人员必须对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的关注,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确保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拥有足够的肥料。在进行施肥时,需要立足于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补给肥料,避免水稻营养不足而影响产量。
最后,开展合理的灌溉工作。水分对水稻的产量也有重要的影响,为实现水稻栽培的高产量,在种植期间,需要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指导灌溉工作的开展,确保灌溉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水稻生长拥有充足的水分支撑,从而提高产量。制定灌溉计划要综合考虑气候条件、栽培技术和水稻生长特点,杜绝大水漫灌,严格把控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3.1.4 预防病虫害 病虫害对水稻的产量有着致命的影响,必须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在预防病虫害时,可以综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在不危害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消除,以实现水稻高产。
目前,预防水稻病虫害主要以化学防治中的农药为主。危害水稻的病虫害存在不同的种类,农药的选择必须具有针对性。如果选择的化学农药与预防的病虫害种类不符,不仅不能有效预防,还会对水稻的健康生长造成危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为了减少对种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应尽量选择毒性较低的农药。此外,在利用化学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时,需定期更换农药种类,长时间使用一种农药,害虫会产生抵抗力,影响农药效果。
3.1.5 提前准备工作开展提前准备工作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基础环节,主要有土壤处理工作、控制温湿度工作以及技术准备工作。开展土壤处理工作,需要观察种植土壤的具体情况,水稻的健康生长离不开优质的土壤条件[3]。观察种植土壤,可以通过提取样本判断土壤的软硬程度,观察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控制土壤湿度和温度,水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水分不足容易造成水稻死亡,影响产量;做好技术准备,种植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水稻种植的技能,为水稻产量的增加提供技术支持。
3.1.6 利用催芽技术水稻种子发芽的时间也会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利用催芽技术,能够缩短水稻种子发芽需要的时间,从而助力水稻高产的实现。在利用催芽技术时,需要严格控制水温。基于减少成本和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的要求,催芽技术必须坚持快、齐、匀、壮的原则。尽量把水稻种子发芽的时间控制在2 d之内,种子发芽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发芽要保持均匀,水稻芽需要具备较强的抵御能力。
3.1.7 科学控制水温 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温控制对水稻的产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水稻在合适的水温条件下能够生长得更好。大部分水稻种植的时间都是在春季,春季存在一定的昼夜温差,温度过低时需要采取保温措施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保障,受到冷空气影响时,需要为水稻营造高温的生长环境,避免水稻产量受到影响。
3.2 栽培技术的影响
科学、合理地应用水稻栽培技术能够在水稻种植面积逐渐缩小的情况下,保证水稻正常生产,提升水稻产量,从而满足市场对大米的需求。在利用水稻栽培技术的过程中,种植人员需不断对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创新,提升水稻种植的科学性,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提升水稻品质。
4 农业机械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4.1 农业机械的具体应用
4.1.1 机械育苗 水稻育苗工作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传统水稻育苗的方法主要将种子放在火炕上或太阳下晾晒,让种子具备发芽条件。这些方法不能够有效控制水稻种子的温度,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但育苗效果并不理想[4]。利用水稻育苗机能够为水稻种子提供一个恒温的发芽环境(38℃左右),使水稻种子破壳速度快且整齐,在加快水稻种子发芽的同时保证发芽质量。
4.1.2 机械整地传统的水稻整地方式耗费的劳动力多,时间长,整地效果也比较一般。利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整地机器能缩短整地时间,减少对劳动力的消耗。种植户可以把水稻秆融入稻田中,水稻秆中的钙、磷、氮、钾等各种元素都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升。利用机械整地可加快整地的速度,确保稻田土层的翻耕深度保持一致,整地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4.1.3 机械播种机械播种能够利用直播机器把水稻种子播种到稻田里,省去传统水稻播种的起秧苗、移栽秧苗等环节,增强了播种的便利性。依据播种时的不同用水量,水稻的机械播种可以分为机械水直播和旱直播2种。利用机械进行播种能缩短水稻苗生育期,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确保水稻苗的数量充足,降低播种成本,提高水稻成穗率,提升秧苗素质,加快秧苗积累光合产物的速度,增加秧苗积累干物质的数量,增强秧苗吸收养分的能力和秧苗根系的活力,为水稻的高产提供了充足的支撑。利用机械水直播,对播种的时间、密度、播种量以及水稻植株的距离进行调整,能够增加水稻植株的穗数,保证单个水稻植株拥有充足的养分,从而实现水稻的高产;利用机械旱直播,协调水稻品种、播种量以及植株距离的关系,选择抗杂草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从而让水稻植株拥有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推动水稻的高产。
4.1.4 机械灌溉施肥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水源和肥料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的人工灌溉和施肥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会存在灌溉施肥不及时、不科学的情况,给水稻的高产造成不利影响。利用机械进行灌溉施肥,能够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科学、合理的水源和肥料,不仅效率高,而且更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灌溉施肥的机械化,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灌溉和施肥工作,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障了水稻的产量。
4.1.5 机械插秧水稻的机械插秧是利用插秧机开展插秧工作,与传统人工移栽的水稻相比,利用插秧机种植水稻,提高了插秧工作的效率,节约了肥料和水资源,提高了水稻的成穗率,增强了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加大了水稻植株的增产能力。机械插秧包括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5]。在进行毯苗机插时,水稻的秧龄需要控制在20~25 d之间,植株的间距保持在12 cm以下,水稻植株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和光合辐射量等,有效提高产量;在进行钵苗机插时,不同品种水稻的种植密度会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4.1.6 机械抛秧 机械抛秧主要是用抛秧机把水稻苗抛向空中然后落入田里,这种方式能够实现秧苗的均匀抛撒,秧苗的根系发达且活力强,稻田的通风和光照条件更好,水稻植株的光合效率更高。但这种方式种植的秧苗在分布上没有一定的顺序,遇到恶劣天气容易发生倒伏。种植密度是影响机械抛秧效果的主要因素,在进行机械抛秧时,要从水稻的品种、水田土壤的肥力、秧苗的素质等方面对水稻的群体质量进行优化,选择适合机械抛秧的品种、密度以及施氮量,从而实现水稻的高产。
4.2 农业机械的影响
4.2.1 增强土壤肥力,提升种植效果农业机械转变了传统的稻田耕作方式,在提升耕作效率的同时增强了稻田土壤的肥力,农耕机可以将稻田中的水稻秆、杂草等物质深埋在土壤中,还能消除一部分稻田土壤中的害虫。同时,农耕机还能够轻松地把深层水分充足湿润的土壤翻耕到表面用于种植,保障了种植土壤的水分。此外,部分具有重镇压器的先进的农耕机,还能优化种植土壤的密度和结构,为水稻种子的存活提供优质的条件。水稻的种植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产量也就自然会得到提升[6]。
4.2.2 降低施肥成本,增强水稻防御能力 利用农业机械栽培水稻,能够降低施肥成本,从而在增强水稻防御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水稻的高产。在使用农业机械进行施肥时,能够轻松地实现深度均匀的施肥,施肥的效率也更加高,降低了肥料蒸发的概率,增强了施肥的有效性,减少了人工施肥成本的投入。利用播种机播种水稻时,不仅播种效率得到了提升,还能满足不同品种水稻的播种需求。尤其是在生物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各种新型水稻对播种的要求极高,人工播种无法满足,播种机的使用充分满足了它们的播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