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之旅沐文化之风

2022-12-02郭金玲

当代旅游 2022年16期
关键词:扒鸡蓬莱德州

文/郭金玲

[内容提要]山东省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山东旅游把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从景观、饮食、城市发展的角度介绍“孔孟之乡”的历史发展变迁,带你感受不一样的齐鲁大地的人文。

山东是我的老家,虽然脑海中的印象已经模糊了,但小时候的一些印迹还是很清晰的。这次匆匆的山东之旅,虽是管中窥豹,但依然给我很多触动:变化太大了,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臭水沟变得清澈了,还变成了居民的休闲场所;只有两块木板搭建的室外厕所(当年晚上做梦常常会吓醒,梦到木板晃晃悠悠的,生怕掉下去),都变成了设施相对完善的公厕;慢吞吞的公交车现在跑得飞快。

1983年拍摄的《八仙过海》,吸引了无数观众,各个神仙形象栩栩如生,神通广大,让人浮想联翩,幻想着把自己化身为心仪的那个神仙,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愿望统统实现,有时在梦中都会笑醒;2019年,全景呈现新中国外交纪实风格的电视剧《外交风云》拍摄地也以山东烟台为主要拍摄地。

向往已久,终于有机会亲自去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了,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到了出发的日子,迫不及待地和亲属踏上旅途。因为时间仓促,走马观花地游览了几个景点,品尝几种小吃,分享一下。

(一)三仙山之蓬莱

首先来到心仪已久的山东蓬莱。蓬莱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烟台市境北部,北临黄海、渤海。总面积1128.5平方千米。蓬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历代名胜古迹100余处。据《史记》等典籍记载,东海之上有三座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风景区就是把神话传说中虚无缥缈而又令人神往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以满足人们拜仙祈福、祈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

蓬莱的魅力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源于神奇变幻的海市蜃楼奇观和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由于古人对长生不老和神仙信仰的追求,生成秦始皇东寻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的传说,求到最后的结果,却是汉武帝的一番感悟“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但却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正因如此,便有了“身到蓬莱即是仙”的说法,这些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在蓬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淀中熠熠生辉。也对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来到这里祈福。

对于海市蜃楼景象,古人说是海妖和蜃吐气而成,是海上不祥之兆;科技发展到今天,人们才知道是蓬莱沿海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水文条件决定的。地理和水文条件是常备的,而气候条件则不常见,为什么有的游客感叹“可遇不可求”啊!真所谓“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这次笔者也无缘相见,心中很是遗憾。

(二)瀛洲书院的前世今生

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叫李元成的知府在这里建起一座书院,称为莲洲书院。到了乾隆年间,知府张勤望对书院进行了重修,并改称为瀛洲书院。书院四周杨柳环绕,莲芦丛生,小桥亭榭,山光水影,如此优美的环境,成为学子们读书的最佳处。同是山水丛林,同是风韵宜人,瀛洲书院所蕴含的是中华民族以山水比德的传统文化精神,印证的是孔老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圣哲之见,因此也潜移默化地启迪着人们要始终恪守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立修齐志的信条;昭示的是薪火相传、理盛学昌的文化精神。纵观历史上的书院,能够在时光隧道里不断前行的,大多可以用得上“筚路蓝缕”和“惨淡经营”等字眼来形容。然而,能挺立得住的,也的确成了凤毛麟角。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自古以来,凡是一个声誉卓然的书院,它的背后常常是站立着一个或者多个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或文化学者。正是靠着这些人的智慧、汗水乃至财富,这些书院才得以度过重重困难,师魂烛光长明不熄。后期修建的瀛洲书院虽然用的是原有书院的名字,却是为现代文化人打造的一个活动平台。是一座完全按照古典风格建造起来的书院,沉稳端庄,典雅古朴。但是在功能上,却是传统与创新兼而有之。是学者,可以在这里做学问;是作家,可以在这里写文章;是书画家,可以在这里写字作画;是摄影家,可以在这里搞摄影。既不数典忘祖,又在文化内涵上充实、拓展,注入现代文化的元素和气息;既是一个藏书读书的地方,也是一个讲学治学的地方,同时,它还是一个供人们参观游览的地方。总之,这是一个为文化人开辟的天地。随着旅游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到山东旅游的游客数量连年递增,瀛洲书院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北京中华书局代销点。但愿涅槃重生的瀛洲书院,能够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永远靓丽在三山胜境,乃至多少年之后,仍然书香四溢。

在瀛洲书院对面,是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瀛洲仙境,一座高高的登瀛楼肃穆地矗立在泮池一侧。这是根据“十八学士登瀛洲”设计而成的文人写意楼台,是与瀛洲书院相配套的建筑。说来有点意思,“十八学士登瀛洲”典故源于唐太宗李世民建立的文学馆,说的是唐武德四年,秦王既平天下,乃锐意经籍,于宫城之西开设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于是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等十八人被召入馆,称为“天策府十八学士”,又称“秦府十八学士”。本来“瀛洲”一词来自海上神山仙岛传说,即“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之一的瀛洲,却被借用到长安都城的皇宫学馆。进学馆用登瀛洲作比拟,那么,十八学士当被视为神仙一般,是非常体面的。如此看来,唐太宗对文化人是非常器重的,如果不是附庸风雅的话,那么,他的文治武功以及大唐盛世的出现,恐怕与这种招贤纳士之举总有一点必然的联系吧?同样有意思的是,今天,“十八学士登瀛洲”的历史佳话,从古都长安来到了胶东半岛的大海边,成为一处雅趣横生的文化景观,颇能引起人们一些联想。登瀛楼,分明是文学馆的情景再现,是一种崇文情怀的释放,演化的是一种君子的志趣与主张。它与瀛洲书院联结在一起,成为一处接受儒魂洗礼的圣域贤坛,灵犀慧光,灼然可见。

(三)枣庄的来历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每一个城市的名字都是有所不同,也代表了这个城市的特点。例如黑龙江是老工业基地,煤炭资源丰富,以煤命名的城市就有鸡西、鹤岗。听说山东也有一个以水果命名的城市—枣庄,我对它也充满了好奇。借这次到山东游览的机会,来一探究竟。

乍听这个名字,以为这是一个村庄或者小镇,其实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城市,为什么叫枣庄呢?因为这里盛产脆枣,脆枣的果实呈倒卵形,平均单果重8.7克,细脆多汁,甜味很浓。跟当地的老辈人了解,最初不叫枣庄这个名字,原来的名字叫“兰陵”。个人猜想:取名枣庄,大概是为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勤劳和朴实”相对应,也预示着人们的生活幸福甜蜜吧。

(四)舌尖上的美味

山东除了自然风光,还汇集了人文、艺术、美食等丰富的资源,流传于山东各个地区的小吃,也都具有历史悠久的特色,民以食为天,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家喻户晓的小吃吧。

一提到山东小吃,第一印象就是煎饼卷大葱。可能很多山东本地人都没怎么吃过煎饼卷大葱,但是都知道它是山东的传统特色小吃,香脆的煎饼,配上山东本地特产的大葱,再抹上一点酱,一口吃下去,别提多爽了。笔者的老家就是山东,当年母亲嫁到黑龙江,但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乡的味道:到了夏季,中午在地里干完活儿,歇晌时,家里人会提着篮子来送饭,大家三三两两地吃着自家地里种的大葱,卷着自家摊的煎饼,或者把黄瓜扔到井里拔着,凉丝丝的,虽没有山珍海味,却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笑容,一脸知足,吃好后,地头一躺,眯上一觉,胜过神仙。

还有德州扒鸡。德州扒鸡又称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是著名的德州三宝(扒鸡、西瓜、金丝枣)之一。德州扒鸡制作技艺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的“鸡”美食上,绝对可以独占一席。经过独特制作工艺的德州扒鸡,肉烂骨酥,肥而不腻,香气扑鼻,鸡的表皮呈现出金黄色,鸡肉又透着一点红,轻轻咬一口就能感觉到扒鸡的香嫩。德州扒鸡,盛誉全国,驰名天下。其源于明代,创于清朝,传于民国,盛于当今,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早在清乾隆年间,德州扒鸡就被列为山东贡品送入宫中供帝后及皇族们享用。五十年代,宋庆龄从上海返京途中,曾多次在德州停车选购德州扒鸡送给毛泽东主席以示敬意。德州扒鸡因而闻名全国,远销海外,备受中外人士的青睐,凡品尝者无不拍手称绝,被誉为“天下第一鸡”。笔者在家乡也能吃到德州扒鸡,但感觉只有在本地吃,才叫一个正宗。

还有一种小吃,遍布在全国,而且家家离不了—山东大馒头。馒头全国都有,唯独山东的馒头全国闻名。作为粮食大省,勤劳的山东人,研究出了众多的馒头品种,比如胶东花馍馍,签子馒头,戗面馒头,老面馒头等等,其中“个头大”是山东馒头的普遍特点,内层比较丰富,筋道与麦香完美融合,吃起来有天然的香甜味。山东大馒头涂上腐乳、臭豆腐,那是一种享受,胜过美味佳肴,想着都流口水。

(五)尾声

山东是一个锦绣壮美,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丰富而久远的省份。笔者只是从游览过的几个景点及美食方面做了简单介绍,还有传统戏剧、曲艺、版画、技艺及建筑风格等等特色传统文化不能全面介绍,留给大家一份期待,一份神秘,亲自去探求,去感受。

出门几天,感觉到过去只有富贵人家的旅游消费,变得平民化了。时代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人民生活富裕了,幸福感提升了,旅游就是社会文明发展最好的晴雨表。

猜你喜欢

扒鸡蓬莱德州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小作坊长成扒鸡城
蓬莱迎曦
德州鲁源货场信号联锁设备关键技术的应用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德州扒鸡的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
蓬莱凝翠
岱山五云缥缈隔蓬莱
在德州,电力经纪人帮你选电!
德州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