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视角下我国会展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2022-12-02王晶王艺

经济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产业部门会展业会展

王晶,王艺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引言

随着我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会展水平和规模不断提高,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伴随着会展经济不断发展,片面追求利益、缺乏规划等行为给社会经济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垃圾处理困难、噪声污染、资源浪费等威胁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绿色发展战略为基调提出的“绿色会展”得到了大力支持,绿色低碳逐渐成为会展产业发展的主流[1]。在第六届会展文化节上,相关专业人士共同呼吁会展活动需要符合“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会展产业绿色化是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自身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会展业绿色发展理念在社会得到了广泛认可,绿色发展的态势已经兴起。

会展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整个产业链具有明显的跨行业、跨区域特征,能够有效聚集技术、信息等资源,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产生较强的辐射拉动效应和互利共赢作用,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产业的关联效应是指经济系统内部的联系和关联,进一步体现为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里昂惕夫为了更清楚地揭示这一关系,率先提出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以探索经济活动中不同产业之间的经济与技术联系。随着产业关联理论的不断发展成熟,国内学者关注到这一理论对于产业经济密切程度分析的意义,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关于产业关联的研究,在内容上围绕产业关联关系的分析[2,3]和区域主导产业的测量[4,5],研究尺度上从地区到省级再到国家尺度上对具体产业的分析均有所涉及[6-8]。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采用2018 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作为数据来源,借鉴投入产出模型的相关计算方法,从产业关联与波及角度分析会展产业部门的状况,以期为会展产业绿色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联动会展产业与关联较强的产业共同进行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型融合发展机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文献综述

(一)绿色会展

会展行业在发达国家发展较早,20 世纪90 年代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会展的粗放发展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开始提倡“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在《环境友好型会议指南》中指出绿色环保活动有利于会展发展,并通过对会展的一系列活动分析提出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排放的“绿色会展列表”,世界各国对绿色会展的实践由此开始。国外关于绿色会展的研究早期关注生态化会展场馆的搭建和绿色会展法规体系的探讨,力图通过法律法规建设约束会展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引导行业的规范化发展。随着法律体系在会展生态化层面的完善,研究逐渐聚焦到展会参与主体在绿色会展活动中的环境态度感知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9,10],研究证明生态化的价值感知使参与者有更高层次的满意度[11]。

国内对于绿色会展的关注,源于人们意识到会展产业投入大、消耗大、残余大的状况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相较于国外,相关研究起步晚,成果较少。现阶段关于“绿色会展”的研究主要从概念界定、开发模式和评价体系三方面展开。在对“绿色会展”的概念讨论方面,孙明贵从循环经济的原则出发,提出“绿色会展”是指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会展资源,实现会展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2]。颜澄谈到,“绿色会展”的关键是强调会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是“保护性展览”和“可持续性展览”的结合[13]。颜思远指出,绿色会展是综合考虑会展活动的各个方面,把会展活动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现对各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4]。总结发现,目前对绿色会展的定义主要从环境角度强调会展活动的环保理念,但忽视了经济社会维度下的循环可持续性发展。学者们对绿色会展开发模式的研究主要从会展利益相关主体[15,16]、生态化场馆设计[17,18]和标准体系建设[19]几方面进行探讨,从宏观产业层面到特定区域分析会展发展应如何落实绿色低碳的理念。这些研究多通过规范分析定性地阐述绿色会展合理化发展的建议,但缺乏相关实证研究论证,阻碍会展产业进一步科学化发展。关于绿色会展评价指标构建的研究,主要运用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问卷调查等相关定量方法,基于绿色会展的内涵和不同类型展会的内在特征,搭建相关指标体系进行数据分析,为绿色会展的科学化健康发展提供借鉴[20-22]。

虽然国内逐渐关注到会展绿色化对于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且进行了一系列的积极探讨,但目前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实践应用。从会展产业链出发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然而会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把握和整合上下游绿色产业链,理清关联关系。绿色发展视角下的会展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的研究能够探寻与会展关联产业在生态化与和谐共生理念带动下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链的合理布局和会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会展产业关联效应

会展产业具有较强的集聚和关联作用,能够联动多个行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研究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主要关注会展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或产业结构的关系[23],大部分研究结果能够证明会展产业对于区域经济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具有积极作用[24,25]。

在具体层面上展开的关于会展产业关联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对某一具体展会的关联效应分析。通过对有影响力的展会取得的成效以及带来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提出推动发展的对策建议。李智玲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日本筑波世博会、北京文博会的经济连带效应[26];陈洁莹以东博会为例,从社会、政治、经济收益层面运用定性分析和实证检验探讨了会展对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27];依绍华分析了进博会对服务产业的溢出效应[28]。二是对会展产业与城市整体产业的关联状况研究。研究发现会展产业能够辐射较广范围的产业,与旅游、零售、批发、住宿、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关系效果显著,关联产业间的融合协同能够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29]。三是探讨会展产业与特定产业的关联状况。研究证明会展产业与旅游业[30,31]、航空运输业[32]、博彩业[33]等第三产业存在关联关系。此类研究多采用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实证主义定量分析方法探索会展业与各个产业之间的相关关系,从整体产业链到各细分产业的关联研究都有一定的涉及[24-32]。

有关会展产业关联效应的系统研究与实证研究初见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相关经验基础。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投入产出模型构建绿色会展产业,对会展产业前后向关联效应系数和波及效应系数进行测算,试图梳理我国会展产业与各细分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为政策制定和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直接分配系数

直接分配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一单位的产出为其他部门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在该产业部门总产出中所占比例,其公式表示为:

其中Rij表示直接分配系数,Xij表示j部门在生产中消耗的i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数量,xi表示i部门的产出价值。直接分配系数越大,会展产业对其他部门直接依赖和需求程度越高,经济拉动作用越大。

(二)直接消耗系数

产业间后向关联效应通常用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评估。直接消耗系数反映某产业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直接消耗其他产业部门产品和服务,而产生的拉动作用。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该产业的中间使用对会展业的直接消耗量越多,对会展业的依赖性越强。其计算公式为:

(三)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

1.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反映某个产业部门产生的变动对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部门造成的影响。具体来说是指某一产业部门变动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所波及的国民经济总产出的变动程度。系数值越大,表示这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越明显。其公式表示为:

其中Vi表示影响力系数,表示i产业部门的影响力,表示各产业部门影响力的平均值。Vi<1时,说明i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各产业部门的波及影响低于国民经济平均水平;Vi=1时,i 产业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各产业部门的波及影响等于国民经济平均水平;Vi>1 时,i 产业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各产业部门的波及影响高于国民经济平均水平。

2.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反映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均发生一单位的最终产品变动时,某产业部门感应变化的程度。系数值越大时,表示国民经济对这一产业的拉动效应越明显。其公式表示为:

其中Uj表示感应度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的感应度,表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感应度平均值。Uj<1时,说明j产业部门的产业活动对各产业部门的波及感应程度低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平均水平;Uj=1 时,j 产业部门的产业活动对各产业部门的波及感应程度等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平均水平;Uj>1时,表明j产业部门的产业活动对各产业部门的波及感应程度高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平均水平。

(四)数据选取

投入产出表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核算工具,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之间关系和平衡比例的资产负债表。本文选取当前最新的2018 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依据。2018 年投入产出表并未将会展业作为独立的产业列出,无法根据此表对会展业直接进行投入产出核算。李铁成通过展会主体的直接消费支出项目与产业部门进行对应,分离出12 个展览业相关部门计算算术平均值,以此代表会展产业部门[34];许和连等结合湖南省投入产出表,选取8个产业部门计算加权平均值构建会展业[35]。

为此,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经验,融合会展绿色发展理念的独特性,采用国际标准化的《事件可持续管理体系》(ISO 20121:2012,Event Sus⁃tain 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s)对绿色会展活动所提出的规范为原则进行界定。鉴于目前国内对于绿色会展的标准仍在探索建立过程中,尚未形成统一体系规范,因此采用国际上适用性较为广泛的标准。该标准体现会展组织的各个环节包括组织、会展活动管理、展后回收等均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可用于任何类型,任何大小的展会[36]。

因此本文在原有的投入产出表中根据标准中对绿色会展组织环节所做的要求,将所涉及的相关部门按照部门总产出占全部部门产出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加权平均值单独列出,以此构建绿色会展产业部门。

三、绿色发展视角下会展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一)前向关联效应

前向关联效应是指会展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所引起前向关联部门的变化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依赖程度,分为直接前向关联效应和完全前向关联效应。本文通过对会展产业的直接分配系数计算,探究其前向关联效应的产业部门,整理出系数值大于0.1 的17 个产业部门(表1)。可以看出,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品、信息技术服务、铁及铁合金产品,直接分配系 数 分 别 为 0.053542、 0.051254、 0.048326、0.046253、0.033059。表明会展业增加一单位的产出,这些产业部门分别投入0.053542、0.051254、0.048326、0.046253、0.033059单位的产品。

表1 与会展业存在前向关联效应的产业部门系数表

通过分析发现,绿色发展视角下会展业直接前向关联较强的前10 位产业部门中制造业所占比例突出,说明会展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硬件投入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低碳环保的会展发展对制造业绿色化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要求。特别地,与信息技术产业部门的前向关联较为紧密,直接分配系数为0.046253,表明会展信息化管理和智慧化运营等新经济形态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助力,会展发展出现新亮点。此外,绿色会展对电力、燃气、水等环保类原料供应产业部门有持续不断的需求。

(二)后向关联效应

后向关联效应是指会展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所引起后向关联部门的变化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他产业部门的需求程度。通过对会展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计算,整理出与会展业后向关联较为紧密,系数值排名前10 位的产业部门(表2)。整体来看,生态化理念下对会展业具有需求依赖的产业部门主要为产业链的下游部门。以服务业为主,其中批发、商务服务、零售、货币金融和其他金融服务、住宿、餐饮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030214、0.027312、0.025691、0.023171、0.018673、0.016575,说明会展产出每增加1万元,直接批发、商务服务、零售、货币金融和其他金融服务、住宿、餐饮服务业依次为302万元、273 万元、256 万元、509 万元、231 万元、186 元和165 万元。整体来看,服务业与会展业的后向关联程度普遍较高,会展业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较强,绿色会展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现代服务业绿色发展。此外,会展业对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类产业部门的需求旺盛,直接消耗系数达到0.017392。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会展相比,绿色会展对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品产业的后向关联度达到0.013591,说明生态化会展产业的发展对循环经济产业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产生的产业需求量加大,拉动作用增强。

表2 与会展业存在后向关联效应的前10个产业部门

四、绿色发展视角下会展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根据产业波及系数的相关计算可以看出(表3):绿色会展视角下我国会展业的影响力系数值为1.321239,在150个产业部门中排名第28位,较为靠前。数据表明会展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产出能带动国民经济增加1.321239 万元,会展产业最终使用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21239 倍,对其他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表3 会展产业波及系数表

感应度系数值为1.064804,在150 个产业部门中排名第7位,表明国民经济每个产业部门每增加1 万元的产出能带会展业产出增加1.064804 万元,最终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推动力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64804倍。

两个系数值均大于1,即会展业经济效益高于国民经济平均水平。比较两个系数值间的大小关系能够发现,感应度系数的全国产业排名要高于影响力系数,可以解释为会展业前向关联要强于后向关联,受其他产业拉动作用要大于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

会展经济本身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绿色会展是“循环经济”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对会展产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由绿色视角下的会展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可以看出绿色会展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依旧强劲,且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能够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驾齐驱。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立足于绿色发展视角对会展业前向关联效应的分析表明,会展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前向关联度总体较高,对其影响较大,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此类产业部门在会展活动过程中主要应用于会展上游产业链,会展业在前期策划、组织建设过程中主要依托于制造业的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会增加制造业的投入,例如场馆搭建和相关硬件设施供给方面。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会展产业与制造业直接相关,会展产业作为新兴服务业态发展迅速,能够有效带动展会活动过程中配套设施的投入和消耗。绿色会展的发展需要绿色制造产业的参与,实现传统制造业向绿色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会展绿色化改造提供市场化的支撑。不同于传统的水泥等耗能大、污染重的产业部门,绿色会展产业对于钢、合金等金属建筑材料的带动效应更强,这是由于此类材料主要用于会展场馆的搭建、展台布景等前期建设方面,生产加工对环境的影响小且便于回收和重复利用,再生循环利用率高,符合“循环经济”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再利用的理念。这种关联关系将随绿色制造业的壮大和绿色会展产业的不断发展趋于稳定。基于这种前向关联关系,结合目前国家倡导的“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的政策背景,制造业与服务业在投入产出方面的融合能够实现资源的集约使用,形成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新发展模式。会展与信息技术产业的关联效应同样值得关注,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会展产业所特有的集中性和互通性,在新技术的推广方面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会展产业的复合型特点决定其产业活动需要多种产品支持和投入,一方面与制造类产业提供的有形产品存在关联关系,另一方面与服务类产业部门提供的无形产品和服务存在后向关联关系。在绿色发展视角下与会展产业后向关联程度高的产业部门多为服务业,随着会展业向低碳、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对下游住宿、餐饮、交通、物流等服务部门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环境友好为基本理念,坚持绿色消费,合理使用资源与保护环境同样适用于与会展产业后向关联的服务类产业部门。例如展前环保宣传环节的技术服务、广告服务,绿色场馆搭建的视觉化服务;展中交易达成后的运输物流服务;展后废物垃圾回收服务以及会展业作为“经济助推器”对于住宿餐饮旅游服务部门的带动作用。

(二)建议

1.会展业的发展应该立足我国制造业大国的优势基础,依托产业间的强关联性,充分利用信息产业的先进技术手段,建设以会展业为中心的优质资源集聚,系统补强生产性服务业短板,通过绿色会展带动关联产业的绿色发展,助力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会展活动整体过程中融入绿色理念,例如在材料使用、搭建方式、配套宣传等方面,打造绿色会展品牌化。在展台搭建和展会筹备中,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建筑材料,使用可回收利用、可再生型资源,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与前向制造业联合开发绿色环保类硬件设施并在具体展会中投入使用,实现绿色运营的目标。

2.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巩固和发展会展业与后向关联产业的合作关系,推行一站式绿色优惠服务,将循环经济理念渗透至下游产业部门。例如,为参展商等参展主体提供机票、住宿、餐饮等服务,发展绿色化数字化产业链,不仅能够提升相关利益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还能够从生态理念出发整合产业链,保证绿色理念在会展活动举办全过程中的实施。推动会展业与绿色制造业、环保住宿业、餐饮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部门的协调发展。一方面通过会展产业绿色化推动服务业的生态转型,创新服务业态,另一方面促进会展产业链的巩固和延伸。

3.在未来绿色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新兴技术产业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凸显。基于此,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助力“绿色”会展业的发展,提高展会运营管理的效率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打造绿色会展品牌,增强竞争力。例如在观众报名时采用移动线上App,无纸化扫码预约,对展馆设备进行自动监控,搭建智能化展馆等。此外,还可以举办云上展会,借助VR、AR、5G 等技术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将实体展览转变为虚拟展览,节省交易成本和搭建投入,提高办展的效益,达到绿色会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产业部门会展业会展
广西产业关联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山西省产业部门“能—水—碳”耦合研究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
会展业
基于网络分析的产业部门碳减排措施研究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