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和二氧化硅对铁水脱磷的影响差异
2022-12-02孙国斌向晓东
孙国斌, 向晓东,2
(武汉科技大学1.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81)
在炼钢过程中, 对于硅、 磷含量均较高的铁水, 在吹氧期间加入生石灰将它们一并脱除是极易实现的[1-2]. 但对于一些硅含量偏低的高磷铁水, 若要提高脱磷率, 则需要在铁水中添加硅铁或在加入生石灰时补充一定量的二氧化硅[3-5].通常情况下, 与前一种方式相比, 后者虽能降低炉渣熔点, 但也会降低初渣碱度. 因此, 它们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相同的脱磷效果, 仍有待研究.
目前, 在对硅的研究中, 乐可襄等[6]通过低磷铁水的脱磷试验发现, 当脱磷剂组成和用量不变时,铁水中较低含量的硅(w[Si]≥w[P])有利于提高脱磷率, 但因该试验中氧化剂总量限制了硅、 磷的氧化, 故并未得出氧化剂充足时的影响效果. 对此, Diao 等[7]在高磷铁水的精炼中保证了氧化剂的充足, 并证明了铁水中低含量的硅(w[Si]≤w[P]) 可提高脱磷反应的速率, 但脱磷率的提升并不能排除炉渣中加入的SiO2的影响.
相对地, 在对SiO2的研究中, Inoue 等[8]发现, 高SiO2和低T.Fe 炉渣的脱磷能力最弱, 但中等或低SiO2和高T.Fe 炉渣的脱磷能力初期较强而后期减弱, 鉴于试验中T.Fe 含量是变化的,因此仍需要对SiO2的影响做出进一步研究. 此外, 根据周进东、 Xie 和Kitamura 等[9-11]对炉渣成分和脱磷机理的研究, 由SiO2和CaO 形成的硅酸钙不仅能降低炉渣熔点、 改善炉渣流动性,还能通过与脱磷产物形成C2S-C3P (即2CaO·SiO2-3CaO·P2O5) 固溶体的方式实现磷的固定.
总之, 尽管不少学者曾对硅和二氧化硅在铁水脱磷方面的影响做过研究, 但仍缺少关于它们的对比分析. 鉴于此, 本文中分别从铁水终点磷含量、 终渣内P2O5活度系数、 铁水磷含量变化等方面, 探讨二者对铁水脱磷的影响差异.
1 试验原料
试验所用铁粉以生铁、 硅铁、 磷铁、 石墨等粉剂配制 (熔点<1 400 ℃); 所用脱磷剂以Fe2O3, CaO, CaCl2, SiO2等粉剂配制 (其中CaCl2因熔点低, 助熔效果优于CaF2[12]), 各原料均为分析纯. 铁粉成分列于表1, 脱磷剂成分列于表2.
表1 铁粉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iron powder(mass fraction) %
表2 脱磷剂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 2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dephosphorizer(mass fraction) %
2 试验方法
2.1 硅含量试验
室温下,先将多个氧化铝刚玉坩埚(Φ50 mm×100 mm)放入T-1700VCB 坩埚炉,随炉升温至1 400 ℃时保温,再利用大直径石英管(Φ50 mm×400 mm)将铁粉1 ~5(每份300 g)用纸包裹后加入坩埚.待铁粉完全熔化后,分别将脱磷剂A ~E(16.0~31.1 g)以相同方式加入铁水,且每隔5 min用纯铁棒搅拌一次,直至15 min 后将坩埚取出冷却,最后取出铁样和渣样,进行标记与检测.其中,铁样经表面打磨后,从中心处钻取少量铁屑,再经酸浸后使用ICP-AES 分析;渣样则经制样机磨成粉末后进行XRF 分析.
2.2 二氧化硅含量试验
相同条件下,待铁粉6(共5 份,每份300 g)熔化后,分别加入脱磷剂F ~J(13.0 ~26.0 g);脱磷剂F ~J 中SiO2的摩尔量与铁水1 ~5(试验2.1)中硅的摩尔量对应相等.
2.3 铁水取样试验
相同条件下,分别在铁水3(600 g)中加入脱磷剂C(47.1 g)、在铁水6(600 g)中加入脱磷剂H(44.8 g),并在加入后的不同时间使用石英管(Φ8 mm)吸取铁水样(不搅拌,脱磷剂H 中SiO2的摩尔量与铁水3 中硅的摩尔量相等).
所有试验初始成分中,n(Fe2O3)=0.67 n[Si]+0.83n[P],n(CaO)=2.68n[Si]+12.68n[P]=2.68n(SiO2)+12.68n[P].其中,n 表示物质的摩尔量,()和[]分别表示该物质在炉渣和铁水中.
3 结果与讨论
3.1 硅和二氧化硅的初始含量对铁水终点磷含量的影响差异
将试验2.1 和2.2 所得的铁样数据列于表3,并绘制图1.
表3 铁水终点磷含量(质量分数)及脱磷率Table 3 Final phosphorus content in hot metal(mass fraction) and its dephosphorization efficiency%
图1 [Si]i 和(SiO2)i 与[P]f 的关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Si]i,(SiO2)i and [P]f
图1 显示了[Si]i和(SiO2)i对[P]f的影响.图中,[Si]i的增加使得[P]f快速下降,并且当[Si]i≥0.4%时,[P]f<0.03%.相对地,(SiO2)i对[P ]f的影响并不明显, 此 时 [P ]f为0.07%~0.11%.
通常,高氧化性、高碱度的炉渣是脱磷的必要条件,而良好的炉渣流动性则会加快脱磷过程.两组试验中,[P]f的差异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1)当[Si]i≤0.3%时,试验所得的[P]f均高于等摩尔量的(SiO2)i试验所得的[P]f.这是因为脱磷产物在炉渣内的稳定存在依赖于CaO 和SiO2,当二者含量偏低时,会导致C2S-C3P 的生成量不足,脱磷产物难以稳定存在于炉渣中[10-11,13].
该初始条件下,铁水(或渣铁)的硅磷比普遍低于1.对铁水而言,低硅磷比不仅会造成C2SC3P 生成量的不足,同时,硅、磷的竞争性氧化会进一步降低脱硅产物的生成量[14](见表4).于是,[P]f的偏高是必然的.相比之下,等摩尔量的(SiO2)i试验中,炉渣内SiO2的含量尽管不高,但相对稳定,从而能固定更多的P2O5,[P]f也相对较低.
(2)当[Si]i>0.3%时,试验所得的[P]f均低于等摩尔量的(SiO2)i试验所得的[P]f.这是因为该条件下的硅磷比均超过1,炉渣磷容量相对更大.此时,脱磷反应的限制条件转变为脱磷剂成分.
首先,根据脱磷剂组分和Fe2O3-CaO,Fe2O3-CaO-SiO2相图,当不含助熔剂时,脱磷剂D 和E的熔点约为1 400 ℃,而脱磷剂I 和J 的熔点约为1 900 ℃;其次,脱磷剂D 和E 中的Fe2O3含量均高于I 和J 中的Fe2O3含量,形成的炉渣氧化性更高;最后,脱磷剂I 和J 中存在SiO2,形成的炉渣黏度高而碱度低.显然,脱磷剂D 和E 比I 和J更利于脱磷,故较低的[P]f容易实现.相对地,等摩尔量的(SiO2)i试验中,上述不利条件与高硅磷比的效果是相反的,因而[P]f未出现显著变化.
3.2 硅和二氧化硅的初始含量对磷酸盐稳定性的影响差异
为了解两种条件下炉渣内磷酸盐稳定性的差异,分析终渣内P2O5的活度系数(γP2O5)是必要的.将试验2.1 和2.2 所得渣样数据列于表4,并将相关计算结果绘制成图2~5.
表4 脱磷终渣主要成分(质量分数)Table 4 Main components of final slag (mass fraction) %
鉴于炉渣成分复杂,试验以Mori 的经验公式[15]计算γP2O5:
式中:Λ,xB,ΛB分别表示炉渣光学碱度、氧化物阳离子摩尔分数、氧化物光学碱度;B =CaO,SiO2,FeO,MnO,MgO,Al2O3,P2O5.
图2 显示了[Si]i和(SiO2)i对终渣内γP2O5的影响.图中,二者的增加均降低了γP2O5,但硅组γP2O5降幅更大,且数值均高于SiO2组γP2O5.
图2 [Si]i 和(SiO2)i 与终渣内γP2O5的关系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Si]i,(SiO2)i and γP2O5 in final slag
通常,在脱磷过程中,Fe2+是转移O2-的主要载体,但因Fe2+的极化力较高,当脱磷产物进入炉渣时,它会趋向于PO3-4周围,使之极化、变形并遭到破坏,从而难以稳定存在.但当炉渣内存在CaO时,PO34-便可通过与Ca2+的结合(形成弱离子对)提高自身的稳定性.
图3 显示了[Si]i和(SiO2)i对终渣钙铁比的影响.图中,二者的增加均使得钙铁比升高,这应归因于FeO 的消耗和CaO 含量的增加.SiO2组试验中FeO 的含量更低(因无需脱硅),故其钙铁比普遍高于硅组钙铁比,这也是其终渣内γP2O5较低的重要原因.
图3 [Si]i 和(SiO2)i 与终渣钙铁比的关系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Si]i,(SiO2)i and w(CaO)/w(FeO) in final slag
此外,炉渣内的CaO,SiO2,P2O5还会生成稳定性更高的C2S-C3P.因此,在碱度较高的条件下,适量的SiO2也会提高PO3-4 的稳定性.
图4 和图5 显示了[Si]i和(SiO2)i对终渣碱度(R)和硅磷比的影响.图中,[Si]i的增加降低了终渣碱度,并造成终渣硅磷比先降后升(因铁水脱硅率、脱磷率提高且硅磷比增大);而(SiO2)i的增加则同时提高了终渣碱度和硅磷比(因炉渣磷含量相对渣量下降).
图4 [Si]i 和(SiO2)i 与终渣碱度的关系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Si]i,(SiO2)i and w(CaO)/[w(SiO2)+w(P2O5)]in final slag
图5 [Si]i 和(SiO2)i 与终渣硅磷比的关系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Si]i,(SiO2)i and w(SiO2)/w(P2O5) in final slag
根据C2S-C3P 的物质组成,当炉渣碱度和硅磷比分别高于1.39 和0.42 时,PO34-即可被完全固定.图中,两组试验的碱度和硅磷比均高于2.0和1.5,这为C2S-C3P 的生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应注意的是,坩埚中的Al2O3在高碱度条件下极易溶解进炉渣,这不仅会降低炉渣碱度、阻碍Ca2SiO4的生成,还会让炉渣内低磷nC2S-C3P 转化成高磷nC2S-C3P[16],导致终渣内γP2O5增大.
综上所述,增加的[Si]i提高了铁水脱硅率和脱磷率,这会消耗更多的FeO,并增大炉渣内SiO2含量.而进入炉渣的SiO2会抑制坩埚中Al2O3的溶解,故炉渣内CaO 和SiO2的含量相对增加,而FeO 和Al2O3的含量则相对减小,这会显著降低γP2O5.相对地,增加的(SiO2)i对铁水脱磷率影响较小,仅造成CaO 和SiO2含量的小幅增加,但因FeO 含量的显著减小,故γP2O5也会下降,只是降幅较小.此外,与硅组试验相比,SiO2组试验的终渣内CaO 和SiO2的含量相对较高且稳定,同时FeO 含量更低,因而其γP2O5低于硅组γP2O5.
3.3 硅和二氧化硅(作为初始组分)对脱磷过程的影响差异
为了解两种初始组分对铁水脱磷过程的影响差异,有必要研究脱磷期间铁水磷含量[P]的变化.将试验2.3 所得数据绘制成图6.
图6 显示了当[Si]i和(SiO2)i的摩尔量相等时,二者对脱磷过程的影响差异.为便于分析,将它们划分成3 个阶段(见表5).
结合图6 和表5 可知,两种条件下脱磷过程的差异集中在初期和中期,后期二者的脱磷特征较为接近.因此,仅对二者初期和中期的差异进行分析.
表5 铁水脱磷阶段划分Table 5 Division of hot-metal dephosphorization stages s
图6 不同初始组分下铁水磷含量与时间的关系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hot-metal phosphorus content and time under different initial components
(1)脱磷初期,二者脱磷速率相近,但硅组试验持续时间更长.
通常,硅的氧化放热并不利于脱磷,但脱磷初期,脱磷剂使铁水的降温显著,动力学条件的影响更为明显.此时,硅的放热促熔反而成为脱磷优势.在此基础上,两种脱磷剂的成分差异则进一步扩大了脱磷过程的差异.
硅组试验中,脱磷剂Fe2O3含量高且无SiO2,故炉 渣 氧 化 性、 碱 度 高 而 黏 度 低; 同 时, 因w(Fe2O3) ∶w(CaO)=39 ∶61,脱磷剂熔点(约1 400 ℃)相对低,加之硅的放热促熔,炉渣在氧化性、碱度和流动性上优势显著.相对地,SiO2组试验中Fe2O3含量低且存在SiO2,故炉渣氧化性、碱度低而黏度高;另外,因w(FeO)∶w(CaO)∶w(SiO2)=30 ∶60 ∶10,脱磷剂熔点(约2 000 ℃)也高于前者的熔点.最终,多种因素作用下,硅组的脱磷时间比SiO2组的脱磷时间更长.
(2) 脱磷中期,硅组试验出现回磷(60 ~120 s),但SiO2组试验仅出现短暂停滞(30 ~60 s).
通常,在助熔剂的作用下,熔渣内的有效成分即使尚未完全溶解,仍可在渣中扩散.当Fe2O3颗粒扩散至渣-铁界面时,便会与铁水内硅、磷发生反应,二者的氧化产物随即进入炉渣.但是,因CaO 的熔点(2 572 ℃)较高,其溶解速率远低于硅、磷的氧化和扩散速率,这会造成短时间内已熔炉渣的硅、磷容量偏小.此外,因SiO2的稳定性高于P2O5的稳定性,当炉渣硅、磷含量过高时,温度的升高极易使炉渣内的磷被铁水内剩余的硅还原,从而造成回磷.
试验中,硅组的初期脱磷量高于SiO2组的初期脱磷量,故其熔渣内P2O5的稳定性较低.随着渣铁温度的升高,硅组试验极易产生回磷.相对地,较少的脱磷量仅造成了SiO2组试验的脱磷停滞.
4 结 论
(1)随着等摩尔量的[Si]i和(SiO2)i的增加,硅组试验中的[P]f快速下降,而SiO2组试验中[P]f相差不大.当[Si]i≤0.3%时,试验所得的[P]f高于等摩尔量的(SiO2)i试验所得的[P]f;但当[Si]i>0.3%时,结果相反.
(2)随着等摩尔量的[Si]i和(SiO2)i的增加,两组试验的终渣内γP2O5均会下降,但硅组的γP2O5高于SiO2组的γP2O5.与硅组相比,SiO2组的终渣钙铁较高,但碱度、硅磷比和Al2O3含量较低.
(3)在[Si]i和(SiO2)i摩尔量相等的条件下,脱磷初期,硅组试验持续时间更长;脱磷中期,硅组试验出现回磷,SiO2组试验仅出现短暂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