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期下的竞技健美操国内外女子单人操难度动作的选择研究
2022-12-02李佳奇张雨馨杜鑫婷
李佳奇,张雨馨,杜鑫婷
新周期下的竞技健美操国内外女子单人操难度动作的选择研究
李佳奇1,张雨馨2,杜鑫婷3
1.深圳市南山区海滨实验小学深圳湾部,广东 深圳,518000;2.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215026;3.河北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41。
在2017-2020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的指导下,以2018年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女单前8名难度动作选择与2019年全国冠军赛成年组健将组女单人前8名的难度动作选择为研究对象,收集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评判规则,阅读有关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选择的文献整理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前提。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8年第15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女单前8名成套难度动作与2019年全国健美操冠军赛成年组健将组女单前8名的难度动作选择进行统计与分析,通过对比赛录像的观看,在竞技健美操难度专家及老师的帮助下准确评判各运动员难度完美完成的判罚,旨在客观的了解作为健美操最高水平比赛中各国优秀健美操运动员难度动作的选用,与我国国内健美操水平最高赛事中运动员难度选择的使用状况,通过对比试图找出国内优秀运动员与世界各国高水平运动员难度选择的差异,并为我国参加世界锦标赛难度动作的选择上提出相关意见。
难度动作;完美完成;动作质量;高水平
在竞技体育越来越接近人体生理极限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为提升本国竞技健美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重视健美操难度的训练,在2017-2020年健美操新周期的推动下,欧美等健美操强国的竞赛策略不断更替,他们通过对竞赛规则的深化研究,将竞技健美操的制胜策略逐渐转移到难度动作的选择以及完成的质量与规格上。新周期的实施以来,因比赛规则的改变,世界竞技健美操女子单人操迎来了新的格局分布态势及制胜因素。
1 世锦赛女单成绩分析
1.1 女单运动员竞赛制胜因素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此次比赛中日本女单选手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比赛第1名,韩国女单选手在决赛中因成套动作中出现失误遗憾获得第8名,而其余6名选手分布第2名至第7名且最终得分差异较小。从进入决赛的队员国家来看,世界比赛的竞争格局仍是欧洲运动员占据主导。在新周期实施以来亚洲运动员在对世界竞争态势的聚焦审慎以及对比赛规则的理解,由欧美运动员所主导的态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韩国女子单人操的成套中“大难度、高强度、完美完成”的难度动作崛起,给亚洲运动员带来了“新的希望”,点亮了亚洲运动员通往健美操最高规格赛事的冠军之路。
表1 2018年健美操世锦赛女单成绩单
在竞技健美操的比赛中完成分、艺术分、难度分的成绩相加是该运动员的最终成绩,但难度完成状况决定了裁判在对运动员成套动作完成分的最终印象。从表1中我们可得知,日本女单选手难度分值3.900分是8位中最高,意大利1队难度3.750分比赛最终排名第3名、保加利亚1队难度3.700分,最终排名第6名,俄罗斯女单选手难度3.650分,最终排名第2名。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竞技健美操比赛角逐的过程中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众多,通常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难度动作的选择且完美完成,成为国际女子单人操项目之间取胜的关键要素,并最终主导者比赛胜利的天秤。
1.2 从国内形势审慎竞技健美操制胜“新因素”
竞技健美操在上个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后迅速“落地开花”并与我国传统体育相结合且迅速发展。现代竞技健美操走势已趋向“大难度高完成”形势。从表2看出2019年全国冠军赛比赛中,冯蕾总分21.500获得第1名,难度为3.950分,周孟佳第2名,难度分为最高的4.100分,周任杰以总分21.150分,难度3.950分获得第3名,李晨玉总分20.250难度分为3.900分,第5-8名难度分分别为3.750分、3.400分、3.750分、3.350分。排名前4的运动员的难度分值与获得5至8名的运动员相对比最低与最高分差0.750分,根据规则成套中规定难度个数为10个,而乔炎焱选手相比对手缺失一个难度。这在高水平运动员竞技的过程中,成为了“毫无悬念的比赛”。
表2 2019冠军赛女单成绩
通过对比除第7名李若兵运动员外,其她运动员难度分值的高低和难度完美完成成一定正比关系,难度分值越高,在成套的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也相对较高,也就代表了运动员竞技能力越强。在新周期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难度的训练、选择、评价等方面,有了全新的提升和开拓,难度这一重要导向要求教练员及运动员改变传统的难度训练方式、训练理念和思维。对运动员不断提升竞技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促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新周期的导向下对竞赛规则和取胜方式有新的理解和认知。
1.3 国内外女单难度动作分值选择对比
2017-2020年竞赛规则颁布以来,难度的选择及完美完成在赛场上可以准确地反映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高低,因此依据竞赛规则女子单人操可选择A组、B组、C组、D组,其中3个组别的10个难度,每个难度的分值相加,最终除以系数2即为难度最终得分。
表3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优秀女子单人操运动员难度的选择分值区域在0.4分-1.0分,且成套动作中主要选择0.6分-0.9分的难度为主,其中0.6分的难度共出现13次,0.7分的难度共出现19次,0.8分的难度是出场率最高的难度分值共出现26次,而接近最大分值0.9分的超高水平难度也出现了17次,最高分1.0分难度只有冠军选用,8名优秀运动员难度总分共计29.750分
表3 国内女单前8名难度选择区域及分值
表4世锦赛各国优秀女子运动员难度选择区域为0.5分-1.0分之间,其中0.5分难度共有7人选用共出现8次,0.6分难度是共出现23次且8人全部使用,0.7分难度出现16次,0.9分难度出现7次,国外女单最高频率出现的是0.8分的难度共计出现24次。最高分1.0分难度也是只有第1名选用,8名运动员难度分最终得分为28.450分。
表4 世锦赛女单前八名难度选择区域及分值
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国内8名运动员难度总体得分为29.750分高于国外的28.450分,这说明我国优秀健美操运动员难度选择已经达到了世界高水平优先行列。
略有遗憾的是我国难度分值区域较国外相比略微宽泛,在0.4分-1.0分之间,难度分值跨区域较大,这说明我国运动员在难度选择中跨度大,整体水平浮动较大,难度的分值直接提现了完成该难度所需的身体机能及有偿代谢,分值越高就越需要运动员更多体能的消耗去完成,通过对视频0.5倍速率分析及对专家访谈得知,国外运动员难度虽比我国整体分数较低,但在完成动作的质量高于我国运动员,其技术动作发力干脆转体周数清晰,完成角度准确。这也就造成了虽然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体均高于国外选手的难度分,但在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女单未能进入决赛的缘由,因此在今后的训练中我国运动员在追求“难美类”运动“难”得同时要确保完成质量,并且在世锦赛的比赛中大放光彩。
1.4 国内外女单难度动作额外连接加分对比
根据2017-2020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不同组别或者相同组别根命名不一样的难度与难度、过渡与难度相连接在成套中展示并达到最低完成标准,运动员可获得额外(C+C、C+C+A、技巧+C、C+技巧、技巧+C+C、C+技巧+C、C+C+技巧)0.1-0.2的加分,通过表6和表8我们可以看出,为展现运动员高超的难度连接技术,8套女子单人操共计20次连接,获得2.00分的额外加分,C+C连接以次50%的出现率和C+A形式的连接一样共出现8次,技巧+C组合形式出现3次。
表5 冠军赛女单难度连接表
表6 世锦赛女单难度连接表
世锦赛优秀女子运动员表6反映出主要以C+C的连接形式获得连接加分,C+A形式以44.5%排名第2位。对于高难度的三连接均采取难度+难度或难度+技巧连接且成套以难度+难度两次连接为主,其中4人出现三连接难度,其难度和国内选手一样连接形式均为相同,共出现4次占比率位30.8%。总连接分为1.800分,最多获得0.3分动作连接额外加分,均值为0.225分低于我国优秀运动员。
综合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优秀运动员难度动作连接水平无论是总连接得分和高难度的三连接数据均高于世锦赛女单,这说明我国难度技术连接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准。但我国在世锦赛中未获得良好名次,究其原因在于难度+难度+难度三连接表现形式与国外相一致,但成套难度选择总分值较高且动作连接次数较多,致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完美完成的动作规格下降,在每个难度的腾空姿态、跳跃高度、以及滞空能力的控制与国外相比还需进一步提升。
表8 难度动作连接类型占百分比
1.5 国内外女单难度组别选择探究
表9、10为世锦赛优秀运动员与冠军赛运动员难度选择占各组别百分比及数量,在新周期规则中,女子单人操可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及成套动作创编需要选择A组、B组、C组、D组中至少选择3组的10个难度。表9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运动员C组难度是构成成套难度动作的整体,C组难度不但可以提现健美操竞技活力、弹动置空水准,还可以在不同空间不同位置展现出不同纬度的变换,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增加该项目的欣赏力。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国内优秀运动员C组难度出现36次出现率为45%,而国内女单C组难度8名运动员选择了35个,出现率为43.75%,二者仅相差一个。
表9 国内女单难度组别百分比
表10 国外女单难度组别百分比
A组难度国内外优秀女子运动选择相同排在第2位,A组难度属于动力性力量,对运动员尤其是女性运动员所承受的负荷刺激更大,在完成的难度动作的同时需要更多身体素质有偿代谢确保难度的完成质量。通过比对我们得知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A组难度在成套中出现26个出现率为32.5%,高于世锦赛女单20个A组难度出现率为25%的数据,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在动力性力量身体素质通过难度组别选择对比明显高于国外运动员,且敢于挑战负荷极限,以确保难美项群项目“难”的体现,也确保比赛获得胜利。
D组难度是展现女性运动员优势的组别,女性运动员柔韧性且各关节灵活度具有先天优势,国内女子单人操成套中出现14次、世锦赛成套中出现15次,二者相差较小,说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都希望通过D组难度体现女子运动员的“柔韧美”。
B组难度是健美操难度动作中需要身体肌肉以及各机能器官组织静力性耐力的控制要求最高的组别,在静力性支撑并完成转体的过程当中,运动员需要快速调整呼吸、在难度完成的同时如支教支撑转体720°,运动员需要在确保完成的前提下需要保持臀纹线始终在同一水平并流畅转体。通过表10我们可以得知国外运动员8人中出现9个B组难度、选择率11.25%,且只有1名运动员未选择该组别难度,而国内运动员只有5人选择该难度组别的难度共计5个,选择率6.25%。究其原因在于B组难度为地面类难度,该组难度在成套中的出现可以改变运动员场地空间位置,成套中C组难度及翻腾类过度连接展现了运动员肢体上升的空间状态,操化动作使运动员维持在正常空间水平状态,B组难度的融入将运动员整体空间水平降低,增加了成套中空间变化的强度,增加了视觉的冲击力。
但因新周期竞赛规则的修改,运动员可从4个组别选取至少3个组别10个难度。且B组难度由于难度分值的调整,难度系数均明显下降。通过视频分析以及咨询专家,我国运动员在该组别难度大多选用分腿支撑转体720°,但在成套中完成质量较低,也就造成了国外运动员B组难度的选择是我国运动员选择近两倍。在成套的创编中,难度组别选择要依据运动员自身能力特点,以及难度整体分值方向的把控,既不能只追求大难度高分值加在成套中,造成运动员完成明显吃力,流畅性差,也不能追求“稳”而挑选难度分值较低且较容易完成的难度。难度的选择既体现了教练员的技战术安排,又是运动员在赛场上心智能力与高强度负荷的对抗。
1.6 国内外女单难度顺序比较
1.6.1 难度动作在成套时间顺序安排 根据新周期竞赛规则,健美操比赛音乐时长1min15s±5s,本文将运动员比赛音乐前30s成为前半套成套动作,31s-60秒s为中半套,音乐后30s为后半套成套动作,表11可知国内外女单前半套难度都为40个占比率为50%,到了后半套国内运动员高于国际运动员占比率分别为20%和12.5%。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在前半套体力充盈的前提下都尽可能将更多的将难度安排在前半套已保证高难度动作完美完成。
表11 国内女单难度表
图1 冠军赛女单前八名趋势图
1.6.2 难度分值的顺序安排 图1和表11可以看出国内运动员难度分值从总体加以判断难度表现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变化,折线图上升下降趋势明显,其原因是运动员体力下降、体内乳酸浓度不断堆积,而国外运动员通过表12和图2我们可以从难度间隔看出整体呈现出“高-低-高”循环往复的变化趋势,难度分数折线图浮动较平稳,通过我国优秀运动员难度分值折线图的波动反映出,在完成1个高分值难度过后需要1-2个分值较低的难度“过渡”,使机体机能略作恢复以确保下一次高分值难度的完美完成,而国外运动员成套统计过程中包括连接难度在内这一战术选择,使得运动员能够在强度降低幅度不明显而持续出现高分值的高潮出现,加深了裁判印象。
表12 国外女单难度表
图2 世锦赛女单前八名趋势图
2 研究结论与建议
2.1 研究结论
(1)在以难度为导向的周期竞赛规则中,难度以“难、稳、准、新、美、巧”的特点呈现在规则之中。我国女子单人操成套难度动作选择与最高水平健美操赛事优秀女子运动员难度选择总分值趋于相同,成套难度0.8分-1.0分难度选择较多,但一味追求高难度并不能保证取得比赛的胜利否则适得其反,大难度高完成才是追求比赛胜利的“制胜法宝”。
(2)冠军赛我国优秀女子单人操难度连接多为C+C、C+A,套中出现C+C+A的连接。世锦赛前8名女子运动员,难度连接多为C+C+A,难度整体制动能力强,完成规格高,尤其在成套动作后半段仍有大强度高分值难度出现,并均匀分配,相比较而言国内优秀女子运动员,难度分值较高的难度安排在成套前半部分,难度安排过于密集。难度动作与技巧动作及过度链接相连接,成套与成套之间无明显差别,编排创新力较差。
(3)根据2017-2020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A组动力性力量、B组静力性力量C组跳与跃、D组平衡与柔韧4个难度组别中可选择其中3个组别的难度,且不存在缺组判定。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将C组难度作为占比最高的难度组别,在冠军赛的比赛中国内优秀运动员选择B组难度为零较多,而世锦赛运动员难度选择分布较为均匀,究其原因在于B组静力性难度的完美完成需要更多的身体机能去代偿且该组别难度分值根据竞赛规则有所调整降低。
2.2 建议
(1)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难度分值难度完成不断发展的成为“新常态”,“难、稳、准、新、美、巧”是在日常的训练和竞赛中逐渐占据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倾向的主导方向,教练员需要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地纠正运动员难度动作的技术错误及不协调动作,在追求高难度的同时保证难度的空中姿态、落地角度、腾空高度等细节问题,难度动作是现代健美操大势所趋,其专业技能越熟练,难度动作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在比赛的过程中失败的概率越小从而为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予以保障。
(2)难度连接的占比率较高是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竞技水平高超的具体表现,在冠军赛的比赛中我国女单选用难度连接较多,但前后半套难度连接占比不均,尤其是到了后半套更加反映出我够优秀运动体能迅速下降,身体素质与国外相比在整个成套难度动作连接编排表现“前紧后松”且后半套难度质量规格与国外相比质量明显下降。为了变现运动员高超的技术,并在体能合理分配的前提下我们可将1-2个分值较高难度安排在成套动作的结束部分,给裁判以深刻印象并增加整体分数评判标注,故在今后的训练中除在难度技术水平的训练提高外,还应对专项体能进一步提升,增强机体抗乳酸能力,均匀分配难度连接在成套的位置。
(3)健美操难度选用本质上是分析难度分值、难度组别、难度的评判标准、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的衡量,在成套难度动作的利用与选择中应各组均匀分配,充分利用不同组别的难度展现出运动员不同组别的竞技能力及场地空间的位置变化增强视觉冲击力。B组静力性力量是我国的弱项,围绕这一缺失为运动员设立竞赛努力方向,结合运动员自身的先天优势及后天训练依据现有的训练方法,不断创新静力性力量难度的训练方法及身体素质。
[1] 田麦久.高水平竞技选手的科学训练与成功参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2] 张晓莹,王 宏.竞技健美操项目制胜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05):117~122.
[3] 王 宏.音乐伴奏难美项群成套难度动作成功率的可控分析与施控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02):124~128.
[4] 国际体操联合会.2017-2020 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S].中国健美操协会,2017.
[5] 李停停,曹司雨,孙 耀.近三版 FIG 竞技健美操规则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03):117~124.
[6] 李 清.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健美操B组难度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7] 郝文杰. 2017版规则下中外竞技健美操单人操优秀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对比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8] 付 垚. 竞技健美操单人项目成套内容与结构布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9] 张京京. 第十三、第十四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难度动作分析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10] 谭 强. 2017-2020版规则下竞技健美操五人项目难度动作编排趋势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9.
[11] 施成娥. 竞技健美操单人项目成套难度动作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
Research on the Choice of Difficult Movements for Women Singles in Competitive Aerobics in the New Cycle
LI Jiaqi1, ZHANG Yuxin2, DU Xinting3
1.Shenzhen Bay Department of Shenzhen Haibi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China;2.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26, China;3.Hebei Sport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41, China.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2017-2020 competitive aerobics competition rules, the top eight difficult movement choices of the women singles of the 2018 Aerobics World Championships and the top eight difficult movement choices of the adult singles of the 2019 national championships will b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Collect the rules for judging the difficult movements of competitive aerobics, and read the literature on the choices of difficult movements for competitive aerobics as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esearch. Using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data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the top eight sets of difficult movements for the 15th Aerobics World Championships in 2018 and the top eight women singles for the adult group of the 2019 National Aerobics Championship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choice of difficult movements. Through watching the video of the game, with the help of competitive aerobics difficulty experts and teachers, the athletes can accurately judge the difficulty of the perfect completion of the penalty. The objective is to objectively understand the countries in the highest level of aerobics competitions. The selection of difficult movements of excellent aerobics athletes, compared with the use of athletes ’difficult selections in the highest domestic aerobics competitions in China, trie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ifficulty selections of excellent domestic athletes and high-level athletes in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participates in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for China. Suggestions on the choice of difficult actions.
Difficult action; Perfect completion; Quality of action; High level
1007―6891(2022)06―0054―06
10.13932/j.cnki.sctykx.2022.06.12
G831.3
A
2020-07-09
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