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以甘青宁地区为例

2022-12-02焦琳惠谢小飞吕剑平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城乡高质量因子

焦琳惠,谢小飞,吕剑平

(甘肃农业大学 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0 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步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经济结构失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外延式、粗放式发展问题仍旧存在。因此,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2019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甘青宁地区作为黄河上游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巨大,促进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和当务之急。甘青宁地区地处黄河上游,总土地面积121.32 万km2。截止2018 年底,常住人口3 928 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82%。城镇化水平53.68%,低于全国整体水平(59.58%)5.9 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4 373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 122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301 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国家级贫困县66 个,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11.28%,贫困发生率3.7%,高于全国贫困发生率2 个百分点。甘青宁不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大省,且工业发展过分依赖资源型产业,产业链条较短,工业结构重型化、单一化现象严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内生动力不足[1]。此外,由于位于黄土高原区,土质疏松,土壤贫瘠,甘青宁三省2018 年森林覆盖率仅为11.33%、7.3%、12.63%,远低于全国森林覆盖率(22.96%),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人类频繁的经济活动使得原本极其敏感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可见,甘青宁地区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发展不均衡、贫困发生率高、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困难、生态环境脆弱和欠发达格局交织的区域[2],区域高质量发展面临多方利益矛盾与冲突。鉴于此,急需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希望为促进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总结已有研究发现,学界针对高质量发展开展了诸多有益探讨。赵剑波和任平等[3,4]分别从系统平衡观、经济发展观、民生指向观和绿色发展角度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论述;也有部分学者针对经济、农业以及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较为一致地认为高质量发展要注重系统内部的协调性[5-10];金凤君等[1,11]总结了黄河流域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及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特征,认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长效互动机制;此外,少部分学者通过构建适当的指标体系,对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认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不断提升态势,总体水平偏低,但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12,13]。

综上,目前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已有颇多成果,但仍有空白需要完善:(1)研究尺度方面。已有研究多从全国或省域视角出发探讨高质量发展,就某一区域,尤其是地处黄河上游的甘青宁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研究鲜有;(2)研究内容方面。以往研究多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经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鲜有学者涉足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和驱动因素研究;(3)研究方法方面。该研究采用熵值法和变异数法对甘青宁地区2010-2018 年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可为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指标体系构建

高质量发展主线的提出,是党中央针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经济结构优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时期的重大研判,也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继承与发扬。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强调经济发展,同时要兼顾社会、生态、城乡平衡等方面,其内涵具有多维性、系统性、动态性和长期性[14],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概念。鉴于此,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数据可获得性和地区差异性原则,通过请教甘肃农业大学擅长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农村区域发展和区域生态经济研究的12 位教授,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城乡融合四个维度构建了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1.1.1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以人均GDP 反映经济发展速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反映产业结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 比重反映政府经济创收能力、外贸依存度反映对外开放程度。

1.1.2 社会和谐。高质量发展需兼顾社会发展,统筹和协调各方利益。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衡量城镇养老情况、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衡量医疗卫生情况、城镇登记失业率衡量城镇失业情况、交通事故发生数衡量社会稳定状况、贫困发生率衡量社会治理水平。

1.1.3 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反映生态环境压力,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反映生态环境状态,环保支出占GDP 比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反映生态环境响应。

1.1.4 城乡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组成。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和城乡恩格尔系数比反映城乡经济水平差距,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反映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甘肃发展年鉴》(2011-2019)、《青海统计年鉴》(2011-2019)、《宁夏统计年鉴》(2011-2019);部分残缺数据通过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甘青宁三省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补充、计算得到。

1.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为科学测度与评价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文章采用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将进一步消除单一赋权方法带来的误差。由于各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均存在差异,首先采用离差标准化公式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式中,Cij为标准化后的数值;xij为第i 行第j 列指标的原始值;xjmax、xjmin分别为第j 列指标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熵值法计算权重。

计算第i 年第j 项指标的比重:

计算第j 个指标的熵值:

式中,K=1/lnm

计算第j 项指标的权重:

变异系数法计算权重。

计算第j 项指标的平均值:

计算第j 项指标的标准差:

计算第j 项指标的变异系数:

计算第j 项指标的权重:

计算复合权重:

1.4 计算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

式中,Ui=1、Ui=2、Ui=3分别表示甘青宁三省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

1.5 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

由式(1)~(11)计算得到2010-2018 年甘青宁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和各准则层得分,结果见表2和图1。

由表2 和图1 可知,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从时间层面看,2010-2018 年,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增长态势,增长幅度围绕在0.2~0.7 之间,其中,甘肃和宁夏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青海相对落后,主要原因可能是青海深居内陆,地缘优势不强,且经济水平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各项基础指标发展较为缓慢。从空间层面看,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差异。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由2010 年的3.07%扩大到2018 年的9.1%,差异逐渐拉大。此外,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筛选和评价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可从全国省域视角对甘青宁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借鉴鲁邦克等[15]的研究可知,北京、上海、浙江2013 年高质量发展水平已分别达到2.152 5、1. 605、0.650 9,2017 年,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平均值为0.660 2,而北京、上海已达到2.154 1、1.657 1,远高于甘青宁地区发展水平。可见,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各地区发展存在显著差异,不平衡趋势逐渐扩大;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偏低,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

图1 甘青宁高质量发展水平趋势图

表2 甘青宁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结果

考察期内,甘青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良好。从时间层面看,2010-2018 年,甘青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均呈波动增长趋势,宁夏经济发展水平9 年间增长了13.5 倍,甘肃和青海增长幅度相对较小,分别增长了约2 倍、1.8 倍。从空间层面看,截止2018 年,甘青宁三省经济发展水平分别达到0.152 7、0.150 4、0.140 0,整体水平相差不大,但甘肃和宁夏经济发展波动幅度较大,甘肃先后经历了 “上升—下降—上升—下降—上升”5个阶段,宁夏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下降”4 个阶段,而青海只在2015-2016 年出现了下降。此外,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由2010 年的6.5%减小到2018 年的1.27%,表明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逐年缩小。可能的原因是,甘青宁经济发展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中高速增长转型阶段,受“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的影响,更加重视经济结构平衡和优化,使得经济发展偶有波动,出现“蛰伏期”。

考察期内,甘青宁地区社会和谐水平虽有波动,但整体向好。从时间层面看,9 年间,社会和谐水平总体呈增长态势。截止2018 年,青海社会和谐水平(0.170 9)最高,甘肃(0.148 7)和宁夏(0.133 7)稍落后,各地区差异不大。从空间层面看,青海社会和谐水平增长幅度最大,甘肃次之,宁夏相对较小。地区差异由2010 年的2.24%扩大到2018 年的3.72%,说明各地区社会和谐差异程度逐渐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青海社会和谐水平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辖区内人口规模较小,近年来国家支援政策的实施以及青海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青海基础指标数据也凸显优势,2018 年,青海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5%,甘肃和宁夏分别为5.6%、3%;交通事故发生数仅128 1 起,远低于甘肃、宁夏的308 6 起和173 5 起。

考察期内,甘青宁地区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较好水平。从时间层面看,9 年间,各地区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均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较大,2018 年同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276 1、0.218 4、0.251 5,是四个维度中发展成效最好的。从空间层面看,甘青宁地区生态安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甘肃生态安全水平最高,宁夏次之,青海较为滞后,表明甘青宁积极响应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号召,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甘肃生态安全水平最高,可能由于甘肃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对资源环境的依赖较小,且近年来甘肃省高度重视祁连山地区和黄河流域甘肃段的生态环境建设。青海由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经济发展水平靠后,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安全水平相对较低。生态安全地区差异由2010 年的5.8%缩减到2018 年的5.7%,说明生态安全地区差异略有下降,但仍然不协调。

考察期内,甘青宁地区城乡融合总体水平不高,差异明显。从时间层面看,9 年间,各地区城乡融合水平虽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截止2018 年,城乡融合水平得分从高到底为宁夏(0.149 2)、甘肃(0.115 6)、青海(0.073 5)。从空间层面看,城乡融合水平甘肃和宁夏增长幅度较明显,青海波动较大。地区差异由2010 年的0.86%增加到2018 年的7.57%,可见,甘青宁地区城乡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城乡融合发展处于不协调状态,与其他三个维度相比,城乡融合水平缓慢,说明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 驱动因素研究

2.1 地理探测器模型

地理探测器是探测空间分异性以及揭示其背后驱动力的一组统计学方法[16],由于其既可探测数值型数据,也可探测定性数据,而且在探测两因子共同交互作用于因变量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应用广泛。文章以高质量发展的4 个维度和20个基础指标作为探测因子,利用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来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模型如下:

式中,q 为影响因子对高质量发展的解释力,取值范围为(0,1],q 值越大,表明对高质量发展的解释力越强;n、δ2分别为样本数量和方差;m 为某项影响因子的分类个数。

2.2 甘青宁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地理探测器对于分级变量的算法优于数值型变量,因此,首先采用SPSS 25.0 对连续性探测因子进行K-means 分类算法,将每个因子分为1、2、3、4、5 五类,然后采用Geodetector 软件对各因子进行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结果见表3 和表4。

表4 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结果

由表3 可知,各准则层解释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发展(B1)、社会和谐(B2)、生态安全(B3)、城乡融合(B4)。经济发展因子解释力最强,为0.782 105,说明经济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社会和谐因子解释力为0.769 027,表明社会和谐水平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较强。生态安全因子解释力为0.669 123,因子解释力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较小;因子解释力最弱的是城乡融合,为0.456 071,表明城乡融合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最小。

表3 准则层对高质量发展的因子探测结果

从交互探测结果看,任意两因子交互后对高质量发展的解释力表现出增强的关系。其中,社会和谐与生态安全交互后的解释力最强(0.976 286),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交互后的解释力(0.947 691)次之,其余各因子交互后解释力均提高到0.85 以上,说明高质量发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促进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多重因素共同发力。

由表4 可知,经济发展指标中,因子解释力最强的是C2(0.462 201),C1(0.383 823)次之,C3(0.319 626)和C5(0.285 639)靠后,C4(0.122 233)最小,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强烈,人均GDP 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稍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 比重和城镇化率的影响力较为靠后,外贸依存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小。由此可知,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近年来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动能。社会和谐指标中,因子解释力最强的是C7(0.422 102)和C8(0.421 808),其次为C9(0.383 728)和C10(0.365 577),最弱的是C6(0.136 442),说明社会和谐水平受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影响最明显,受交通事故发生数和贫困发生率的作用相对较小,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影响力最小。生态安全指标中,因子解释力最强的是C12(0.641 144),C15(0.490 196)次之,C11(0.384 556)和C14(0.329 668)较为靠后,C16(0.083 385)和C13(0.061 785)最弱,说明森林覆盖率对生态安全具有显著影响,环保支出占GDP 比重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影响力最小。城乡融合指标中,因子解释力最强的是C18(0.252 2),然后依次是C20(0.170 5)、C19(0.161 885)、C17(0.136 722),说明城乡融合受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的作用最明显,其余各指标因子解释力均较弱,可能由于基础指标对城乡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较小而造成。

从交互探测结果看,任意两项指标交互作用后的因子解释力都强于单项指标的因子解释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以及生态安全维度中,各指标层因子交互作用后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型,城乡融合维度中的各指标因子交互作用后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 比重和城镇化率交互后对经济发展的解释力(0.907 461)最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交互后对社会和谐的解释力(0.920 908)最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交互后对生态安全的解释力(0.896 182)最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和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交互后对城乡融合的解释力(0.718 376)最强。说明各维度层发展水平受各指标层共同作用的影响和制约,双因子交互后的影响力表现出更强的解释力。

3 结论与政策启示

3.1 结论

文章在科学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对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

(1)从时间层面看,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趋势总体向好。考察期内,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长幅度均围绕在0.20~0.70 之间,甘肃、宁夏发展较快,青海较落后;各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各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以及城乡融合水平总体均呈增长态势,生态安全水平较高,城乡融合水平较低。

(2)从空间层面看,考察期内,各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地区差异逐渐拉大;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偏低,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相差不大、地区差异逐渐缩小;社会和谐水平青海增幅最大,甘肃次之,宁夏靠后,地区差异逐渐拉大;生态安全水平甘肃最高,宁夏次之,青海滞后,地区差异略有下降;各地区城乡融合水平差异显著,且呈不断扩大趋势,处于不协调发展状态。

(3)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和城乡融合,且各准则层的单向因子解释力要明显小于任意两维度交互后的因子解释力,说明高质量发展受各准则层因素的共同作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社会和谐最主要驱动因素是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生态安全受森林覆盖率影响最强,城乡融合受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的影响最强烈,任意两项指标交互作用后的因子解释力都强于单项指标的因子解释力,说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和城乡融合受各指标共同作用的影响和制约。

3.2 政策启示

3.2.1 甘青宁地区应积极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寻找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

3.2.2 积极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推动地区经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重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和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

3.2.3 生态保护和贫困问题仍是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3.2.4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等核心驱动因素的作用。

猜你喜欢

城乡高质量因子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