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写人类习作教学研究
2022-12-02吴沙沙
吴沙沙
(南京市将军山小学,江苏南京 210000)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增强写作教学效果,统编版教材在习作编排时有所突破。从“写人”这一常见的习作类型出发,研究教材、把握特点,探寻同类习作教学策略,可以优化习作教学行为。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写人类习作教材特征分析
综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写人类习作共出现八次(见表1),贯穿三年级到六年级。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习作是写人,六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习作也是写人。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写的人各不相同,写人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同。仔细研读八篇习作教材,我们能够发现统编版教材在写人类习作编排上的鲜明特点。
表1 写人类习作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一)写作对象贴近生活
写人类习作,写谁是个重要问题,统编版教材在写作对象的安排上颇具匠心。如《猜猜他是谁》描写对象是同学,《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描写对象是身边的人,《小小“动物园”》描写对象是家人,《我的“自画像”》由写别人到写自己,《“漫画”老师》笔端转向朝夕相处的老师。不难发现,写人类习作的描写对象,遵循由他人到自己再到他人的写作顺序,且写的都是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人。包括《他____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你,真好》等习作提倡根据个人感受选择写作对象时,写作对象仍然是生活中的人。与苏教版教材写家乡名人、写英雄人物等写人类习作相比,写生活中的人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更能使学生通过习作体察周围世界、观照内心情感。
(二)提供写作方法指导
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在《统编语文教材的7 个关键变化》中提到,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1]这种引导,在写人类习作教材中处处可寻。如《小小“动物园”》除了提供习作方法,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把家人比作某种动物来写,还用了一幅图提示可以从哪些角度阐述家人和动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再如,《他____了》习作中,编者在教材中提出几个问题: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描写一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样貌。
(三)对学生能力要求梯度提升
统观八次写人类习作,有六次明确提出习作对象的“特点”,训练的要求非常明确。在这种明确的要求下,每次习作练习都提出了更为细致、具体的要求,如语文三年级上册是“初步感受”人的特点,三年级下册是“尝试写出”人的特点,到了四年级上册则是“写出”人的特点,四年级下册是“从几个方面写出”人的特点,可见教学要求呈梯度上升。
此外,年级之间也有梯度。同样是写出人物的特点,但通过什么方式来写,针对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简单来说,中年级写作主要使用列举的方法,无外乎从外貌、性格、爱好、特长、品质五个方面介绍一个人,把特点写清楚即可,即便使用事例,也只是渗透“可以用事例说明特点”的意识。到了高年级,则需要用具体事例、典型事例,把特点写具体,而且更加关注人的主要特点、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写人类习作教学困境探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和教师在写人类习作学习和教学方面的现状,以N市J校为调查范围,分别在学生和教师群体中发放了“关于写人类习作的学情调查”和“关于写人类习作的教学现状调查”两份问卷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了J 校学生和教师两类群体在写人类习作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一)学生面临的困境
通过对三年级到六年级学生调查样本的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在写人类习作学习方面存在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写人类习作兴趣不足。在“你喜欢习作吗?”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发现,60%左右的学生喜欢习作,40%左右的学生对习作的感觉是一般甚至不喜欢。具体谈及喜欢写哪一类习作时,排名第一的是想象类习作,写人类习作排名靠后。学生对习作的整体喜爱度不高,对写人类习作的喜爱度更靠后。写作动力不足成为学生在写人类习作学习中面临的第一个困境。
2.缺乏有效的指导。从学生获得的习作指导内容来看,在问卷的七个选项中,不管是三年级学生还是六年级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外貌、性格、爱好、特长、品质”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两项内容,另外诸如“具体事例”“典型事例”之类的方法,各个年级也均有学生勾选。从学生获得的指导形式来看,“先读例文,再写作文”“老师带着审题,然后完成习作”“自主审题,完成习作”“老师批改后,发下去自己看”等写作前和写作后的指导方式较多。由此可见,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指导方式无效或者无趣,成为学生在写人类习作学习中面临的第二个困境。
3.写作水平不稳定。笔者通过分析“你认为自己写人类习作写得怎么样?”这个问题的回答,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人类习作写得相对较好,而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情况则没有那么理想。由此提醒一线教师,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不是随着年级增长而逐步提高的,因为习作要求不同或者其他原因,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出现波动。
(二)教师面临的困境
据了解,J 校有一半以上教师比较喜欢教习作课,仅有极少部分教师明确表示不喜欢教习作课。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写人类习作课还是比较容易教的。即便这样,教师在教学写人类习作时也会面临一些自知或不自知的困境。
1.对习作目标认识模糊。对“您能准确地把握每篇写人类习作的教学目标吗?”这个问题的回答,50%的教师选择“能”,46.8%的教师选择“基本能”,3.2%的教师选择“不太能”。“在教学本年级的写人类习作时,您会从哪些方面教给学生‘写人’的方法?”这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反映,几乎每个年级的教师都选择了所有类型的写人类习作的教学角度。这和学生问卷中“老师会从哪些方面教你‘写人’的方法?”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吻合,但和“您能准确地把握每篇写人类习作的教学目标吗?”这个问题却产生了矛盾:选项中所提供的写人的方法角度,是分别由三年级到六年级逐渐出现的,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教学边界。教师自认为能够准确把握每篇写人类习作的教学目标,却在习作练习题里暴露出很多越界行为。这说明,教师所认为的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只是一种模糊的感性认识。
2.习作指导含糊笼统。同样是通过“在教学本年级的写人类习作时,您会从哪些方面教给学生‘写人’的方法?”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发现教师习作指导方法的含糊。这篇习作可以写人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换一篇习作,还可以从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角度去写。这就忽视了一篇习作所应重点培养的写作能力及为了更好地完成习作所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方法。
3.缺乏习作教学成就感。“关于写人类习作的教学现状调查”中收到的类似声音,恰恰反映出教师在习作教学时缺乏成就感。缺乏成就感可能是造成习作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也可能是习作教学效率不高带来的结果。无论哪种情况,缺乏习作教学成就感是教师在写人类习作教学时面临的一个困境。
三、统编版小学语文写人类习作教学策略
基于对教材特点的分析和对师生教学困境的调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统编版小学语文写人类习作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鲜活语境教“写人”
学生缺乏写作动机,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一个具体真实的写作情境,不知道写给谁,为什么而写。统编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已经开始关注语境的创设。比如,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1《猜猜他是谁》要求: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不能在文中出现他的名字,但是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就能猜出你写的是谁。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你写的是谁。本次习作的话题是写一名同学,面对的读者是同班同学,写作的目的是让别人猜出写的是谁,这个语境还带有游戏互动的性质。教师若充分利用这一真实的交际语境,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教材中语境设置不太明确的习作,需要教师主动创设鲜活的交际语境。如五年级下册习作5《形形色色的人》要求:选择一个人写下来,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第五单元都是描写人物的文章这一特点,结合本单元出现的《俗世奇人》这部作品,创设写作情境——作家冯骥才笔下的“俗世奇人”令人叫绝,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俗世奇人”。还可开展“我身边的俗世奇人”作品征集活动,引导每名学生写身边的一个人物,作品在班级QQ群网络匿名投票,胜出的作品将结集成册《我身边的俗世奇人》。由此可见,明确的读者群和鲜明的写作目的,能够很好地启动写作动机。
(二)厘清教学边界教“写人”
同种文体的习作教材在不同的学段及不同的年段里反复出现,这意味着此文体的每一篇教材的知识价值和教学使命有着明确的规定,一篇一目的,篇与篇互为基础,层层递进。[2]教师教学时自觉厘清教学边界,不随意拔高或降低习作要求,才能避免出现同类习作千篇一律的教学现象,才能真正挖掘出每一篇习作的教学价值。
厘清教学边界,需要找准教学起点。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小小“动物园”》时,这篇习作前面已经有过《猜猜他是谁》《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两篇写人类习作,这些习作中学生学习过“从外貌、性格、品质、爱好等方面发现别人的特别之处”及“既可以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特点,也可以通过一系列行为来表现人物特点”等写作方法,这些是本次习作的开始之处。
厘清教学边界,还需要找准教学落点。还是以《小小“动物园”》为例,相较于在此之前的“尝试写出”人物特点,本次习作要求“写出”人物特点;相较于之前习作写一段话、写一个人,这次要“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相较于之前的只要写特点,这次还要写一写自己的感觉。所以本次习作是通过同时写多个人,练习对之前所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开发精准知识教“写人”
对于写人类习作,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把目光聚焦在人物“描写是否生动、具体”上,进行泛化、程式化的讲解,如要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等要求,很难解决学生的写作之惑。不可否认,习作教学忽视习作知识的教学是当下现状。要改变这种习作知识贫乏、笼统、模糊的现状,开发精准有用的知识成为当下习作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向度。[3]
还是以《形形色色的人》为例,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在本次习作中具体的写作困难在于如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课堂上,凭借教师写自己家人的文章片段,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共同探索出语言个性、动作连贯、神态传神、他人反应四条将人物特点写具体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描述,非常直观,学生可以拿来就用。趁热打铁,留出当堂时间进行片段练习,让精准知识融入学生的言语中。
(四)重视习作展评教“写人”
习作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不仅要教习作,还要教学生如何展示自己的习作。传统的习作展评方式是将习作张贴在班级黑板报上、在班级朗读习作、刊登在班报上、形成班级作品集、向刊物推荐发表等。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还可以将作品发布在个人博客、班级QQ群、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更方便留言互动。
展示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在学生热情的感染下,自然也能收获教学习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