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合唱指挥课程教学质量研究
2022-12-02胡晓玲
胡晓玲
(南昌医学院,江西南昌 330006)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合唱指挥课程逐步成为各大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将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可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医学类高校,为了更全面地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合唱指挥课程。因此,高校教师应积极深入研究该课程,以期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普通高校合唱指挥课程现状分析
纵使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已经开设了合唱指挥课程,但由于这门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因此部分学生对合唱指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高校的合唱指挥课程教师缺乏专业性,过于依赖传统教学观念,认为音乐专业的学生需要将专业学习作为主要任务,这就导致其忽视了合唱对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其实,合唱指挥课程是对多种学习内容的综合,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但许多高校对合唱指挥课程的安排不够合理,课时较短,很难保证学生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质量。合唱指挥课程教学内容欠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形式也较为单一,难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仅仅是围绕作品演唱练习,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使得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合唱指挥课程。
除此之外,我国部分普通高校还将合唱指挥课程进行拆分,分为合唱课程与指挥课程,这种分离式教学无法凸显合唱与指挥之间的互通特征。虽然在教学模式中可以使课程内容清晰、简洁,但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普通高校开展合唱指挥课程的重要意义
从普通高校合唱指挥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这门课程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教学目标。合唱指挥课程与音乐专业学生的独唱教学不同,合唱需要融合不同声部,达到和谐统一的合唱效果,因此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唱指挥课程是一门具有群体性特征的课程,这门课程更加注重体现不同声音之间的共性。这也就意味着在进行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时,每名学生都应当充分考虑其他同学,尽可能地做到与他人的协调统一,保证歌曲合唱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若是音乐专业的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环境中,便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2]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对应聘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以适应就业市场日益提高的要求。合唱指挥课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普通高校开展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时,合唱团队中指挥人员的指挥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合唱曲目的最终呈现效果。为了达到完美的合唱效果,指挥人员作为领导者应当通过细节来确保整体合唱人员动作的一致性。
也就是说,合唱指挥课程对于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团队合作,而这门课程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曲目作品和处理作品细节时,可以充分了解该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曲意图,以此来对合唱团队进行准确指挥,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普通高校合唱指挥课程教学质量研究
合唱指挥课程属于团体性极强的课程,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开展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普通高校合唱指挥课程教学质量。
(一)从教师队伍结构进行分析
在教学领域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各大高校开设了合唱指挥课程。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质量,良好的教师队伍结构必不可少。近年来,各大高校对合唱指挥课程做出了较大的改革与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指挥专业比较小众,我国有此专业的高等院校也较少。大部分合唱指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首选国内的专业音乐团体,如交响乐团、合唱团和音乐学院等。在综合性大学里只有极少数指挥专业的教师,医学院校的专业师资几乎为零。在医学院校,合唱指挥课程教师一般是由该校其他相近专业的教师担任,如声乐或器乐专业教师兼任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体验和学科建设与发展,从而导致无法提高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质量。[3]
(二)从教学重点设置进行分析
合唱指挥课程一般涵盖了十个章节,从合唱指挥基础知识到声音共鸣、情感表达、分析作品等,可谓十分全面,该课程的教材版本比较多,但是适用于医学院校的教材极少。大部分教师使用的都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合唱指挥教材,教授的对象不一样,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有较大区别。由于没有接受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作品曲式分析等前置课程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对这门选修课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在进行指挥姿势教学时过于笼统,导致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存在一定的偏差。
图1 曲线运动式指挥姿势
图2 直线运动式指挥姿势
(三)从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合唱指挥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融合了音乐专业学习的多个方面,但由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4]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仅仅是对学生的合唱效果进行指导,忽视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还有部分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合唱指挥课程理论知识的灌输,并没有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被有效激发,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
许多学校都以排练相对应的合唱曲目为主,学生仅仅是根据教师划定的合唱声部进行练习,教师也只是通过自身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音准及音色等内容进行指导,同时存在简单讲授合唱指挥技法的情况,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这种较为简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练习,也就无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自然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从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分析
当今高校的合唱指挥课程评价方式以课堂出勤率、平时表现及期末成绩的综合成绩作为学生成绩合格与否的标准。在进行期末考试时,往往由学生自由组合并选择合唱曲目,或由教师指定合唱曲目来进行考核。在考试结束之后,教师仅仅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数评价,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即便是平时课堂没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完成考核曲目的准备工作,无法真实、彻底、综合地考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从教师和学生的认知进行分析
我国各大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教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被专业的音乐院校影响。这也导致许多普通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合唱指挥课程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认为专业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并不重视集体合作。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也导致每名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且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一批过于重视考试成绩的学生,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和学生还受到“学好声乐等于学好了合唱”刻板观念的影响,导致合唱指挥课程不被重视,这也导致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难以推进。[5]
四、普通高校合唱指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措施
(一)明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在开展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当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应当明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例如,在开展合唱基础理论教学时,应当将重点教学内容放在根据拍号明确指挥手势及身体协调性上,对于拍号在乐谱中使用的符号等内容则仅仅需要了解。对于指挥手势的教学,教师应当通过实际练习引导学生将节奏与指挥手势相结合,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教学侧重点。
(二)转变教学模式
大部分合唱指挥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指挥技巧的练习,虽然部分教师会与学生互动,但依旧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合唱指挥课程的实践性特征,教师应当改变集体授课的方式,采用小组练习或者个别辅导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练习,同时可以运用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辅助教学,以此来提升合唱指挥课程的趣味性。
比如,在进行合唱指挥课程第一节课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内的男女生比例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不应超过八人,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在进行理论授课时依然可以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但当涉及曲目合唱时,则应当延续小组练习。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唱曲目会演,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的学习漏洞,以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进行指挥动作教学时,可以采用个别辅导的教学方式,便于每名学生准确掌握相关内容。
(三)提高教师团队质量
在确定好教师团队成员后,校内有关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培训,既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也可以邀请校外专业人士来学校开展讲座。“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多种方式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同时提倡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与时俱进,达到提高合唱指挥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结语
合唱指挥课程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的选修课之一,它的存在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为就业市场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合唱指挥课程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及音乐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