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升级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2022-12-02杨薇
杨薇
(中共肇庆市委党校 广东肇庆 526000)
国内循环作为发展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作为发展主线,构成我国发展新格局,这一格局实现的关键是推动居民消费升级,通过居民消费升级反过来刺激双循环格局的形成。我国居民消费形态变化幅度较大,《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报告》指出,消费升级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主流趋势,但现实中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消费升级的顺利实现。本文在阐述消费升级大趋势的基础上,分析消费升级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消费升级的可行路径。
1 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趋势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内容、消费方式等维度均出现渐进性变化趋势。
首先,居民消费内容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居民的消费需求特征体现为健康、绿色、智能,同时居民的消费内容逐渐由基本的产品消费需求转变为高质量的服务消费需求。对于消费者来说,基本消费需求逐渐转变为安全、绿色的有机食品,有效消费需求转变为智能化、大品牌商品,追捧消费需求逐渐转变为高品质、升级类商品。比如,在家电消费领域,消费者越来越倾向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又比如,在家居家装消费领域,消费者越来越倾向无醛地板、环保床被等绿色家居家装。
其次,消费动向从被动模仿型向主动多样型转变。居民消费心理逐渐体现为个性化与差异化,以体现个人独特特征,居民消费行为逐渐体现为多样化与多元化,以体现多方位需求,与之相对应,消费品市场不仅呈现出精细化、个性化趋势,还呈现出全面性、多样化趋势。比如,在旅游消费方面,居民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有的消费者追求热闹,选择跟团游,有的消费者追求精致,选择定制游,还有的消费者追求随心所欲,选择自驾游。又比如,在生活健康方面,居民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生活休闲有陪聊陪玩,生活健康有养生理疗。
最后,居民消费方式由线下向线上线下相融合转变。居民消费方式逐渐向线上转移,特别是新零售的兴起,刺激了居民消费的线上线下融合。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0884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42亿元,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5%。另一方面,新零售和智慧零售的兴起,促进了消费者消费方式的线上线下融合,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线下体验,线上下单,或线上下单,线下取货。
2 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
本文重点在于居民消费升级主要制约因素的界定,具体研究思路为:首先,梳理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统计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其次,设计调查问卷,将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量化为评估问题;再次,随机抽取网友,针对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评分;最后,根据评分结果,针对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定量评估。依据过往研究成果与本次研究设想,对可能存在于居民消费升级中的主要障碍进行归纳,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
采用1~100分来评估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邀请111名网友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问题越大,即制约因素越成立。得到调查数据之后,通过测算平均值进行量化,如果平均值位于80~100分,则表示问题很严重;如果平均值位于60~80分,则表示问题比较严重;如果平均值位于40~60分,则表示问题不严重;如果平均值位于20~40分,则表示问题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平均值位于0~20分,则表示问题根本不存在,计算最终平均值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平均得分
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中“居民消费观念”问题,最终统计平均得分为15.79分,位于0~20分,说明居民消费观念的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不会对消费升级造成影响,也就是说,居民消费观念不是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中“消费品质量”问题,最终统计平均得分为22.36分,位于20~40分,说明消费品质量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对消费升级造成影响,由此可以推断,消费升级的首要阻碍因素并不是消费品质量问题。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中“社会保障”问题,最终统计平均得分为23.96分,位于20~40分,说明消费品质量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对消费升级造成影响,也就是说,社会保障不是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中“教育医疗”问题,最终统计平均得分为51.03分,位于40~60分,说明教育医疗的问题影响不大,不会对消费升级造成影响,也就是说,教育医疗不是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中“居民经济收入”问题,最终统计平均得分为55.74分,位于40~60分,说明居民经济收入的问题影响不大,不会对消费升级造成影响,也就是说,居民经济收入不是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
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中“消费品供给”问题,最终统计平均得分为76.89分,位于60~80分,说明消费品供给的问题影响比较严重,能够对消费升级造成影响,也就是说,消费品供给是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在消费过程中,面向产品质量与高端服务的居民消费需求显著增加。然而,我国经济结构仍然不合理,产业结构仍然表现出低水平,尽管国家提出了经济结构高质量改革,实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端产品和高端服务仍然满足不了消费需求。
由于中高端产品与优质服务的供给欠缺,无法迎合消费者市场需求变化,致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的需求难以在消费供给方面得到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中“消费环境”问题,最终统计平均得分为67.98分,位于60~80分,说明消费环境的问题影响比较严重,能够对消费升级造成影响,也就是说,消费环境在阻碍消费升级的众多因素中以主导形式存在。消费水平的提升刺激了享受型消费在所有消费类型中的比例,但是改革消费环境的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升级的实现。一方面,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加上执法力度不严、打击力度不够、消费维权难,导致部分消费者不敢消费、不能消费,抑制了部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旅游出行的消费需求明显上升,特别是“假日游”一度火爆,但是部分景区管理混乱、收费不合理、交通不方便,导致消费升级难以实现。此外,消费者对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潜在需求,但是公共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公共医疗水平的不平衡发展,抑制了居民的消费行为。
居民消费升级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中“房价房租”问题,最终统计平均得分为79.01分,位于60~80分,说明房价房租的问题影响比较严重,能够对消费升级造成影响,也就是说,房价房租是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当前,我国的统计方式是投资支出项下统计居民购房,消费支出项下统计居民的租房支出主要是物业管理、煤气水电费、房租费用等,基本上与国际统计口径一致。参照国际经验,在人均GDP水平突破300美元阈值后,消费结构将会转向出行与居住需求,住房连带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房价不断攀升,导致房租过高,相关费用支出显著增加,对消费升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过高的房价房租占据了居民的消费资金,客观上阻碍了居民消费,制约了消费升级。
3 促进居民消费升级路径
3.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元化消费需求
需要深化改革力度,提高有效供给比例,降低企业生产负担,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市场要素同需求之间的匹配正确性与准确性,优化现代企业经营规范制度,迎合、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企业面向市场的应变需求能力,突破自身经营与发展壁垒,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相关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活力,以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的大背景下,选择性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推动企业和产品优胜劣汰,反向刺激企业的创新动力,以质量创品牌,加强品牌建设,营造品牌氛围,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做到以品牌促消费,以消费提升品格。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企业所服务市场的统一化、标准化,促进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与深化,满足消费者多样、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需求。
3.2 持续推进消费环境,刺激居民消费倾向
增强社会信用体系的权威性,通畅全民信息共享,构建信用承诺基础,强化失信惩治力度,严格打压劣质、假冒产品,杜绝低附加值服务与产品。一方面,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通过打击虚假广告规范市场竞争,通过整顿消费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通过改善服务领域提高满意的市场体验,特别是通过有效的商品价格制度和合理的收费管制,持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促进居民放心消费与消费潜力的提高,推动消费升级。另一方面,构建反馈高效的市场监管机制,通过建设失信、投诉、违约等监测预警体系,严格监管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监督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满意度,通过建设便捷的消费纠纷投诉和处置机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消费者的信任感。
3.3 加强控房价控房租,增加居民社会消费动力
政府应改善房价市场,杜绝炒房,缓解住房矛盾,增加住房供给、减少住房压力。将住房的房价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其与居民收入水平匹配,按照相关标准,应将住房支出消费严格控制在总消费的20%左右。另外,适当扩展租房市场,面向年轻消费者应实施租房补贴政策,面向中年消费者应建立租房优化体系,同时应建立多元化的租房与住房供给体系,拓宽居住渠道,提高住房的性价比。通过多方并举,促进住房价格回归合理价位,满足居民住房需求,解决消费担忧,提高优质消费可能性,拉动住房体系供给水平与消费水平的改善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