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伯利亚落叶松苗木培育管理和人工造林技术分析

2022-12-02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西伯利亚落叶松树种

贺 涛

新疆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布尔津分局,新疆布尔津 836600

西伯利亚落叶松是寒温带针叶林的珍稀树种资源,具有生长期长、耐寒性高、材质好、适应性强等优势,成林率极高。新疆的阿尔泰山林区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将西伯利亚落叶松进行了人工培育研究,截至目前已经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及培育经验。该树种在阿尔泰山林区呈现出无严重病虫害、耐旱冻,耐晚霜、可安全越冬等显著特点,树的幼苗及幼树苗高已经符合相应的出圃标准,这就说明该树种在阿尔泰山林区是十分适应的。

1 西伯利亚落叶松概念与特点

西伯利亚落叶松又称松科落叶松、红松等,是阳性树,树形大方美观、喜酸性土壤、耐贫瘠干旱以及寒冷、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属于落叶乔木,树皮多且呈现出长片状剥裂或者厚片状,叶片呈螺旋状生长在枝上,枝一般可以分为短枝以及长枝,叶子簇生在短枝上,线形、柔软、扁平、淡绿色,呈现中间隆起或表面平状态,背面中脉是隆起的,且在两侧具有气孔线。该树种雌雄同株,它的花属于单性,一般生于短枝上。雌球花接近于球形,红色或者绿紫色,苞鳞较明显,一般在春季时和叶片同时出现,而雄球花是黄色的。球果是在当年成熟的,一般呈现出圆柱形或者近球形,苞鳞露出、不露出的情况都有,种子较小,具有膜质长翅的特点,一般在成熟的时候就会散落在地上[1]。

2 西伯利亚落叶松人工造林的经济价值

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市场的需求,人工造林的发展获得了有力的保障与支持。西伯利亚落叶松这个树种在我国属于珍贵树种,本身就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碳汇量与其他树种相对比较而言要高出许多,树冠形状优美,观赏价值极高,且具备防腐、耐用以及材质优良等特点,是十分珍贵的林化工业原料。在我国,该树种最初只在新疆地区分布且分布面积十分狭小,而后经过人工育种,分布规模在不断地扩大。然而当前阶段,我国还是要加强对于人工培育技术的研究,以便于进一步扩大该树种在我国的栽植面积,推动更多人造林的形成,以便于使其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西伯利亚落叶松苗木培育和抚育管理技术

3.1 西伯利亚落叶松人工培育技术

(1)采种处理。一般在每年的9月采集球果,将已经采集的球果露天进行翻动与摊晒2~3 d,种子会自然蹦出,而后要将这些种子进行筛选,筛选过后将种子进行适当干燥,然后放置于干燥、通风的室内进行贮藏[2]。

(2)整地深翻。这个环节是在每年的4月上旬进行的,选择土层疏松深厚、地势平坦肥沃且通透性较好的微酸性、中性沙壤、轻壤土圃地作为高床,一般情况下高床的规格以4 m×1.2 m最为适宜,底肥一般施腐熟粪3 t/667 m2,然后深翻30 cm,将石块草根耙出,土块打碎,高床上不能有超过1 cm的土块石砾,然后将底水灌足,保证在出苗时不会出现压苗及日灼的情况。

(3)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是在翻地的时候进行的,将40%多菌灵粉、75%五氯硝基苯或1%硫酸亚铁粉或40%敌克松粉按照400 g/667 m2的比例放入土壤中翻拌均匀,完成对土壤的消毒。

(4)催芽保温。首先要打破种子的休眠,将种子放置到80℃~90℃的热水中浸泡40~50 s,然后捞出放到拌有0.5%硫酸铜或高锰酸钾的溶液中进行消毒,一般时间控制在2~3 h之间,发现种壳呈现淡黑色时捞出置于大木桶或大水缸中,再用20℃~25℃的温水进行浸泡24 h,然后取出,放置在高价温床上。催芽室的温度要时刻保持在25℃,进行催芽的过程中,每天都要用25℃~28℃的温水进行洒水,频率控制在每小时1次,种子也要随时进行翻动,让种子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吸收水分,这样种子在3~4 d后就能够露白,而在5~6 d后发芽的趋势与长势就会达到最大水平,然后就可以进行播种。

(5)播种。一般在每年的4月下旬开始,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将硫酸亚铁溶液以1:10的比例进行均匀喷洒,待干后,将作床耙平。播种12 kg/667 m2左右的种子,可以采用人工宽床条播的形式进行播种,播种过程中最好充分利用播种板,保证播种时不会伤到芽根,使播种量及覆土更加均匀。一般情况下播种板宽1.1 m、长4 m,板宽一般为10 cm、厚1 cm。板厚是指覆土厚度,板间距是播幅宽。覆土时要使用潮湿的腐植质土,厚度控制在0.5~1.0 cm,先采用木板进行镇压,让土床、种子以及覆土之间进行充分接触,没有空气余留,然后再用遮阴的物品进行遮阴,保持3~5 d后种子就可以破土而出,长出嫩芽。

(6)苗期管理。苗期管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幼苗期进行管理要保持苗床不积水、不干燥,且要适量的浇水,及时锄草松土,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在清晨及下午将遮阴物打开进行透气通风,在中午光照较强或夜晚较为寒冷的时候将遮阴物覆盖好,此外,下雨天也要注意遮阴物的覆盖,保证不会对苗木造成损害。一般在9月上旬幼苗就开始停止生长,这个时候要减少供水,表土层1 cm要保持干燥,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苗木质化,有利于苗木越冬。关于苗木越冬管理,在霜降来临之前进行灌封冻水以防寒。在大雪将苗木彻底覆盖之前要喷洒4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1~2次,要注意控制用量,一次用药量控制在200 g/667 m2左右,预防霉病。

(7)病虫害防治。西伯利亚落叶松较为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落针病、松毛虫、松尺蠖以及立枯病等,其中针对落针病的防治要注意,已染病的苗木会从中部开始落针,直至整个植株,在染病后可以立即喷洒40%的多菌灵喷剂防治蔓延。对于松毛虫、松尺蠖防治,要注意不可以与松树进行混植,可以与团丛式、阔叶树进行混合培植。而对于立枯病的防治需要注意在出苗整齐后的一周时间内,向幼苗喷洒40%的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1%的波尔多液也可以,每次喷洒用量控制在100 g/667 m2,1次/10 d,连续进行1个月,在病虫害的高发期可以通过65%的代森锰钾喷雾或者65%的农尔多液来进行喷洒,这样少分有助于病虫害的防治。

3.2 西伯利亚落叶松苗木抚育管理技术

(1)重视树种育苗抚育管理工作。幼苗在成长过程中,自身的生命力是较为脆弱的,在没有出芽前一定要保证幼苗处于适宜生长的环境之中,将幼苗的实际生长需求进行充分的考量,进而制定出符合其生长需求的浇水灌溉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肥料的及时补充也是十分重要的,也要注意及时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浇水施肥计划。此外,该树种的生长虽然离不开光照,但是由于目前处于幼苗期,过强的光照也会影响到植株的生长,所以对于遮阴物的建设一定要及时进行,如可以建设大棚来进行阳光的遮挡。

(2)定苗。这一环节对苗木生长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一般在每年的6月结合长势实施对苗木的调整,同时也要保证树苗之间的密度以及行距,到了全面生长阶段,立枯病等多发的病虫害高发期已经度过,这个阶段树苗的长势已经趋于稳定的状态,生长速度在不断提升。

(3)遮阴、降温保墒。遮阴的目的是保证苗木不会被阳光直射,地表温度也会得到有效的降低,幼苗所遭受的日灼也较少,土壤温度十分适宜,充分缓解了苗木本身和栽培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最终起到了降温保墒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遮阴过程中,可以选择竹帘、苇帘设置荫棚,同时需要及时关注透光度以及荫棚高度等影响因素,在早晚阳光较弱的时候,可以将帘子卷起通风,适度增加光合作用,提升苗木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

(4)截根、移栽。在幼苗长出5片左右的真叶后,培育人员需要在苗根没有木质化时,进行截根,截根的深度最好控制在5~15 cm之间。进行截根时,可以选择锐利的斜刃、铁铲。然后需要在综合间苗的过程中进行幼苗移栽,这样利于提升种子利用率,将其进行苗床栽培,在其长出2~3片的真叶时开始移植。

(5)中耕除草。移植完成后要注意中耕,简单来说就是松土,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疏松表土层,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加快微生物活动及根系生长,促进土壤空气流通。一般情况下中耕和除草是联合进行的,但是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各不相同,实际的工作方式也有明显的差异。

4 西伯利亚落叶松人工造林技术

4.1 人工造林技术

人工造林指的是以人工干预的方式,在技术上要求林木按照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生态适应性等进行科学植树的活动。2021年,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已经达到了134万hm2,占据全部造林面积的37.1%。在进行人工造林的过程中要选择良种壮苗,并关注适地适树、抚育间伐等步骤,促进丰产速生。按照特点、经营目的不同,人工造林分为多个种类,如防护林、薪炭林、用材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等。人工造林的目的从开始的木材生产为主,已经逐步转向了生态建设为主[3]。

人工造林的主要特点有5个方面:(1)树木个体的密度要合适,分布均匀,缓解因种内竞争而产生消耗问题;(2)所选用的树种,经过人工培育,遗传品质、种质良好,适应性较强;(3)树木生长整齐,这有利于林木提前郁闭,郁闭后的个体分化程度也较低;(4)群体结构较为合理,较少的树木可以形成森林;(5)通过多种创新技术手段调控人工林,有效提升人工林生产力。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造林在无林地上可以采用人工的方式,利用枝干等营养器官与苗木种子造林,同时,在一些火烧痕迹、采伐痕迹较重的地区采用人工造林的方式进行林区恢复,称之为人工更新。当前,人工造林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4.2 西伯利亚落叶松人工造林的适用原则

对西伯利亚落叶松的造林苗木培养,想要做好与之相关的造林培育工作,就要在进行林区造林的过程中遵循适树原则,同时注重苗龄以及树种的规格,保证苗木的根系发达且完整,杜绝病虫害以及机械的损伤。从基础工作上保证造林壮苗培育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提升该树种的产量以及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应及时掌握该树种的实际生长需求,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以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

4.3 西伯利亚落叶松人工造林技术选择

对科学创新的西伯利亚落叶松造林技术的选择,当前应用广泛且较为适用该树种的人工造林技术是裸根苗和营养杯造林法,营养杯造林这一技术的使用将人工造林周期延长,主要优势与特征体现在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操作方法简单等方面,尤其是对于该技术的使用能够促进该树种幼树的初期生长变得较为迅速,母本优良性能较为良好。同时该技术的使用十分有利于营养繁殖树种的应用。而关于造林的栽植方法,一般主要是穴植的方式,将种植密度控制在160~180株/667 m2,深度控制在30 cm左右,而直径控制在40 cm左右。

5 结束语

通过科学合理利用人工造林技术,可有效保证西伯利亚落叶松林木的直径生长速度,提升木材的整体质量,缩短造林苗木的生长周期,增强树木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改善森林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西伯利亚落叶松树种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西伯利亚的熊妈妈
长白落叶松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西伯利亚博亚雷岩画与欧亚大草原的青铜时代
神奇的落叶松提取物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珍贵树种红豆树生态位测定
来啦!西伯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