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汉朝画像雕刻和民族体育精神探究
2022-12-02高叶
高叶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漯河 462000)
汉朝画像雕刻栩栩如生地重现汉朝时期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它是真实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佳作,这些雕刻通过画像之中较为流畅的线条、细致入微的雕刻技术、淳朴的人物角色造型,真实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汉朝画像雕刻作品中展现有非常多的跟体育运动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具有中国传统民族体育运动特点的运动项目和表演,还有它所切实展现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这都需要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1、相关军事体育之中所展现非常强的爱国情怀
汉朝画像雕刻作品中的相关军事体育运动基本都是内涵在战争场合之中,比如,核心内容大致涵盖骑马射箭以及打斗等。目前已经被发掘出土的汉朝画像雕刻作品中展现战争战斗场合的画像特别多,特别是陕西发掘出的汉朝画像雕刻作品中描绘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间战争的情景是最多的。
比如,有一个陕西绥德五牛村发掘出土的汉朝画像雕刻作品,它所刻画的是在桥上开战的情境,在一座桥上停了一辆战车,战车上的前部有一驾驶战车的人,战车后部有一位乘车的人,身上佩戴一长战刀,而在战车的前面站有4个士兵,每个士兵都手拿战刀和盾牌,他们静待和少数民族士兵战斗,再往前已经有两名战士正在和少数民族战士激战正酣,这里面有一名战士已经将一位少数民族战士仰面打倒,另外一名战士也用长刀砍向少数民族战士的胸部,少数民族战士跪倒在地上,石刻画像的左面,有两名头戴尖顶皮帽的少数民族战士手拿弓箭拉弓射箭进行反击;石刻画像的右面有3位骑马的士兵和1辆战车,其中有两位骑马的士兵手拿长矛,第3人手拿弓箭,这个石刻画像很显然是少数民族士兵被打败,汉朝士兵大获全胜。
透过这个描绘战争场面的石刻画像,我们不但能够深入了解认知我国汉朝军事体育的核心内容;此外,因为石刻画像描绘战斗场合的画面基本上是中原地区汉族政权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同时描绘汉族军队取胜的场面为最多,尽管这些石刻画像都出现某种程度的模式与格式化,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展现了汉朝时期广大社会基层百姓在长时间的残酷战争困扰下,急切希望国家和平,期待快速打败入侵者,尽快使血腥的战争终结,渴望恢复到人民安居乐业局面,与此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不惧怕外来入侵者和誓死保卫家乡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2、竞技体育运动之中展现的注重体育技能、刚毅坚韧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竞技体育精神
中国古时候有部分体育运动项目和古希腊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陆博、投箭入壶、格斗以及五伯等,以上体育活动在我国汉朝画像雕刻之中都有某种程度的展现。
陆博实际上就是一种是中国古时候民间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称为陆博(六博),以吃子为胜。该游戏东周末期在民间就非常流行。而汉朝画像雕刻上以陆博为核心内容的场面也非常盛行。重庆万州地区曾经出土一块陆博汉朝画像雕刻,画像雕刻之中有4位人物,其中站在中间的两个人正在兴致勃勃玩陆博游戏,两个人全神贯注地在激烈交战,毫不理会周围发生的状况,玩游戏的两个人的后面分别有一个人也在聚精会神地观看两人的游戏场面,在画像雕刻作品的中间还特意雕刻了几个字“博击王又郎”。
投箭入壶是中国古时候非常流行的人们在喝酒的时候玩的一种游戏活动,它是从军队作战人员训练过程中,由射箭逐渐演进出现的,起源的时间点非常早。东西周时期就将投箭入壶当做某种主人招待客人的时候,主宾双方进行谈话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尚书》之中记载:所谓投箭入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巾,使人执壶。主人谓,某有枉知哨壶,请以乐宾。”在汉朝时期,投箭入壶就被老百姓当做一种展现人们智力的游戏活动,基本是流行于上流社会之中,也就是高贵有社会地位的人所玩的一种游戏。其中河南南阳地区曾经出土一个描绘投箭入壶游戏活动的汉朝时期的画像雕刻作品。在这个画像石刻作品的正中间的地上放有一个大口的壶,同时壶的旁有一个酒蹲,酒蹲上摆放了一个大勺子。在广口壶的两边分别站一个人,这两个人一个手放在胸前抱4个箭头,另一个手分别拿着一个箭头,这两个人都在全神贯注地正在向广口壶中投掷箭头。画像石刻作品最左面有一个人上身稍微向前倾斜,端坐在地板上,头微微向下垂,其中一只手放在腿部,给人感觉好像这个人酩酊大醉,其中有一个人站在酒醉人的旁边来扶着他,这个酩酊大醉的人应该是投箭入壶游戏的大输的人。而画像石刻作品最右面的人应该是监督投箭入壶游戏活动的裁判人,这个人左手拿着一个被称为“筹”的器物,这个器物实际上就是用于计算所投到壶里面的箭头的数量。
角抵一词来源于“以角抵人”,是一种类似现在摔跤、相扑一类的两两较力的活动。角抵最初是一种作战技能,后来成为训练兵士的方法,又演变为民间竞技,带有娱乐性质。它是人类相互间的格斗,大多是空手相搏与擒拿,空手对手持器械的互相打斗,还有打斗双方都手拿器械进行打斗等形式。角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到了秦朝的时候非常流行。而汉朝时期经过大量的借鉴吸收以及不停的充实各种内容,渐渐演变成综合性的角抵娱乐表演活动。山西朔州市出图的汉朝时期的画像雕刻,该作品展现的是钩镶卜戟对械的形式,此画像石刻图的最右面,刻画的是有两个战士手拿器械进行打斗,画像石刻的最右面是打斗的人一只手拿钩镶架在头顶上以抵挡攻击者的戟,且双腿弓起往前,另一只手拿长剑刺向攻击自己的对手的额头,其肢体动作非常舒展且极为流畅,与此同时一气呵成,其右面的一个人两只手拿戟往下劈砍,他所拿的戟已经被对手所拿的钩镶挡住,给人感觉能够听到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的声音,其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后倾斜,以躲闪对手急速刺来的长剑,两腿往后稍稍撤动,站在前面一只脚的脚跟触到地面,而脚尖网上微微翘,后面的那只腿此时已经踏空,来不及落在地面,使其庞大身躯的平衡丧失,给人一种将要被打败而出逃,踩空坠落山崖、坠入到万丈深渊的感觉,坠落山崖使半山腰的各种鸟类惊恐鸣叫四处飞散。其旁边还有另外一个人,他一只手拿一个物品,其中一个腿处在下跪的姿势。
中国古时候尽管没有“田径”此词汇,不过有别的相关的相近的词汇,比如,和“投”接近的词汇有“掷、扔”等词语,和“跑”相近的词语有“奔、驰”等词汇,和“跳”相近的词语有“蹦”、“越”等人们非常常见的词汇。
伍伯是我国汉朝时期,当车马外出的时候在车前进行导引的小吏。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伍伯,一伍之伯。五人曰伍,五长为伯,故称伍伯。”《后汉书·舆服志上》:“大车,伍伯璅弩十二人。”唐·韩愈《寄卢仝》诗:“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伯,一本作“百”。程恩泽《索炬叹》诗:“忽闻伍伯诟且怒,踏破柴门索蕉炬。”参阅《宋书·百官志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谈上》。汉朝时期画像雕刻作品中的车马外出情景之中,往往会看到有伍伯在车马之前飞奔的状况。以上这些被人叫做伍伯的以健跑为擅长的人,其并不只是跟随国王和高官而出行的,与此同时在重要的战斗中若向后方传递各种战斗信息的时候,伍伯们是要展现马拉松之功能的。伍伯这些健跑强人,个个是强化训练,同时其技能非同一般,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那个时代流行长跑活动的实际展现。重庆巴南地区出图的汉朝画像雕刻,其雕刻的内容就是详实展现伍伯在飞奔的时候的壮观场面,画像雕刻作品之中展现的是有5个手拿桨戟的伍伯,而画面中的右面有两个人斜杠桨戟奋不顾身地往前面飞奔,二人后面的5个人斜着拿桨戟也往前飞奔,这7个人双脚底犹如生风,速度飞快,两脚飞腾在空中,风驰电掣,给人感觉双耳能够听见这些人在大声吆喝的声音。
由上述汉朝画像雕刻作品的详细分析人们能够看得出来,在我国汉朝的时候以智力游戏为核心的陆博、以心智和力量为核心的的投箭入壶游戏能够获得盛行的重要原因,这肯定是汉朝人非常注重智力谋略技术能力的核心展现,而角抵技击不但是人们勇猛真实展现,更是技术能力的体现,全力飞奔的伍伯切实展现的是汉朝人们坚强刚毅、不怕苦不怕累的中国民族体育精神。
3、有关养生的体育运动展现的是我国汉朝时代的人们重视身体养生以及珍爱生命的精神
汉朝时期有关养生方面的体育运动基本指的是以增寿以及健体防病为核心目的而推行的体育运动。
长沙马王堆汉朝大墓出土的其中一幅帛画展现的是对汉朝时期养生相关体育活动的非常形象图画,石云汉朝大墓出土了很多竹简,其中一部分竹简以汉字的形式展现了汉朝时期养生相关体育活动状况。以往所出土的汉朝画像雕刻作品中有很多人倒立、武术动作以及舞蹈等肢体动作,甚至还有锻炼体力的各种运动表现形式也是汉朝养生相关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内容。河南邓州市长冢店曾经出土一块展现鼓乐舞蹈百戏活动的汉朝时期的画像雕刻作品,这块雕刻作品所展现的画面非常精美,在画面的最左面有两个人用一只手支撑倒立,此二人同时抬头对面相望,而另一只手抬起好像在给所相望的人在打招呼,这两个人都是身材纤细,上下肢展现出凹凸不平状,充分展现出高超的身体平衡技能和很强身体柔韧功能;画像之中有一个人一只手叉着腰,另一只手的胳膊肘向前平直弯曲,双腿前后拉开站立,其中右腿放在前面展现出弓形姿态,另一只腿的膝盖跪地,以给人们展现他健壮的肌肉;此人旁边有一位美丽的女人身姿婀娜,其正在展示长袖舞蹈,其左腿展现出弓步的姿态,一只手掌张开往前推送,另一胳膊的长长袖子四处飘逸,且胳膊肘放在身体后面;画像石刻下方面有一个人在击鼓,而石刻右面的两个人都敲击董鼓。
概括起来,汉朝画像雕刻作品中展现人物身体倒立、舞姬舞蹈动作等的画面非常多,与此同时那些展示各种技巧的表演人,他们的身体特征基本都是端庄、均匀四肢非常协调的健美体型;展示练力相关内容的表演人全身的肌肉都很发达,刚健雄伟,以上都和表演人投身于养生相关体育活动有紧密关联。汉朝养生相关体育运动的出现、兴盛流行,其一是因为汉朝时期社会政治局面较为稳定、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好以及基层百姓生活相对富足等;其二是展现了汉朝时期基层百姓珍惜生命与重视养生的人本核心精神。
4、神话传说以及驱逐鬼怪为核心内容的体育运动展现给人们的是崇尚武力、勇敢无畏、积极进取、不畏艰难挑战大自然之勇者精神
中国古时候有非常多凄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以及愚公移山等。
汉朝画像雕刻作品中展现神话传说的内容非常多,特别是展现后羿射日相关内容的非常见。豫南南阳地区出图有一块后羿射日的画像雕刻作品,在画像之中有一棵参天大树,其就是天空10个太阳栖息的大树,而树荫下面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神射手后羿,后羿在拉弓射箭,身体仰起向上,向栖息茂密大树上的太阳射击。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其一表明后羿射箭技术高超,不是一般人具备的能力;其二是中国古时候基层老百姓果敢无畏面对大自然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战胜大自然的精神层面的展现。
汉朝画像雕刻作品中展现力气惊人之勇士与野兽格斗、驱逐恶鬼的为核心内容的非常多。豫南地区南阳市出图一幅人与雄壮公牛和雄狮搏斗的画像雕刻作品,雕刻图像之中有一个大力士,脸面上扬,左腿向前弓步,右手握拳状挥舞,和左面飞奔过来的雄壮公牛进行搏斗,公牛怒目而睁,勾头用角向前抵壮士,而画像石刻的右面,一头公狮已经被壮士打败,落荒而逃。这幅画像石刻其一展示壮士的高大威猛的英雄精神;其二也展现老百姓期待驱除恶鬼、挑战大自然的愿景。
上述画像石刻如实展现了壮士武术技能高超、力量巨大无比的英雄精神,他们在和凶猛野兽格斗的时候,没有害怕退缩,奋勇格斗最终获得胜利,切实展现体现汉朝时期的人们崇尚武术勇敢、面对暴力不退缩以及勇于开拓无畏向大自然挑战的精神气概。
5、鼓乐舞蹈百戏展现的汉朝时期人们信心满满、积极进取、持续推陈出新以及挑战人们极限的中国民族体育运动精神
汉朝时期的百戏也被称为大角抵戏,类似目前社会非常流行的综艺表演,百戏涵盖各种杂技表演、歌舞舞蹈以及竞技项目等。涵盖有不同种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宏伟古朴,真实展现汉朝时期的高尚的精神风貌。
豫北新乡地区出土一块展现汉朝时期真实展现杂技表演的画像砖,画像雕刻作品非常精妙,该画像砖作品总计有两匹马、两辆车、12个人,由画像的右面到最左面,最前面的是一个骑马人肩上扛着一面大旗。画像砖的远处有一个骑马的人正坐在马上急转身,同时拉弓射箭。这两个骑马人的后面就是马戏车的表演,马戏车中坐有两个人,这两个人其中一人驾驶车辆,另一人是表演马戏的人。最前面的马戏车子,马奋勇前奔,马戏车里面的撞木上部有一个横杆,有一个表演者双脚倒挂在横杆的最右面,该表演者双臂平端,两手掌心面向上,双手中分别放了一个球,手托着一个表演者,表演者两手叉在腰部呈半蹲姿势,其一只脚踩着球,另一只脚放在倒挂在横杆人的手臂上面;另一只手也托着一位表演者,一只脚踩在倒挂人手掌里面的球的上面,另一只脚抬起来,双臂呈弯曲状,犹如金鸡独立状。在后面的马戏车中,马戏车中的马首高昂向前飞奔,马戏车中撞的上部,蹲着一个表演者,双手向身体两面下伸,一只手握着一麻绳,麻绳另一端被车里面的表演者紧紧相握,两人互相对视,其相互协调掌控着麻绳。让人觉得讶异的是,麻绳中部站着一个表演者,上身没有穿衣服,下部穿着一个肥大裤子,他小心翼翼地在麻绳上面踱步,双臂一起平抬,使身体得到平衡。因为表演者所走的麻绳是两个马戏车之间的联索,麻绳从上到下是倾斜的,同时在两车行动中在麻绳上踱步,这种表演难度大大超过其它的在平行麻绳上踱步的技术水平。
上述汉朝画像雕刻的内容,不但很好展示出我国汉朝时期杂技表演者非常高超的技术能力,此外也展现出当时基层百姓信心满满、积极向上、勇于开拓以及积极面对困难的中国民族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