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中国肉类产业的发展前景

2022-12-02中国肉类协会北京100081

肉类工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禽肉屠宰肉类

高 观 中国肉类协会 北京 100081

1 国家“十四五”规划对肉类产业形势的总体判断

2021年国家在制定“十四五”规划乃至到2035年远景目标时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生态环保任重道远,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这些判断在肉类产业中完全能够得到验证。未来五年到十五年,为了确保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对肉类产业来说,首先是解决生猪产能恢复问题,同时要积极发展牛羊禽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 639万吨,比2015年的8 371万吨减少了732万吨,下降8.8%[1]。其中:猪肉产量4 113万吨,比2015的5 487万吨减少1 374万吨,下降25%;牛肉产量672万吨,增加55万吨,增长8.9%;羊肉产量492万吨,增加51万吨,增长11.5%;禽肉产量2 361万吨,增加535万吨,增长29.3%。牛羊禽肉共增产641万吨,只能弥补猪肉减产缺口的46.6%,还不到一半。大家知道,造成我国肉类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非瘟疫情的传入。2020年全国猪肉价格同比上升了50%。为了保供稳价,2020年我国进口肉类991万吨,其中猪肉439万吨,占44%,比2015年增长了1.8倍。这就是“十三五”末肉类产业的大概情况。“十四五”期间,我们究竟能否解决非瘟防控问题,能否稳住生猪生产、补上猪肉减产这个短板,确实是影响全国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

2 2021年我国肉类产业的主要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1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8 887万吨,比上年增加1 248万吨,同比增长16.3%。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及猪牛羊禽肉合计产量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据中国肉类协会估计,如果加上120多万吨杂畜禽肉,全国肉类总产量可达到9 000万吨。2021年,我国共进口肉类938万吨,同比减少约53万吨,下降5.4%;共出口肉类35万吨,同比增长11.8%。肉类自给率为90.9%。

2.1 猪肉产量同比增长28.8%

2021年,全国生猪出栏67 128万头,比上年增加14 424万头,增长27.4%;猪肉产量5 296万吨,增加1 183万吨,增长28.8%。

2021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4 922万头,同比增长10.5%,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 329万头,同比增长4.0%,分别达到2017年末的101.7%和96.8%。

全年进口猪肉371万吨,进口猪杂122万吨,猪肉自给率为91.5%。

2.2 牛羊肉产量创历史新高

2021年,全国肉牛出栏4 707万头,比上年增加142万头,增长3.1%;牛肉产量698万吨,增加25万吨,增长3.7%。2021年末全国牛存栏9 817万头,同比增长2.7%。

2021年,全国羊出栏33 045万只,比上年增加1 104万只,增长3.5%;羊肉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达到514万吨,增加22万吨,增长4.4%。2021年末全国羊存栏31 969万只,同比增长4.3%。

全年进口牛羊肉274万吨,牛羊肉自给率81.5%。

2.3 禽肉产量略增,禽蛋产量减少,总体基本稳定

2021年,全国家禽出栏157.4亿只,比上年增加1.7亿只,增长1.1%;禽肉产量2 380万吨,增加19万吨,增长0.8%;禽蛋产量3 409万吨,减少59万吨,下降1.7%。业内估计,2021年,白羽肉鸡、黄羽肉鸡、肉鸭的出栏量分别在67亿只、45亿只、45亿只左右。2021年末全国家禽存栏67.9亿只,同比增长0.1%。

全年进口禽肉148万吨,出口禽肉24万吨,禽肉自给率95%。

2.4 产业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2021年全国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及畜禽产品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对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分区防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加强畜禽跨省调运监管,新建266个动物跨省运输指定通道,对12.5万辆生猪运输车辆实施网上备案,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和动物检疫监督能力明显提升。

2.5 产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

畜禽养殖持续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南方水网地区养殖密度过大问题得到有效纾解,畜禽养殖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发展格局加快形成。2021年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新进展,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以上。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和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成效明显,畜禽养殖抗菌药使用量明显下降。对畜禽屠宰加工环节污染治理不达标企业加速淘汰。

2.6 产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畜禽养殖主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小散养殖场(户)加速退出,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呈现龙头企业引领、集团化发展、专业化分工的发展趋势,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2021年全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接近70%,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2021年全国有24家企业生猪销量超过100万头,合计销售生猪(含商品猪、仔猪、种猪)1.41亿头。扣除仔猪、种猪销量,24家企业商品猪出栏量在1.35亿头左右,约占全国商品猪出栏总量的20%。生猪屠宰行业整治深入推进,畜禽运输和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网络逐步建立完善,加工流通体系持续优化升级。

3 当前我国肉类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时期畜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依靠国内资源增产扩能的难度日益增加,依靠进口调节国内余缺的不确定性加大,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面临诸多挑战[3]。

3.1 稳产保供任务更加艰巨

未来一段时期,畜产品消费仍将持续增长,但玉米等饲料粮供需矛盾突出,大豆、苜蓿等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受新冠肺炎、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冲击,猪牛羊肉等重要畜产品在高水平上保持稳定供应难度加大。从2021年度数据看,猪肉自给率为91.5%,离2025年规划目标95%还差3.5个百分点;牛羊肉自给率81.5%,离规划目标85%还差3.5个百分点;禽肉自给率95%,离规划目标的基本自给还差5个百分点。

3.2 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

一些地方缺乏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不到位;加工流通体系培育不充分,产加销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机构队伍严重弱化,一些畜牧大县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与畜禽饲养量不平衡,生产安全保障能力不足;草食家畜发展滞后,牛羊肉价格连年上涨,畜产品多样化供给不充分;原有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企业布局主要在销区城市,畜禽主产区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设施不适应运猪变运肉的要求。

3.3 资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

养殖设施建设及饲草料种植用地难问题突出,制约了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容量饱和,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进一步凸显;种养主体分离,种养循环不畅,稳定成熟的种养结合机制尚未形成,粪污还田利用水平较低;屠宰加工环节污染治理任务艰巨,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亟待提升。

3.4 产业发展面临风险更加凸显

生产经营主体生物安全水平参差不齐,周边国家和地区动物疫病多发常发,内疫扩散和外疫传入的风险长期存在。“猪周期”有待破解,猪肉价格起伏频繁,市场风险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畜禽品种核心种源自给水平不高,“卡脖子”风险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造成需求收缩、预期转弱。

3.5 提升行业竞争力要求更加迫切

我国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贡献率、资源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生产成本整体偏高,行业竞争力较弱,畜产品进口连年增加,不断挤压国内生产空间。屠宰加工产业集中度较低,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效益提升。冷链物流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影响肉类保鲜降耗和企业经营效益。

4 “十四五”时期肉类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我国肉类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补短板、强弱项。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肉类总产量超过美国以来,中国作为世界肉类生产第一大国已经有30年了。2018年8月非瘟传入之后的情况表明,我国肉类产业确实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需要通过现代化建设,提升肉类供应链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提升肉类供应安全保障水平。

4.1 加强畜禽养殖

肉类生产以畜禽养殖为基础。为了强基固本,要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牛羊禽产业。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以保障肉类供应安全为底线,健全畜禽养殖业支持保护制度。其中包括打好畜禽种业翻身仗、保障饲草饲料用地、强化现代畜牧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建设智慧农业、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深入推进畜禽养殖生产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完善畜禽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建设现代化畜禽养殖示范区、重要畜禽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畜禽产品优势区。

4.2 屠宰加工升级

肉类供应以屠宰加工为关键。为提升现代化水平,要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从肉类行业特点出发,为了有效防控动物疫病传播,国务院要求屠宰加工靠近畜禽产区。未来5~15年,肉类行业的重要任务就是促进屠宰加工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支持畜禽养殖基地转型发展,补齐短板,强化资源、技术、装备支撑,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在这个再造工程中,要立足畜禽养殖产业规模优势,推动屠宰加工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要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肉类食品质量提升行动。

4.3 畅通经济循环

肉类供应以满足需求为目的。为保障市场供应,《规划》要求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肉类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要推动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推动供需协调匹配。要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从源头上畅通产业经济循环;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畅通肉品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完善现代肉类流通体系,支持肉类流通设施改造升级。要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稳步提高居民肉类消费水平。

4.4 发展县域经济

肉类产业根基在“三农”。为了实现乡村振兴,《规划》要求以县域为基本经济单元,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以地方畜禽资源为依托,延长肉类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肉类产品加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加强肉类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商贸流通、检验检测认证等平台和智能标准厂房等设施,引导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现代肉类食品产业园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十四五”期间,我国肉类产业通过强基固本、改造升级、畅通循环和布局优化,将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建设现代化方面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增强肉类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5 2022年肉类产业的发展前景

2022年,我国肉类产业的发展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2021年肉类产量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5.1 切实保障肉类产业发展安全

遵循“发展与安全并重”的方针,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前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工作预案,以安全保稳定,以稳定求发展。将动物疫病防控作为防范肉类产业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动物防疫体系能力建设,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形成防控合力,保障肉类生产安全;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从源头前端阻断人畜共患病传播路径,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强产业运行监测,从核心种源、价格波动、产品质量等方面防范各类风险,保障市场供应安全。

5.2 稳步提升肉类产品供应能力

目前,猪牛羊禽肉自给率都还没有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稳中求进”是要在巩固前期成绩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争取更大发展。2022年,要在保障产业安全的前提下,坚持市场主导,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升肉类产品供应的适配性。优化产业结构,稳住种养业,提升制造业,顺畅流通业;优化区域布局,按照国家有关生猪、家禽、肉牛、肉羊等不同产业的区域布局规划分区推进;优化肉类产品结构,增加优质、特色差异化产品的供给。

5.3 大力推进肉类产业绿色发展

“十四五”期间要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养殖屠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相匹配,畅通种养结合循环链,协同推进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和环境保护,形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绿色发展新方式。2022年,要在畜禽养殖环节,重点推进“牧光互补”项目实施,促进光伏发电与畜禽养殖相结合;在屠宰加工环节,重点推进“绿色制造”项目实施,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示范应用,促进肉类产品结构优化;在贸易流通环节,重点推进“绿色贸易”项目实施,促进肉类产业供应链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

5.4 全面开展肉类产业现代化建设

“十四五”期间,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突破发展瓶颈,推进全行业全要素现代化。2022年,要加快建设一批种养结合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园区),提高畜禽良种化、养殖机械化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启动一批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集约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项目,加快构建现代肉类加工流通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控等作用,消除限制肉类产业发展的不合理壁垒,打通各种“卡点”“堵点”,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2022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未来的前景取决于今天的努力。我们将在国家专项规划的指引下,共同开创中国肉类产业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禽肉屠宰肉类
波黑肉类进口远超出口
《肉类研究》核心期刊宣传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苏丹致力于扩大牲畜与肉类出口
禽肉进口单价超猪肉!
2020年家禽行业市场规模预测禽肉产量或近2400万吨
乌克兰政府批准扩大 对欧盟禽肉出口配额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小儿吃禽肉好处多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