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困境与对策

2022-12-02李祥凤王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村民农村

李祥凤 王伟

(1.上海体育学院休闲学院 上海 200438;2.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重要工程在农村。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城乡二次元结构的异质性促使城乡发展的差异性逐渐拉大。为了化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城市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运而生,乡村振兴战略也将成为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了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党中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的总体要求,为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步伐,实现农村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体育作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事业的一部分也应更上一层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已然为新时代农村的发展指明方向,为新时代农村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机遇。

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对农村体育活动开展所遇到的困境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来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1、农村体育活动开展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1.1、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乡村振兴的根基在农村,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直接关乎到农民的幸福。将体育带入村民的日常生活,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减少在医疗方面的支出。体育所具有的健康娱乐特性使乡村体育兼具生活特色。可以促进城乡体育互动,形成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城乡一体”休闲体育项目,满足城乡居民日常健身生活需要,如,连云港的“花船”体育活动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

“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20字要求中位列第一,可见其重要性。从国家统计局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体育产业总产出与增加值数据公告看,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3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0%,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将超过30%,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消费水平稳步增长。由此可见,乡村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迎来发展的蜜月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将做出积极的贡献。

1.2、整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刺激农村经济增长

就体育本身属性而言,体育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可以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提高乡村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为他们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当体育消费水平增长时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体育消费需求的上升,为竞赛表演和体育培训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农村第二与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此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农民对体育文化的认识,通过将体育与旅游等事业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劳动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如滑雪类的体育活动可以带动周边的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1.3、打造生态宜居品牌,改变居民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指数

乡村小城镇、新农村社区和行政村一般都位于远离工业污染,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地方。很多乡镇都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体育为主题,建设了一大批具有体育+旅游+康复形式的体育设施。例如,瑞士达沃斯体育小镇就是以开展以冰雪为主题的体育活动为主,以赛事、展览、旅游、疗养等为一体的体育空间设施。通过借助地方特色雪域资源,打造以冰雪活动为主题的生态体育品牌,发挥固有的田园特色,展现生态宜居的品质特点,从而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要求。

2、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困境

2.1、农村体育活动供给主体单一,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性受限,执行效率低下

农村体育活动的主要负责主体是乡镇政府,管和办都要负责,不利于调动社会组织和非正式体育组织的积极性。乡镇政府在制定农村体育活动规则时,并没有贴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在资源配置方面,主要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一刀切”的体育供给模式,忽视了农民多样化的体育需求,由于“城市热”的兴起,年轻人纷纷涌向城市工作,留下的人员主要是妇女和孩子,导致运动量大、技术复杂的体育项目在农村难以开展。两极化的人口分布情况需要乡镇政府针对此特殊需要制定个性化的体育活动项目。

其次,在开展体育活动方面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以及体育彩票公益金,资金供给渠道有限,未能有效地吸引社会投资,多元主体的融合机制尚未形成。在财政资源分配方面,由于各个乡村的规模、人口分布、经济等差异性,统一的平均化的财政拨款对于偏远地区的乡村而言,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出现部分乡村资金流通较好,部分乡村资金紧缺的现象。因此限制了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乡镇政府在制定体育活动相关规则后,主要是由相关部门来执行。由于工作人员对农村居民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不了解,在体育活动开展方面的项目安排并不是很贴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出现了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无人问津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由乡镇政府主导,限制非正式体育组织的参与。

2.2、农村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匮乏,供给效率较低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主要还是以集中布局为主,主要体现在数量、类型等方面,大多数的体育场地设施主要位于村委会附近以及村镇上的中小学。这样的布局一方面忽视了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的特点,另一方面没有考虑到村落居民的交通可达性。以灌云县王集镇为例,村与村之间住的比较分散,与村委会离得较远。在居民居住点附近并没有建设篮球场之类的体育设施,居民主要通过棋牌等静态娱乐方式来打发时间。

体育场地开放时间是否贴合村民闲暇时间是影响供给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村公共体育场地几乎都建在村委会里,为确保村委会正常工作秩序,体育场地限时开放。我国是农业大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未全面进入科技化程度,自然经济生产方式还较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主要的生活物质资料都来自于农业劳务,因此白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干农活,很少有闲暇。此外,居住分散以及劳务时间差异和农作物生长好坏和秋收差异,对于农民而言,很难确定闲暇时间,出现了场地开放时间与农民闲暇时间矛盾,场地搁置,供给效率更低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于村干部的管理理念较弱,领导干部层管理理念对农村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2.3、农民自身体育意识淡薄,缺乏专业人员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迅速提升以及生活质量的提质换挡,农村居民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虽然得到了突破性转变,但对体育还缺少本质的认识。因而农村居民体育参与体育活动存在严重的被动性,还未达到自发去学习和接受体育知识的地步。

其次,虽有部分村民认可了体育的积极性作用,但是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了解较少,根据访谈的数据来看,他们最熟悉的就是广场舞,对于其它的体育活动了解甚少,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普及和指导。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前,需要经过理论的学习,对体育项目的发力点和安全注意事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避免出现受伤等情况,与此同时,要根据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健康评估,针对性地对体育活动进行参与。目前,体质健康监测在农村范围的组织较少,这对农村开展体育活动也是难题。

2.4、体育活动项目单一,村民兴趣度不高

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村民的实际需求不符,导致村民的兴趣度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单一,可供选择性太少。根据实地调研显示,一些村民两年都在跳广场舞,导致出现了厌倦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村干部对于村民是否进行体育活动不够重视,只有在领导视察时,才会临时抱佛脚一样强调一番。

3、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对策

3.1、丰富农村体育活动主体供给多元化,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

农村体育活动的供给主体以政府主导,体育社会组织和非正式主体共同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做好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工作。乡镇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具体相关事务交由社会组织和非正式体育组织承担。非正式体育组织主要依靠能人治理,以“人情”为纽扣,固然符合乡土社会的圈层文化,顺应乡土民众的思维观念。他们具有丰富的基层体验,更能开展符合村民实际需求的体育活动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在开展体育活动的经费投入方面,以政府财政和体育彩票公益金为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社会力量投资,降低企业进入门槛,对于非体育组织的自给治理模式,在财政投入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针对每个村落的具体情况,在财政补贴方面应有所倾斜。摒弃“一刀切”和统一分配的观念。针对公共体育场地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以及器材维修等方面应给予经费补助。

3.2、盘存体育资源,建设符合农民需求的体育场地设施

在农村开展体育活动的限制性因素中,农村体育活动场地匮乏,布局设置不合理,在布局体育场地设施时并没有进行选址规划,出现了农民想去进行体育运动,因交通不便而放弃的普遍现象。在体育场地建设的同时应考虑到村民的交通可达性;在体育器材引入方面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育需求;在体育场地的开放时间方面,应尽量与村民的作息时间一致。此外,对于村落的废弃的公共地盘可以进行改造,构造10min健身路径,充分利用被撤并学校的场地资源开展体育活动。

被撤并学校主要指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被撤并学校体育场地服务于农村全民进行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实施可能性,被撤并学校具有较丰富的体育资源,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项目,例如,篮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通过对这些被撤并学校进行改造,一方面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生活水平提质换挡而体育场地匮乏而导致的供需矛盾。

3.3、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到基层进行体育活动指导

农村体育活动开展受限除以上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以外,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促进乡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职能是号召村民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锻炼效果。政府应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力度,搭建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平台。鼓励体育社会指导员下乡去宣传体育文化,普及体育活动的相关知识,改变村民的传统思想,只有思想上的转变,才能过渡到行为的转变,才能使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更加顺利,才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一方面,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下乡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动员他们对村民进行体育活动技能的指导,帮助村民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另一方面,对村民进行定期的体质监测,分析其身体健康状态,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3.4、加大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推广,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我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体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具有浓厚的特色底蕴。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体育项目,如,蒙古族的摔跤、东北的二人传等。村民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深刻的记忆依赖,是对童年记忆的唤醒。加大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对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村民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增强体质,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强化村民的怀旧情结,保护好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将传统体育项目和旅游相结合,既可以促进体育活动开展,也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以王集镇为例,疫情期间,“花船”这项运动受到农民的热情追捧,村民们根据记忆中的样子,自己制作了花船模型,并根据自己喜欢的样子进行装饰,晚上在广阔的平地上击打锣鼓进行花船表演,吸引了许多老年人前去观看。

其次,根据不同年龄段层次的需求,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项目。只有贴近村民的实际需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从而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4、研究总结

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对推进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也是呼应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城乡二次元结构,城乡体育发展严重失衡,大部分资源倾斜在城市体育活动开展方面,从而导致了农村体育活动开展受限。主要表现在:体育活动供给主体单一,社会体育组织参与性不高,执行力不强;农村体育场地资源比较匮乏,供给效率低下;农民自身的体育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体育人员进行指导以及体育活动项目单一,难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通过丰富体育活动供给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设计个性化的体育项目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困境,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活幸福感,促进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场地建设现状研究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