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2-12-02周朋翁士洋么家源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协同体育

周朋翁士洋么家源

(1.韩国龙仁大学 韩国 龙仁 17092;2.温州大学 浙江 温州 325035)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推动了体育经济的蓬勃发展。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民生的改善和体育产业的振兴提供了动力。高校是对体育经济人才和体育教育事业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和社会经济主体的协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对于高校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高校自身对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给予高度关注,通过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水平。

1、高校体育产业的内涵

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高校体育产业与社会体育产业。高校体育产业一方面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因此高校体育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产业指的是和高校体育有关的各种经营活动、生产活动等,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在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产业具有经营性与社会性的双重属性。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高校体育产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取得很大成功。新时期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基于“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引导,重视和社会产业进行有效合作,基于市场经济的指导,满足体育市场发展的要求。

2、新时期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意义

新时期高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体育市场化不断推进,体育消费市场运动场和体育资源缺口加大,尤其是运动场地资源不足,导致消费市场供不应求,高校有较为完善的体育场地、器材等资源,可以走向社会市场,可以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到来,花钱买健康意识越来越流行,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不足且不完善,而高校健身环境良好,配套齐全体力训练教育设施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指导,可以满足健身消费的需要。大众体育项目的逐渐增多推动了体育产业走向市场化的进程,创新的产业机遇和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成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

2.1、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伴随着我国创新型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政府与社会中,高校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将多元化的主体进行结合,从而推动协同模式的发展。新时代,单纯依赖于高校发展体育产业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基于此,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各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区域与体育资源优势,实现共同发展。新时代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到体育消费的制约。大学生是促进体育消费发展的一个重要群体,体育消费观念先进,体育消费能力比较强,有助于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此外,在高校内部体育学科和管理学科等进行交叉,在外部通过体育经济实现和体育消费产业的融合,高校在内部和外部共同作用下,指明了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方向。体育用品、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体育教学等是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表现。高校体育产业在内部不同主体、学科的融合,为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条件,并且向高校外部体育产业有关的文化、经济等领域进行拓展,促进新时代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2、新时代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消除了体育产业壁垒

作为对知识进行传播的主要阵地,高校的职能表现为开展教学与科研,为社会提供智能服务等。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提高了对于人才的要求,需要深刻把握体育市场发展规律与体育产业理论的人才,确保在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中能够有效应用主体创新型思想。一方面能够使高校体育产业竞争力以及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对体育市场运作规律进行把握,紧紧把握发展机遇,使高校体育产业创新水平得到提升。高校对于创新知识型体育人才进行培养时,需要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与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对于体育市场消费的意识进行深入洞察,对广大体育消费者的心理进行把握,从而能够实现对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培养。基于此,高校之间的合作要加强,高校之间在专业、体育项目等存在的壁垒要打破,由此不但使高校体育专业实现融合发展,而且高校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推动高校体育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体育协同发展人才,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3、新时代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

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以国家建设发展为前提。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还在起步时期,缺乏健全的指导思想与管理理念。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同样理论是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依据。国外发达国家在体育产业发展与高等教育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理论与机制已经比较成熟与完善,这为体育管理从传统中心地位向边缘地位提供了基础。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非常的宽泛,不但研究高校体育管理,同时也研究体育设施器材等的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深入,融入了各个专业,使产业实践和产业理论实现了协同。协同理论对于高校从单一体育产业向综合体育产业转变提供了指导。体育参与的管理理论以及方法,主要是体育活动时管理理论的应用,同时和哲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及方法相融合。相对于国外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历程,我国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处于起步时期,主要是对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创新方面存在不足。

基于此,新时代高校体育产业协同理论的发展,其研究对象必然是高校体育专业、体育产业,借助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健全的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理论体系进行构建,从而使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有理论支持。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理论一方面为高校体育产业理论的研究提供动力,另一方面能够为高校体育产业内部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作机制等的优化提供依据。新时代,高校体育产业基于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协同发展对于体育产业理论创新有重要意义。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要求对合适的管理机制进行构建,一定程度上能够衡量高校的体育教育质量。创新是新时代的突出特征,基于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借助于高校、政府、企业等不同主体的互动,使高校体育产业的创新投入与高效产出得到实现。

3、新时期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

3.1、大力支持高校体育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新时期政府职能不断发生改变,推动了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发展。事实上,新时期政府职能发展的方向是逐渐弱化其政治职能并逐步提升其公共管理的职能。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中借助于非政府组织推动社会体育事务发展意义重大。新时期,我国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然而在体育产学研方面还存在不足。高校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离不开产学研深度融合。政府部门对于高校体育产学研合作给予重视,利用多元化的手段推动高校、社会体育组织、体育企业等进行深度合作,基于“互惠双赢”的理念实现多方共赢。高校体育产学研合作发展需要基于政府的主导下,高校和社会体育组织、体育企业等加强深层次的合作。

一是高校体育产业和体育企业发展加强交流。政府部门为高校和体育企业联系提供信息窗口与交流的渠道,借助于交流论坛、年会等方式,为高校和体育企业的交流提供平台。事实上,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的社会体育组织等都可以承担创建交流的主体责任。一方面,政府部门进行引导,通过举办交流会、年会等方式推动高校和体育企业的交流;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和体育企业之外的社会体育中介组织承担高校和体育企业协同合作的相关事务,能够使成本降低,提高管理的效率。此外,对高校和体育企业的对接给予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借助于信息技术、智能手机等将体育市场需求,高校和体育企业的合作意愿等信息进行发布,从而推动高校体育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实现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是政府部门为高校和体育企业的合作提供政策保障。为了推动高校体育产学研的深度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支持。高校体育产业与体育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的契合点是高校育体育企业各自的利益,这就需要通过保障制度的构建,为双方合作提供支持。政府部门基于宏观政策角度进行引导,对高校和体育企业的需求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的保障制度。体育企业和高校体育产业的合作和高校其他学科产学研不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高校体育学科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同时,体育企业一般都是多种经营性组织,涉及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体育企业的发展必然要明确定位以及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高校体育产办学与体育产业发展同样要求明确定位以及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政府部门从高校与体育企业的定位出发,对双方深度合作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与鼓励,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推动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3.2、转变观念,树立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理念

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基于此,需要不断转变观念,对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进行积极的探索。一是转变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对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意识进行培养;二是高校领导要树立起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理念,与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相结合,对高校领导的协同创新发展的意识进行培养;三是体育部门和体育组织等的转变观念,打破相互之间的束缚,加强协同发展,对体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借助于法制管理措施,推动高校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在确保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促进高校体育资源向着商品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通过转变观念,对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1)对高校体育产业品牌服务功能进行创新。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是新的管理模式,高校体育产业通过体育服务与体育产品的创新,为不同利益主体提供服务,从而拓展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范围;(2)对高校体育产业核心技术进行创新。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通过提高高校体育产业技术水平,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3)重视高校体育产业有关收益的提升。高校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在对自身体育产业优势保持的同时,和有关的产业进行融合。高校体育产业提高经济效益是其发展的动力,基于此,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需要重视经济利益的提升;(4)重视高校体育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通过体育资源共享,为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充足的体育资源保障。

3.3、新时代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要构建满足多元化利益的模式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需要资金支持,这就需要广泛拓展资金来源。一方面政府主体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企业、社会等多元化主体给予资金支持,使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体育资源欠缺、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基于政府部门的指导,高校加强体育办学模式的创新,社会加强监督,从而有助于高校体育产业多元化主体模式的构建,多方利益主体为推动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动力。高校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性,这影响着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条件与前景,高校自身体育办学能力对体育学科建设有直接影响。高校体育学科是培养体育人才的保障,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影响重大。社会在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中起到监督作用。基于此,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基于区域实际,对多元化体育插眼辐射和转化的模式进行构建,推动高校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借助于体育高校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为高校培养体育人才提供就业机会,使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得到创新,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在稳步推进,高校科学设置体育产业结构,以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整体观念为前提,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推动体育产品的销售,由此对多元化利益主体的高校体育协同发展模式进行完善。

3.4、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分工明确,思路统一

高校体育产业实现协同发展离不开思想的统一与分工的明确。一是地方政府部门对于各种体育赛事进行举办过程中,需要对体育文化的发展规律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使体育赛事具有连续性,切忌“面子工程”,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体育文化的普及性与群体性给予重视。当对体育文化进行推介时,高校和社会体育组织进行紧密合作,实现对于体育文化的传播,对体育教育和体育培训给予重视;二是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分工明确。也就是对于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高校的任务与义务、社会体育组织的责任与义务等进行明确,从而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指明清晰的方向。

3.5、加快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展和利用

一是对于高校体育资源要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一方面,对于高校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新时期国家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的身体素质给予重视,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运动,而社会公共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等整体上存在不足。相对而言,高校具有比较充足的体育场地与体育设施资源。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在建设体育场地与体育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基于此,高校通过对外开放体育场地与体育设施等,使高校体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的体育资源向社会提供服务,受到成本、效益、服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对高校对外开放体育场地与体育设施等进行激励,高校可以实施多级委托管理、合理收费等手段,使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二是对高校体育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应用。高校体育人力资源指的是高校从事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管理、体育训练等的全体人员的总和。因此,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包括了学生资源与教师资源。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在布局体育产业时需要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给予充分考虑,推动高校体育资源向社会服务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高校体育教育和体育产业加强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于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给予扶持,确保高校体育专业在培养符合新时期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结束语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因此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经济必然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因此,新时期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政府部门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为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同时,高校加强和社会体育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产学研的深度发展。政府部门对于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给予积极引导。基于战略发展的思想,科学规划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对新时期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以及政治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高校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指明方向;高校紧随新时期发展的步伐,根据社会的需求对体育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调整与优化,加强和社会体育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推动新时期高校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协同体育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