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茶文化空间营造对乡村民宿品质的提升
2022-12-02贾艳琼
□贾艳琼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1 茶文化空间营造的意义
1.1 茶文化发展与乡村旅游的融合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拥有深远的茶文化。茶,从庶民百姓到文人雅士,从城市到乡村,从南到北渗透深入,人们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雅志,茶与人们的生活有种自然的亲和关系,与茶相关的诗歌、小说、书画、茶礼、茶俗等种类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不止一次谈到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及传播能力,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为了传播茶文化,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使旅游者更好地理解茶文化,把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以乡村旅游景区、体验活动、农产品推介会、节事活动等为载体充分展示茶文化、带动茶产业,增加乡村旅游文化内涵[1]。
1.2 茶文化空间的内涵
茶文化空间是指具有茶文化内涵的室内或室外,由茶文化元素构成的空间。既包括静态的大自然、庭院、装饰、陈设等,又包括动态的茶会活动、茶艺表演、冲泡服务、教学培训、参观展览等内容。茶文化空间为饮茶之人、游憩之人、商旅会议之人、学习培训者等提供独立的专有空间,也为人们营造自然、舒适、淳朴、雅静的人文环境。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茶室,古人不愿囿于一室之内,从《明人煮茶图》中就可以看到在墨竹芭蕉下烹茶的场景,唐寅的茶画也是与晚明茶人所主张的“茂林修竹、课花责鸟、小院焚香、清幽奇观、名泉怪石”的品茗环境相契合。
1.3 茶文化空间的演变
茶文化空间概念是从日本茶室、中国台湾茶空间逐渐演变来的,但是其理念又有别于他们。日本茶室讲究清寂,并把日本茶道精神融入其中,茶室既包括内部榻榻米空间,也包括外部庭院空间,对空间及茶具的摆放也有严格的要求,要体现茶道的清修和禅宗的佛教思想。我国台湾的茶空间所表达的是一种生活理念,更多体现在文人茶室的艺术空间,表现出和敬清寂的茶德精神。有些茶空间与书结合、有些茶空间会整面墙摆设茶具,既大隐隐于市又充满生活气息。
茶空间由于茶历史演变、地方茶俗的不同、品饮种类的差异,空间更加多样化、内容更有地域性。比如,成都的茶文化空间是以茶馆为基底,北京茶文化空间是老舍笔下的茶馆文化,福建人又以功夫茶室作为茶文化空间,这些地域的茶文化色彩是我国茶文化空间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我国茶文化空间既有文人茶空间的艺术气息,又兼具地方茶俗特色,具有人情味,生活化功能更突出。
1.4 茶文化空间营造对乡村旅游的意义
茶文化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品茶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审美行为[2]。在创造当代茶文化空间的同时,要积极探索茶文化,将文人传统的生活方式运用到室内空间的营造中,通过饮茶修身养性,从而间接调节和提升自我,营造茶文化氛围。
营造茶文化发展空间最重要的就是能贴近自然,享受社会生活,从点滴生活中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在品茗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在茶文化空间的构建中,应着力探索茶的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创造空间,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层次、增加茶艺体验活动[3]。
2 茶文化空间与乡村民宿经济的关系
2.1 茶文化空间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为加快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北京市陆续印发《关于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不断扩大北京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坚持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创新创造为径,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和健康发展。
茶文化空间将原有的乡村旅游中不同形态的茶室、茶座、茶摊重新整合、转型,丰富其文化内涵。使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逐渐从民宿住宿、采摘、餐饮到茶旅融合,为人们营造自然、舒适、淳朴、雅静的环境[4]。
2.2 茶文化空间与乡村民宿经济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号召:“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民宿经济正是基于此迅速发展起来,让城里人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情况下回归乡村。民宿既要有舒适雅致的环境,又要注意保护传统民居和民俗,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农业、农产品和村庄特色,展现农村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赋予其更多文化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搭起人与自然之间最和谐的桥梁,在乡村的民宿中营造一壶茶,一点装饰,一个舒适的坐席,一方诗意空间,放下浮躁,足够惬意与安静。
通过茶文化空间的桥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关系,同时推动民宿经济发展及提升民俗品质。民宿经济开发最重要的是能贴近自然享受生活。茶是人与自然的媒介,从点滴生活中了解茶文化的历史渊源,由故事传说中了解茶文化。乡村也正是给人们提供了这样的场所,鸟语花香、苍山翠竹,广阔的田野和连绵的山脉,大自然的馈赠在乡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茶文化空间隐于其间,从而提升民宿品质、为民宿注入传统文化内涵[5]。
3 乡村民宿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民宿打破乡村生态环境平衡
民宿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乡村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但许多经营者只注重经济效益,忘记了环保理念。在现实中,一些民宿经营者只关注收入,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民宿改建缺乏规划、乡村民俗文化缺乏传承,在经营过程中产生大量垃圾及废水等。一些民宿经营者为了满足民宿的主题风格、特殊功能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大肆改造原建筑。修建缺乏统一规划,拆墙打洞、私搭乱建的现象十分普遍,损害了村落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其中部分民宿经营者并非原村民,对当地村落的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对遗产和传统缺乏敬畏感和传承精神。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水、噪声等污染影响当地村民的正常生活,原村民对民宿产生意见,降低了对民宿的认同程度,影响民宿经济发展[6]。
3.2 民宿“同质化”现象普遍
大多数民宿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缺乏地方村落文化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随着民宿热潮,民宿经营者盲目跟风,缺少理念,部分经营者通过收购农民旧宅再改装后直接运营,事实上已经失去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真谛。部分民宿经营者不了解当地乡村的民俗文化、村史概况,生硬引入城市文化,与乡村整体格格不入,导致农业资源浪费、乡土气息缺失,影响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例如,北京房山区、怀柔区的部分民宿就是参照安徽地区白墙灰瓦的风格建造,与传统北方院落民居风格出入较大,显得很突兀。乡村民宿突出个性化,一村一种风格,甚至是一院一景,如果整齐划一就与乡村酒店、度假村标准化雷同。民宿存在同质化严重、故事缺失、失去人情味、地方性消失、村庄丧失等突出问题。
民宿经营要突出乡土气息,与当地乡村生活习俗、生态资源和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在一起,在冰冷建筑上增加人文温度和活动内容,通过体验柴火蒸馒头、编制竹筐子、绘制葫芦画等农家活动,让民宿有袅袅炊烟升起。民宿经营者也可以带着客人围炉一起听村里的故事,坐在空场听秧歌戏,赶集去挑选当地的农特产品,这些有温度的内容才是民宿最本真的内核。让人们融入到乡村生活、民俗文化中,才是民宿经济有生命力的表现和可以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7]。
3.3 民宿缺乏文化内涵
民宿的发展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民宿既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不少乡村民宿经济缺乏对于当地农业、农产品、村庄特色的结合,仅仅把民宿的功能定位在住宿、餐饮、观光、休闲等,并没有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有的企业或个人通过对农村闲置房租赁改建为民宿,有的甚至将原居民迁移,仅仅把老房子盘下来发展乡村民宿。同时,民宿建设缺少规划、系统性,没有继承和挖掘当地的人居环境保护和文化内涵。还有许多民宿主人认为民宿就是走高端路线,过分注重民宿的包装设计,将原本极具个性化的民宿按照酒店的管理方式,聘请专业酒店管理团队或对民宿的客房、餐厅硬件设施进行酒店化改造,按照酒店规格配齐各种用品或干脆推倒重建,过分强调设计感,丧失了民宿的人文内涵。
4 营造茶文化空间,提升乡村民宿品质
4.1 营造归隐田园的居住环境
民宿是茶空间最好的载体,民宿经济在乡村,具有自然田园风光,隐居山水正是茶人所追求的品茗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产业兴旺不仅要实现农业发展,还要丰富农村发展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民宿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丰富业态之一,近几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交通便利、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健全、自然风光优美的乡村,民宿经济迅速发展,莫干山、大理、杭州、北京等地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生。
不管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茶,我国的茶总是代表一种烟火气息的生活方式,把茶空间融入到民宿中,营造自然意趣、修身养性、禅修意境的内容,自营造然人在草木间的和谐环境氛围。
4.2 提升民宿的传统文化氛围
民宿的设计既要与当地村庄、自然田园相统一,又要凸显出特色和差异性。营造茶文化空间正是彰显民宿特色。在民宿中营造茶文化空间,要充分结合当地的人文、气候、生态和环境。比如,利用自然光线或用玻璃房营造出阳光茶室,巧妙利用屋顶瓦片和大侧窗将自然光引入室内。也可以结合外部、室内的材料、颜色、风格等,尽可能与室外景色相一致,使民宿的室内和室外能够自然地连接和过渡。选择尽可能贴近自然的材料,如竹子、茶树、石头、木纹等,闻丝竹、品茶香,正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雅事,可通过营造民宿茶空间,巧妙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民宿中增设中国茶文化的元素。在茶文化发展理念研究背景下,很容易联想到儒家思想文化、道家传统文化、茶楼听戏等。尤其是宋朝,苏轼诗中写道:“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水、茶器、自然景色、人、茶,缺一不可。明代文人注重饮茶空间的雅致化,书斋边要有一间茶室,供品茗、清坐之用,饮茶空间中还要有相配的花木、奇石、茶果、挂画、焚香等。增加与我国茶文化相关联的元素,可让客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能让民宿更具艺术性和文化性[8]。茶文化是清素淡雅的文化,民宿的设计应尽量简约,充分体现清素淡雅的意境。
4.3 提升民宿主人文化
民宿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不仅限于出售客房,受众越来越需要有温度、有感情的民宿。如何打造有温度的民宿,需要在民宿与客人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而茶正是架起沟通的桥梁。为了有效提高民宿质量,在营造茶文化空间的同时需要提升民宿经营者的茶文化素质,使其深入了解茶文化,找到茶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首先,民宿经营者要尊重并认同我国茶文化,积极主动地接受茶艺学习和培训,能为客人介绍茶或沏泡茶,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让茶成为搭建主客关系之间的媒介。
其次,在弘扬和传播茶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简单地模仿或直接照搬文化元素,应充分理解茶文化所蕴含的历史知识,了解茶具、茶席、茶叶的发展历程,在关注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室内空间,通过挂画、摆花、布置茶点营造氛围。民宿经营者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茶文化内涵的关键因素,并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将其转化为室内元素。
再次,在营造茶文化空间的过程中,还应做到与室外环境相得益彰,促使室内空间的特点和周围的地域环境更加协调,有效提升民宿品质[9]。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民宿经济蓬勃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将营造茶文化空间巧妙融入到民宿室内环境营造中,提高了民宿品质,吸引了更多游客,既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体验,又能给乡村增加实际收益。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我国社会对茶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并不局限于饮茶和茶文化,而是与各行业紧密结合,极大地影响了各领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将茶文化所蕴含的审美元素和审美理念与民宿紧密结合,可提升民宿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内涵,实现茶文化与民宿空间设计的完美结合,从而丰富民宿经济的内涵。